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帝世系图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14
两宋十八帝北宋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
以其建都于北方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
北宋乃由后周末帝禅让赵匡胤开始,统治了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南一带地区。
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西夏对峙。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灭亡。
共历九帝,167年。
相对而言,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据研究,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而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820年,中国GDP总量为2286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3%。
北宋时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西欧人口人均GDP为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时中国人均GDP为600美元,当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1250美元。
最大统治地区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宋朝开国帝王,在位时间960年-976年。
庙号太祖。
涿州(今河北)人。
赵匡胤出身于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
为赵弘殷次子。
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为东西班行首,后随柴荣征讨淮南、扬州等地,官至匡国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后又拜为检校太傅殿前都检点,称为禁军总将领。
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
959年授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
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割据政权。
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削夺了武官的权力,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朝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问题。
宋朝皇帝世系图——两宋间皇帝是何关系?宋朝开国之君是赵匡胤,原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殿前禁卫军的最高指挥官)。
960年,奉命北上御敌的赵匡胤在京师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被众将黄袍加身,此即“陈桥兵变”。
虚龄八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迫退位,北宋国祚自此延展。
宋太祖赵匡胤薨逝后其弟赵光义即位。
为何兄终弟及?据载杜太后有恙,太祖随侍左右。
杜太后说:“你之所以夺天下,是因周世宗令幼儿掌权柄。
假若有年长之君,天下岂能易主?你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
”这就是《宋史》记载的金匮之盟。
赵光义也算英明威武,割据福建漳、泉两州的陈洪进和占据浙江的吴越王钱俶先后纳土归宋,又灭契丹护佑的北汉刘继元,基本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
仁宗赵祯在位42载,仅三子且均幼龄夭折,故收堂兄赵允让之子赵曙为养子,即英宗;而哲宗赵煦24岁崩逝,因独子早夭,太后遂依兄终弟及命哲宗同母弟赵佶即位,是为徽宗。
正是徽宗的腐朽统治将北宋推向了覆灭边缘,1127年的靖康之耻,金军将徽钦二帝及赵姓皇族谱牒中的男女老幼尽数虏获北归,仅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罹难。
话说康王赵构奉命赴金营割地求和时,因群情激奋而半途退往相州(河南安阳),后又被授予天下兵马大元帅,故东京汴梁陷落时,身处异地的赵构遂成赵氏皇子中的漏网之鱼。
后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是为高宗。
高宗在金军搜山检海时颠沛流离,辗转保命,期间虚龄才三岁的独子赵旉fū惊悸而亡。
此后高宗再未生育,遂将太祖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的六世孙赵昚shèn收为养子。
赵昚出生在嘉兴的县衙官舍(其父赵子偁chēng是嘉兴县丞),绍兴三十二年(1162)被立为皇太子,随后得高宗禅位而登基称帝,如此宋朝皇位重归太祖赵匡胤一脉。
高宗为何将皇位传予赵匡胤后裔子孙?据高宗说:“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却不得享,以致多遭艰难,凋零可悯”,遂诏选太祖之后,以慰在天之灵。
当然这与金军将汴梁皇族尽数北虏有莫大关系。
理宗赵昀是太祖次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以宁宗弟弟赵抦bǐng嗣子的身份承袭沂王爵位。
北宋专题史(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台版中国历史地图:北宋疆域图1083年(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个年号)(点击放⼤)北宋是⾯积最少的中原统⼀皇朝,亦⽆法统治河西⾛廊及燕云⼗六州。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建⽴的封建王朝,建都开封(今属河南),其创建者为宋太祖赵匡胤。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七岁的恭帝继位,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掌握了军权。
