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在园林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雕塑的特点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征雕塑,指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雕塑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雕塑的特点一、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觉,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
雕塑的形体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如:罗丹《思想者》和马约尔《被锁链住的女人》,都具有感染力的动感语言,赋予有强劲生命力和丰富精神内涵的形体。
其次是雕塑的“影像”效果,就是作品形体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
这个“影像”可能给人以或是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或是一种形体结构的美,这是形体“影像”传达出的作品内容信息之一,也给人们带来各种感受。
如:大连《锚》,就象一座宏伟升腾的丰碑。
而马约尔的《河》,是以女人体横卧的形体来象征河水流动的“影像”感受。
再次是雕塑在各方面的表现力,通过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等方面的表现意向,使雕塑形体更具表现力。
如:摩尔的《斜卧像》,给人以如山之厚重和自然之奇妙的感觉。
而布朗摩西《永无休止之柱》使人们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着神秘的力量。
最后是雕塑的体积有一种量感。
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的表达。
如:四川《乐山大佛》的体积之大和陕西《秦始皇兵马俑》之众多,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瀑布》之宽广,这些作品都构成迫人气势和宏大气魄的重要因素,也是作品内容和表达主题的重要因素。
而面人泥人的小巧,则给人以玲珑可爱的审美感受。
如:无锡《小阿福》二、雕塑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雕塑作品,不可能像绘画那样进行复杂的精细描绘和环境空间的表现,因而形象单纯,所以通常赋予形体和体积以象征性和寓意性来表达主题。
一般多借助于人体来象征某种思想,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
如:罗丹的《思想者》、马约尔的《地中海》等。
也有多用装饰性较强的人物、动物形象,赋予象征性和寓意性,如常见的龟、狮、龙、马等形象。
园林雕塑一、中国园林雕塑的审美特征雕塑艺术在人类发明的历史上,几乎和文明同时诞生,原始的陶俑雕塑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他们距今已有三万到一万年的悠远历史。
由于地域的隔绝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东、西二种艺术风格。
一种以古埃及、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它强调的是一种装饰、稳定、明确而有严格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的美,如埃及法老造型、中国秦马俑等。
另一种是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欧洲风格,它强调的是一种个性的刻画、生动自然的体态,具有一种健美的体积美。
二种风格形成二种文化,雕塑艺术也不例外。
雕塑是一种环境艺术,它介于绘画和建筑之间,它的表现需要衬托和依附。
黑格尔把雕塑艺术分成二大类,有些雕刻作品本身是独立的,有些雕刻作品是为了点缀建筑空间服务的,前一种的环境只是由雕刻艺术本身所设置的一个地点,而后一种的环境只是由雕刻和它所点缀的建筑物的关系,这个关系不仅决定着雕刻作品的形式,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要决定他们的内容。
借用黑格尔的美学语言来概括,前者是独立美,后者是依附美。
展厅雕塑,园林雕塑实质上就是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美。
中国园林室外依附性雕刻,最早可以认为是以砖雕、木雕、石雕及假山、太湖石、黄石等为代表,而且一开始是以一种较为抽象的面貌出现的。
这和西方雕塑艺术发展形成反转关系,表现为东方的雕塑是先抽象后具象,而西方是先具象后抽象,这种关系在园林雕塑中反应得特别明显。
欧洲园林,开始就体现出严谨性,十七世纪法国造园准则是:不加以调理和安排均齐,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
甚至要自然接受均衡对称的法则,可见它缺乏随类赋彩的灵性,直到现代毕加索,马蒂斯从东方艺术中找到这种感觉,西方园林才日趋多样化。
音乐用节奏表现规律,园林也用它特有的节奏、旋律表现出地形、奇峰异石、小桥和流水。
中国园林雕塑与中国的水墨画一样,以泼墨淋漓的大写意来表现意境,它蕴含着几千年的东方文化沉积、人文习俗和山水灵气。
我认为园林中最早的雕塑就是园林之石太湖石黄石等,从石峰形体的凹与凸,透与实,绉与平,高与低来看都具有强烈的抒情韵律感,正是绝好的后现代派雕塑作品。
简述雕塑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功能作用作者:靳捷来源:《消费导刊》2013年第01期园林雕塑作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它充实着园林,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形成雕塑、公众、园林环境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和共鸣。
