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贸易走向(1)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0
纺织行业2023发展现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2023年,纺织行业将面临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发展现状1.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服装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纺织行业在服装、家纺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2.技术水平提升:纺织行业在机械化、自动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数字化、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3.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纺织行业开始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提高了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4.国际市场拓展: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业绩稳步提升,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也开始选择在中国建厂生产,加速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5.人才短缺:随着纺织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当前我国纺织行业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面临挑战1.市场竞争激烈:纺织行业竞争激烈,国内外品牌层出不穷,市场份额争夺激烈。
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竞争力。
2.原材料价格波动:纺织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需要加大风险防范,降低成本压力,提高生产效益。
3.智能化转型难度大:纺织行业智能化转型需要企业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和技术实力有限,智能化转型难度较大。
4.环保压力增大:环保政策不断加强,纺织行业面临着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压力。
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意识,适应政策变化。
5.国际贸易摩擦: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纺织行业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企业需要谨慎处理国际贸易关系,以降低风险。
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升级的需求,纺织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趋势和变革。
以下是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1. 高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纺织行业越来越多地应用高新技术,如智能制造、数字化设计、3D打印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同时,高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纺织产品具备更多的功能性,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2. 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纺织行业也在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采用环保材料和清洁生产工艺,开展循环经济等举措成为纺织行业的新趋势。
此外,绿色供应链管理也得到广泛关注,纺织企业开始要求供应商对原材料的来源和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披露,以确保产品的环保性。
3. 定制化和个性化产品: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长,纺织行业逐渐走向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制造技术,纺织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产品,提供更加符合个人喜好和身体特征的服装和家居纺织品。
4. 互联网的渗透:互联网的发展给纺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纺织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互联网的智能化和数据化也为纺织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纺织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5. 国际竞争加剧: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纺织行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
国际市场的开放和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得纺织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纺织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寻求区别化竞争的优势。
总之,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高新技术的应用、可持续发展、定制化和个性化产品、互联网的渗透以及国际竞争加剧。
通过抓住这些发展趋势,纺织企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业现状中国纺织业是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行业之一,它一直是中国出口的主力军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纺织业的现状1.生产规模中国纺织业是世界纺织业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具有全产业链优势。
截至2020年底,全国纺织、针织、印染等行业企业68431家,从业人员约2200万人。
其中,企业规模行业化呈现明显特征,中小企业比例逐渐下降,大型企业比例逐渐上升。
2.产品结构中国纺织业产品结构逐步从低档向中高档转型升级,高科技纤维、聚酯工业纱线、针织面料、家居纺织品等新产品和新材料逐渐占据市场。
2019年,纺织品出口总额中,高新纤维、化纤、篷布等高端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高。
3.外贸情况中国纺织品出口国家或地区广泛,产品类型也多样化。
自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始终居世界第一。
