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铝土矿床
- 格式:doc
- 大小:444.50 KB
- 文档页数:8
贵州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贵州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西南部,是我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铝土矿床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瓦厂坪铝土矿床主要由铝矾土和硅质矿物组成,其中铝矾土主要是高岭土矿物。
矿物成分为高岭石、石英、长石、伊利石、蒙脱石等,矿石颜色为灰白色或淡黄色。
铝土矿的矿物成份与其形成的环境有关,主要受到原岩中铝的含量、成岩期、成岩热液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在瓦厂坪铝土矿床中,高岭石、石英等矿物的分布规律与铝、硅等微量元素分布存在着密切关系。
铝含量高的矿物主要富集在矿体中心或矿体上部,而硅含量高的矿物则主要富集在矿体边缘和下部。
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瓦厂坪铝土矿床中铝的含量大部分达到或超过了10%,其中一些高品位部位达到了40%以上,是一般含铝矿石的十倍以上。
同时,矿石中还含有少量的铁、钛、钾、钠、镁等元素。
其中,铁、钛为共生矿物中比较常见的元素,部分富集于矿物晶体结构中,使得矿物成分与晶体结构变化复杂。
此外,瓦厂坪铝土矿床中还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尤其是铅和锌。
根据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瓦厂坪铝土矿床可分为原岩和热液两种类型,其中以热液型为主。
热液矿床是由岩浆热液或地下水热液在地壳上侵入、混合、破坏、改造而成的矿床。
在这一过程中,地下水或岩浆热液通过与原岩反应,形成了铝矾土等矿物,从而形成铝土矿床。
综上所述,贵州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具有铝含量高、硅铝成分关系密切等地球化学特征,是我国南方的重要铝土矿床之一。
矿床的成因类型为热液型和原岩型,其中以热液型为主。
该矿床的发现和开采不仅有利于我国铝工业的发展,而且在地质学、矿床学等领域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全国最大铝土矿是这样发现的【摘要】在中国铝土矿资源丰富的背景下,全国最大铝土矿的发现备受关注。
地质勘探团队在历经多年的勘探过程后,终于在某地区发现了这一惊人的矿藏。
发现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勘探结果显示,这处铝土矿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为中国的铝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开采规划和资源评估也已经在进行中,展示着该矿的巨大潜力。
全国最大铝土矿的发现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未来的开发前景提供了无限可能。
总结来看,这次发现将进一步推动铝土矿产业的发展,为我国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关键词】铝土矿、地质勘探、发现过程、勘探结果、开采规划、资源评估、发现意义、开发前景、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铝土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矿产资源,被广泛用于铝工业生产。
全国最大铝土矿的发现对于中国的铝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铝土矿资源丰富,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资源矿。
铝土矿是铝的主要矿石,广泛应用于冶炼铝及制造化工品、冶金、煤炭等行业。
在我国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南、鄂西、西南和新疆等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铝及其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寻找铝土矿资源成为当前矿业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全国最大铝土矿是经过长期的地质勘探工作才得以发现的,其发现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铝工业的发展。
铝土矿被称为工业的“白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全国最大铝土矿的发现和开发,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铝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对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地质勘探过程地质勘探过程是对地下目标矿床进行认识和评价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化规模和分布情况。
在全国最大铝土矿的发现过程中,地质勘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质勘探过程首先需要对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地层、构造、岩性等情况。
然后通过地质调查、钻探、测量等多种手段获取地下信息,以确定目标矿床的位置和规模。
铝土矿中国铝土矿资源丰度属中等水平,产地310处,分布于19个省(区)。
总保有储量矿石22.7亿吨,居世界第7位。
山西铝资源最多,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41%;贵州、广西、河南次之,各占17%左右。
铝土矿的矿床类型主要为古风化壳型矿床和红土型铝土矿床,以前者为最重要。
古风化壳型铝土矿又可分贵州修文式、遵义式、广西平果式和河南新安式4个亚类。
从成矿时代来看,古风化壳铝土矿主要产于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之中,为一水型铝土矿。
福建漳浦式红土型铝土矿为由第三系到第四系玄武岩受近代风化作用形成的残积红土型铝矿床,为三水型铝土矿。