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部分园林雕塑以其特有的语言向人们展示其艺术魅力,它或以独特的形象给人带来视觉的冲击,或以丰富的内涵向人表达深刻的意义,或以抽象的造型让人浮想联翩,雕塑通过艺术形象可反映一定的社会时代精神,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既可点缀园景,又可成为园林某一局部甚至全园的构图中心。
它与园林环境诸要素,如绿地水景、林木地貌、园林建筑小品的形态线型、尺度大小以及视距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强调雕塑与环境要素的统一协调关系和对比变化。
园林雕塑的类型按艺术处理方式分为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
具象雕塑是一种以写实和再现客观对象为主的雕塑,在园林中应用较多的具象雕塑包括人物雕塑和动物雕塑、植物雕塑,这类雕塑主要以经过艺术处理的人物或动物、植物形象为题材。
这类雕塑往往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在园林中应用也较广泛。
在现代城市园林中抽象雕塑越来越普及,抽象雕塑是指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抽象几何体形象的雕塑,它在现代园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类雕塑往往以其独特的造型、抽象的形体来表达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主要通过两种手法来表达其象征意义,一是对客观形体加以简化、概括或强化,二就是几何形的抽象,运用点、线、面、块等抽象符号加以组合。
常见雕塑的位置主要安排在:广场的中央或广场花坛中、园路的两侧或路的尽头、街道绿地中或宽阔草坪中、湖河岸边、建筑物前、园路的桥头、园门的两侧等。
雕塑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与语言,生动的形体富有很强的表现力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因此,园林雕塑往往是园林表达主题的主要方式。
园林雕塑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形象雕塑,典型生动的再现生活,反映当时的审美趋向,表达时代特征与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乃至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甚至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景观艺术与文化传承摘要:本文探讨了园林绿化施工中景观艺术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与融合,强调了它们在创造独特城市景观、传承历史文化和增强文化认同感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景观艺术与文化传承的互动,以及成功案例的研究,提出了实现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强调了社区参与和反馈在此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最终呼吁各界合作,将景观艺术与文化传承融入园林绿化施工,创造更具文化价值的城市景观。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景观艺术、文化传承、设计、社区参与、一、引言:园林绿化施工作为城市建设和社区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注重绿化环境的美化,更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使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绿化项目不再仅仅是植树种草,更需要融入景观艺术的精髓和文化传承的智慧,以创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传承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景观艺术与园林绿化1.景观艺术的概念与特点景观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艺术处理,创造出美的、宜人的景观,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景观艺术的特点在于其跨学科性,需要结合建筑学、园林学、美术、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以打造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相协调的景观。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景观艺术的运用可以增强绿化效果,提升城市形象,让人们在城市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2.景观艺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在园林绿化项目中,景观艺术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1)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师通过对地形、植被、水体等元素的合理规划和组合,创造出独特的景观,强调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感的表达。
例如,通过雕塑、喷泉、亭台楼阁等景观元素的设置,使园林更具艺术性。
(2)植物选择: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可以成为景观艺术的表现媒介。
选择具有观赏性、季节性变化和文化寓意的植物,可以丰富景观层次,营造出多彩的自然画卷。
(3)材料运用:在园林建设中,选材和工艺的选择也关乎景观艺术。
例如,采用传统的石材、木材、瓷砖等材料,可以为园林增添古典气息,反映出文化传统。