但是,随着国际竞争加剧,一些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正在逐渐下降。
二、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趋势1.技术升级中国纺织业正面临技术升级的压力,新的科技正在不断涌现,很多企业正在进行智能化改造。
高科技纤维、功能性纤维、绿色环保纤维等技术的生产应用越来越广泛,纺织业也逐渐走向高端智能化。
2.创新发展纺织业创新发展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包括产品设计的创新、服务模式的创新等。
国家、行业、企业都在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纺织业创新能力。
3.品牌打造中国纺织业要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企业的品牌实力。
深耕品牌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中国纺织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纺织业面临的挑战1.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市场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纺织品出口市场正在发生变化,纺织品行业正在加快升级转型。
纺织行业的发展要从单一的出口导向向内需市场导向转型,企业更要拓展多元化应用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2.成本压力企业原材料价格、日益增加的人工成本、环境保护投资及税费负担的增大等因素,使得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中美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及前景摘要中国作为纺织行业全球第一生产大国,纺织品出口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近年来,欧美等国与中国在纺织品贸易中的摩擦不断, 使得中国纺织品出口频频受阻,成为制约我国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瓶颈。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清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分析摩擦产生的根源,从而思考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解决纺织品贸易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贸易摩擦纺织品贸易比较优势ABSTRACTSince China is the largest product country in the global textile Industry, the textile import plays ann. significant role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However,current frictions of China and her trade partners include US and European count- rise continuously happened, which have restrained China’s textile import and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our textile enterprises going - out strateg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realize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textile trade and analysis the root of these frictions for putting for word feasible count- admeasures in order to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extile trade and facilit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Key Words] Trade Frictions Textile Trade Comparative Advantage目录一、引言 (1)二、中美纺织品贸易的现状 (1)(一)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内在合理性 (1)(二)中美纺织品贸易的构成 (2)(三)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3)三、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前景 (4)(一)中美纺织品贸易持续稳定的增长 (4)1、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持续增长 (4)2、中国对美进口将会增加 (4)(二)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5)(三)纺织品贸易自由化是发展的主线 (5)四、中国纺织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6)(一)市场竞争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的优势 (6)(二)缺乏自有品牌,低价竞销现象严重 (6)(三)产业结构不合理,急需调整 (7)(四)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受到强烈的国际竞争压力 (8)五、中国纺织业应采取的对策 (9)(一)坚持贸易多国化,优化市场结构 (9)(二)提高纺织品附加值,创造自主品牌 (9)(三)拉动内需,降低对外依存度 (10)(四)有条件的企业要走出去 (10)(五)主动防范贸易磨擦和贸易壁垒 (11)六、结论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中美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及前景一、引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国和中国在经济上具有高度的互补性。
2023 中国纺织125推升了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规模。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连续第三年超过3000亿美元,出口总额达340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
但实际出口数量在下半年出现逐步下降趋势。
9月以来,纺织品服装单月出口额连续为负,累计增速降至个位数水平并持续放缓,需求疲弱态势逐渐显现。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东南亚、南亚纺织供应链持续恢复,成为我国纱线、面料等产业链配套产品出口的主要增长动力,2022年我国共出口纺织品156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速较2021年回升5.5个百分点,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
