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戌拳政力'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
- 格式:pdf
- 大小:128.71 KB
- 文档页数:2
大成拳武术气功本一家,可叹后学习练差,内外兼修含奥义,艺高体健气伸发(形意拳名家马礼堂诗一首)得意忘形勾心斗角(大成拳明家刘新军论站桩)大成拳七妙法门大成拳的七妙功法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等七种锻炼方法,也就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试力、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
称为大成拳的“七妙法门”。
以上七个锻炼步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如果单纯以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
总之,只有通过对“七妙法门”系统学习,力量才能笃实。
大成拳的另一个特点是医疗保健、养生强身、技击实战融为一体,以站桩不动为其基本锻炼手段,没有固定不移的套路和招法训练。
大成拳站桩锻炼原则,以求物为目的,以“站桩站桩,体认功能,收视听内,训练神经。
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为基本学说,它与《管子》的“毋先物动、毋代马走、毋代鸟飞”的三毋学说及《老子》的“独立不改”和《黄帝内经》的“独立守神”等学说是相吻合的。
养生桩歌两脚平站腿微屈(曲),松静安详要调息,气沉丹田须自然,松圆常圆是根基。
(王永祥)双推手歌两臂相搭点相连守中用中瞬息间神经反应贵神速浑圆一体气为先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wyx)浑圆歌(wyx)三圆:松圆→常圆(经常松圆,指球体--丹田气)→实圆(浑圆一体)欲求浑圆气充足拨水试力最为先树木立基根生地再把六面争力添三个争力要单做然后组合成浑圆大成拳的基本要求静中求松,松中求整,松中求紧,松紧结合。
静—松---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气贯全身,法合自然。
习拳入手之法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全在神、形、意、力、气、法、声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象。
就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漂摆无定,唯风力是应,即所谓与大气相应合。
又浪中之鱼,起伏无方,纵横往返,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
大成拳精华功法大成拳作为当代一种实战拳法,一直受到武术爱好者特别是青年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多年来,笔者因为协助师傅王建民先生创办山东省德州市大成拳研究会,同时推广大成拳法,所以,经常接到一些求学者的来信来电,咨询各类问题,其中提出最多的要算是入门的途径。
由于我经常得到师伯赵祯永先生的指教和师傅王建民先生的口传心授,并经过多年的潜心实战训练,对这一问题有一些心得,现公布出来,不当之处,请各界师友指正。
众所周知,实战技击性是武术的精髓所在。
在中国武林界,除去少数已经向养生或表演方向转化的派别之外,绝大多数武术门派都非常重视锤炼自己的技击性,不断地发展完善获取技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大成拳作为实战拳法,有自己一整套科学实用的实战训练方法,其中入门之法是技击桩加技击意念。
技击桩是身形的训练,技击意念是神意的训练,有形无意为空形,有意无形为虚意,但二者结合起来,却能够形成强大的催化力,使练者体内产生出功力、抗重击力、快速反应能力等一系列实战所需的技击能力。
大成拳技击桩约有二十多种,入门阶段只需站两个,一为矛盾桩,一为托婴桩。
其它桩法待入门后再行选练。
矛盾桩练法如下:立正站好,抬左脚向左前方进半步,两脚站成稍息姿势,右脚落实,左脚跟虚起,两腿负重之比为前三后七。
右膝弯曲,臀部后坐,大腿微向内裹。
左腿膝盖处前顶上提。
两手上抬,环抱胸前,左手抬至与肩平齐,五指指向右方,掌心距胸口约三至四拳。