浅谈现代景观雕塑摘要:现代景观雕塑已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的影响。
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机,就出现了原始的雕塑。
雕塑是一种具有相对永恒性的艺术,古代许多事物经历的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而历史的雕塑在一定的意义上成为了人类形象的历史。
关键词:机械造型建筑造型园林造型几何构成材质置换1.雕塑与景观设计的历史渊源在人类文明史上,现存雕塑作品可以上溯到上万年,人类各民族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共同谱写了极其灿烂的篇章,创造了众多的激动人心的景观雕塑作品。
从古希腊到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等很早已经意识到景观规划,建筑设计与城市雕塑之间的关系。
大雕塑家菲迪亚斯主持建设的雅典卫城及其雕塑就是一件永恒的经典之作,卫城的广场、柱廊、山墙、檐壁以及神堂内布置了众多的圆雕和浮雕,艺术效果生动典雅,强烈地渲染和烘托了神圣的宗教氛围。
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创作《夜》、《昼》、《暮》、《晨》,《大卫》,法国的罗丹创作《思想者》等。
2.景观雕塑的类型景观雕塑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占有的空间形式上可以圆雕塑、浮雕、透雕等。
从雕塑所处的环境分,又可分为广场雕塑、街道雕塑、园林雕塑、庭园雕塑。
按功能可分类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陈设展览型、功能性雕塑。
2.1 纪念性雕塑城市雕塑艺术由于其材料的永久性、巨大的规模和尺度等因素然而具有天然的纪念性、最适宜从正面去展现和阐述那些与社会历史有紧密联系的事件、人物和观念。
它们表彰和讴歌那些在历史上对国家和民族做出重大贡献和业绩的人物,铭记和纪念那些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它们往往占据重要的位置,如城市的主要广场,或是与被纪念对象有关的地方,而且还要留出进行纪念活动的公众空间。
2.2 主题性雕塑主题性雕塑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揭示某些主题。
主题雕塑通环境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景观雕塑和环境的特殊作用。
法式景观介绍(古典主义)法式园林是指欧洲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法国园林体系风格,主要以17世纪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17世纪下半叶,古典主义成为法国文化艺术的主导潮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形成了古典主义理论。
古典主义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
一、古典主义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
在花园中, 中央主轴线控制整体, 辅之以几条次要轴线, 外加几条横向轴线。
所有这些轴线与大小路径组成了严谨的几何格网, 主次分明。
轴线与路径伸进林园, 将林园也纳入到几何格网中。
轴线与路径的交叉点, 多安排喷泉、雕像、园林小品作为装饰。
(1)法国园林则属于平面图案式园林。
有平面的铺展感。
其选址比较灵活。
法国园林中有许多成功之作就曾将沼泽等不利地形, 改造成美丽的园林景观。
(2) 法国园林善于利用宽阔的园路形成贯通的透视线,此外还采取了设置水渠的方法以构造出前所未有的恢宏园景。
(3) 法国园林在平面构图上采用了意大利园林轴线对称的手法, 主轴线从建筑物开始沿一条直线沿伸, 以该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其他部分。
园林形式以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4) 构图上,府邸居于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制高点上,花园的规划服从于建筑。
(5)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等级制度。
贯穿全园的中轴线重点装饰,最美的花坛、雕像、喷泉布置在中轴线上,道路分级严谨。
整个园林为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从分明、简洁明快、庄重典雅的几何网格。
(6)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的特点。
追求空间无限性,广袤旷远而外向性。
需要很大的平坦场地(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也与追求旷远有关。
(7) 树篱和丛林树篱是花坛与丛林的分界线。
厚度常为015 —016 米, 形式规则, 且相互平行。
从1 米的短树篱到10 米的高树篱, 各种高度应有尽有。
树篱一般栽种得很密, 行人不能随意穿越, 而另设有专门出入口。
树篱常用树种有黄杨、紫杉、米心树等。
丛林通常是指一种方形的造形树木种植区, 分为“滚木球戏场”、“组合丛林”、“星形丛林”、“V 形丛林”四种。
雕塑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与价值一、引言雕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早在古代就被用来表现人类的美感与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前进,雕塑艺术也逐渐走入公共空间,成为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雕塑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与价值展开探讨。