服装出口金额为18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较2021年回落20.7个百分点,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至54%。
从出口市场结构看,“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带动作用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贸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运转不畅、终端需求增长放缓、通胀水平推高等压力席卷而来。
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后美欧宣布对俄罗斯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不仅为俄罗斯发展前景蒙上阴影,也造成全球范围内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供给“滑坡”,半导体、汽车等领域供应链受到较为明显的冲击,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金融市场脆弱性随之暴露。
大宗商品供给短缺推升全球通货膨胀压力,美欧主要发达经济体能源价格飙升,生活成本涨幅达到近40年来的最高水平。
为遏制通胀压力,发达经济体启动激进的加息节奏,居民消费、企业投资信心受到持续抑制,货币环境紧缩、叠加供应链合作效率损失,全球经贸环境风险进一步提升。
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2023年世界经济与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形势展望摘要 :近年来,全球经济贸易环境先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局势演变、主要经济体复苏周期错位、通胀压力抬升、经贸摩擦加剧等风险因素冲击,复苏之路艰难曲折,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环境也随之出现一定程度波动。
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摘要】纺织行业是传统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显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关键词】纺织行业;现状;趋势2008年以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国际国内纺织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在我国众多产业当中,纺织产业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民族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纺织产业的多次结构调整和发展壮大,我国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被誉为”世界纺织巨人”。
纺织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但成功地解决了我国十三亿多人口的穿衣问题,还向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供应着物美价廉的纺织品,对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稳定社会治安以及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联合国今年预测全球人口在2050年将达到90亿,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多,纺织服装行业的前景较为乐观。
同时,我国是纺织服装的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纺织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上我国在原料、劳动力成本和产品数量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使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据统计,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2000年的15.1%增长到2011年的超过30%。
可见,纺织服装产业在未来具有更加广阔的需求空间。
(2)国家为了支持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专门设立了“纺织行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专项资金”,围绕“纺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创新、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纺织新纤维的研发及产业化、行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基础研究及共性技术研究”等领域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给予资金支持。
为了振兴纺织工业,国务院于2009年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后在2009年4月再次提高至16%。
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一、我国纺织的起源1. 我国原始手工织造起源我国原始手工织造技术从制作渔猎用编结品网罟和铺垫用编织品筐席演变起来..据我国史书记载;在伏羲氏时就已“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1973 年浙江河姆渡发现的约距今0. 7 万年的河姆渡人遗址中的一块芦席残片;尽管已经腐烂;但仍可见其席纹规整、均匀、结构紧密;可以看出当时娴熟的编织技巧..原始编织的方法;大概有平铺式和吊挂式两种..平铺式是把两根以上处于平行状态的纱线;按“ ×”或“ + ”的方向;平铺在地上;一端固定在一根横木上;扯动相邻或间隔一定根数的纱线;反复编织;或者利用骨针和骨梭;在经线中一根根地穿织..编完一条;用骨匕沿着编织者的方向;把编入的纱线打紧..吊挂式是把准备织作的纱线;垂吊在横杆或圆形物体上;纱线下端一律系上石制或陶制的重锤;使经向纱线张紧..织作时;甩动相邻或有固定间隔的重锤;使纱线相互纠缠;形成绞结;逐根编织..我国原始手工织造技术从编织技术和工具的演变来看;编织的经向纱线;成为织机上的经纱;骨针和骨针上穿引的纱线;成为织机上的梭子和纬纱;骨匕成为织机的打纬刀..苍颜篇:“编;织也”..说文·多部:“辫;交织也”..说明织造技术的来源是从编织开始的..我国原始织机的结构有多种;常见的有原始腰机、综版式织机、竖机等;前两种经面是水平的;后一种是垂直的;其结构都相当简单..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工具与草鞋山、钱山漾出土的织品和编织技术的发展来看;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已有了综版式织机和原始腰机..原始腰机织造;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原始腰机虽简单;它却展示了构成织物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始腰机技术最重要的成就是使用了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使原始腰机具有机械的功能..综杆使需要吊起的经纱能同时起落;纬纱一次引入;打纬刀把纬纱打紧;织造出紧密均匀的产品..