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字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4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是指汉字演变的六大分类原则,用于描述汉字的构造和发展过程。
这六类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1.象形字:象形字是通过直接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示该事物。
它们的特点是形状与所表示事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例如:"日"表示太阳,"木"表示树木,"水"表示水流等。
2.指事字:指事字是通过简化和抽象了事物的外形表示概念或意义。
它们的特点是字形中包含了一些基本的线条和笔画,可以有助于理解所表示的意义。
例如:"上"表示向上的方向,"下"表示向下的方向,"中"表示居中等。
3.会意字:会意字是通过将不同的象形或指事字合并在一起来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它们的特点是结合了多个象形或指事字的字形来形成新的意义。
例如:"众"由人丨和十十组成,表示多数人聚集在一起,"爱"由爪和心组成,表示心中有爪,即有爱心等。
4.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声旁表示字的发音,形旁表示字的词义范畴。
形声字的构造常常用声旁作为字的发音部分,形旁则暗示了字的意义。
例如:"听"由"耳"作为形旁,表示与听觉有关,而"口"作为声旁,表示发音。
以下分别列举了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字的五个例子:象形字:1.日(rì)- 表示太阳2.木(mù)- 表示树木3.水(shuǐ)- 表示水流4.山(shān)- 表示山岳5.钟(zhōng)- 表示钟表指事字:1.上(shàng)- 表示向上的方向2.下(xià)- 表示向下的方向3.中(zhōng)- 表示居中4.左(zuǒ)- 表示左边5.右(yòu)- 表示右边会意字:1.众(zhòng)- 由人丨和十十组成,表示多数人聚集在一起2.爱(ài)- 由爪和心组成,表示心中有爪,即有爱心3.明(míng)- 由日和月组成,表示阳光明亮4.土(tǔ)- 由土丨和地组成,表示土地5.雨(yǔ)- 由雨一一一一组成,表示雨水形声字:1.听(tīng)- 由耳(形旁)和口(声旁)组成,表示听觉和听说2.读(dú)- 由言(形旁)和口(声旁)组成,表示阅读3.记(jì)- 由言(形旁)和示(声旁)组成,表示记忆4.想(xiǎng)- 由心(形旁)和相(声旁)组成,表示心中有所想象5.话(huà)- 由讠(形旁)和舌(声旁)组成,表示说话。
如何区别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独特的造字方法至今仍影响着我们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
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理解这四种造字方法,对于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提高阅读和书写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四种造字方法的特点,并通过大量实例进行比较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区分它们。
一、象形字象形字是最早出现的造字方法,它直接描摹事物的形状,以图画的方式来表示事物。
象形字的字形与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如同绘画一般,直观形象。
•特点:字形与字义之间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举例:o日:太阳的形状,圆形,中间一点代表太阳的光芒。
o月:月亮的形状,弯曲的月牙。
o山:山峰的形状,层峦叠嶂。
o水:水的形状,波浪起伏。
o木:树木的形状,树干和树枝。
o鸟:鸟的形状,翅膀和羽毛。
o人:人的形状,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形。
o牛:牛的形状,牛角、牛身、牛腿。
•局限性:象形字只能描绘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对于抽象的概念和事物难以表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丰富,单纯的象形字已无法满足表达的需要,因此出现了其他的造字方法。
二、指事字指事字是通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符号或标记来表示某种含义,它通常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抽象的概念或动作。
指事字是象形字的延伸和发展,它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了指示性的成分。
•特点:用简单的符号或标记来指示或表示某种概念或事物,通常包含一个表意的部分和一个指示性的部分。
•举例:o上:一个横线表示地面,上面的一点表示上方。
o下:一个横线表示地面,下面的一点表示下方。
o一:表示一条线,也表示“一”这个数量。
o二:两条线表示“二”这个数量。
o三:三条线表示“三”这个数量。
o刃:表示刀刃的形状,也表示锋利。
o寸:表示一寸的长度。
•分析:指事字的构成比较简单,但其表达的含义却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
三、会意字会意字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简单的字形组合在一起,来表达一个新的含义。
答字的演变过程
“答”,初见于秦系简牍时代,是会意字。
篆书从艸(艹),表示小豆是草本植物;从合,表示豆英的皮相合。
后写作答从竹、从合,表示用竹篾绞合成的答竹索。
本义是小豆,基本义是回答、应对。
“答”的演变过程可以通过观察它的字形得到直观的了解。