二、雕塑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1. 城市雕塑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完善,城市雕塑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城市雕塑不仅可以增添城市的文化氛围,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成为城市的地标之一。
例如,国内外许多知名城市都有着独具特色的城市雕塑,如北京的“中国尊”、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这些城市雕塑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底蕴,还使城市更加具有吸引力。
2. 园林雕塑园林雕塑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园林景观增添艺术气息,使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好。
园林雕塑的种类繁多,有石雕、铜雕、铁雕等,每一种雕塑都可以为园林景观增色不少。
例如,在一座美丽的庭院中摆放一尊优美的石雕,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感,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
3. 街头雕塑街头雕塑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为行人提供一种视觉的享受,使街道不再单调乏味。
街头雕塑种类繁多,有人物塑像、动物塑像等,每一座街头雕塑都能为城市增添一份独特的气息。
例如,巴黎的塞纳河畔就摆放着许多著名的街头雕塑,这些雕塑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底蕴,还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的盛宴。
三、雕塑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价值1. 艺术价值雕塑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等元素表达出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使人们在欣赏雕塑作品时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在公共空间中展示雕塑作品,不仅可以使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还可以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
2. 文化价值雕塑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它可以传达一种文化精神,表现一种文化底蕴。
在公共空间中展示雕塑作品,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继承。
园林设计中的应用7篇(一)一、目前城市园林设计中存有的问题1.1园林设计过于追求“时尚”园林文化是经过长久时期以来积累沉淀下来的,因此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必然也会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有的设计师为了所谓的“时尚”,片面追求国际的流行元素,甚至将欧美、罗马、日本等各种风格集合在面积很小的园林中,这样不只造成环境不协调,不伦不类,而且会浪费更多的资源,造成更多的碳排放。
1.2园林设计过程中不能因地制宜园林在设计前,本身就具有各种天然的地形。
有的设计师在园林规划时,不能依据原有场地地貌,利用当地已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而低成本的规划,而是完全依据自己心思进行“创新”,大量地挖湖堆山、移栽移植。
这样必然导致成本增加,也导致碳排放量剧增。
1.3植物选择不合理根据研究发现,不同的园林植物的固碳能力差别很大,比如木荷的森林年均碳汇量可以达到15.73MtC,而马尾松的森林年均碳汇量只有3.8MtC左右,相差足有4倍有余,因此,如果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不注意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也导致园林的吸碳功能降低。
而当前设计中流行的大草坪其实是一个生态效益很低的选择,如果将草坪草换成地被植物虽然景观效果并不那么出色,但是能够有效地降低后期养护管理费用,也是一种低碳设计的选择。
1.4建筑材料选择不合理建筑材料有很多种,其中化工材料的使用寿命短,再生性能较差;而低碳材料在保持原有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寿命长、可回收,且在使用时不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污染。
比如,钢材和混凝土要比木结构材料消耗更多的能量,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建筑材料如果使用不当,会对碳排放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二、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营造原则2.1生态理念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尽量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周边的环境为基础来进行规划,使园林和周边整个大环境相协调。
在植被种植方面也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系统,从而使植被能够顺应生态环境茁壮成长。
2.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园林的天然地貌和所在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尽量在场地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并利用原有的材料来设计想要表达的景观,以避免长途运输材料而造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源损耗。
