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依法纳税1
- 格式:pdf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8
高一政治《依法纳税》说课稿(精选3篇)高一政治《依法纳税》篇1说(一)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课教学我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合典型事例,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指出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使学生懂得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欠税等行为是可耻的违法的;同时使学生懂得既要有自觉纳税意识,也要有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二)说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依法纳税》这一框题的内容在《经济生活》这一整体中是一个重点内容,因其内容反映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税收”;并且它的内容较之“分配方式”“财政”等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参与当代经济生活”理念的要求。
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1)编排特点:《依法纳税》是《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中的最后一框题,是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2)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对象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以及税收及其种类等相关内容,并且南庄本地有大量的企业,学生对纳税人纳税特别是本地企业的纳税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高一学生接触和了解的`生活实际有限,学生的知识储备比较少,本课内容对他们而言有一定难度。
第一册依法纳税_高一政治教案2、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2、运用税收知识,联系实例,说明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难点依法纳税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计税实例材料,并思考税金的缴纳者和承担者分别是谁。
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增值税中,布的增值税由织布厂上缴国家,但由服装厂负担;服装的增值税由服装厂上缴国家,但由百货商场负担(商场通过加价由消费者负担);个人所得税中,税金由所得者个人上缴国家,并负担。
教师点评:税金的缴纳者和承担者,在增值税中是不一致的,在个人所得税中却是一致的。
可见,缴纳税金的不一定都是税金的实际承担者。
我们把税金的缴纳者叫做纳税人,税金的承担者叫做负税人。
(二)进行新课一、纳税人和负税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85页,并思考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1、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由自己承担时,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不是负税人。
我国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教师点拨:因为生产经营者最终把税款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每一位公民都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