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J166脉冲澄清池
- 格式:docx
- 大小:13.45 KB
- 文档页数:1
脉冲澄清池技术方案及流程
脉冲澄清池技术方案及流程如下:
技术方案:
脉冲澄清池主要由真空室、污泥层区间、澄清水区间、污泥浓缩单元、原水穿孔配水管、污泥浓缩区隔墙、斜管、澄清水穿孔收集管、澄清水收集渠和排泥管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真空泵、自动放气蝶阀及电极液位开关的自动控制,形成周期性脉冲,使澄清池实现泥水分离。
操作流程:
1.启动操作流程:
开启次氯酸钠计量泵和混剂计量泵,为脉冲澄清池提供必要的药剂。
开启搅拌机,使原水和药剂充分混合。
打开进水阀,注水至穿孔收集管浸没。
启动真空风机,使真空室形成真空。
当真空室液位达到高液位时,打开进气阀,破坏真空,使澄清池开始进水。
当真空室液位达到低液位时,关闭进气阀,真空泵继续抽真空,使室内水位上升,停止向澄清池放水。
启动排泥系统,根据设置的参数控制池内泥层厚度。
重复上述步骤,使脉冲澄清池进入稳定运行状态。
2.停役操作流程:
关闭进水阀,停止向澄清池注水。
停止次氯酸钠计量泵和混剂计量泵的运行。
停止搅拌机的运行。
停止真空风机的运行。
停止排泥系统的运行。
注意事项:
1.脉冲澄清池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电极液位开关、自动放气蝶阀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脉冲形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根据水质和水量的变化,需要适时调整混凝剂、次氯酸钠等药剂的投加量,以保证脉冲澄清池的处理效果。
3.脉冲澄清池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排泥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清理池底的污泥,防止污泥过多影响处理效果。
DYJ166 脉冲澄清池上海大有一.实验目的1.通过演示,了解脉冲澄清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观察矾花形成悬浮层的作用和特点。
3.掌握运行使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技术指标1.处理水量:200L/h。
2.工作电源:AC220V±10%、50Hz,单相三线制,功率100W,安全保护:具有接地保护、漏电保护、过流保护。
3.电源线路及控制线的安装:须使用环保阻燃电气配线槽,规范整理符合国家标准,具有绝缘、防弧、阻燃自熄等特点,布线整齐,安装可靠,便于查找、维修和调换线路。
4.装置外形尺寸:900×550×2000mm。
三.主要配置及参数1.脉冲澄清池:透明有机玻璃材质、厚度10mm,含脉冲发生器、混合反应系统(包括配水渠、配水管和稳流板),澄清系统(包括悬浮层、清水层、污泥浓缩层、集水堰)。
2.脉冲布水管1套、脉冲三角板折板1套、排泥计2只、排泥管1套、清水出水管1套、出水集水槽1套。
3.原水箱和清水箱1只:白色PP板、厚度10mm,水箱底板上安装有放空阀,方便将水排净。
4.搅拌电机1台(功率25W、转速90rpm)、不锈钢搅拌桨1套。
5.提升泵1台。
6.流量测量与调节:转子流量计,污水流量1个(量程30-300L/H)。
7.台面(白色10mm厚PP板)、拉丝银双色板标牌标注主要组成单元,管路性质和水流方向标识,便于学生了解设备。
8.电源控制系统:双面亚光密纹喷塑电控箱1只、漏电保护器(德力西)、电压表、带灯自锁按钮开关(正泰)、线槽等组成,控制箱面板采用铝质凹字技术制作。
9.公元ERA配套连接管道和阀门、弯头。
10.不锈钢框架实验台(30*30mm不锈钢方管、配脚轮均为万向轮带禁锢脚)等组成。
脉冲澄清池在施工过程中的要点控制及施工应用发布时间:2021-04-12T09:49:14.6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作者:王小毛[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活用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脉冲澄清池作为水处理构筑物,有诸多优点,提高出水水质,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对脉冲澄清池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等问题作了经验性介绍。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90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活用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脉冲澄清池作为水处理构筑物,有诸多优点,提高出水水质,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对脉冲澄清池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等问题作了经验性介绍。