雕塑在园林中的应用
园林建筑小品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过设计者艺术加工处理,具有独特观赏和使用功能的小型建筑设施,如园椅、园灯、园桥、花窗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园林建筑小品的发展逐渐迈入了快车道,其种类不断丰富,应用日益广泛。
但从总体衡量,园林建筑小品的发展却不够平衡,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甚至粗制滥造,与环境不协调。
笔者通过对2类主要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应用中的分析,阐述了园林建筑小品的发展趋势。
1 观赏实用型与观赏型园林建筑小品
园林建筑小品的内容丰富,种类较多,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按园林建筑小品的功能可以分为2大类:观赏型园林建筑小品和集观赏与实用为一体的观赏实用型园林建筑小品。
1.1 观赏实用型园林建筑小品
是指有一定使用价值同时还具有一定观赏性或装饰性的小品,如园椅、园灯、指路牌等。
这种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它们在园林中既有一定实用性,同时又起到丰富园林景观、增添园林意境的作用。
在此类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应用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使用功能,应符合人的行为习惯,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其次考虑观赏功能,应符合人的审美要求。
园椅是园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观赏实用型园林建筑小品。
人们在园林中休憩、交谈、观赏都离不开园椅这个介质,它的应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首先是为游人提供休息、赏景的空间。
如在河岸湖滨、山顶崖旁、林间花畔设置园椅,给人们提供了欣赏山水景色、树木花草的空间;在小游园、街头绿地中设置园椅则可供人们进行较长时间的休息。
其次是以其精美多变的造型点缀环境、烘托气氛。
如园椅与树池结合,以简洁自然的造型使园林环境更加丰富;园椅与花坛的结合则可创造一个相对私密的休闲空间。
园林中的园椅大致有2类,即显性的园椅和隐性的园椅。
显性园椅多指传统意义上的园椅,它们造型丰富、功能明确,是园林中主要的休息设施;隐性园椅则是在近现代逐渐兴起的,如花坛、种植池、置石等兼有休息功能的小品,它们在为游人提供更多休息空间的同时,也缓解了部分园林环境中休息设施少的不足。
园椅是园林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小品,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园椅的设计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其次是自身的欣赏价值不高。
人是使用园椅的主体,因此园椅的设计首先应符合人的行为习惯,满足人的心理要求。
一般园椅坐板高度为32~45cm,坐板水平倾角6~7°,椅面深度40~60cm,靠背与水平夹角98~105°,靠背高度35~65 cm。
选择这些数据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满足人的行为特点,是人在使用过程中的最佳尺寸,在这个尺寸间,人会感到方便、舒适。
但现状是一些园椅的设计并没有很好的考虑到这一点。
一些园椅由于本身的尺度、结构设计的不合理,致使园椅“变味”,使原本供游人就坐、休息的园椅成了许多人睡觉的设施,原本应该坐在椅面上的游人却坐到了椅背上……心理要求则主要体现在园椅的位置选择和布置方式上。
根据调查,人坐在园椅上4种行为表现比较明显:谈、听、看、想。
人们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心理表现各异。
当人们想交谈的时候,就希望有一个可以交流的空间,这时园椅的布置应体现游
人的要求,如将园椅布置在广场周边等地方;当人们思考的时候,希望有一个较安静或较隐蔽的场所,为了满足游人的需求,园椅宜在路的尽头、林下岸沿等地方或背向园路布置。
当然园椅的功能并不仅仅是供人休息赏景,其本身的造型、色彩等应与环境相适应。
在应用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造型应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如要体现柔和丰满的效果可布置曲线型园椅,若要体现简洁明朗的效果则可选择直线型园椅。
1.2 观赏型园林建筑小品
指本身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仅作观赏用的小品,如喷泉、雕塑等。
这类园林建筑小品主要通过展现自身的形、声、色来吸引游人,从视觉感官上激发起人的审美情趣,同时在丰富建筑空间、渲染环境气氛、增添空间情趣等方面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观赏型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应满足小品本身的审美要求,小品的设置与环境协调一致。
不合适的园林建筑小品非但不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反而会破坏环境的整体效果,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观赏型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较多,其中雕塑是观赏型园林建筑小品中的典型代表。
雕塑的历史悠久,发展到现在,其题材、样式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虽然其体量不大,比重很小,但它能赋予园林鲜明而生动的主题,起到点缀景观、丰富游览内容的作用。