可以说在原始织造技术出现之后;人类才真正进入穿着纺织品的时代..图3 原始腰机织造二、我国织造技术的发展历程1.我国手工机器棉纺织技术发展的停滞我国在1840 年前后;手工纺织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没有普及动力化..在织造方面;我国已有了用于织造高档精美产品的大花本束综提花机、绞综纱罗织机等机型..我国虽已普及脚踏开口和手投梭穿幅木织机来织造大宗织物;但没有发明“飞梭”机构;所以也难以动力化..19 世纪下半叶;我国农村仍然普遍使用的是手摇单锭棉纺车和30cm幅宽的脚踏手投梭织机..每人每天只能织布9m 左右;劳动生产率无法与动力机器纺织相比..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西方商品;首先是纺织品;像洪水一般大量涌入中国..1842 年输入商品总值白银2500 万两;其中鸦片占55 % ;棉花占20 %;棉织品占8. 4 % ;居第三位..到1885 年;在进口总值8820 万两中;棉织品占35. 7 % ;升至首位;此后长期居高不下..廉价洋纱、洋布的大量倾销;使各通商口岸附近的手工纺织业遭到冲击..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手工及其纺织业几乎趋于破灭的边缘..2.世界纺织技术对我国棉纺技术的影响英国1738 年发明了“飞梭”装置;使织布投梭频率比手投梭快一倍;而且布幅可以加宽..18 世纪下半叶;产业革命首先在西欧的纺织工业开始;18 世纪末纺织厂开始使用蒸汽机驱动纺织机器..从1785 年动力织机出现后;1895 年制成了自动换纡装置;形成自动换纡织机..1926 年制成了自动换梭装置;形成自动换梭织机;从而使织机进一步走向自动化;但是引纬还是利用梭子..20 世纪上半叶;相继出现了不带纡管的片梭织机和用细长杆插入纬纱间的剑杆织机;用喷水、喷气方法入纬的喷射机等..纺织生产历史的第二次飞跃实现纺织机器动力化;在欧洲开始并逐步影响到东亚..3.我国动力机器纺织技术的萌芽在马关条约之前;洋人没有在中国建厂的特权;他们的企图受到中国政府的制止..不过洋人办厂企图;给中国开明人士以启发;认识到利用动力机器办纺织厂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中国人自办动力机器纺织厂始于1872 年;归侨陈启沉在家乡广东南海创办缫丝厂;采用动力缫丝机;这是中国动力机器纺织的萌芽..1889 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建;有纱锭35000 枚;布机530 台;是我国设立机织棉纺织厂的开始..19 世纪80 年代;我国开始采用引进欧洲设备、聘用欧洲技术人员建设的第一批纺织厂;先后在兰州、上海和武汉开工;从此;在纺织生产中开始利用动力机器和工厂体制..19 世纪末;英国、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越来越多;同时把纺织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传入在华工厂..4.我国手工棉纺织机器的革新和改良西方动力纺织机器引进之后;激发了我国对手工纺织机器的革新和改良..近代手工棉织造机器的改良;经历了从手投梭机到拉梭机与改良拉梭机;再到铁轮机的过程..手投梭机在织造过程中不能做到开口、投梭、打纬、移综、放经、卷布6 项动作的连续化;生产效率不高;每人每日出布9m 左右;尤其是手投梭力量小限制了布幅的宽度;一般只能织1 尺左右宽的窄布..拉梭机又称扯梭机;加装滑车、梭盒、拉绳等件;从而将投梭动作由双手投接改为右手专管拉绳击梭;左手专管扳筘打纬..因投力较大;既加快了织造速度;又能使布幅增加2 尺左右..除机架、踏板采用木构件;发动依靠人力脚踏外;其它结构原理与动力织机完全一样;单机效率也与动力织机相差无几;可以说是人力织机的最高形式..5.我国动力机器纺织技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纺织工业经过3 年恢复期;1953 年;进入有计划的发展阶段;纺织生产力迅速提高..1978 年以后;我国再一次大量引进国外纺织机器和技术;设计制造第三代国产定型成套设备..在结合本国经验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在高产、优质、大卷装、自动化及机电一体化方面更成熟的成套设备..在纺织机械方面;我国自主开发、生产具有世界水平的新型纺织设备;有些设备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喷水织机的年生产能力300 台以上;剑杆织机的年生产能力已达1万台以上; 喷气织机的年生产能力为100台;代表新型生产技术的设备如自动络筒机、片梭织机、清梳联合机等已具备批量供应市场的能力..三、生产经营现状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1-12月我国纺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全国纺织工业全口径实现销售收入26400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49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9..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达到2400万吨;比2010年净增400万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6107.7亿元;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1;同比增长24.36;产品销售收入15481.3亿元;同比增长25.26;利润总额513.5亿元;同比增长16.22..从产量来看;2004年1-12月全社会纺织工业生产情况良好;几乎全部的大类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的同比的增长..化纤、纱、布、服装的累计产量分别达到1424.54万吨、1094.86万吨、294.75亿米、1183266万件;同比增长分别为20.29、18.54、19.43、15.05..置身于整个国际纺织工业大环境下;我国纺织工业经历从自给自足到进口替代再到出口导向三个政策阶段;而从行业本身发展特质看;依照经典的“里兹模型”根据生产量、国际贸易量、生产能力、产业策略、产业结构、国内经济政策以及国内市场等7个因素把纺织工业划分为7个阶段;依次为维生阶段、起飞/早期工业化、快速成长阶段、发散/整合阶段、产业发展量质具增阶段、高弹性低整合阶段、创意独具实质整合阶段和产业发展新型态阶段;我国纺织工业应该已完成了快速成长阶段;正在进入发散/整合阶段..四、纺织行业发展趋势1.我国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参与纺织产品的全球竞争;将是我国纺织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动力..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的纺织品大类将近有1/3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且这一趋势在不断扩大..同时;国外名牌产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发展中国家纺织业中低档产品低成本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会深刻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市场和中国纺织产业结构的巨大调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衣着类、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未来10年中;我国衣着类增长速度为3%-4%;而家用纺织品增长6%-7%;产业用纺织品增长速度将在10%左右..2.