翌年正⽉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率军⼊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
赵匡胤即位后,仍定都开封,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经过⼗馀年的南征北伐,赵匡胤消灭了后周藩镇势⼒的反抗,攻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
宋太宗赵炅[jiǒng]即位后,招降割据吴越的钱俶[chù],平定北汉。
于是⾃安史之乱以来,⼆百多年的封建军阀割据局⾯基本上结束。
北宋疆域东、南临海,北境以今津海河、河北霸县、⼭西雁门关⼀线与辽接壤,西北⾄今陕西⽩于⼭、⽢肃东部、青海东北部与西夏、吐蕃毗邻,西南与越南接界。
北宋共历九帝,前后⼀百六⼗⼋年。
这长达⼀百六⼗多年的历史阶段中,可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前期(公元960年-公元997年)即宋太祖、宋太宗统治时期。
这⼀时期,北宋统治者除了致⼒于结束五代⼗国的分裂割据局⾯之外,著重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制度⽅⾯进⾏改⾰,以确保宋朝统治长治久安。
其主要的改⾰措施有:⼀是军制改⾰。
取消禁军最⾼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统兵权。
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
军队实⾏更戍法,定期换防,将帅常调,以防⽌官兵「亲党胶固」。
⼆是⾏政改⾰。
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其军、政、财三权,使宰相⽆法独揽⼤权。
对独霸⼀⽅的节度使,採取「稍夺其权,制其钱⾕,收其精兵」的办法,逐步从地⽅调回都城任闲职,其原领州郡由朝廷控制,委派⽂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对朝廷负责。
两宋十八帝北宋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
以其建都于北方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
北宋乃由后周末帝禅让赵匡胤开始,统治了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南一带地区。
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西夏对峙。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灭亡。
共历九帝,167年。
相对而言,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据研究,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而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820年,中国GDP总量为2286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3%。
北宋时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西欧人口人均GDP为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时中国人均GDP为600美元,当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1250美元。
最大统治地区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宋朝开国帝王,在位时间960年-976年。
庙号太祖。
涿州(今河北)人。
赵匡胤出身于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
为赵弘殷次子。
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为东西班行首,后随柴荣征讨淮南、扬州等地,官至匡国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后又拜为检校太傅殿前都检点,称为禁军总将领。
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
959年授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
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割据政权。
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削夺了武官的权力,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朝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问题。
「历代王朝皇帝谱系」大宋王朝皇帝即位顺序和血缘关系图
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宗,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
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
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
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徽宗见势危,禅位于太子赵桓(宋钦宗)。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
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中国历代世系——宋朝世系介绍●宋朝【960-1279】【赵姓】【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逼周恭帝禅位,建立宋朝,至1279年亡于元朝,中间以1127年金人俘获徽、钦二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为北宋,后为南宋。