关键词:脉冲澄清池;气密性;施工缝;泥斗;斜管引言脉冲澄清池机械设备少,运行管理简单,出水水质优良,出水浊度基本小于0.5NTU,而且对微污染及高藻原水水质处理效果尤其理想,出水水质相对稳定,越来越多设计采用脉冲澄清池来净水,进结构复杂,预埋预留较多,脉冲对混凝土构件的气密性要求相对较高,对主体结构施工要求相对较高,本文以福建某水厂脉冲澄清池施工作为阐述案例,对施工过程中要点控制进行剖析。
1、脉冲澄清池设计情况福建某水厂1座脉冲澄清池,处理规模5.0万m3/d,分成平行并联运行的2组,每组处理规模2.5万m3/d。
脉冲澄清池总平面尺寸为47.75m×18.5m,每组均设1座混凝反应池、1座澄清池(包括真空室、污泥层区间、澄清水区间、污泥浓缩单元)。
原水先进入上向流碳吸附澄清池的进水总渠,总渠断面为1.2m×1.67m,进水总渠内原水通过侧壁闸板阀进入混凝反应池,混凝采用机械搅拌混凝,单格平面尺寸3.0m×3.0m,有效水深4.17m,反应池停留时间2min。
混凝后的原水以稳定流量进入真空室,真空室平面尺寸为3.86m×1.5m,该室配备有一台真空鼓风机,使得水流形成脉冲进入澄清池,每座澄清池平面尺寸21.96m×11.0m,有效水深4.77m,澄清池停留时间64min。
斜管脉冲澄清池的运行与管理脉冲澄清池是一种悬浮泥渣型的澄清池,利用脉冲配水方法,自动调节悬浮层泥渣浓度的分布,进水按一定周期充水和放水,使悬浮层泥渣交替地膨胀和收缩,增加原水颗粒与泥渣的碰撞接触机会,从而提高澄清效果。
在分离区增设斜管,出水水质和产水量更可进一步提高。
广州城郊某水厂就选用了法国得利满公司设计的斜管脉冲澄清池,设计生产能力单个 5万 m3/ 日 , 该池型经十多年的运行,其效果理想,出水水质稳定,出水浊度一般在1NTU 以下, 全年平均为0.79NTU。
1. 斜管脉冲澄清池的基本结构斜管脉冲澄清池主要是由进水总管、真空室、配水槽、穿孔配水管、斜管、真空设备、泥斗、集泥斗、排泥管、集水槽、出水渠等组成。
2. 斜管脉冲澄清池的基本工作原理该反应池为污泥层式澄清池,配备斜管以强化澄清效果。
此外,如果在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情况下,脉冲澄清池非常适用于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
斜管脉冲澄清池分为 4 个主要部分:真空室、污泥层区间、澄清水区间、污泥浓缩单元。
2.1真空室加药混合后的源水从进水管进入真空室底部,经四条配水渠分配到 44 条穿孔配水管再均匀分配到池的底部,经稳流板稳流后向上流,经过悬浮泥渣层,再经过斜管层进入清水区,通过集水槽汇到出水渠出水。
在真空室顶层通过真空设备抽真空,随着真空逐渐形成,真空室内水位不断上升,使悬浮层泥渣膨胀;当水位到达真空室的预设高水位时,浮球开关动作打开空气阀门,破坏真空室真空,导致真空室水位下降,向澄清池放水,使悬浮层泥渣收缩。
而当真空室内水位下降到设置的低水位点时,同样引起浮球开关动作,自动关闭空气阀,真空泵再次使真空室形成真空,真空室内水位随之上升。
如此周期性不断循环,将持续进入的原水变成按一定比例充放,按周期性持续地进行,悬浮层泥渣在进水脉冲作用下有规律地膨胀收缩,上下运动,增加原水颗粒与泥渣的碰撞接触机会,从而提高澄清效果,获得良好的净水效果。
2.2污泥层区间上向颗粒流将凝聚集结,在池底部形成污泥层。
脉冲澄清池水力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脉冲澄清池水力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脉冲澄清池的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真空室脉冲澄清池课程设计目录1绪论 ........................................................ - 1 -1.1前言................................................ - 1 -2 总体设计.................................................... - 1 -2.1 设计原始数据 ....................................... - 1 -2.2 基本参数 ........................................... - 1 -2.3 池体各部分尺寸计算................................. - 2 -2.3.1 各部分面积及停留时间....................... - 2 -2.3.2 真空室..................................... - 3 -2.3.3 配水系统................................... - 3 -2.3.4 集水系统................................... - 6 -3 结束语...................................................... - 7 -1绪论1.1前言作用及优缺点澄清池是集接触絮凝池和沉淀池于一体的构筑物,它通过将水中脱稳杂质通过碰撞结合成相当大的絮凝体然后再沉淀池内下沉,主要依靠活性污泥层阻留作用达到澄清的目的。
真空室脉冲澄清池是一种悬浮泥渣澄清池,具有占地面积小,布水较均匀,水处理效果较好,利于水厂的平面布置等优点。
但是,脉冲澄清池的排泥若不及时泥渣就会被带出水面,影响水质;而排泥频繁,不但悬浮区会造成破坏,对水质构成威胁,而且还耗水、耗药、耗能,对生产带来不利。
脉冲澄清池技术说明处于悬浮状态的泥渣层不断产生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促使原水中的杂质颗粒与已形成的泥渣进行接触凝聚和分离沉淀。