国际纺织行业发展趋势一世界对各种纤维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全球纺织纤维需求在过去的20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2000年世界人口60亿;人均纤维年消费量为8.7公斤;其中北美36.1公斤、非洲3.2公斤、中国6.6公斤..可以预见未来;世界纤维消费年增长率为3;这就意味着每年还要增加200万吨;相当于要建15到20个世界规模的新厂..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步伐加快..全球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格局将会引发深刻的变化..其特点是:1、美国、欧盟、日本仍然是全球的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市场;占全球纺织品服装总进口额的70%..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三个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国际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战场..2、随着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减少和取消;北美、欧盟区域内贸易将会出现逐步的调整..对我国扩大欧、美两大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商机..3、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现代采购流通模式逐步形成;并迅速替代传统落后的高成本、慢节奏的采购流通方式..三、纺织高新技术的竞争今后将是纺织强国的竞争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纺织科技进步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谁掌握了纺织高新技术;谁就获得了市场;谁的产品就可以得到高的附加值..特别反映在:1、高性能纤维的开发和应用..高性能已成为军工及其他工业、农业、交通、水利、医疗等部门的重要材料;成为纺织品服装高附加值的基础;绿色环保纤维成为新世纪的发展方向等..2、新型纺纱、织造、染整和服装设备快速发展;替代原有的设备;大大提高了纺织生产力和纺织产品的水平..3、信息网络技术反战与应用..可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变化趋势;预测市场;并低成本获取公共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信息;提升企业生产力和降低成本..四、适应市场的八个变化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充满商机..纺织企业和管理部门要紧贴市场;不断研究市场;因此要适应市场的七个变化:1、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2、单个企业竞争转向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一个企业参与的群体规模越强大;运行效率越高;运行成本越低;企业竞争力越强..3、由生产能力竞争变成生产能力乘以流通能力的竞争..流通已成为经济运行的先导力量;争夺销售终端;创造客户价值的竞争;将成为十分激烈的竞争..4、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企业从创造有型资产到创造无形资产;并对无形资产品牌进行销售、许可、特许经营等商业性开发投资为目的的商业运作..5、由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企业生命周期越来越取决于市场要求的敏感度;取决于对市场需求有无快速的应变能力..6、由价格战、广告战;单一形势之争转向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高层次竞争..由对货币资本投资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本获取的竞争..7、企业效率的竞争转向政府行政效率的竞争等..只有适应这些竞争规律;中国纺织工业才能快速有效、健康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发展路径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近年来重要的对外经济贸易战略,在一带一路的布局之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现实背景,对我国纺织业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从而为我国的纺织业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纺织业;出口贸易一、中国纺织业发展的特点随着中国的经济水平越来越发达,人民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有更多的钱去投入到服装的购买上,这也使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服装最基本的功能,舒适、时尚开始成为了人们在购买服装过程中的重要需求。
服装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有着重要地位的一大要素,不同的消费水平也使得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
而服装的质量往往是首要的考虑因素,其次就是材料是否有害于人体,其价格是否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还有一些个性化的需求,不如矿石设计和服装性能等。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对于服装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喜好,包括民族因素和地域因素,都对消费者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种差异化很大的需求,也是对服装行业以及纺织业的一大挑战。
二、“一带一路”对我国纺织出口贸易的影响(一)我国纺织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生产成本负担沉重由于国内的物价上升,因此在燃料方面的价格有了很大提升,而雇佣劳动力的费用也越来越多,纺织品的原料价格也不断的上升,这些因素都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在国内投资建厂的纺织企业也越来越少,投资商在国内投资纺织业的热情普遍不高,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比于在国内进行投资,更多的投资商更倾向于到国外去投资纺织业,在一些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进行投资建厂,以寻求更多的利润[6]。
2.极大的环境压力现代的纺织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难免要用到很多的化工原料,尤其是印刷颜色是用的材料,都是化工原料,因此在进行印刷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很多的废水,其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从而导致诸如甲醛、增白剂、柔软剂等,这些有害物质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纺织行业贸易走向