1.1.1铝土矿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铝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地壳中铝的含量约为7.3%,仅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
而在各种金属元素中,铝的含量居首位。
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仅以化合物状态存在。
地壳中含铝矿物总计有250多种,其中主要的是铝硅酸盐化合物,如高岭土、霞石、云母、黏土等。
另一类重要的含铝矿物是氧化铝的水合物。
目前,铝土矿是氧化铝生产最主要的矿物资源,世界上98%以上的氧化铝出自铝土矿,现在世界上只有俄罗斯有以霞石等为原料生产氧化铝的工厂。
铝土矿是一种主要由氧化铝水合物组成的矿石,氧化铝水合物包括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和一水硬铝石。
依据上述矿物的含量可将铝土矿分为三水铝石型、一水软铝石型、一水硬铝石型和各种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包括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混合型、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混合型铝土矿等。
有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中还含有少量刚玉。
鉴别铝土矿类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矿石的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结晶光学分析以及矿物学形态分析等,以确定铝土矿中氧化铝水合物的类型。
铝土矿中氧化铝含量变化很大,低的在40%以下,高者可达70%。
除氧化铝外,铝土矿中所含杂质,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铁和氧化钛,此外,还含有少量或微量的钙、镁、钾、钠、钒、铬、锌、磷、镓、钪、硫等元素的化合物及有机物等。
镓在铝土矿中含量虽少,但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会逐渐在分解母液中累积,从而可以有效地自母液中回收镓。
因为Al3具有比Mg2高的电荷,故以较少的Al3数即可平衡OH-的电荷。
斜方柱晶类:C2h-2/m(L2PC)。
晶体呈假六方板状,极少见。
主要单形:平行双面a、c,斜方柱m。
常依(100)和(110)成双晶。
常见聚片双晶。
集合体呈放射纤维状、鳞片状、皮壳状、钟乳状或鲕状、豆状、球粒状结核或呈细粒土状块体。
主要呈胶态非晶质或细粒晶质。
物理性质:白色或因杂质呈浅灰、浅绿、浅红色调。
玻璃光泽,解理面珍珠光泽。
透明至半透明。
解理极完全。
硬度2.5~3.5。
相对密度2.30~2.43。
具泥土臭味。
偏光镜下,无色。
二轴晶。
Ng=1.587,Nm=Np=1.566。
产状与组合:主要由含铝硅酸盐经分解和水解而成。
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有利于三水铝石的形成。
在区域变质作用中,经脱水可转变为软水铝石、硬水铝石(140~200℃);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可转变为刚玉。
中国铝土矿除了分布集中外,以大、中型矿床居多。
储量大于2000万t的大型矿床共有31个,其拥有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49%;储量在2000~500万吨之间的中型矿床共有83个,其拥有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7%,大、中型矿床合计占到了86%。
中国铝土矿的质量比较差,加工困难、耗能大的一水硬铝石型矿石占全国总储量的98%以上。
在保有储量中,一级矿石(Al2O360%~70%,Al/Si≥12)只占1.5%,二级矿石(Al2O351%~71%,Al/Si≥9)占17%,三级矿石(Al2O362%~69%,Al/Si≥7)占11.3%,四级矿石(Al2O3>62%,Al/Si≥5)占27.9%,五级矿石(Al2O3>58%,Al/Si≥4)占18%,六级矿石(Al2O3>54%,Al/Si≥3)占8.3%,七级矿石(Al2O3>48%,Al/Si≥6)占1.5%,其余为品级不明的矿石。
中国铝土矿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是适合露采的铝土矿矿床不多,据统计只占全国总储量的34%。
我国主要―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的成因初探
中国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矿种,由于位于大陆的火山喷发或大规模的岩浆反应,形成的岩浆包裹体形式的铝土矿床。
本文旨在对它们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的形成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的步骤:岩浆凝固、流体作用和结核差异矿物结晶。
首先,岩浆会通过冷却凝固,形成含铝土结晶阶段,从而形成“母岩体”。
随后,混合有溶剂的流体会通过岩浆碳质系统,结合溶解的铝字元,形成有机相部分。
之后,结合有机相部分,再加上内部结核差异矿物结晶,形成最后的硬型结晶,从而形成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
随着深入研究,目前有许多类型的流体可以引起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的形成,其中包括深部岩浆流体,卤水等也可以造成铝赋矿物的形成,同时还有有机物质的作用,如碳酸钙溶液的作用可以提供形成铝土的条件。
总之,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的形成原理主要为岩浆凝固、流体作用以及结核差异矿物结晶等,不同的流体可以引起不同类型铝赋矿物的形成。
同时,有机物质也可以提供铝土形成的条件。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深入的理解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的形成原理。
全国最大铝土矿是这样发现的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包装等领域,而铝土矿是铝的重要来源之一。
全国最大的铝土矿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里将从铝土矿的形成过程、勘探发现和开采历程等方面进行介绍。
铝土矿是指含铝矿物为主要矿物组成的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和水铝硅酸盐矿物。
