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课改教案范例:抗日战争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8
第十六课抗日战争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引言从中日两国对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截然相反的反映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场战争“究竟给两国带来了什么?”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历史、现实两个时期,中国、日本两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战争的影响,以史为鉴,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本课共三个子目,其中第一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
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全民族抗战既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抗战的重要特点。
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战争态势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是其显著的特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是相互配合的。
如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人民军队的壮大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成长,抗击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与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的作战相呼应,使日军在占领武汉、广州后不能继续扩大进攻规模,其速战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了。
由此可见,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它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持久战。
“日军的滔天罪行”这一子目,记录了日军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特别是南京大屠杀,长达六个星期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军民死亡超过30万人,这是中华民族永世不能忘记的。
深入学习此目,不仅在于用史实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而且在于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而非仅停留在感情宣泄的层面上。
第三个子目“抗战的胜利”,首先介绍了百团大战。
高一历史教案:《抗日战争》书是灵魂最好的麻醉剂。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一历史教案:《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过程和作用,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
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地位。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于一切的;不同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
分析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开展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学习史论结合及论从史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难点: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相互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导入新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又发动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变,中国人民头上始终笼罩着战争的阴云。
1936年日本又制定"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1937年,日本为了摆脱新危机,终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从而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全民族抗战1.卢沟桥事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历史纵横"栏目中列举了四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提问学生:这四件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主要是说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进一步提问:这对国共两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这促使国共两党由内战对抗开始走上合作抗战。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历史事件;(3)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2)运用多媒体资料,直观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激烈场面;(3)运用比较法,分析抗日战争中不同阶段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珍视和平,反对战争;(3)引导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艰苦性,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历史事件;(3)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抗日战争中不同阶段的特点;(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2)提问: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过程;(2)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历史事件。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中不同阶段的特点;(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多媒体展示:(1)教师播放抗日战争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激烈场面;(2)学生分享观看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绘制抗日战争时间轴,梳理重要战役和历史事件;3. 请学生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高一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其危害: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2、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3、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极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本课内容从纵向看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两条线索的内容。
学习时要将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两条线索中所涉及的问题。
在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过程中,注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慎重思考他人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多样教学手段、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及时、客观、激励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3、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讨论等解决相关问题;运用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直观感受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以史为鉴,加深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二、教材要点侵华日军的罪行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中国内战的局势给日本造成了可乘之机。
日本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2.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日军失踪,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很快,平津沦陷。
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重要战役和胜利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胜利意义。
2. 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
教学难点:1. 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复杂过程。
2.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2. 提问: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二、新课讲授1. 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a. 介绍九一八事变,引导学生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b. 讲解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强调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
2. 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a. 讲解抗日战争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31-1937):局部抗战;第二阶段(1937-1941):全面抗战;第三阶段(1941-1945):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第四阶段(1945):抗日战争胜利。
b. 介绍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a. 强调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
b. 讲解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民族觉醒、国家统一、国际地位提高等。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胜利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爱和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五、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中的其他重要战役。
2. 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感悟,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胜利意义,使学生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高一历史新课改教案范例:抗日战争
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日军的侵略罪行、抗战的胜利
2.能力:对片面和全面抗战路线本质及结果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抗日战争是在统战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
【教材分析】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
抗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地位【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2)合作教
学法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
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原因
为了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适当地补充资料,从世界史的角度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⑴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
3、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
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
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
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他们已经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野兽!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
片段及照片、影片《屠城血证》片断、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齐齐哈尔市毒气事件)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教师:抗日战争打得非常艰苦,抗日低潮的时候,有些人甚至动摇了:我们能打赢日军吗?为了振奋人民的抗日精神,争取抗日形势的好转,中共党中央决定在华北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展开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教师:百团大战狠狠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除了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积极开辟国外战场。
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教师:在英美军队配合下,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我们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
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9月3日,国民政府决定全国放假一天,庆祝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一天,全国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各地到处张灯结彩。
(幻灯)猜谜语: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
猜三个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名字。
学生:(议论、回答略)
教师:这三个人分别是屈原(屈服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苏武(苏联出兵东被,威胁日军)、共工(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奋力抗战的功劳)
(幻灯)
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际社会的援助
B、敌小我大,我强敌弱
C、国民党正面战场消灭日军的主要兵力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
(答案D)
教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都失败了。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全民英勇抗战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师: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我们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作分析。
学生:分析、议论、
(三)布置探究学习内容
查阅有关资料:1、列举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历次侵华的时间、规模和结果;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
用是什么?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多次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尤其是学生唱国歌这一情节,调动起学生的爱国情绪。
后来学生们反映,他们已经四年没唱过国歌了。
请浏览本站其它网页,您会收获更多惊喜—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