亚洲纺织品服装出口重地2005年初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世界主要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家和地区纷纷抢攻全球市场。
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内的亚洲地区,在世界纺织工业舞台上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据WTO公布的2001-2006年贸易统计年鉴显示,亚洲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一直占据着世界市场的半壁江山。
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原材料和资源优势,因而在纺织品服装这场“南北对话”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之后,占据劳动力、资源和原料优势的亚洲地区将成为全球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重地。
一.日韩国两国技术优势明显
受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限制,近几年,日本和韩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有所下降,但仅仅是在出口数量上有所减少,其出口额仍位列世界前茅,而且两国的产品附加值比较高,多为差异化产品。
在产品和技术开发上,日本和韩国在亚洲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
同时,两国也很注重技术的开发和创新。
目前,韩国一方面正在全力发展附加值高产业用纺织品,并计划在2010年达到世界总量的50%;另一方面,韩国将以政府的力量培育高级服饰品牌,每年将在汉城
举办两次大规模的流行服饰发布会,使韩国尽快在国际流行服饰界中扮演重要角色。
总之,日韩两国已把纺织工业作为本国的重要产业,把发展纺织工业看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同任务并将积极提升产品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预计日韩两国的纺织工业将会有重大发展,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二.中印等国产量引领世界
2005年中国大陆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175.35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4.56%。
2006年中国大陆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470.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4%。
近几年,印度的纺织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对外出口增长较快。
2005年印度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6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2%。
2005年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总额的27.9%,可见中印两国产量对世界市场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完善,中国纺织工业市场化运行机制也逐渐完善,纺织工业发展的国内环境更加稳定。
此外,中印两国都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而且印度纤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纺织业的优势。
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生产领域内的优势将会促进其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
三.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较强
近两年,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纺织服装出口发展也异常迅速。
虽然这些国家在技术上比日本、韩国略有逊色,在数量上不比中国、印度,但是其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强。
整体而言,在
后配额时代,以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将成为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重地。
亚洲更大更广阔的市场
从2005年1月1日起,影响纺织品贸易达数十年之久的《纺织品与服装协定》被终止,纺织品和服装配额限制将全部取消,配额取消之后,纺织品服装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贸易。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环境之下,各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发展本国和本地区的优势产业,而亚洲国家将在全球纺织贸易中占据巨大的竞争优势。
2005年世界纺织品出口额2030亿美元,亚洲出口9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6.7%;服装出口总额2756.4亿美元,亚洲出口1314.6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7.69%。
亚洲纺织品服装出口已经占据了世界纺织市场的半壁江山。
配额取消后,亚洲各国的纺织工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印度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200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23.92%,预计2007年将会达到250亿美元。
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之后,由于原料供应和技术工人资源得到保证,印度国内纺织工业正在发生巨大转变,技术水平将很快赶上世界水平,印度纺织服装出口将出现新的趋势。
同时,政府将积极推进纺织工业的全球化发展,增加扶持纺织工业的预算。
依据整合综合纺织园区方案筹划的30个纺织园区中已有26个通过核准。
印度财长还提议将2007年度
纺织园区的投资预算由2006年度的18.9亿卢比增加到42.5亿卢比(约9600万美元)。
印度政府制定的2010年远景目标是,把印度的世界纺织贸易份额从现在的4%提高到8%,达到500亿美元。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对纺织工业采取了许多重大扶持措施,目的就是要提升本国纺织产品的质量,从而扩大出口。
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以来,巴基斯坦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巴计划委员会希望未来六年纺织服装继续保持较大份额。
预计纺织服装出口到2013年将从现在的98.9亿美元提高到220亿~250亿美元。
为完成以上目标,巴基斯坦正在加快基本建设投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储备,政府还积极提供相关指导和便利,包括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制定促进出口产品和市场多元化的出口战略,以及采取各行业的鼓励措施。