右手低于左手,五指指向前下方,掌心距肋部二至三拳。
十指自然撑开,肩撑肘横,两眼顺左手腕上方向远处视(此为左式,右式须改变方向,站法相同)。
(王选杰先生演示)托婴桩练法如下:下肢姿势与矛盾桩相同,两手上抬,抬至肩头高度,两手十指撑开,指向前方,掌心相对,两掌之间约有一头宽度,左手略高,右手略低,曲肘环抱,两眼顺左手所指向远方视(此为左式,右式须改变方向,站法相同)。
(王选杰先生演示)以上是矛盾桩与托婴桩的桩法姿势,再配合相应的技击意念就可以使体内锻造出我们在实战活动中所需要的技击能力。
意拳的试力和发力的基本技法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中国传统功夫中上乘的功法之一,源于心意拳。
整个训练体系包括站桩、试力、摩擦步、发力、推手、实战散手等。
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意拳的试力和发力的基本技法。
欢迎阅读!意拳的试力的基本技法1、求争力:上下、前后、左右(六面)均有争力。
前膝与后胯要有争力,同时又要有合力。
2、要留意肩部放松下来。
不少人肩都不松。
试力在于腰、手、腿之间发生争力:特别是两脚要有力,好像把两脚之间的地蹬裂(意识)。
肩不要想它,把它忘掉。
3、试力时手部应加大意念、加大精神力,因手部是接触点。
4、肩部不要来回晃,这是太极病。
对方击在中心线,晃也没有用。
肩应随身一起动,是个整体。
5、试力时应假借一切,同时考虑内部的转变。
形曲而力有余,气直养而无害,蓄而后发。
6、伸手就是矛盾。
手下身体上,手左身体右,反之如此。
不做矛盾的动作、神态,对手难以迷惑,给对手造成错觉,然后击之、伸手就是矛盾,矛盾也谓之争力。
肢体之间,肢体与身体之间,肢体、身体和空间的矛盾等等都需要从理论上认识和实践中体会。
7、平常要练整体的力量,八方不空,立感即应,一触即发,练习本能。
8、力不空出,意不空回,要有整体劲,来回劲,捧、捋、挤、按不能单独讲用。
9、与假设大敌争地位,守着当中一点。
头胸为敌人要害。
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劲断意断神连。
重心保持皆在腰。
头项要顶,要有顶天立地的精神和方向、四处横胀的感觉。
勿忘,切记。
10、身手的矛盾,在试力时也可以手向前去,身向后来,手向后来,身向前去(左右、上下亦然,也可反向练习之)。
越练身体越浑圆。
11、试力时意念活动有争力,动作也应有争力的表现。
12、身体活动的角度(架式)姿态要越来越大,再越来越小,大小动作都要练,以便适合各种冗杂的场合。
13、要练习西洋拳来商量中国拳,"洋为中用'。
14、有了物质基础以后,关键在于正确的精神(思想)作指导,精神是本拳的关键。
精神是什么?是假借产生的力量,假借是对象,有了目标、对象,再由精神支配,就是正确的意念支配。
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七——实作(附高清图解)李照山大成拳系列文/李照山图1图2图3在武术中,任何形式的劲力都是为技击服务的,而技击则是体验劲力效能的最终途径。
大成拳的实作包括单操手、连环技法、模拟对练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
所谓单操手就是技击的单式操练形式,这些单式在拳术中又称招式。
事实上,种类繁多的武术套路都是由不同的单式所组成的。
不同的拳术对某些招式的称谓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内涵基本上大同小异。
在大成拳中,单纯性技击手法很多,但实际上只要能掌握其中最基本的几手,就能满足需求。
须知,拳艺在精不在多,更在于熟能生巧,举一反三,善于变化,以一生十,神出鬼没,出手无常。
1.圈捶两脚站成左丁八步,两手空握拳,左拳在前呈出击状,右拳护住下颏,两拳相距约30厘米距离。
左拳回拉约15厘米距离的同时,右拳下落至体侧;左拳继续回拉至颏前,右拳由体侧向上向前向左弧线抛出(图1、图2、图3)。
右拳略往回拉,左拳下落至体侧;在右拳继续回拉护住下颏的同时,左拳由体侧向上向前向右弧形击出(图4、图5)。
如此两拳交替练习。
圈捶主要用于圈打对方头部两侧及耳根部位。
若位于敌侧,可进攻对方面部或后脑部位。
训练时,意中有敌,我以两拳轮番击打。
圈捶空击熟练后,即可进行模拟性的对靶训练。
一人站我身前,两手戴上拳击手套,两手靠拢,高与头齐,我以拳捶击打对方戴有拳套的双手;对方双手在空间移动或躲闪,我用拳捶击打对方运动的双手;对方戴上散打的护头并进行躲闪,我用圈捶击打对方头部。
