2014全球气候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21
2014年6月11日国内外时事政治信息►国内部分据了解,新组建的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将以学部为主导,通过发挥中科院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建立起有效支撑学部咨询和战略研究工作的研究、管理平台,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原则,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科学前瞻的建设性建议,使中科院成为国家倚重、国际知名的科技智库。
在院士大会期间,举行了以“应对全球挑战——科技智库的责任”为主题的第四届学部学术年会。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全球气候变化、老龄化、粮食安全、教育、医疗、就业等相关问题将持续考验人类社会;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将刺激和恢复经济增长更多地寄希望于科技进步与创新。
应对这一系列全球性挑战,越来越需要科学思想的引领、科学技术的支撑、科技创新的驱动。
“国际科学组织和科学家们理应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理念,更好地发挥科技智库作用,为解决全人类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思想、知识基础、可行方案和技术支撑。
”白春礼说。
近年来,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科院提出了发展我国先进核能、建设可持续能源体系、主体功能区规划、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意见建议,许多建议已经被政府决策采纳,成为国家行动战略。
这次学术年会还邀请了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澳大利亚科学院、瑞士科学院、印度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科学咨询委员会和国际科学院组织等7个机构的负责人作报告,就科学组织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角色定位、实践经验等进行交流。
►国际部分俄已经开始在莫斯科州库宾卡市建设大型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公园,这座名为“爱国者”的公园预计于2017年1月1日对公众开放。
报道说,俄国防部长绍伊古9日在“爱国者”主题公园奠基仪式上说,主题公园内规划建设各类博物馆,展示空军、装甲兵和炮兵装备,还将建设体育设施和军队历史展览馆。
参观者不仅能观看各类展品,还能参与射击和跳伞练习,并能乘坐军机、军用车辆体验军人生活。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据2014年3月14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近些年来,祁连山雪线正以年均2米到6.5米的速度不断上升,随着冰雪资源不断减少,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水资源危机。
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原因有()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②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③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④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⑤过度砍伐森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答案】C【解析】冰川面积缩减,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有关,①对。
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与冰川融化关系不大,②错。
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温度升高,③对。
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与冰川融化加快无关,④错。
过度砍伐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全球变暖,⑤对。
所以C对。
【考点】雪线,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2.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答案】A【解析】冰川面积大幅度减少,特别是向阳的方向,是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的结果。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答案】C【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冰川融水是当地的主要水源。
如果冰川面积减少,导致冰川融化量减少,会加剧西北地区的干旱。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近20年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雪线正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上升。
下列措施中,对缓解其山顶冰雪融化可行的是①禁止游客登山,封山保护冰川;②改善能源结构,利用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④实行人工造雪,增加储冰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雪线上升的原因是全球变暖,气温升高,禁止游客登山,封山保护冰川不能缓解气温升高,①错。
论《巴黎协定》中“自下而上”机制及启示秦天宝*摘要:《巴黎协定》中“自下而上”机制产生于气候变化应对紧迫、“自上而下”机制面临困境、各方诉求从二元趋向多级的背景之下。
其既具有促成共识达成、开启气候治理新模式的利项,也难避因放弃法律约束力所致的实效不确定性弊处。
其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尊重差异性与多元性、注重由被动转向主动、探索“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互动、互融的思路启示。
关键词:“自下而上”机制《巴黎协定》气候变化一“自下而上”机制的提出背景(一)气候变化应对的紧迫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以来,已分别在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与2014年发表了5份对全球气候的评估报告。
在距今最近2014年的报告《气候变化2014:减缓气候变化》中,IPCC 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已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虽在增加,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实现全球升温控制在2ħ以内的目标,应考虑体制和技术的重大变革。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先前的报告中显示1880—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0.85ħ;2003—2012年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平均温度上升了0.78ħ。
并指出自19世纪中叶以来,海平面的上升速度高于过去两千年。
1901—20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9厘米。
由于海洋暖化、冰川和冰盖的减少,全球海平面将以比过去40年更高的速度继续升高。
②而在IPCC 先前的报告《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中,其指出,在农业、生态以及全球大陆和海洋上,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出现,其中,部分负面影响已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
③这些研究报·46·*①②③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秘书长。
2014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B.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D.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答案:A2.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式,计算反应物A的摩尔质量:2A + B → 3C + D已知:B的摩尔质量为32g/mol,C的摩尔质量为40g/mol,D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答案:反应物A的摩尔质量为44g/mol。
二、填空题3. 请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1) 碳酸钙:__________(2) 氧化铁:__________答案:(1) CaCO3;(2) Fe2O34.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别指的是:生产者:__________,消费者:__________,分解者:__________答案: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三、简答题5. 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于:(1) 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2)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3) 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
四、计算题6. 已知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k=0.05/min,反应物初始浓度为0.1 mol/L,求5分钟后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根据一阶反应的速率方程:Ct = C0 * e^(-kt),其中Ct为t 分钟后的浓度,C0为初始浓度。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得:Ct = 0.1 * e^(-0.05*5) ≈ 0.0765 mol/L。
