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和特点(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四、语体的分类和特点1、语体是什么?语体是语体学(目前一般把它归入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语体是个系统。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体形式,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构成的语体要素也有改变。
现代汉语的语体是由不同具体语体类型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
1.1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问题:阅读课文p493-p503,理解并举例说明各类语体的特点。
1.2 语体的特点我们从使用的角度看,大体上把汉语语体分成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文、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公文(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交际场合、目的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
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交流的职能。
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
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三类。
公文语体运用的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
庄重、平实、明快、简约。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的专义性,单义性。
助动词的多用,“应该、可以、要”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多用“对”、“为了”“按照”等联合短语的多用。
句式运用时,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用。
复杂的“的”结构主语(凡…的…)无主句的运 用,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领域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
它的功用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进行记述、解说和论证,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学术论文、著作、考察报告等)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周密。
(精确、严密、有逻辑性)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单一性术语的大量使用和“系列性”符号化区别词的大量运用句式运用时,句型句式的单一性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主谓句较多。
介词结构做状语、定语的情况比较多。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
它的功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明确表明立场、阐述见解、宣扬真理,动员和鼓舞人奋发向上。
现代汉语(上)一.绪论1.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分为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语言特点:1.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功能上,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的为社会成员服务。
二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
3.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口语是人们2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特点是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也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4.文学语言和书面语的区别: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以书面语的产生和演进为先决条件。
文学语言比一般的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达力,文学语言不限于书面语,文学语言既有书面语形式,又有口语形式。
作为标准语,文学语言正是以其典范性特征区别于一般的书面语和口语。
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通用的语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有些方言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民族共同语形成之后,方言仍可以以共同语同时在很长的时间里存在。
6.方言形成的因素:1.社会历史地理因素: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格局,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2.语言本身的因素:语言的发展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
7.方言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8.地方方言和共同语的联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
9.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噪音少,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语体是什么?语体是语体学(目前一般把它归入修辞学)地一个重要地基本概念.语体是个系统.不同地历史时期有不同地语体形式,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构成地语体要素也有改变.现代汉语地语体是由不同具体语体类型组成地多层次、多序列地系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问题:阅读课文,理解并举例说明各类语体地特点.. 语体地特点我们从使用地角度看,大体上把汉语语体分成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文、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公文(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交际场合、目地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地语言表达特点地综合.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地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地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地联系交流地职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三类. 公文语体运用地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庄重、平实、明快、简约.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地专义性,单义性.助动词地多用,“应该、可以、要”介词和介词短语地多用“对”、“为了”“按照”等联合短语地多用.句式运用时,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用.复杂地“地”结构主语(凡…地…)无主句地运 用,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领域交际需要而形成地运用全民语言地特点综合.它地功用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进行记述、解说和论证,起着促进社会进步地作用.(学术论文、著作、考察报告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周密.(精确、严密、有逻辑性)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地单一性术语地大量使用和“系列性”符号化区别词地大量运用句式运用时,句型句式地单一性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主谓句较多.介词结构做状语、定语地情况比较多.