同一时代的有西北大夏、北方的辽、金,西南的大理、吐蕃。
宋积贫积弱,外交尤为软弱,后北宋为金所灭,南宋为元所灭,共传十三世十八帝,立国三百二十年。
】●宋世系表: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宋朝世系表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01宋太祖趙匡胤┬燕王趙德昭──趙惟吉─────趙守度────趙世恬────趙令稼─────┐│【960-976】││└秦王趙德芳──英國公趙惟憲──新興侯趙從郁─華陰侯趙世將─慶國公趙令譮─┐││││└02宋太宗趙炅─┬03宋真宗趙恆─04宋仁宗趙禎││【976-997】【997-1022】【1022-1063】└趙元份────濮安懿王趙允讓─05宋英宗趙曙─06宋神宗趙頊┬07宋哲宗趙煦││【1063-1067】【1067-1085】【1085-1100】││└08宋徽宗趙佶【1100-1125】┌───────────────────────────────────────────┘│││┌───────────────────────────────────────────┘│││┌───────────────────────────────────────────┘│││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趙子奭────趙伯旿────趙師意────榮王趙希瓐─┬14宋理宗趙昀│││【1124-1264】│└─秀王趙子偁──11宋孝宗趙昚─12宋光宗趙惇─13宋寧宗趙擴└福王趙與苪──15宋度宗趙禥┐│【1162-1189】【1189-1194】【1194-1224】【1264-1274】│├──09宋欽宗趙桓││【1126-1127】│└──10宋高宗趙構─宋元懿太子趙旉│【1127-1162】│┌───────────────────────────────────────────┘│十三世├16宋恭帝趙(顯-頁)│【1274-1276】├17宋端宗趙昰│【1276-1278】└18宋衛王趙昺【1278-1279】●【一】太祖赵匡胤【927-976】,在位16年【960-976】,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宋朝皇帝列表宋朝历代皇帝顺序庙号年号谥号名字在位时间第一位宋太祖建隆/乾德/开宝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960年—976年第二位宋太宗端拱/淳化/至道大明广孝皇帝赵匡义/赵光义976年—997年第三位宋真宗咸平//天禧/乾兴章圣元孝皇帝赵恒997年—1022年第四位宋仁宗嘉祐睿哲明孝皇帝赵祯1022年—1063年第五位宋英宗治平睿圣宣孝皇帝赵曙1063年—1067年第六位宋神宗熙宁/元丰钦仁圣孝皇帝赵顼1067年—1085年第七位宋哲宗元祐/绍圣/元符齐圣昭孝皇帝赵煦1085年—1100年第八位宋徽宗重和/宣和宪慈显孝皇帝赵佶1100年—1125年第九位宋钦宗靖康顺德仁孝皇帝赵桓1125年—1127年第十位宋高宗建炎/绍兴昭仁宪孝皇帝赵构1127年—1162年第十一位宋孝宗隆兴/乾道/淳熙明圣成孝皇帝赵昚1162年—1189年第十二位宋光宗绍熙圣哲慈孝皇帝赵惇1189年—1194年第十三位宋宁宗嘉泰/开禧/嘉定圣睿恭孝皇帝赵扩1194年—1224年第十四位宋理宗宝祐/开庆/景定圣明安孝皇帝赵昀1224年—1264年第十五位宋度宗咸淳明武景孝皇帝赵禥1264年—1274年第十六位宋恭宗德祐孝恭懿圣皇帝赵隰1274年—1276年第十七位宋端宗景炎昭武愍孝皇帝赵昰1276年—1278年第十八位宋末帝祥兴卫王赵昺1278年—1279年宋朝简介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
宋太祖建国时为避免唐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悲剧,遂采取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
影响所及长远,一方面宋朝内部安定而少有内乱,有利于经济发展与文化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也因此导致武力积弱不敌北方外敌。
不过相对而言,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时期地图南宋时期地图。
两宋皇帝解析--世系图宋朝,960---1279,凡三百二十年,史分北宋、南宋两朝。
北宋,960---1127,凡一百六十八年,历九帝。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于陈桥驿(今河南开封附近)发动政变,建立宋国,史称北宋,定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改名东京。
1127年,亡于金。
南宋,1127---1279,凡一百五十二年,历九帝。
1127年,宋康王赵构称帝于应天(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临安(今杭州)。
1279年,为元朝所灭。
国域:东、南临海,北到秦岭、淮河,西与大理相接。
注意上图中的皇帝世系表,左边为南宋,右边为北宋。
北宋从太宗起都是太宗后代,南宋从高宗以下都是太祖后代。
其中意思,只有天知道。
以下为从赵匡胤祖父开始介绍两宋各位皇帝: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
后被追为翼祖,赵弘殷之父。
赵珽,官居藩镇从事,累官兼御史中丞。
后被追为顺祖,赵弘殷祖父。
赵弘殷,后汉乾祐(948---950)中,因功为护圣都指挥使。
后周广顺(951---953)末,改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转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
显德三年(956),累官检校司徒、天水县男。
死后由后周追为武清军节度使、太尉。
宋朝建立,追为宣祖。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宣祖次子,母昭宪太后杜氏。
后周太祖时从军,初为滑州副指挥。
世宗时,累为开封府马直军使、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三年(956),为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