从甲骨文到楷书,“答”字的笔画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字逐渐变得更加简洁和规范化。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答”字的含义也逐渐扩展和丰富。
除了本义之外,它还可以表示回话、回复,以及受了别人的好处,还报别人等。
这些引申含义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注重人际关系和相互尊重的价值观。
常见会意字常见会意字是指由两个或更多的象形字组成,表达一个含义的汉字。
这些汉字通常通过将不同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来表示一种具体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意字。
1. 木(mù) + 林(lín) = 森(sēn)意思是“树木丛生的地方”。
由于“林”包含两个“木”,所以可以联想到密集的树木。
2. 犬(quǎn) + 头(tóu) = 狗(gǒu)意思是“犬的头部”。
这个字将“犬”和“头”这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狗的形象。
3. 日(rì) + 月(yuè) = 明(míng)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
这个字的意思是“明亮”的象形。
4. 手(shǒu) + 脚(jiǎo) = 搬(bān)意思是“用手和脚一起移动物品”。
这个字通过将“手”和“脚”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表示“搬运”的意思。
5. 口(kǒu) + 日(rì) = 吃(chī)意思是“口中有东西”。
这个字的意思是“吃饭”的象形。
6. 金(jīn) + 山(shān) = 钱(qián)意思是“在山上挖金子”。
这个字通过将“金”和“山”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表示“钱”的意思。
7. 目(mù) + 睛(jīng) = 眼(yǎn)意思是“人类的视觉器官”。
这个字将“目”和“睛”这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眼睛的形象。
8. 田(tián) + 四(sì) = 土(tǔ)意思是“四边形的田地”。
这个字通过将“田”和“四”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表示“土地”的意思。
9. 肉(ròu) + 羊(yáng) = 腊(là)意思是“杀羊肉做成的食品”。
这个字将“肉”和“羊”这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腊肉的形象。
10. 水(shuǐ) + 火 (huǒ) = 江(jiāng)意思是“水和火共同存在的地方”。
这个字通过将“水”和“火”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江河的形象。
一年级会意字举例30个4-11. 春1.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楷书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
从甲骨文①看,其左上边的上、下两部分都是草,中间是“日”,大地回春,绿草萌发。
“日”在春“草”中;右边是声符“屯”(纯)金文②的位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把声符“屯”(纯)移到了中间,上下两草移到顶部。
小篆③也基本上同于金文,只是“屯”的曲笔朝右拐。
④是楷书,“草”和“屯”发生了较大的伪变。
点睛:春光暧,草生发。
2.争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楷书⑤楷书异体字甲骨文①上一只手和下一只手在争夺一个曲形东西,两手相争互不相让;金文②也是上一只手和下一只手在争夺一件像耕田犁具一样的东西;小篆③也是两只手在争夺一条像弯曲木棍一样的东西。
④是楷书的形体,相争之物变成了一竖钩。
⑤是楷书异体字,形体笔画较少,书写方便。
点睛:两手争一物。
3.事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楷书甲骨文①的右上边是一个捕捉禽兽的长柄网,左下角是一只左手,表示手执捕猎工具去田猎就叫“事”;金文②的形体和甲骨文形体相类似,只是长柄网在上,手在下(由左手变为右手)。
③是小篆的形体,是一只右手拿着一个柄很长的捕捉工具。
④是楷书形体,与小篆的形体基本相同。
点睛:“事”就是做事,用手有工具。
4.男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楷书甲骨文①左边是“田”,右边是修复犁铧一样的耕田工具;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上有所分工,耕田之事是由男人担任的,所以称为“男”②是金文的形体,犁铧变得像手形。
③是小篆的形体,基本上与金文相似,只是“力”字移到了“田”下。
④是楷书的写法。
点睛:古代没有机械化,一切皆为原始手工劳作,“种地”只有简单的“器具”;人工纺棉织布,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因为田间劳作需要高强度体力,因而由力气大的男人担任。
故而“男”为田间劳动力。
5.利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楷书①是甲骨文的写法,左边是成熟了的庄稼,穗子向左边下垂;右边是一把“刀”,就是用“刀”割庄稼;用“刀”割“禾”说明“刀”的锋利。
常见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大全象形字象形文字(Hieroglyphic),又称意音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
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
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甲骨文、石刻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