铝土矿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主要产于火山岩、花岗岩、片麻岩等岩石中,也分布于砂岩、泥质岩等地层中。
铝土矿的形成与地壳演化、构造运动等密切相关,通常形成于地层的改变、矿床的溶蚀等地质作用过程中。
在地球深层深部形成的铝土矿一般含有较高的铝氧化物,因此具有较高的铝含量,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
在中国,全国最大的铝土矿资源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这里是中国铝土矿产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广西在20世纪50年代即开展了铝土矿的勘探工作,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采,发现了一系列大型的铝土矿矿床,其中包括了全国最大的铝土矿矿床。
全国最大的铝土矿矿床位于广西北部的白色镇附近,这里的铝土矿蕴藏量巨大,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铝土矿矿床之一。
白色镇铝土矿矿床的发现经过了一段复杂的历程,涉及到地质勘探、地质勘测、地质研究等多个环节。
铝土矿矿床的发现与地质勘探密不可分。
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勘探方法,寻找地下矿产资源的过程。
在白色镇的铝土矿矿床的发现之前,中国地质勘探单位对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地质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地质勘探,确定了这一地区含铝土矿的可能性,并开始了针对性的勘探工作。
通过对地质研究的成果和地质勘探、地质勘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地质工作者最终在该地区发现了巨大的铝土矿矿床。
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铝土矿资源的空白,也为中国的铝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
这一发现也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国最大的铝土矿是通过多年的地质勘探、地质勘测和地质研究等过程发现的,这一发现为中国的铝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在未来,随着科技和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大型矿床被发现,为中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最大铝土矿是这样发现的全国最大的铝土矿被命名为富集铝土矿床,属于矽铝质土壤矿床,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大规模的铝土矿床,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富集乡。
1981年,一支来自中国地质学院的地质队在广西桂林吴郎山区进行地质调查时,意外发现了这个矿床。
当时,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建设需求,地质勘探工作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该地质队按照已有的地质矿产分布理论,选择在吴郎山区进行矿产地勘察工作。
他们发现富集乡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质问题比较多,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石灰岩等矿床。
在对该区域进行详细勘察时,发现该地存在着大量的铝土矿。
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因为铝土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矿产资源,对于国家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铝土矿被称为“白金矿”,广泛用于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
他们立即将发现的情况上报,相关领导重视并下达了进一步的调查任务。
铝土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它通常在沉积物构造带的褶皱、断裂以及破碎带中形成。
富集铝土矿床的形成主要是受构造活动的影响。
在地球4亿年的变迁过程中,受构造运动的作用,当地发生了多次的构造抬升和断裂破碎活动,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洼地,这种地貌特点是铝土矿床形成的基础。
在进一步的勘察中,地质队发现富集铝土矿床面积广阔,储量丰富。
矿床位于一个碳酸盐岩盖层下,该岩层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使得矿床未受到严重的侵蚀,储量保存完整。
矿床中铝土矿的平均含铝量较高,达到了15%以上,这是铝土矿床的理想含铝量。
矿床深厚,蕴藏的铝土矿量巨大,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富集铝土矿床的发现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近40年的开采,这个矿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铝土矿供应基地,为中国的铝业提供大量的原料。
该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
全国最大的铝土矿的发现是一个巧合,也是地质调查工作的成果。
这个矿床的发现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国家的铝业发展提供了稳定而丰富的资源基础。
中国“表里山河”的宁武铝土矿【摘要】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山西省,依吕梁山和黄河而美其名“表里山河”。
山西省不仅拥有繁多名胜古迹和众多历史名人,且铝土矿资源“枝流叶布”于整个山西省。
本文阐述笔者通过对当地宁武县宽草坪矿区铝土矿的勘探情况,详细介绍此矿床地质的特征、勘探遇到的问题并对资源现状提出勘探的建议。
【关键词】铝土矿特征;勘探问题;勘探建议引言近几十年我国铝工业伴随社会进步而加快步伐追国际发展轨道。
资料显示,一方面,2011年,我国原铝产量为1755.5万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预计:2015年我国原铝产量将达到4000万吨)。