它通过在脉冲澄清池中部的悬浮泥渣层中设置带有导流片的斜板组件来增加水与泥渣的接触,提高絮凝效果,形成良好的矾花,并使澄清水从浓密的泥渣悬浮层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更高的上升流速、更低的停留时间和高效的净水能力,有利于提高水质和降低基建投资。
➢设计要点①脉冲澄清池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1000mg/L。
②脉冲澄清池视具体情况可选用真空式、钟罩虹吸式等发生器。
③脉冲澄清池一般采用穿孔管配水,上设人字形稳流板,其主要设计数据如下∶a.配水管最大孔口流速为 2.5~3.0m/s; b.配水管管底距池底高度为0.2~0.3m;c.配水管中心距为0.4~1.0m;d.稳流板缝隙流速为50~80mm/s;e.稳流板夹角一般采用60°~90°。
④池中总停留时间一般为1.0~1.3h。
⑤清水区的平均上升流速一般采用0.7~1.0mm/s。
⑥脉冲澄清池总高度一般为4~5m;悬浮层高度为1.5~2.0m (从稳流板顶算起);清水区高度为1.5~2.0m。
⑦在原水浊度较高,排泥频繁时,宜采用自动排泥装置。
排泥周期及历时可根据原水水质、水量变化、悬浮层泥渣沉降等情况随时调整。
⑧脉冲澄清池清水区的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可采用2.5~3.2m3/(m2·h)。
⑨脉冲周期可采用30~40s,充放时间比为(3∶1)~(4∶1)。
⑩脉冲澄清池的悬浮层高度和清水区高度可分别采用 1.5~2.0m。
①脉冲澄清池应采用穿孔管配水,上设人字形稳流板。
⑫虹吸式脉冲澄清池的配水总管应设排气装置。
脉冲澄清池运行特性及改造方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脉冲澄清池是污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一种初级沉淀器。
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使其在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脉冲澄清池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进口水质波动较大时,澄清效果难以保证;同时,在处理高浓度COD污水时,COD去除率较低等。
因此,对于脉冲澄清池的运行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提高其处理能力和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脉冲澄清池的运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以提高其处理能力和效果。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脉冲澄清池在不同进口水质波动下的澄清效果,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脉冲澄清池在处理高浓度COD污水时的COD去除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
3、建立脉冲澄清池的模型,模拟其不同运行参数下的处理效果,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1、实验设备的设计和搭建。
根据脉冲澄清池的特点和研究需求,设计适合的实验设备,并搭建实验平台。
2、实验条件的设置和数据采集。
根据研究目的,设置不同的进口水质波动、COD浓度等实验条件,并采集相关的运行数据。
3、数据处理和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究脉冲澄清池的运行特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4、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实验验证。
基于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以检验其精度和可靠性。
5、改造方案的提出和实验验证。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提出脉冲澄清池的改造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以检验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不同进口水质波动对脉冲澄清池澄清效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2、分析脉冲澄清池在处理高浓度COD污水时COD去除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3、建立可靠的脉冲澄清池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
脉冲澄清池工作原理
脉冲澄清池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的池体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将混合液体中的固体颗粒进行沉降和澄清。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进水:待处理的混合液体通过管道进入脉冲澄清池,通常进水口位于池体的底部位置。