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文字。
象形字大全:丫丰乌丹册乐了丁不丑丏业丙乙乞也主八勺勿匕卜卤卣刀龟兔儿兆兕兢于互井云亚兽几凡卯卵冉网冏力出函人仓介以侯入升午克亢亥交亨京亭又反若蓑彳巢川大夭夫奠飞干工巨巫弓弗弟己已彘巾帚带帝口吕向周黾马门它宫寅女山尸居壶才巳巴土堆囟舜小禺禹禽弋孑子孔贝焉燕长车歹斗方戈戉户火斤毛木未朵来果某牛气欠犬日昔易星晓氏手水永泉瓦文心牙爻月肩朋胃能爵爪白皇癸登瓜禾秃秋秫龙矛皿母目盾眉鸟石磬矢甲田畎番玄率穴窗用甫玉臣蜀而耳缶虎臼耒糸齐肉舍西要行羽至舟竹自辰豆角身豕象辛酉齿阜鱼雨雷隹革鬼韭面首鬯高鬲黄鹿鼎鼠页衣羊会意字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分类: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
如“武”,从戈从止。
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
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
“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特点: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
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
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等。
常见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大全象形字象形文字(Hieroglyphic),又称意音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
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
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甲骨文、石刻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
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文字。
象形字大全:丫丰乌丹册乐了丁不丑丏业丙乙乞也主八勺勿匕卜卤卣刀龟兔儿兆兕兢于互井云亚兽几凡卯卵冉网冏力出函人仓介以侯入升午克亢亥交亨京亭又反若蓑彳巢川大夭夫奠飞干工巨巫弓弗弟己已彘巾帚带帝口吕向周黾马门它宫寅女山尸居壶才巳巴土堆囟舜小禺禹禽弋孑子孔贝焉燕长车歹斗方戈戉户火斤毛木未朵来果某牛气欠犬日昔易星晓氏手水永泉瓦文心牙爻月肩朋胃能爵爪白皇癸登瓜禾秃秋秫龙矛皿母目盾眉鸟石磬矢甲田畎番玄率穴窗用甫玉臣蜀而耳缶虎臼耒糸齐肉舍西要行羽至舟竹自辰豆角身豕象辛酉齿阜鱼雨雷隹革鬼韭面首鬯高鬲黄鹿鼎鼠页衣羊会意字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分类: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
如“武”,从戈从止。
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
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
“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特点: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
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
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等。
会意字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分类(1)同形重复组成的会意字(2)非同形字组成的会意字(3)不便归类的会意字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
如“武”,从戈从止。
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
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特点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
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
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等。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这就是会意的方法所以“高产”、会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
拿“人”和“木”说:“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
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
(1)“莫”字。
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
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
隶变以后简化为“莫”。
“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莫恼、莫非、莫测、莫逆、莫若等词。
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
(2)“盥”字。
盥洗、洗手的意思。
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只盆的形状(皿),上部是只手的象形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会意字的由来以及演变1什么是会意字?会意字是一种汉字的分类,它是汉字中比较古老的一种字形,由形旁和意旁组成,形旁表示痕迹,意旁表示内涵。
会意字又叫象形字和指事字,是一种通过形状和组合来表示意义的字。