在世界主要铝业大国中,2011年,美国原铝产量仅为198.6万吨;加拿大原铝产量仅为298.4万吨;另一方面,我国铝土矿资源相对匮乏,每年都需大量进口海外铝土矿,2006年铝土矿进口量约970万吨,到2011年已猛增至4000余万吨。
造成企业所需原料受制于人。
山西作为拥有铝土矿的资源大量大省。
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尤为重要,抓住机遇,利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002年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和有色金属总公司出资对宁武县宽草坪矿区铝土矿进行地质勘探工作。
一、宁武宽草坪矿区铝土矿资源分布及开采现状1.资源分布情况地理座标:东径112°29′15″~112°32′45″,北纬39°02′45″~39°04′45″,矿区面积为13.6平方千米,储量3180余万吨。
矿区位于宁武县城30°方向,直距21km 处,归属薛家洼乡来管辖。
地构位置:吕梁-太行断块上的宁武-静乐块拗,东邻五台山块隆,西接吕梁山块隆。
自然地理:矿区地处云中山北段,地貌上属断块剥蚀中山区。
区内沟谷纵横,地面切割比较强烈,地势总体北高南低,高度分别为2038m和1682m。
2.开采现状山西宁武宽草坪矿区铝土矿资源十分丰富,矿区实有两大矿种分别为煤、铝土矿。
中国的典型铝土矿床中国的典型铝土矿床中国典型铝土矿床(铝土矿区)( 一)贵州修文小山坝铝土矿矿区修文小山坝铝土矿矿区1957年开始勘探,累计探明铝土矿2026.4万t,矿石平均品位为67.91%。
1979年五龙寺矿区开始投产,矿层呈似层状,产状平缓,倾角5°~10°,向北东倾斜。
铝土矿层居含矿系中部(图3.9.3),其上均为灰色致密状铝土质粘土岩,与铝土矿层呈渐变关系。
矿层之下为赤铁质页岩,常夹紫红色砂质页岩,两者呈沉积接触,界线清楚。
矿层上部致密铝土质粘土岩之中常夹有粗糙状(土状)铝土矿扁豆体,长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厚几厘米,与致密铝土质粘土岩和土状铝土矿的接触界线不明显,似为渐变关系。
致密铝土质粘土岩之上常有粘土页岩与粉砂岩互层,有时夹碳质页岩或劣煤(图3.9.3)。
铝土矿层长500~1400m,宽数百米至1000m不等。
铝土矿含矿系厚2~20m,一般厚8m左右。
符合工业要求的铝土矿层平均厚2~3m,居于含矿系中部,多数由粗糙状(土状)铝土矿石、半粗糙状(半土状)铝土矿石及砾屑豆鲕状铝土矿石组成,以及致密状铝土矿石等矿石自然类型组成。
(二)山西孝义克俄铝土矿床最早1960年对克俄铝土矿床克俄矿段进行勘探,随后又对卜家峪等矿段进行了勘探,共累计探明铝土矿6265.6万t,矿石平均品位为64.36%。
1986年山西铝厂开始对孝义铝土矿进行开采。
铝土矿赋存于石炭系上统本溪组下段(即含矿岩系)中上部。
含矿岩系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灰岩,二者之间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灰岩的喀斯特侵蚀面较清楚。
含矿岩系自下而上由“山西式”铁矿(赤、褐铁矿)、铝铁岩、铝土矿、耐火粘土矿、粘土页岩、碳质页岩、煤线等组成(图3.9.4),厚8~20m,矿体厚度一般为1~8m。
铝土矿层下界距奥陶系灰岩侵蚀面0.92~7.34m,一般2~5m。
矿体呈似层状、扁豆体状,长约1800m,宽400~120m。
矿石类型有致密状、粗糙状和豆鲕状三种。
全国最大铝土矿是这样发现的铝土矿是一种含铝量较高的矿石,是铝的主要原料之一。
在我国,铝土矿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而全国最大的铝土矿——新源县亚矿——则是在一次偶然的勘探中被发现的。
新源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铝土矿产地。
亚矿是新源县的一座大型铝土矿矿山,被誉为”中华第一”的铝土矿。
它的发现可谓是一段传奇的故事。
1958年,中国国家地质局决定在新源县进行地质勘探,看看这里是否有潜在的矿产资源。
当时,地质工程师李XX带领一支勘探队进入了新源县,开始了一场漫长而充满艰辛的探矿之旅。
他们凭借多年的经验,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对新源县的地质构造、岩层分布等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分析,但一直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矿产资源。
李XX心怀疑虑,但他没有放弃,继续率领团队进行勘探。
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李XX带领团队进入了一个深山老林里。
这里地形险峻,密林茂密,前方尽是无法穿越的悬崖峭壁,但在这里,他们却发现了一些异常的矿石。
这些矿石异常凝重,背着沉重的铝矿物质。
经过化验,这些矿石竟然是富含铝土矿的矿石。
这一发现让李XX和他的团队感到惊喜和兴奋,他们头一次发现了这么富含矿产资源的矿山。
在经过详细的测量和勘探后,他们确认了这座矿山的规模之大。
他们还发现这里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所含铝土矿储量超出他们的想象,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的铝土矿。
经过多年的开采和建设,亚矿已成为中国铝土矿资源的重要基地之一。
它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国家铝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次偶然的机遇可能会改变整个世界。
正是因为这一次偶然的发现,才让我们发现了一座如此丰富的铝土矿资源,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勘探发现,我们才能充分利用地球资源,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黔北务川丰乐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黔北务川丰乐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黔北务川丰乐铝土矿床位于贵州省黔北地区,是贵州省属于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之一。
本文主要对该铝土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探讨。
黔北务川丰乐铝土矿床是一种典型的热带岩溶铝土矿床,矿体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庙山组-中三叠统石墨盆地层中。
矿床呈东西向分布,矿点长约2.5公里,宽约1公里,总储量为6900万吨。
矿体主要由粘土矿物、氧化铝矿物和矽质矿物组成,其中氧化铝矿物占总含量的70%以上,主要以半水铝石和莫来石为主。