五、论述题7. 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答案: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升高导致生物种群分布范围的变化;(2)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3) 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生态系统;(4)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5) 气候变化影响水循环,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水分供应。
1961-2014年乌鲁木齐地区气候特征及干湿区变化沙比提;买买提;欢乐希;哈布拉哈提;木拉提;耿燕;冯丽晔;陈亮【摘要】为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干湿气候变化,基于乌鲁木齐地区及其周边9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月气候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方法以及ArcGIS空间插值技术,在分析年降水量、年潜在蒸散量和年干湿指数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突变前后空间分布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干湿气候分区指标,探讨了乌鲁木齐地区干湿气候区划的变化。
结果表明:近54 a,乌鲁木齐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干湿指数分别以11.61 mm·(10 a)-1和0.01(10 a)-1的倾向率显著(P≤0.05)增大,年潜在蒸散量以-13.91 mm·(10 a)-1的倾向率显著(P≤0.001)减少,且各要素于1987年发生突变。
乌鲁木齐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干湿指数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山区多(大)、平原少(小)”的格局,年潜在蒸散量则表现为“山区小、平原大”的特点。
乌鲁木齐地区可划分为极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4个干湿气候区。
1987年后,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明显扩大,而干旱区明显减小,极端干旱区也有所减小。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dry-wet climate change in Urumqi region of Xinjiang,based on the monthly climate data of nin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Urumqi region during 1961 -2014,the changing trend,abrupt change characteristics,and the chang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before and after abrupt change of various dry-wet climate elements including annual precipitation,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ET0 )and dry-wet index,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near regression,accumulative anomaly,three-dimensional and quadratic trend surface simulation and inverse-distance square weighting residual error revising based onArcGIS.The change of dry-wet climate division was studi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dry-wet climate zoning index.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A wetting trend was evident in recent 54 years in Urumqiregion,generally,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dry-wet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rate of 11.61 mm·(10 a)-1 and 0.01(10 a)-1,but ET0 decreased obviously with a rate of -13.91 mm·(10 a)-1,and the abrupt change for both of them happened in 1987.In general,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dry-wet index were larger in Tianshan Moun-tain areas than those in plain areas,while ET0 was larger in plain areas than that in Tianshan mountain areas in Urumqi region.Urumqi reg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4dry -wet climate zoning including extremely arid area,arid area,semi-arid area and sub-humid are-a.The semi-arid area and semi-humid area expanded significantly,but arid area and extremely arid area re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1987 in Urumqi region.【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6(034)003【总页数】8页(P448-455)【关键词】ArcGIS;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干湿指数;气候区划;乌鲁木齐地区【作者】沙比提;买买提;欢乐希;哈布拉哈提;木拉提;耿燕;冯丽晔;陈亮【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不争的事实[1]。
2014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六条(原创实用版)目录1.2014 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六条概述2.蒙特利尔议定书背景3.第六条具体内容4.第六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5.我国的立场和行动正文1.2014 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六条概述2014 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六条,全称为《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在 2014 年 9 月 27 日至 10 月 1 日举行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一项议定。
该议定书旨在保护臭氧层,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2.蒙特利尔议定书背景蒙特利尔议定书是在 1987 年签署的一项国际环境协议,旨在减少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使用和生产。
这些物质主要包括氯氟烃(CFCs)等。
臭氧层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它吸收了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氯氟烃等物质的排放,臭氧层出现了严重的损耗,形成了所谓的“臭氧洞”。
3.第六条具体内容第六条规定,各缔约方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确保按照议定书规定的时间表,逐步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进口。
此外,该条还鼓励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4.第六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第六条的实施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不仅有助于保护臭氧层,还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据研究,全面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特别是第六条的规定,可以避免全球气温在未来几十年内上升 1 摄氏度左右。
这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具有重大意义。
5.我国的立场和行动我国一直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
在第六条的执行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严格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进口,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等。
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全球平均气温是世界各地平均气温的综合表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随着近几年的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平均气温也在不断变化。
气候变化除了温度之外,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导致强降水、强台风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研究显示,从1980年到2015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85°C。
同时,气温变化也改变了冰川等自然环境的状态,导致极端天气等现象的增多。
图1为最新的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从图形中可以看出,全球气温自1950年以来,约以0.13°C的速度在上升,至2015年已达到最高点,同比2014年提高0.75°C,不仅大大超过历史上多数年份的水平,而且在这趋势之中,许多年份比前一年温度都有更大的升幅。
此外,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也有差异,总体来说,极地地区的温度变化最大,而北半球也稍有升温,比较而言,东亚地区的气温要比西亚地区略微高一点。