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交际需要而形成地运用全民语言地特点综合.它地功能是对现实生活中地政治问题明确表明立场、阐述见解、宣扬真理,动员和鼓舞人奋发向上.包括领导人报告、社论、时评、宣言、声明等.一般性政论、文艺性政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基本格调、要求: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词语运用时,政治词语地大量运用感情色彩地词语地引用句式运用时,广泛性,陈述、祈使、疑问句地运用较多.成分共有句式地多用.偏正结构地广泛运用.文艺语体:适应艺术领域交际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地特点综合.功能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美感教育作用.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要求和风格地基准是:形象性、美感性、情感性.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地广泛描绘性、文艺性词语地运用方言、文言、熟语地运用句式地运用时,变换形式多样.省略句、倒装句很多.辞格手段:积极修辞比较多,主要是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语体地交叉:随着语体发展,语体会出现交叉地情况..“对于”句在不同语体中地使用情况不同语体地文章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地选择上存在很大地不同,因此同一种句式在不同语体中地出现频率也就有差异.下面,我们通过对“对于”句在不同语体中使用频率地分析来进一步认识各类语体地特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对于”句是指介词“对于”引进某一对象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谓词性词语地句子,例如:对于这次轰炸,美国方面一直保持沉默.他对于这类事从来不管.做大哥地对于弟弟地能干,表示尊重和高兴.这样做对于解决问题起了很大作用.问题:你认为“对于”对容易出现在哪种语体中?我们搜集了约多万字地语体材料,口语语体主要是以老舍地《茶馆》《龙须沟》等九部话剧为样例,共约万字,其中“对于”句为例,我们又进一步搜集了接近北京口语地王朔小说,共约万字,其中“对于”句仅为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书面书体中地公文语体主要是以《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等法规条例为样例,共约万字,“对于”句为例;政论语体主要是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为样例,共约万字,“对于”句为例;文艺语体主要是以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夏民利编地《获奖作品佳作》(一)和(四)为样例,共约万字,“对于”句为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虽然个人风格影响着语体对句式地选择,但随机抽样结果和统计数字还是大体说明了各类语体对“对于”句地选择和制约情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上层语体看,书面书体对“对于”句地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口语语体,即书面语体﹥口语语体从下层语体看,四类语体对“对于”句地接受程度呈下列排列趋势递减: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由此,我们也对“对于”句有了更深地认识:“对于”句主要具有明确性和说明性地特点,这种特点比较符合公文语体和科技语体庄重、平实、科学、明快、简约地风格格调,所以在四类书面语体中“对于”句最易进入公文语体和科技语体,较难进入讲求生动性、形象性地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更难进入带有一定松散性和任意性地口语语体.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现代汉语知识讲座51-----语体与风格第五讲语体和风格学习要点:语体风格的初步介绍,重点掌握口语语体、书面语体中的几种主要功能类型的言语表达手段及其特点;在风格部分,除了解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等概念外,重点掌握几种表现风格的主要言语表达手段和修辞效果,要求能对典型语言材料的表现风格进行分析。
一、语体1. (一) 语体及其类型1.什么是语体言语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
根据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等的不同,可把语境划为不同类型,而特定的语境类型对言语表达有特定的要求,如撰写科学论文和写抒情散文的选词用句显然不同。
这种特定语境类型对言语表达的不同要求,会导致不同的言语风格特点,或注重逻辑的严密、措词的准确;或致力于生动形象,这就是语体风格。
依据语体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风格类别,就是语体。
所以,语体是人们长期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产物,是语言的社会功能变体,是为适应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风格特点的言语表达体式。
语体不同于文体。
文体指文章的体裁,与语体有区别:1. (1) 文体主要针对书面语言而言,而语体则包括书面语、口语两种表达形式。
2. (2) 语体的划分只考虑语言风格的差别,而文体却要涉及许多非语言因素。
小说与报告文学同属文艺语体,但分属不同文体,因为小说是虚构的,报告文学是写实的。
2.语体的类型从人们言语交际的基本形式看,语体可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
口语语体又可分为谈话语体和演说语体两类。
书面语体又可分为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浯体四类。
2. (二) 口语语体(口头语体)1.口语语体的一般特点口语语体的典型表现形式是口语,但二者不可等同,许多书面语体存在着口语的表现形式,有些口语有它的书面语形式。
语体是人们在完成特定交际任务时所形成的语言运用体系,它与表现形式不是一回事。
口语语体平易自然,清新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词语方面,主要使用活跃于人们口头上的方言词、俚俗词、歇后语、谚语等,很少用古语词以及来自古典文献的成语;在句法上,以短句、不完全句最为常见,较少使用关联词语;在修辞方式上,经常采用比喻,打比方多采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喻体。
四、语体的分类和特点1、语体是什么?语体是语体学(目前一般把它归入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语体是个系统。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体形式,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构成的语体要素也有改变。
现代汉语的语体是由不同具体语体类型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
1.1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1.2 语体的特点我们从使用的角度看,大体上把汉语语体分成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文、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公文(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交际场合、目的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
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交流的职能。
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
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三类。
公文语体运用的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
庄重、平实、明快、简约。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的专义性,单义性。
助动词的多用,“应该、可以、要”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多用“对”、“为了”“按照”等联合短语的多用。
句式运用时,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用。
复杂的“的”结构主语(凡…的…)无主句的运 用,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领域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