据悉,耗资60多亿卢比,将于今年6月建成的卡拉奇纺织城,将有助于巴整合纺织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005年泰国纺织品出口27.64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7.8%。
受泰铢升值、国内政治不稳定和美国、欧盟地区经济增长缓慢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泰国的纺织品出口下降5.3%,服装出口下降6.2%。
但是,泰国的纺织工业发展仍具有很大潜力。
一方面,泰国政府已经采取多项措施来提升本国纺织品品质,纺织制造商也积极设计方案以加强产品品质和增加产量;另一方面,泰国许多纺织制造商已将生产移往越南、柬埔寨等工资较便宜的邻近国家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泰国和美国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协议谈判。
可以预见,随着
国内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外部贸易环境的优化,泰国的纺织工业将会取得较快发展。
此外,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纺织工业也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
后配额时代到来,亚洲纺织工业将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更广阔的市场
中美中欧在摩擦中发展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业强大的出口能力得到尽情释放,可是中美中欧接连不断的贸易摩擦给出口带来了非常不稳定的局势,使中国的出口商和欧美的进口商错过了下一阶段订单签订的最佳时期,于是2006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美情况很不理想,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中美中欧协议的签署,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相对稳定的贸易环境,2006年下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美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由此可以总结两点:
一、尽管2006年我们在开拓欧美之外的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美欧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纺织品消费国,因此欧美依然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地;二、稳定的贸易环境将是我国出口贸易稳定发展的保障。
随着2007、2008年底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陆续到期,欧美将不会再对我国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由于投资、订单和生产等都有预先性,如果相关政策届时不能明朗,则今年下半年我国对欧
(明年下半年对美)贸易很可能会因企业等待观望、推迟出货等受到影响,显然2007/2008年后欧美的贸易环境是业界最关心的问题。
展望中欧、中美协议到期后的出口形势,如政府不采取管理措施,出口激增、价格暴跌的现象很可能将重演,那么我们的贸易环境将存在隐患:一方面,2006年虽然我对欧、美出口保持平稳,但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墨西哥等一些欧美周边国家的出口却出现增幅很大,由于欧美设限,大量中国纺织品服装输往其周边国家,而一旦协议终止后,这部分贸易势必将浮出水面;另一方面,欧美企图在2007/2008年后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保护手段对我纺织品实施限制的意图明显,这些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实施,我在欧美市场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中欧、中美协议结束后,欧美不可能完全放开市场让我们的产品长驱直入,虽然我们在经历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已经在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等方面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是:一、伴随着能源、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及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等因素的变化,许多企业的竞争力已经受到了一定影响;二、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周边国家的纺织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而且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鼓励性措施,为欧美大型进口商实施全球采购战略、快速转移订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可以预见,一旦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发生突变,这些国家将有能力迅速填补中国留下的市场空间,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以便中国纺织品贸易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政府、协会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
1.政府需努力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切实有效地支持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政府和协会应未雨绸缪,尽快对2007/2008年后形势进行充分调研、讨论和论证,并立即着手就具体管理方案进行研究,提前拿出可行的管理办法,在协议期满后继续对敏感产品出口实施管理,保证协议期满后的平稳过渡,将两个协议带来的稳定局面保持下去。
3.政府和协会应切实支持和帮助纺织企业提高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能力。
前几年企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应对纺织品设限方面,因此无论是在对国外反倾销规则的了解、还是在应对经验方面,都比较缺乏,对反补贴方面的知识了解更少。
4.企业一要加快结构调整,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研发设计、专业化、国际化经营、创建自主品牌、提高营销能力、履行社会环保责任等诸方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策略;二要积极支持纺织品贸易预警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并将预警检测数据作为对外贸易的晴雨表,通过了解进口国的进口情况,包括进口总量、进口国别、进口构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