图1: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二、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有:1、 太阳辐射:太阳的辐射是气候变化的基础,它是地球发生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它的变化会引发气候调整,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2、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会使地球表面照射到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气温,如果地球自转受到太阳扰动,就可能影响气温变化。
3、有机物耗损:有机物耗损的过程会使太阳能辐射在大气中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4、 人为活动: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会使大气的热量拦截率增加,最终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三、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会对地球气候造成的影响很大,这些影响包括:1、 气候极端化:全球气温升高会加剧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变化更加频繁,也会加剧极端天气的发生。
2、冰川融化: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会使冰川融化,大量冰川水增加到海洋,增加海平面高度。
同时,这也会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受到重创。
附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二〇一四年九月前言气候变化关系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禀赋较差,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
气候变化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政策导向、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目 录第一章现状与展望 (1)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 (1)第二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现状 (1)第三节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 (2)第四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求 (3)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4)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第二节主要目标 (5)第三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7)第一节调整产业结构 (7)第二节优化能源结构 (7)第三节加强能源节约 (9)第四节增加森林及生态系统碳汇 (9)第五节控制工业领域排放 (10)第六节控制城乡建设领域排放 (12)第七节控制交通领域排放 (13)第八节控制农业、商业和废弃物处理领域排放 (15)第九节倡导低碳生活 (16)第四章适应气候变化影响 (16)第一节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适应能力 (16)第二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设施建设 (17)第三节提高农业与林业适应能力 (18)第四节提高海洋和海岸带适应能力 (19)第五节提高生态脆弱地区适应能力 (20)第六节提高人群健康领域适应能力 (20)第七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1)第五章实施试点示范工程 (22)第一节深化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 (22)第二节开展低碳园区、商业和社区试点 (23)第三节实施减碳示范工程 (25)第四节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程 (26)第六章完善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27)第一节城市化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27)第二节农产品主产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29)第三节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30)第七章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31)第一节健全法规标准 (31)第二节建立碳交易制度 (32)第三节建立碳排放认证制度 (33)第四节完善财税和价格政策 (34)第五节完善投融资政策 (35)第八章强化科技支撑 (36)第一节加强基础研究 (36)第二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37)第三节加快推广应用 (39)第九章加强能力建设 (41)第一节健全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 (41)第二节加强队伍建设 (41)第三节加强教育培训和舆论引导 (42)第十章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43)第一节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 (43)第二节加强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合作 (44)第三节大力开展南南合作 (45)第十一章组织实施 (45)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45)第二节强化统筹协调 (46)第三节建立评价考核机制 (46)第一章现状与展望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科学研究和观测数据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2014·北京朝阳一模)下图为秦岭北坡和南坡1月气温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近50年来,秦岭1月气温()A.南坡和北坡均逐年上升B.南坡较北坡上升幅度大C.0℃等温线有逐渐北移的趋势D.0℃等温线所经山地的海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近50年秦岭山地的气候变化会使()A.高山林带上界升高B.北坡雪线降低C.南坡的降水量增加D.动物向南迁移(2013·高考江苏卷)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4.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5.(2012·高考广东卷)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A.加快洋流流速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缓解全球变暖如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
完成5~6题。
5.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A.风带南移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C.信风强盛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6.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势C.洋流D.人类活动下图表示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读图。
完成7~8题。
7.下图中的气候资料,与上图中R城市气候相符的是()8.Q地降水量多于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因为Q地()A.距海洋近B.气旋活动频率C.多地形雨D.多锋面雨(2014·云南统考)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
2012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
当前的国际形势从全球角度或从个别地区的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两点。
第一,从总体上看世界,当今世界仍然是和平、缓和、稳定的。
第二,从局部来看世界,就是今天,世界仍然有战争,动荡,紧张,天下依然很不太平。
综合以上两点就是对当前国际局势的一个总体看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兴起,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
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简单地从几个大国分析:美国力不从心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并决定高调重返东南亚以遏制中国伊朗核危机已接近战争边缘,美国和以色列也正在积极准备,一旦确信伊朗接近核爆阶段,就会当机立断采取军事打击行动。
当然,伊朗也不会坐以待毙,不排除伊朗先发制人,通过采取一定策略,达到有效防止、甚至遏制战争的目的。
叙利亚和伊朗将极可能是一场新的局部军事冲突的爆发点。
欧洲地区,欧盟与欧元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欧洲领导人正竭力与危机奋战亚洲地区,俄罗斯痛感资源出口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弊端决定加大外交为经济现代化服务的力度日本经济本来就萎靡不振在经历了9级地震后国家经济更是遭受重创政府公信力下降中国外交活跃主动在国际经济复苏、全球综合治理、地区形势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国内CPI持续上涨、与周边国家间领土争端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当前的国际形势有以下特点:1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当今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以中美两国为例,中国每年的对外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圆,美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额度超过1000亿美圆,美国在华投资企业有4万多家。
美国的超市里充斥中国的产品,而美国的麦当劳、肯得基等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
美国的波音飞机数万个配件在几十个国家的数千个企业生产。
现在是谁也离不开谁。
“美国打个喷嚏,全球都会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