四年(957),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
五年(958),改忠武军节度使。
六年(959),检校太傅、殿前都检点。
恭帝即位,为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
七年(960)春,称帝于陈桥驿,国号宋。
在位十七年(960---976)。
年号为建隆(960---963),乾德(963十一月---968十月),开宝(968十一月---976十一月)。
976年十一月,病死于万岁殿,年五十岁(927---976)。
葬永昌陵。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赵炅,原名赵匡义(赵光义),宣祖三子,母昭宪太后杜氏。
宋代皇帝顺序及年号,宋朝的历代皇帝庙号,年号和名字宋朝的历代皇帝庙号,年号和名字【北宋】:宋太祖(927—976)即赵匡胤。
宋朝创建者(960—976)。
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
自建隆三年(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
又以杯酒释兵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
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
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
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宋太宗(939—997)北宋皇帝(976—997)。
名赵炅。
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
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
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
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
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
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
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
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
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
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
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后期任用王钦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
中华帝王诸侯世系表  宋朝皇帝世系表宋(960---1279)宋(960—1279)北宋(960—1127)庙号谥号本名曾用名即位名年号在位时间宋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宋僖祖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文宪]武睿和至孝皇帝赵朓宋顺祖[惠元]睿明皇帝赵珽宋翼祖[简恭]睿德皇帝赵敬宋宣祖[昭武]睿圣皇帝赵弘殷宋宣祖1 武昭皇帝赵弘殷1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
960年1月—976年10月在位,三十四岁即位,五十岁被杀/病逝?。
建隆(960年1月—963年11月)乾德(963年11月—968年11月)开宝(968年11月—976年10月)2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赵光义(匡乂)(晁)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
976年10月—997年3月在位,三十八岁即位,五十九岁病逝。
太平兴国(976年10月—984年11月)雍熙(984年11月—987)端拱(988—989)淳化(990—994)至道(995—997)3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圣章元孝皇帝赵恒父亲赵光义,母亲李氏。
997年3月—1022年3月在位,三十岁即位,五十五岁病逝。
咸平(998—1003)景德(1004—1007)大中祥符(1008—1016)天禧(1017—1021)乾兴(1022)4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赵受益(祯)父亲赵恒,母亲李氏。
1022年2月—1063年3月在位,十三岁即位,五十四岁病逝。
天圣(1023—1032年11月)明道(1032年11月—1033)景佑(1034—1038年11月)宝元(1038年11月—1040年2月)康定(1040年2月—1041年11月)庆历(1041年11月—1048)皇佑(1049—1054年3月)至和(1054年3月—1056年9月)嘉佑(1056年9月—1063)5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赵宗实(曙)曾祖父赵光义,祖父赵元份,父亲赵允让。
【宋】北宋君主世系表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
它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
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大部分又归于统一。
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西夏等国的侵扰,使北宋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
1004年,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
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双方互不侵犯。
这次结盟使北宋的经济发展得到了飞跃,又使边疆的人民能安居乐业。
神宗为使社会有所发展,于公元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