黔北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不均、气候湿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表水与地下水长期作用,溶解了地下岩体成为裂缝、洞穴等不规则的岩石形态。
而铝土矿床的形成也与喀斯特地貌有着密切的关系。
黔北务川丰乐铝土矿床的沉积环境主要是在早—中三叠世的石墨盆地环境下形成的。
该地区具有较酸性的地质环境,加上不断的古地貌演化,形成了沉积物质的积累条件,并逐渐演化为铝矿床。
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矿床形成期间氧气曾经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但腐殖酸等有机物质也可以通过颗粒物降解的方式,将污染物质释放成为溶解态,造成矿床供应能力的减弱。
总之,黔北务川丰乐铝土矿床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其地质特征和沉积环境也为其成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今后的开采中,应该要加以保护并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开发利用的效益。
相关数据分析黔北务川丰乐铝土矿床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之一,以下是对相关数据的分析。
1. 矿点面积:2.5公里长、1公里宽从矿点面积来看,黔北务川丰乐铝土矿床属于中等规模。
面积不算太大,但是包含了大量的铝土矿资源,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2. 总储量:6900万吨总储量是指该铝土矿床可以用于开采和利用的总量。
6900万吨的储量相当大,这表明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云南省文山地区铝土矿矿床类型、成因及找矿标摘要:云南省文山地区铝土矿区分别有沉积型和堆积型两种不同类型的铝土矿存在,上二叠统龙潭组为矿区沉积型铝土矿的含矿层,矿石主要是致密状和粉屑状结构,矿石自然类型为一水硬铝石为主的铝土矿,工业型为低碳硫高铁铝土矿石,矿石质量比较好。
关键词:云南省文山;铝土矿床;找矿标;一.矿区地址特点分析铝土矿矿床1.文山矿区主要位于文山市场境内,扬子准地台的西南缘,区域内的地壳运动主要以升降运动为主,矿区露地层主要是泥盆系和石炭系,上泥盆系是浅灰带暗红色厚层淀晶豆砂屑灰岩,具有交错层理和粒序层理发育特点,和上面覆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浅灰色和灰色中有一厚层块状泥粉晶灰岩和生物碎屑。
二叠灰层主要是砂屑灰岩,主要是岩性为紫红色中至厚粘土质碎屑状铁铝岩和深灰岩薄层生物钙质粉晶生物灰岩,该地层上部主要是硅质岩为主要组成部分,下部是铁铝岩,灰岩多呈现透镜体,底部是常见的硕砾岩和劣质煤层岩石,包含蜓类和植物海绵骨针化石,存在一个部平行的整合,根据岩石地理条件分析,都具有铝岩系的条件。
下部主要是为灰黄色含铁质泥岩和粉砂质泥岩,第四系是常见赤铁矿和一水硬铝石碎块,构成了堆积型铝土矿床,产出部分主要是石灰系顶界,为龙潭组底部风化残积岩石。
2.地址构造分布于区域中东部,为椭圆形短轴褶皱,核心部分地层主要是两翼转折端倾角变化,核心部分露地层上有龙潭组和永宁组统一的旧组,翼部主要有中下石岩泥盆统,剖面形态主要是对称关系的,总体形态保持非常完整,局部收到断裂破坏,堆积形成了铝土斜展布状态。
二.矿床地质特点分析铝矿矿床1.矿体特点主要是沉积型铝土矿,该地区沉积型铝土矿主要分布围绕二叠统龙潭组,呈现带状分布状态,通过勘查可以看出矿体控制长度主要是4千米左右,矿体厚度主要是2到5米,矿石主要是砂状和豆状结构形式,主要矿物质有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等状态。
堆积型铝土矿呈现镶嵌结构,平面形态都是比较复杂,呈现不规则形状,该类型矿体主要分布位于卡斯特地貌熔岩漏斗结构中,在平面上呈现珠状结构。
贵州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贵州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位于贵州省江口县境内,可以追溯到1981年以前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的工业矿床。
本文重点研究了该矿
床的地球化学特征,以期了解其形成机制和参与的构造演化过程。
首先,对考察区的岩石进行了实验室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工厂坪矿床主要为粘土铁铝石,属于极富铁型矿床。
工厂坪矿床中的总有机碳(TOC)表现为低含量,约在0.03-0.09%之间,可知这些岩石
不属于热液活动的环境,而是由晶壳局部成分和有量构造结构而形成。
此外,对工厂坪矿床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矿床中碱性元素K、Rb、Ba、Th、U显著偏高;而质量分数的Na2O水平,MgO、CaO含量中等。
可推断,这些元素的差异形态可能是由构造演化过程中的改造反应控制的,这种反应使原来的水有一部分会被大量的比较老的水替代,因此,工厂坪矿床可能是一个典型的含铝石矿床,主要由构造变形控制。
最后,本文通过对贵州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大致推理出工厂坪矿床的发现源。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推断该矿床源自浅表古太平洋热液系统的余物,随后经历了构造变形的改造,经过相应的成因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工厂坪铝土矿床》。
以上研究表明,通过对工厂坪铝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可以了解矿床的发现源、形成机制以及参与的构造演化过程。
希望本文可以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工厂坪铝土矿床的形成提供参考。
总之,本文以《贵州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为标题,
通过研究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出该矿床发现源和形成机制,并发现参与的构造演化过程。
此外,本文还希望给予进一步研究工厂坪铝土矿床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过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全国最大铝土矿是这样发现的铝土矿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它主要由氧化铝、硅酸盐和水合铝矿物组成。