2. 脉冲气体:池体底部设有气体喷射装置,通过控制器对底部喷射装置进行控制,使其周期性地喷射气体进入池体中。
3. 脉冲气泡:当底部喷射装置喷射气体进入池体后,气泡会从底部向上浮动。
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气泡与池内混合液体中的颗粒发生碰撞,对颗粒产生冲击和搅拌作用。
4. 颗粒沉降:在气泡上升过程中,颗粒由于重力和气泡冲击作用,会逐渐向下沉降。
较大的颗粒会比较快速地下沉,而较小的颗粒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沉降。
5. 分离:当颗粒下沉到池体底部时,通过底部设置的污泥排出口将沉积的固体颗粒排出。
6. 出水:经过脉冲澄清池处理后的水体,在经历了上述的沉降和分离过程后,经过池体顶部设置的出水口排出。
脉冲澄清池通过周期性的气泡喷射,实现了对池内颗粒的冲击
和搅拌作用,从而加速颗粒的沉降和分离。
与传统的沉淀池相比,脉冲澄清池能更有效地处理混合液体,并提高澄清效果。
污水处理生化300试题(一)1什么是活性污泥?答:向生活污水中注入空区进行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
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有巨大的表面积和很强的吸附性能,称为活性污泥。
2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哪些?答: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离心分离、过滤、消解、溶剂萃取、蒸发和挥发等。
3曝气池有臭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有哪些?答:原因:曝气池供养不足,DO值低,出水氨氮有时较高。
处理方法:增加供养,使曝气池DO浓度高于2mg/L4曝气池泡沫不易扩散,发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有哪些?答:原因: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起泡沫微生物大量繁殖处理方法:降低负荷,将浮渣引流到曝气池外排除,投加化学抑制起泡微生物的繁殖。
5如何防止污泥脱氮上浮?答:为防止这一现象发生,应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在脱氮之前把污泥排除,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等,使之不能进行到消化阶段。
6好氧池污泥发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是什么?答:原因: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2+作用生成FeS处理方法:增加供氧或加大回流污泥量7翻池现象的原因?答:1)积泥时间太久,泥渣发酵放出气泡;2)进水温度过高,造成池水对流;3)进水量过大,造成池水对流;4)加药中断,排污不畅。
8溶解氧不足时导致的活性污泥运行工艺的故障表现有哪些?《活性污泥工艺控制》答:1)引起活性污泥上浮,溶解氧不足常常导致一些曝气死角提前发生厌氧及硝化而导致活性污泥上浮。
2)放流出水夹带细小颗粒物质,活性污泥在出现缺氧的时候,正常优势的原生动物会发生变化,表壳虫、变形虫夸大其优势地位同时,由于缺氧的影响,活性污泥降解能力降低,这些都会导致放流出水混浊并夹带细小絮体。
9二沉池有时出现跑泥现象是什么原因?《活性污泥工艺控制》答:1)生物系统处理负荷变大,可以出现跑泥,多为水量增加,二沉池停留时间缩短,活性污泥来不及降就流出二沉池,由此产生污泥。
给排水实验装置系列----上海大有仪器DYJ166脉冲澄清池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演示,了解脉冲澄清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观察矾花形成悬浮层的作用和特点。
3.掌握运行使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技术指标
1.处理水量:200L/h。
2.工作电源:AC220V±10%、50Hz,单相三线制,功率100W,安全保护:具有接地保护、漏电保护、过流保护。
3.电源线路及控制线的安装:须使用环保阻燃电气配线槽,规范整理符合国家标准,具有绝缘、防弧、阻燃自熄等特点,布线整齐,安装可靠,便于查找、维修和调换线路。
4.装置外形尺寸:900×550×2000mm。
三.主要配置及参数
1.脉冲澄清池含脉冲发生器、混合反应系统(包括配水渠、配水管和稳流板),澄清系统(包括悬浮层、清水层、污泥浓缩层、集水堰)。
2.脉冲布水管、脉冲三角板折板、排泥计、排泥管、清水出水管、出水集水槽。
3.原水箱和清水箱。
4.搅拌电机、不锈钢搅拌桨。
5.提升泵。
6.流量测量与调节。
7.台面(白色10mm厚PP板)、拉丝银双色板标牌标注主要组成单元,管路性质和水流方向标识,便于学生了解设备。
8.电源控制系统:双面亚光密纹喷塑电控箱1只、漏电保护器(德力西)、电压表、带灯自锁按钮开关(正泰)、线槽等组成,控制箱面板采用铝质凹字技术制作。
9.公元ERA配套连接管道和阀门、弯头。
10.不锈钢框架实验台(30*30mm不锈钢方管、配脚轮均为万向轮带禁锢脚)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