图52.炮拳以右式格斗式为起始状态,在上身稍向右转的同时,我左拳向前击出,右拳回收护住下颏,两臂两拳保持左式的格斗式(图6、图7、图8);然后,随着上身微向左转,左拳回收护住下颏,右拳向前击出,周身回归至右式格斗式状态(图9、图10)。
如此循环练习即可。
图6图7图8图9图10若站成左式的丁八步,则为左式的炮拳练法。
左式练法与右式练法相同。
所谓炮拳意为所击之拳如重炮出击。
炮拳的作用比较直接、快速,主要可打击对方脸部、颈部。
大成拳功法歌诀!附拳法秘诀武学手札功法歌诀一、技击桩歌诀半丁半八弓箭步,轻舒两臂如抱婴。
竖项虚灵挺拔立,神充意紧形要松。
二、钩锉试力歌诀前后出手如钢锉,回手缠绵似钩竿。
神园意在周身外,虚灵充实在腹间。
三、摩擦步歌诀神形端正头要悬,胯似鸡行逆水间。
前行后进用肩胯,提膝纵胯似兜泥。
四、发力歌诀遍体发奋松如棉,神充意念指端间。
周身炸力无断续,如同强弓射硬箭。
五、试声歌诀天籁之声起丹田,噫字之音胸腹前。
绵绵胸部莫费力,声似深山撞古钟。
六、单推手歌诀两腕相接如试力,取中入中神意真。
前后转动凭力点,抖放扔人步须先。
七、双推手歌诀敌我小臂紧相连,前进后移步为先。
控点如同绳索缚,打顾摔放身自然。
拳法训练秘诀(一)试力在大成拳中,试力实为至关重要的一种功法,它是静功与动功的过渡,也是通向推手与断手的必要训练过程。
如果试力这个关口过不了,就如同万马千军屯兵困谷一般,无所作为。
试力,要在具备各种桩功的条件下才能练习,它是站桩功在运力上的发挥,如果桩功不到位,做试力便会出现问题。
所以必须桩功浑厚,各种劲力在桩上求得之后,才能试力。
练习试力,有一定的规范,比如钩挫试力,按托宝贝桩姿势站立,回拉时要保持站桩时所求出的六面力,随后变为浑圆桩,然后变为小天星上式,再还原到托宝贝桩,这才是钩挫试力的全部过程。
另外,做各种试力时,不应用手做来回的运动,要用身体来移动,两臂做各种桩的姿势演变。
而且做试力时应始终达到站桩时的意境,不可因身体运动而丢失站桩时的意境和浑厚力。
(二)摩擦步摩擦步实际上是试力的继续。
上面所述试力是定步试力,是手臂与身体的运力。
而摩擦步则是下盘脚与腿的试力,定步试力要有相当的功夫之后,才能练此功法,否则上下难合。
在练习摩擦步时,上盘用托宝贝桩做肩架,在运步过程中上盘为钩挫试力,然后还原到托宝贝桩。
摩擦步整个过程实际上是桩功的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要不失中和均。
走摩擦步的过程,是桩功在运动中的变化,每时每刻都要有桩的浑厚,有六面相连浑身争力。
大成拳(意拳)·试力经过相当的站桩后,就可进行试力。
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指出:“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
”又指出:“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
”对于试力的基本要求是:缓慢均匀,筋肉空灵,要体会与外界之争力,体会与空气之阻力。
切忌用拙力,用笨力。
如果从形体活动范围来讲,试力可分为两大种,一种为无形的试力,可称为意念试力,一种是有形的试力,可称为肢体试力。
所谓意念试力,就是站着不动,而以诱导的方式进行试力,它的根本实质是为技击而没立。
桩功有很多意念活动,但不是所有的意念都可用作试力的。
一般地讲,只要涉及技击性质的意念活动,或与外界有 牵连的意念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意念试力。
这种试力,虽然外形不动,但有内劲,有内动,手部有胀 感、力感,这就是意念试力的具体表现。
所谓肢体试力,它是在意念诱导下的肢体位移试力,以其作用来讲有三种形式∶ (一)常规试力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试力,通过这种试力,可产生大成拳的多种基本力量。
(二)单操手试力单操手本来是用于实作的单独动作,但在最开始的练习过程巾,往往要求动作缓慢,故它是一种试力。
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就要把力量发挥出来,平时也要做出发空劲,当然这又是另一回事。
常规试力没有针对性,而单操手试力则有一定的针对性。
它们之间既有共同面,又有区别的地方。
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常规试力是基本试力,必须有一定的常规试力基础后方可进行单操手试力。
单操手熟练后,就可应用于实战。
(三)推手试力∶这是以推手形式而进行的一种独特试力。