铝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电子产品等领域,因此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最大的铝土矿资源位于中国西南部,具体来说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贺州市。
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以下将从历史演变、勘探过程和发现地质特征等方面介绍。
我们来看一下铝土矿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早在清朝时期,就有人发现了铝土矿的存在,由于当时工业化水平低下,对这种资源的开发程度有限,因此并没有引起重视。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并加大了对铝土矿资源的勘探工作。
在广西地区,曾先后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勘探活动,但是一直未能找到大规模的铝土矿矿床。
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勘探,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地质勘探局在广西贺州市附近发现了一处大型的铝土矿床。
这一发现引起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将拥有全国最大的铝土矿资源。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陆续对这一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勘探和开发工作,使得这一矿床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铝土矿矿床。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铝土矿床是如何被发现的。
据资料显示,中国地质勘探局在70年代初就开始在广西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主要目的是寻找铝土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在这一连续的勘探工作中,勘探人员不断地进行地质调查和野外工作,通过地质剖面观测、岩石样品分析等手段,最终找到了一处具有很高铝土矿矿化丰度的矿体。
在发现过程中,勘探人员主要是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矿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例如矿石的产出形式、岩石构造特征、矿石颜色、含矿岩石的特征和矿石的化学成分等。
通过这些地质勘探方法,成功地确定了铝土矿床的存在,并且判断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铝土矿床的地质特征。
根据地质学家的描述,这一铝土矿床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贺州市周边地区,具有很大的矿化面积和丰富的资源储量。
(一)铝土矿登封县铝土矿资源丰富,位居全省前列,县区内计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12处,布局47个小区(矿段)遍布大冶、王村、告城、徐庄、白坪、大金店、送表、石道、君召、颖阳等10个乡镇。
呈近东西向分布,延长50公里之多。
铝土矿分布状况见表III-5、III-3。
区内铝土矿多作过矿查、普查、初勘、详勘等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资料丰富,研究颇详。
铝土矿具有分布广,质量佳,储量丰富,含矿层稳定,但厚度变化大,矿体多呈透镜状产出等特点,铝土矿大部分已被地方开采利用。
区内含铝岩系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其下与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O2X)灰岩、白云质灰岩,或上寒武统含燧石条带白云岩等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覆盖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生物灰岩,含煤砂页岩,呈整合接触,含铝岩系厚度受基底风化剥蚀面地形和古岩溶地貌地控制,变化较大,厚3-79m,一般厚20m左右。
全区本溪组之岩性概括如下:上覆地层:太原组(C2t)灰黑色灰岩。
--整合接触--1、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炭质页岩或煤线(层)。
2、灰黑色粘土岩(局部夹薄层铝土矿,耐火粘土矿的主要层位)。
3、深灰色铝土矿(上层铝土矿)。
4、硬质粘土矿及高岭土矿和粘土岩(粘土矿主要层位,为上层铝土矿直接底板)5、灰黑、紫红色铁质粘土岩夹黄铁矿或"山西式铁矿",偶夹铝土矿透镜体(下层铝土矿)。
--平等不整合--下伏地层: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O2X)或上寒武统白云岩。
铝土矿的赋存由前地层剖面可分为上、中、下述之:下部为铁质粘土岩,夹"山西式"铁矿层、紫红色铁质粘土岩(赤铁矿层),有时有萎铁矿,深部含黄铁矿,往上有时夹薄层粘土矿及透镜状铝土矿厚1.03-42.43m。
中部为粘土矿和粘土岩,两者为渐变关系,当含铁低时为粘土矿,含铁高时为粘土岩,该段是粘土矿的主要层位,厚0.45-7.59m。
上部为铝土矿层,具豆状、碎屑状及微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氧化带呈土状、多孔状和峰窝状构造,局部夹铝土质页岩,是主要可采矿层,厚0.73-41.91m。
全国最大铝土矿是这样发现的铝土矿是铝的主要矿石,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全国最大的铝土矿资源位于我国贵州省威宁县,被称为“威宁铝土矿”,其规模和质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那么,这一丰富的铝土矿资源是如何发现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威宁铝土矿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一支由地质、矿产专家组成的勘探队伍,根据前期地质资料和对该地区的勘探分区规划,来到了威宁县这片地方展开勘探工作。
在勘探队员的艰苦努力下,终于在威宁县发现了一处规模庞大的铝土矿矿床。
据当年的勘探队员回忆,当时的勘探条件十分艰苦。