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
1127年,金军攻打开封,并掠去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1.作者简介王衍钊:男,汉族,中国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柳林镇张表村东街人,祖籍浙江绍兴,当代知名网络作家、百科词条积极撰稿人。
先后发表网络作品《新生活友情梦》、《乡恋》、《续<祝福>》、《冬之感》、《回眸往昔》、《那夜,那月》、《<乱世佳人>中斯佳丽的爱》、《论曹操》、《情系兰河》、《又是杨柳青》、《青春断想》、《儿时的胡哨》、《盼望》等。
同时,他还积极撰写《历代帝王家谱》、《名人家谱》等。
2.宋朝君主世系(一)赵光义世系宋僖祖赵朓┃宋顺祖赵珽┃宋翼祖赵敬┃宋宣祖赵弘殷┣━━━━━━━━┳━━━━━━┳━━━━━━━━━━━━━┳━━━━━┓宋太宗赵炅 曹王赵匡济 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魏王赵廷美 岐王赵光赞┣━━━━┳━━━━┳━━━━━┳━━━━━┳━━━┳━━━┳━━━━┳━━━┓赵元份 赵元僖 赵元佐 赵元杰 宋真宗 赵元偓 赵元偁 赵元俨 赵元亿┣━━━┳━━┓ ┣━━━┳━━━┓ ┃ ┃ ┃ ┏━┻━┳━━┳━━┓赵允让 赵允宁 赵允怀 赵允升 赵允言 赵允成 宋仁宗 赵允弼 赵允则 赵允熙 赵允良 赵允迪 赵允初┃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徽宗赵佶 宋哲宗赵煦┣━━━━━━━━━━━━━┓宋高宗赵构(南宋建立者) 宋钦宗赵桓┃ ┃宋简宗赵旉(赵敷) 赵谌【说明】宋僖祖赵朓(tiǎo)生宋顺祖赵珽。
宋顺祖赵珽生宋翼祖赵敬。
宋翼祖赵敬生宋宣祖赵弘殷。
宋宣祖赵弘殷生五子:长子曹王赵匡济,早卒;次子宋太祖赵匡胤;第三子宋太宗赵炅(jiǒng),本名赵匡义,后改赵光义,又改赵炅;第四子魏王赵廷美;第五子岐王赵光赞。
宋太宗赵炅生九子:长子楚王赵元佐,原名赵德崇;次子昭成太子赵元僖,原名赵元佑;第三子宋真宗赵恒;第四子商恭靖王赵元份,又名赵元俊,原名赵德严;第五子越文惠王赵元杰;第六子镇恭懿王赵元偓(wò);第七子楚恭惠王赵元偁(chēng);第八子周恭肃王赵元俨;第九子崇王赵元亿,早亡。
以下是宋朝部分皇帝的关系列表:
宋僖祖赵朓
宋顺祖赵珽
宋翼祖赵敬
宋宣祖赵弘殷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匡义
燕懿王赵德昭
秦康惠王赵德芳
宋真宗赵德昌
商恭靖王赵德严
冀康孝王赵惟吉
英国公赵惟宪
宋仁宗赵受益
濮安懿王赵允让
庐江侯赵守度
新兴侯赵从郁
宋英宗赵宗实
嘉国公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建立者,出生于927年,逝世于976年。
宋太宗赵匡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出生于939年,逝世于997年。
燕懿王赵德昭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儿子,出生于951年,逝世于979年。
秦康惠王赵德芳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另一个儿子,出生于959年,逝世于981年。
宋真宗赵德昌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孙子,出生于968年,逝世于1022年。
商恭靖王赵德严是宋真宗赵德昌的儿子,出生于970年,逝世于1005年。
冀康孝王赵惟吉是宋真宗赵德昌的另一个儿子,出生于966年,逝世于1010年。
英国公赵惟宪是宋真宗赵德昌的孙子,出生于980年,逝世于1016年。
宋仁宗赵受益是宋朝的第六位皇帝,出生于1010年,逝世于1063年。
濮安懿王赵允让是宋仁宗赵受益的父亲,出生于995年,逝世于1060年。
庐江侯赵守度是宋仁宗赵受益的弟弟,出生于1010年,逝世于1038年。
新兴侯赵从郁是宋仁宗赵受益的另一个弟弟,出生于1016年,逝世于1048年。
宋英宗赵宗实是宋朝的第七位皇帝,出生于1032年,逝世于1067年。
大宋十八帝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宋初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造成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
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相对而言,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据历史学者研究,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
宋朝的文化亦得到了长足发展,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较开明,对忤旨或党政失势的刑罚极少;宋太祖的祖训更曾立誓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
终宋一代更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变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250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11275万。
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
1、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原为后周大将,掌管殿前禁军。
960年元月,殿前禁军于京城汴梁(今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哗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
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
北宋疆域图(橙黄色及浅黄部份为北宋疆域)赵匡胤在位期间,先后灭亡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致力于统一;于961年及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