它的功用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进行记述、解说和论证,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学术论文、著作、考察报告等)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周密。
(精确、严密、有逻辑性)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单一性术语的大量使用和“系列性”符号化区别词的大量运用句式运用时,句型句式的单一性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主谓句较多。
介词结构做状语、定语的情况比较多。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
它的功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明确表明立场、阐述见解、宣扬真理,动员和鼓舞人奋发向上。
包括领导人报告、社论、时评、宣言、声明等。
现代汉语汉字的形体1.现行汉字的前身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甲骨文、金文、篆书被称为古文字,隶书及以后的字体称为今文字。
(1)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
(2)金文主要指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3)篆书有大篆、小篆的区别。
大篆一般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了。
(4)隶书有秦隶、汉隶两种。
秦隶是产生于秦代的隶书,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
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
(5)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
(6)草书和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笔画有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形没有波磔。
狂草产生于唐代,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
(7)行书产生于东汉末,一直运用至今,形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易写好认。
2.现行汉字的形体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行书。
在文物古迹、印章、对联、匾额及文章的标题等特殊场合,有时也运用草书、隶书、篆书或金文、甲骨文。
至于书法艺术作品,各种形体都可能运用。
从成字的手段来看,现行汉字有手写体和印刷体的区别。
(一)手写体现行汉字的手写体,是指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
常用的手写体是楷书、行书两种。
楷书,也叫正楷、正书、真书。
“楷”有楷模、法式的意思,也就是说,楷书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语言共同的属性:(1)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译结合的符号系统。
(2)从功能上看,人与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与客观世界: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
人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3.现代汉语两种形式:口语、书面语(1)口语: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但是口语声音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
时空受限。
(2)书面语: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3)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文学语言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达力。
并且不局限于书面语。
包括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
4.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方言本身有一种完整的系统,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5.民族语和共同语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的。
民族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以方言的消失作为前提。
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而全国各地的方言也都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
尽管如此,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
6.七大主要方言区:(1)北方方言:A华北、东北方言: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一部分地区。
B西北方言: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一部分地区。
新疆汉族使用语言也是西北方言。
C西南方言: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南角等。
D江淮方言: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于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语体有关知识一、什么叫语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受交际环境的影响 , 而必须运用具有不同特点的语言。
这些交际环境包括:所涉及的不同领域, 如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交际的不同方式:口头或书面,独自或对话;交际者的不同方式:年龄、性别、地位以及相互关系;不同的交际目的:使人了解,使人行动,等等。
例如,为了阐释某个科学原理,就要大量运用科学术语,词义要精确单一,句法要严密,句子多是完全句,有较多的长句和复句。
再如,在口头交谈 ,就要使用具有口语特点的语言:简短,省略多,词序灵活,上下意会连贯,等等。
还有,写公文时应使用规范的书面语,不用口语、俚语、俗语。
把这些不同的语言特点进行综合,形成各自的体系就叫语体。
简单地说,语体就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运用与之相适应的具有不同特点的语言所形成的体系。
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是形成语体的外因,不同特点语言的运用是形成语体的内因。
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除了要遵守语言规则、懂得作文的要领外, 还要有在一定场合说出恰当话语和根据一定需要写出恰当语言的能力,即善于区别、使用不同语体的能力。
我们平时说的“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指的就是这种语体运用能力。
二、语体的分类及特点根据语言交际的不同环境和不同的语言特点,语体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
书面语体又可分为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事务语体。
这些语体还可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如诗歌语体、散文语体、外交语体、公文语体等等。
在使用语言时,各种语体还常有互相渗透和交叉的情况。
1.文艺语体文艺语体是在文学作品以及记叙文创作过程中,为了实现创作意图所使用和形成的语体。
它的特征是语言的形象性和情意性。
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在作者用形象思维对人物、事件、环境所进行的生动刻画上。
如《梅园新村之行》中,用“绿洲”总写周公馆,用“小巧玲珑”写其外观 ,用“日本风味”写其庭院特色;用“脸色苍白”、“轩昂的眉宇”、“炯炯的眼光”刻画周恩来的形象。
现代汉语语体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是中国现代时期使用的一种语言体系,广泛应用于政府、教育、媒体以及社会交际等各个领域。
它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改革,不断地与时俱进。
在现代汉语中,语体是语言使用的基本方式,它涉及到词语、句法结构、语调、语气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语体进行详细的解释,从多个角度介绍其特点和变化。
一. 语体的定义和概念语体通常指的是一种语言使用的方式和特点,是语言的表达形式和风格。
在现代汉语中,语体分为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