威宁县地处贵州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气候多变,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正是这种艰苦的条件,锻炼了他们那一代年轻人的性格和毅力,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开展工作。
在威宁县的勘探过程中,勘探队员发现了一些异常迹象。
经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他们确认了这里的地质构造特殊,适合于铝土矿资源的形成。
于是,他们展开了更深入的勘探工作,并最终在当地发现了巨大而优质的铝土矿矿床。
提到威宁铝土矿的发现,还少不了一位突出的地质专家——李克栽。
李克栽是当时勘探队的领队和主要领导,也是此次勘探工作的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
在勘探途中,李克栽和他的团队冒着极大的风险,深入重重山峦进行了多次考察,最终锁定了矿床位置。
此后,他们又进行了多次的地质勘探、样品分析和试验检测,最终认定了这片地区的铝土矿资源非常丰富,并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威宁县的铝土矿资源质量和规模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不仅是因为矿床规模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其矿石品质非常优良。
重要的是这里的高铝石含量高,赤铁矿含量低,硅酸盐矿物含量少,是非常优质的铝土矿资源。
威宁铝土矿的发现,对我国的铝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威宁铝土矿的发现使得我国在工业原料领域再次实现了资源对外依存的突破,从此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铝土矿资源的垄断。
威宁铝土矿的发现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铝土矿资源储备,为我国的铝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最大铝土矿是这样发现的铝土矿是一种常见的矿石,主要用于生产铝和铝合金。
而全国最大的铝土矿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全国最大的铝土矿位于华南地区,具体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交界处。
这片地区地势多山,植被茂密,人迹罕至,曾经一直被称为“隐秘的宝藏”。
说起铝土矿的发现,必须提到一个叫做李大勇的矿工。
他在1980年代初期,在偏僻的山区寻找矿藏时,偶然发现了这片豪华的铝土矿床。
据李大勇回忆,当时他正走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突然发现了地面上有些明显的不规则凹凸,这种凹凸非常像是人工开采矿石的痕迹。
李大勇非常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处未被开采的矿藏,他立刻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和岩石,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和测量,最终发现了这片大规模的铝土矿藏。
这个发现让李大勇兴奋不已,他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矿业专家朋友,并向当地矿业部门报告了这一发现。
经过专家们的实地考察和勘探,确认这确实是一处巨大的铝土矿藏,储量十分丰富,被誉为全国最大的铝土矿。
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的瞩目,吸引了大批的矿业公司和投资者前来竞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这片铝土矿的价值和潜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掘,成为了我国重要的铝土矿资源之一。
李大勇也因此成为了当地的英雄人物,他的发现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也为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铝土矿的发现对于我国的经济和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铝土矿是生产铝的重要原料,铝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和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金属材料。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国,对铝土矿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因此铝土矿资源的发现和开采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进步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铝土矿资源的开发也会越来越深入,科技手段的不断革新将带来更加高效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
中国典型铝土矿床(铝土矿区)
( 一)贵州修文小山坝铝土矿矿区
修文小山坝铝土矿矿区1957年开始勘探,累计探明铝土矿2026.4万t,矿石平均品位为67.91%。
1979年五龙寺矿区开始投产,矿层呈似层状,产状平缓,倾角5°~10°,向北东倾斜。
铝土矿层居含矿系中部(图3.9.3),其上均为灰色致密状铝土质粘土岩,与铝土矿层呈渐变关系。
矿层之下为赤铁质页岩,常夹紫红色砂质页岩,两者呈沉积接触,界线清楚。
矿层上部致密铝土质粘土岩之中常夹有粗糙状(土状)铝土矿扁豆体,长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厚几厘米,与致密铝土质粘土岩和土状铝土矿的接触界线不明显,似为渐变关系。
致密铝土质粘土岩之上常有粘土页岩与粉砂岩互层,有时夹碳质页岩或劣煤(图3.9.3)。
铝土矿层长500~1400m,宽数百米至1000m不等。
铝土矿含矿系厚2~20m,一般厚8m左右。
符合工业要求的铝土矿层平均厚2~3m,居于含矿系中部,多数由粗糙状(土状)铝土矿石、半粗糙状(半土状)铝土矿石及砾屑豆鲕状铝土矿石组成,以及致密状铝土矿石等矿石自然类型组成。
(二)山西孝义克俄铝土矿床
最早1960年对克俄铝土矿床克俄矿段进行勘探,随后又对卜家峪等矿段进行了勘探,共累计探明铝土矿6265.6万t,矿石平均品位为64.36%。
1986年山西铝厂开始对孝义铝土矿进行开采。
铝土矿赋存于石炭系上统本溪组下段(即含矿岩系)中上部。