园林雕塑按艺术处理方式分为2种: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
具象雕塑是一种以写实和再现客观对象为主的雕塑,在园林中应用较多的具象雕塑包括人物雕塑和动物雕塑。
这类雕塑主要以经过艺术处理的人物或动物形象为题材。
人物雕塑多来源于生活,刻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陶冶人们的情操。
如东南大学校园内的不锈钢雕塑“成长里程”,喻意着在前辈的指引下,踏上科学研
究征程;在美国纽约港耸立的自由女神像,以其具有感召力的造型、巨大的尺度及优美的造型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而动物雕塑则以装饰性或趣味性的造型来显示生命的活力、青春的美妙等,它们强烈的生活气息激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如上海八佰伴商场门口摆放的牛雕塑,表达了商家诚恳、稳重、踏实的经营理念;南京文化名园广场上的鹰雕塑,以”腾飞”两字命名,加上其蓄势待发的姿态,寓意着南京经济发展如雄鹰展翅,一飞冲天。
具象雕塑特别是人物和动物雕塑往往通过塑造生动的形象来启迪人的思想,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给人以真切、贴近生活的艺术感受。
因此这类雕塑往往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在园林中应用也较广泛。
抽象雕塑是指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抽象几何体形象的雕塑,它在现代园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广场及公园中。
这类雕塑往往以其独特的造型、抽象的形体来表达一定的象征意义。
南京卡子门的抽象雕塑,以倾斜升腾的直线和流畅的半圆形弧线,表达了开发城市南大门的主题;浙江丽水莲城公园雕塑外形象征莲花状的丽水地形,中心圆球意寓丽水是浙江西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而2根鉴针意为丽水城市发展“蒸蒸日上”。
抽象雕塑主要通过2种手法来表达其象征意义,一是对客观形体加以简化、概括或强化,另外就是几何形的抽象,运用点、线、面、块等抽象符号加以组合。
抽象雕塑在园林中应用不象具象雕塑那样给人以直接的感觉,它多以简洁抽象的形体激发游人对美的无限想象。
因此抽象雕塑往往比较含蓄、概括,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意味。
雕塑在园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雕塑过于追求造型而缺乏内涵,其次是雕塑与环境脱离。
有些雕塑在设计过程中
片面的追求造型,而忽略了雕塑本身的内涵,使游人琢磨不出雕塑的含意而无法欣赏。
另外就是园林中雕塑造型很好,也蕴藏了丰富的内涵,但是跟环境却不能很好的融合。
一般来说,园林雕塑多布置在广场的中心或花坛中,园路的两侧或尽头,街道绿地、建筑物前等位置。
虽然说在园林中雕塑可以布置在很多地方,但由于雕塑本身的造型及内涵不同,因此在设计雕塑时应注意与环境相协调。
中国有句古语说“桔生淮南则为橘,桔生淮北则为枳”。
同一个雕塑布置在不同的环境中将产生不同的效果,布置得恰当能增添景色,丰富内涵;反之,将破坏原有的景观,降低游人兴趣。
如把南京卡子门的抽象雕塑移到南京文化名园广场上,非但不能起到表达开发城市南大门主题的作用,而且会使人觉得其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显得不伦不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雕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求雕塑有个好的造型和适当的地理位置,还要求雕塑在某些时候能给人以激励,甚至成为城市或地区精神的寄托。
这是人们对雕塑小品的希望,也代表了雕塑小品的发展趋势。
在园林雕塑的具体应用中还应注意其体量大小、色彩选择、雕塑本身比例关系等。
2 园林建筑小品发展趋势
园林建筑小品作为园林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与园林中其他要素一起构筑了园林的形象。
同时园林建筑小品也是园林环境的创造者,在园林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园林建筑小品的存在,为园林空间赋予了积极的内容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园林建筑小品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需要。
人是园林环境中的主体,也是园林建筑小品的使用者。
因此在进行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时应首先了解人的行为特点,即人体的基本尺度和行为活动模式。
另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和爱好,在考虑人行为需求的同时也应考虑人的心理需要,如对私密性、舒适性等的需求。
因此在设计和应用园林建筑小品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人的行为特点、心理要求综合考虑。
第二,要与环境有机结合。
园林建筑小品是园林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
园林建筑小品以其丰富的类型、优美的外观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
但是仅从小品本身的造型出发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充分考虑其各构成要素如材料、色彩等都需与环境协调一致。
第三,实现艺术与文化的结合。
园林建筑小品要在园林环境中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必须要有一定的艺术美,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也应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