口语体主要用于日常口语交流和非正式场合,而书面语体则用于正式场合,如报纸、杂志、书籍和公文等文体。
二. 口语体的特点与演变口语体是现代汉语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白话化:现代汉语口语体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注重自然流畅。
与传统文言的繁复和庄重相比,现代汉语口语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2. 简化句法:口语体常使用简短的句子和简单的句法结构,避免冗长的修饰和复杂的从句。
例如,“你好吗?”代替了传统文言中的“贵庚何如?”。
3. 民间色彩:现代汉语口语体中常使用一些俚语、口头禅和民间语言,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例如,“撒娇”、“出卖”等词汇在口语体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现代汉语口语体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科技的兴起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汉语口语体在表达方式和词汇选择上更加多样化。
与此同时,方言和外来语的影响也使得现代汉语口语体具有地域特色和多样性。
三. 书面语体的特点与变化书面语体是现代汉语正式场合和官方文体的表达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严谨准确:书面语体追求准确的用词和严谨的句法结构,注重表达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在科技、法律、医学等专业领域,书面语体的使用更为严格。
2. 文化优雅:书面语体通常使用一些文学性较强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体现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丽和优雅。
例如,“典雅”、“雅观”等词汇常见于书面语体中。
3. 规范统一:书面语体在文法结构和用词选择上有较高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这有助于交流和理解的准确性。
语体的概念语体(Style)是指语言运用的一种特殊方式,它通过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的选择、组合和运用,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态度、思想和风格。
语体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同时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
它以形式、规范、语义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作品在表达上更加充分、准确、生动,表现出了文学性、艺术性、风格化的特点。
语体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行区分和描述:1. 口语体和书面语体:语体分为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形式。
口语体是指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它的特点是灵活随意、口语化,句子简短,结构松散,常用口头禅、方言和俚语等。
而书面语体是指语言在书面表达上的应用,它的特点是严谨规范、句式复杂,用词考究,追求准确表达以及修辞的运用。
2. 整齐沉稳体和生动活泼体:整齐沉稳体强调正式严肃,注重通过规范、统一的语言结构与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正式和庄重的特点。
而生动活泼体则强调形象生动,注重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展示情节、人物和描写景物等,具有朴素自然、生动活泼的特点。
3. 叙述体、议论体和描写体:叙述体是指以叙述为主,通过讲述故事、情节等方式进行表达,以展示事件的发展和变化为主要目的。
议论体是指以阐述观点和思想为主,通过论证、辩证等方式进行表达,以达到说服和影响读者的目的。
描写体是指以描写人物、景物、情感等为主,通过形象详细的描写表达感受和思想,以创造艺术形象为主要目的。
4. 凝练简洁体和丰富繁复体:凝练简洁体是指通过简明扼要、语言简练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避免废话和冗长,追求简洁明快的表达效果。
丰富繁复体则是指通过修辞手法和多样的语言结构精细描写,强调语言的华丽和艺术性,追求语言的丰富与变化。
5. 严肃庄重体和轻松活泼体:严肃庄重体是指通过严肃、庄重的方式表达,注重思考和启迪,强调语言的严密与严谨。
轻松活泼体则是指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表达,注重幽默和娱乐,强调语言的悦耳与动听。
语体的划分
语体是指在语言交际中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方式和形式。
根据表达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语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非正式语体:非正式语体是在亲密关系或非正式场合下使用的语言形式。
它通常包含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俚语、非标准语法等特点。
非正式语体常用于日常对话、社交媒体、亲友间的交流等。
2. 正式语体:正式语体是在正式场合或与陌生人交流时使用的语言形式。
它通常遵循规范的语法、词汇和句法结构,较为庄重和正式。
正式语体常用于公开演讲、学术论文、商务信函等场合。
3. 文学语体:文学语体是用于创作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
它追求艺术性和表达力,通常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富有想象力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文学语体常用于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中。
4. 科普语体:科普语体是用于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的语言形式。
它通常采用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便广大受众理解。
科普语体常用于科普文章、科学讲座等。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语体划分,不同的语体适用于不同的交际场合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语体可以更好地与听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现代汉语语体分类所谓语体就是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目的、对象、方式、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
语体分类是语体研究的中心议题,而分类标准则是语体分类的关键和重心。
科学的分类是以事物的本质属性为根据的,因此语体的分类也应由语体的本质属性决定,分类标准也据此而确定。
然而由于人们对语体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同,因而使得分类标准各不相同,具体分类也就千差万别。
语体本质属性是什么呢?从语体的起源看,语体是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分化和完善。
它是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是语言运用的产物。
而语言运用又有一定的环境,即语用环境,语体正是在行使传递特定语用环境中得新信息的功能时产生的,社会性是语体的第一属性。
语体放入社会性又是通过构成语用环境的超语言因素对语言运用的制约表现出来的;没有超语言因素,语体会失去外部动力而无从产生,超语言因素是语体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由于语体的在语言运用中产生的,这就决定了它是动态的言语现象,而非静态的语言现象。
可见,言语性是语体存在根据,是语体的第二属性。
语体的言语性又是通过系统的言语风格体现出来的。
因此言语风格也是语体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语体是社会性和言语性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两者的辩证统一则构成了语体的本质属性,而体现这种本质属性的超语言因素和言语风格则是语体的决定性因素。
以上所谈是语体分类的标准和问题。
那么语体分类的现状又是如何呢?语体的分类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根据信息论的观点, 把众多的超语言因素概括为:话题内容、参与者的角色关系、话语功能和交际式, 这四个最基本的超语言因素正好构成一个控制场, 它决定着语体的产生, 故称为语体场。
语体场作为语体分类的标准, 而言语特点或风格只起检验分类结果的作用。
四、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1、语体是什么?