意念试力和肢体试力关系很密切,意念试力是站桩的一种特殊意念活动,过一阶段后,必须进行肢体试力,开始可使肢体位移的幅度大些,继之肢体位移越来越小,谓之'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是生生不已之真动',这就是试力的高级阶段即无形阶段。
在无形中求内动,求内劲,求真动,这样它实际上就成了意念试力。
大成拳试力教学[大成拳试力]“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
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
”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
“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项训练。
在此所指的力,主要指筋骨之力。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筋骨主要起着连接和支撑的作用。
我们的身体主要靠筋骨的力量才得以站立和行走,四肢才能屈伸。
站桩是通过间架的定型,从而达到全身筋骨起生理性变化而出现的拳术之力。
此时身体已逐渐变整,能慢慢体会到桩功的愉快。
笔者在随王先生习练大成拳期间,是在一年之后方得先生传授大成拳试力之法的。
观当今大成拳界,刚开始站桩就进行试力练习,很多练习者居然能感觉到空气的阻力,还与大气溶为一体,其实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在意念的诱导之下的肌肤敏感而已,找一个从不练功的人随便在空中划动,也能划出空气的阻力来,但身体内在的筋骨并没有发生生理性的变化,也没有产生拳术的力量,力从何而试?再试也不过是耍动两个胳膊。
如此练习,简直是本末倒置,形同枯井取水。
其实,芗斋老人在《大成拳论》中已明确指出:“以上的基本练习,既有相当基础后,则一切良能之发展,当日益增强,则应继续学习试力工作,体认各项力量之神情,以期真实效用。
”在此所谓的基础,是指通过站桩而使自身发生生理性变化而产生的拳术之“力”。
然而,当今社会浮华喧嚣,名利诱人,吸引人们的活动日益增多,已没有多少人能静得下心来站桩了。
况且信息社会,工作效率提高,大家都想着速成,希望仨两月,甚或三两日,就能搭手飞人,但对于大成拳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
站桩是在静止的状态下通过间架结构的定型,达到改变体内肌肉、筋腱、骨胳等的生理结构,从而产生内家拳的力。
也就是所说的“内劲”。
“试力”则是在动的状态中体认各种力的运用。
“试力”即是运动的桩功,一切都遵循桩功的要领。
试力(戊己真人)试力(2014-02-07 09:28:46)意拳(大成拳)里站完桩之后,要练试力和摩擦步。
试力,简言之就是身体放松,在空气中慢慢移动,感受空气的阻力,被称之为空气游泳。
试力,就是芗老说的与大气呼应。
在形意和太极里,这种练法叫摸劲。
试力,就是以空气为面粉,以意为水,慢慢把空气中的筋劲揉出来。
和揉面一样,慢慢来,水不能多了,不能一下倒进去一桶,要一点一点加,慢慢揉,会感到空气阻力慢慢增大。
从手开始,慢慢遍及全身。
练的顺了,乐趣无穷,好像你不用想自己的肢体怎么运动,空气自己会引导你的肢体往哪里走。
空气中有个无形的轨道,引导着你的四肢。
所谓空气阻力、空气游泳,都是通俗易懂的说法,重点不是空气,而是这从虚无中来的筋劲,这就是内力。
芗老说,有了这个,才有了练拳的资本。
意思是,有了这个从虚无中来的筋劲,才叫开始练拳了。
如果自己的丹田气已经活了,只要一练试力,立刻丹田就活泼起来,热烈欢迎那虚无中的筋劲。
这是同类相聚,先天的喜欢先天的,后天的喜欢后天的。
现在人练拳,否定先天,在后天上下功夫。
追求呼吸和肢体力量的配合。
其实追求呼吸与肌肉力量的配合,不用去练内家拳,去练马拉松好了。
跑长跑的,都是呼吸和肌肉力量的完美配合。
如果合不到一起,根本跑不下来。
既然人在呼吸之气和肌肉之力上下功夫,到了意也是这样。
用一大堆后天的杂念去代替真意。
前些日子我看到某名家,谈论练太极拳时候的意。
一个式子,好几个意念。
这么练下去,会练出病来。
在后天里打转,就是这样。
用张老道长的话说,练后天的气,越练越麻烦,最后练出病来,医生都治不好。
现在人对意拳的试力,发明了许多奇怪的意念。
其实真意很简单,就像内力是从虚无中来的,真意也是从清净中来的。
练试力无论多长时间,就那么一个意,几个小时也是它,若有若无,无意之意。
就是感受,感受虚无的筋劲。
意拳的试力,练好了好处多多。
可以用在各个地方。
我练八部金刚,把动作放慢一些,带点试力的意思,就特别好,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