含矿岩系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灰岩,二者之间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灰岩的喀斯特侵蚀面较清楚。
含矿岩系自下而上由“山西式”铁矿(赤、褐铁矿)、铝铁岩、铝土矿、耐火粘土矿、粘土页岩、碳质页岩、煤线等组成(图3.9.4),厚8~20m,矿体厚度一般为1~8m。
铝土矿层下界距奥陶系灰岩侵蚀面0.92~7.34m,一般2~5m。
矿体呈似层状、扁豆体状,长约1800m,宽400~120m。
矿石类型有致密状、粗糙状和豆鲕状三种。
图3.9.3贵州修文县小山坝铝土矿矿床地层柱状剖面图①
①地层时代根据贵州省地质局区测队1978年资料,层序岩性根据修文队1958年资料
图3.9.4克俄矿段20线剖面图矿层柱状对比图
1.第四系;
2.太原组上段;
3.太原组下段;
4.本溪组上段;
5.本溪组下段;
6.奥陶系中统;
7.铝土岩、粘土岩;8.粘土质页岩;9.鲕状铝土矿;10.粗糙状铝土矿;11.山西式铁矿;12.石灰岩;13.铝土矿
图3.9.5河南新安县张窑院溶斗状铝土矿矿床地质剖面图
1.豆鲕状铝土矿;
2.致密状铝土矿;
3.半粗糙状铝土矿;
4.高岭石粘土岩;
5.铝土质高岭石粘土岩;
6.煤层;
7.铁质页岩;
8.石灰岩;
9.渐变界线;C2t.上石炭统太原组;C2b.上石炭统本溪组;O2m.中奥陶统马家沟组
(三)河南新安张窑院铝土矿矿床
该矿床1961~1964年以耐火粘土矿进行勘探,1966年开始投产。
累计探明铝土矿949.7万t。
含矿层的地质时代与山西孝义克俄矿床的时代相同,均属晚石炭世本溪期。
含矿层上覆地层是太原统,两者为整合关系;下伏地层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
两者呈喀斯特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所不同的是铝土矿之下一般缺失山西式铁矿。
铝土矿或粘土岩直接堆积在马家沟组石灰岩喀斯特溶斗、溶洞之中,矿体厚度极大,一般厚10~15m,个别达41.8m,但长轴很小,仅300~500m,宽100~300m。
平均品位为70.79%。
矿体之中常夹碳质岩、劣煤一至数层(图3.9.5)。
张窑院矿床有大小矿体9个,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可能与赋存矿体的古喀斯特溶斗、溶洞沿东西方向的古断裂发育有关。
铝土矿矿石也由粗糙状、半粗糙状、致密状、豆鲕状矿石组成。
矿石质量比修文式铝土矿矿床要好,但储量规模要小得多。
(四)广西平果铝土矿矿床
该矿区面积有1750km2,在层状矿体分布132km长的范围内均有堆积矿石。
最早1959~1961年对原生矿进行勘探。
因原生矿含硫高不能利用,1974年转对堆积矿进行勘探,前后一共累计探明铝土矿储量达12609.8万t,平均品位64.69%。
由于层状矿石含硫太高(1.5%~7%),目前工业尚难利用。
堆积矿石可露天开采,精矿石品位高,含硫低,工业价值大。
铝土矿呈层状,局部呈凸镜状,居于含矿系中部或下部。
矿层往往直接覆在茅口组石灰岩之上。
含矿系顶板为煤层、碳质页岩,如其尖灭时则含矿系直接与合山组石灰岩、硅质页岩接触。
已勘探地区共有16个矿层,最长的矿层长4500m,最短的50m,一般500~1500m;宽30~800m,一般200~500m。
矿层厚度一般2m左右,最厚可达5.93m。
矿层厚度的变化与基岩古侵蚀面的起伏有关(图3.9.6)。
图3.9.6广西平果县那豆铝土矿矿床Ⅰ—Ⅰ′横剖面地质图①
1.层状铝土矿;
2.堆积铝土矿;
3.石灰岩;
4.铁铝岩;
5.卡斯特假整合;
6.碳质页岩;
7.煤层;
8.浅井;①柱状剖面为钻孔资料
(五) 贵州遵义苟江铝土矿矿床
该矿1989年进行勘探,探明储量达1112万t,矿石平均品位为53.62%。
矿层产出形状复杂,无矿天窗多,含矿系数较小,约0.5左右。
矿层厚度变化也很大,0.7~11.5m,个别厚达83m,而其中夹碳质岩或劣煤可达4层(图3.9.7)。
铝土矿矿石主要由土状、半土状、
致密状、碎屑状、豆鲕状矿石组成,以土状矿石最富,致密矿石较贫,半土状、碎屑状、豆鲕状矿石居中等。
苟江铝土矿床中个别地段含铝岩系直接与灰色白云岩接触,缺失过渡层,矿层也特厚(超过83m),含铝岩组直接覆于碳酸盐喀斯特漏斗之中,是桐梓组第二段及部分第一段白云岩被红土化剥蚀的结果。
而含铝岩系物质来源可能是下伏缺失的岩层,这些岩层原地红土化剥蚀成铝土物质、粘土矿物等风化壳物质于原地堆积,少部分是附近的风化壳铝土矿物、粘土矿物由于坡积的作用略有迁移堆积而成。
图3.9.7贵州遵义苟江铝土矿矿床13线勘探线剖面图①
1.浮土;
2.石灰岩;
3.白云岩;
4.铝土矿,少量高岭石粘土岩;
5.粘土页岩;
6.劣煤或碳质页岩;
7.略有层理的粘土岩;P1q.下二叠统栖霞组;P1l.下二叠统梁山组;C1.下石炭统;O1t2.O1t1.下奥陶统桐梓组;①据贵州省地质局102队资料
(六)海南蓬莱铝土矿矿床
该矿床是现代红土型铝土矿矿床,1959~1961年进行普查勘探,1975年对罗本5、6号等9个矿体又进行了勘探,共累计探明铝土矿储量达2190.6万t,平均品位44.4%。
铝土矿分布在平缓山丘的山顶上,海拔高程约30~60m,为第三纪到第四纪的玄武岩风化红土型三水铝石铝土矿矿床。
矿体由玄武岩风化而成的红土及铝土矿石团块组成,其中红土约占70%~80%,矿石团块约占20%~30%(重量比)。
矿体呈复碟状,依地形坡度成缓倾斜。
矿体顶板界线清晰,常呈不规则状、微波状,凹凸不平。
底顶常过渡为不含矿石的红土层或直接
覆在风化的玄武岩之上(图3.9.8)。
铝土矿矿石呈棕色,部分呈棕红、灰褐、灰黄及灰白等色。
矿石均呈团块状。
块度一般为1~5cm,个别1m以上。
矿石的自然类型有:①棕黄色结核状矿石;②灰白色粉砂岩状矿石;③褐红色、白色斑点状矿石;④棕黄色气孔状矿石;⑤致密状矿石。
矿石中铝土矿石占90%以上,其他尚有褐铁矿矿石、赤铁矿矿石、钛赤铁矿矿石以及残存的玄武岩块等。
图3.9.8海南蓬莱铝土矿矿床鸡姑矿段Ⅳ号地质剖面示意图①
1.红土型铝土矿矿床;
2.含铝土矿块的红土;
3.第三纪到第四纪玄武岩;
4.残坡积红土;
5.突变或渐变接触界线;①据广东省地质局海南地质队1967年资料
(七)山东淄博王村铝土矿
王村铝土矿位于淄博盆地的西北部。
1956年对其进行详查,1964~1965年进行初勘和详勘工作。
1958年开始露采,1967年结束。
1965年作开拓基建,1966年投产。
该矿累计探明铝土矿294.5万t,为一小型矿床。
矿区出露地层有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上统和二叠系。
铝土矿产于二叠系上统南宁组万亚组第一段上部,属“A”层铝土矿。
第一段共分三层:第一层为灰色细粒泥质砂岩,第二层为含矿层,厚5.6~10.7m,第三层灰至深灰色、紫色泥岩。
铝土矿呈层状及透镜状。
矿体规模为:长300~1000m,宽160~1000m。
矿石矿物成分以一水硬铝石为主,呈微晶状及胶状,次为高岭石、菱铁矿,等等。
矿石成分,平均含Al2O3 54.93%、SiO2 17.21%、Fe2O3 11.36%。
铝硅比为3.19。
矿石多为豆状、豆鲕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