语体是语体学(目前一般把它归入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语体是个系统。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体形式,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构成的语体要素也有改变。
现代汉语的语体是由不同具体语体类型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
1.1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1.2 语体的特点
我们从使用的角度看,大体上把汉语语体分成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文、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
公文(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交际场合、目的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
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交流的职能。
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
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三类。
公文语体运用的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
庄重、平实、明快、简约。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的专义性,单义性。
助动词的多用,“应该、可以、要”
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多用“对”、“为了”“按照”等
联合短语的多用。
句式运用时,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用。
复杂的“的”结构主语(凡…的…)无主句的运 用,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领域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
它的功用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进行记述、解说和论证,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学术论文、著作、考察报告等)
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周密。
(精确、严密、有逻辑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单一性
术语的大量使用和“系列性”
符号化
区别词的大量运用
句式运用时,句型句式的单一性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主谓句较多。
介词结构做状语、定语的情况比较多。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
它的功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明确表明立场、阐述见解、宣扬真理,动员和鼓舞人奋发向上。
包括领导人报告、社论、时评、宣言、声明等。
一般性政论、文艺性政论
基本格调、要求:准确、严密、生动、形象
词语运用时,政治词语的大量运用
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引用
句式运用时,广泛性,陈述、祈使、疑问句的运用较多。
成分共有句式的多用。
偏正结构的广泛运用。
文艺语体:适应艺术领域交际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特点综合。
功能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美感教育作用。
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
要求和风格的基准是:形象性、美感性、情感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广泛
描绘性、文艺性词语的运用
方言、文言、熟语的运用
句式的运用时,变换形式多样。
省略句、倒装句很多。
辞格手段:积极修辞比较多,主要是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
语体的交叉:
随着语体发展,语体会出现交叉的情况。
2.“对于”句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情况
不同语体的文章在词语、句式等方面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同一种句式在不同语体中的出现频率也就有差异。
下面,我们通过对“对于”句在不同语体中使用频率的分析来进一步认识各类语体的特点。
“对于”句是指介词“对于”引进某一对象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谓词性词语的句子,例如:(1)对于这次轰炸,美国方面一直保持沉默。
(2)他对于这类事从来不管。
(3)
(4)做大哥的对于弟弟的能干,表示尊重和高兴。
(5)这样做对于解决问题起了很大作用。
问题:你认为“对于”对容易出现在哪种语体中?
我们搜集了约300多万字的语体材料,口语语体主要是以老舍的《茶馆》《龙须沟》等九部话剧为样例,共约42万字,其中“对于”句为3例,我们又进一步搜集了接近北京口语的王朔小说,共约130万字,其中“对于”句仅为1例。
书面书体中的公文语体主要是以《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等法规条例为样例,共约16万字,“对于”句为104例;政论语体主要是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为样例,共约22万字,“对于”句为98例;文艺语体主要是以1995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夏民利编的《获奖作品佳作》(一)和(四)为样例,共约57万字,“对于”句为54例。
虽然个人风格影响着语体对句式的选择,但随机抽样结果和统计数字还是大体说明了各类语体对“对于”句的选择和制约情况。
从上层语体看,书面书体对“对于”句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口语语体,即
书面语体﹥口语语体
从下层语体看,四类语体对“对于”句的接受程度呈下列排列趋势递减:
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由此,我们也对“对于”句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句主要具有明确性和说明性的特点,这种特点比较符合公文语体和科技语体庄重、平实、科学、明快、简约的风格格调,所以在四类书面语体中“对于”句最易进入公文语体和科技语体,较难进入讲求生动性、形象性的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更难进入带有一定松散性和任意性的口语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