2会意字的由来汉字是古代文明的结晶,它的形成历经了长时间的演变。
最初,人类使用多种方法表达思想,比如绘画、符号、象形等。
随着文化的发展,人类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开始想方设法地把复杂的事物表达出来。
于是,他们开始使用符号或字形来表示事物或概念。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元前4000年左右的甲骨文时期。
在那个时期,人们为了祭祀、记录和交流,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由于记者要用刀刻写,而且许多文字采用了象形的手法,所以甲骨文中的许多汉字是属于会意字。
3会意字的演变会意字是汉字的原始形式之一,由于它们使用简单的图片和符号,所以它们的制作更容易,方便了古代人们的交流。
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字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多种字体和书写方式。
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汉字都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和演变。
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汉字统一化的进程加快,隶书成为了一种正式文字。
在汉字的进一步演变过程中,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和行书等书体。
随着社会现代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汉字的使用和认知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现代人更喜欢使用简化字,这些汉字的结构更为简单,书写更为方便,也更适合现代语言的表达。
虽然简化字在使用上更为便利,但是它们有时会丢失掉原始汉字的一些象形元素,从而减少了汉字自身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4如何学习和认识会意字学习和认识会意字对于汉字学习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会意字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学习和认识这些字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传承。
想要学习和认识会意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1.理解汉字的组成和演化历史,理解会意字的基本定义和特点,了解会意字的历史渊源和使用场景。
会意字的演变过程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会意字的演变过程。
你想想啊,这文字就像是人类智慧的小精灵,在历史的长河中蹦蹦跳跳地一路走来。
会意字呢,那更是小精灵中的机灵鬼儿!一开始啊,远古的人们用简单的图形来表达意思,就好像是在画画一样。
比如说画个太阳,大家就知道是太阳啦,画个月亮,那就是月亮咯。
这就是最初的表意方式呀。
后来呢,人们发现光靠画个图形有时候不太够准确表达更复杂的意思。
于是乎,聪明的他们就开始把几个图形组合起来,这就有了会意字的雏形。
就好比说,把“日”和“月”放在一起,嘿,那不就是“明”嘛,代表着明亮呀!这多形象,多有趣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意字不断地发展和丰富。
人们创造出了更多巧妙的组合,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
就像“休”字,一个人靠着一棵树,那不就是在休息嘛,是不是特别生动形象?再看看“从”字,两个人并排站着,这不就是表示跟随、跟从的意思嘛。
你说这古人咋就这么聪明呢!他们能通过这些简单的图形组合,传达出那么多深刻的含义。
这就好像是他们在玩拼图游戏,把一个个小碎片拼成了一幅完整而又充满意义的画面。
再想想现在,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着这些文字,却很少去想它们是怎么来的。
其实每一个会意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有古人的智慧和心血在里面呢。
比如说“采”字,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一棵树,这不就是在采摘果实嘛。
多形象啊,仿佛能看到古人在树林里欢快地采摘着果子的场景。
还有“尖”字,上面小下面大,可不就是尖的嘛。
这得多巧妙的想法才能创造出来呀。
会意字的演变过程,就像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大片。
从最开始的简单图形,到后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丰富的组合,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和创新。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小的文字,它们可是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呢。
它们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们看到古人的生活和智慧。
所以啊,咱们得好好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好好地学习和使用它们。
让这些会意字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就像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闪耀着一样!。
处的字形演变
“处”是个会意字或者形声字。
其字形的演变过程如下:
- 甲骨文:上面是猛兽的爪子,可能是虎爪,下面是一个站立的人,表示饿虎扑人。
有人推测,远古时代将死刑犯投入虎穴,或者把恶虎放进牢狱,让恶虎残食罪犯。
- 金文:有人认为字形像是一个头戴皮冠坐在几上的人。
“几”是古人席地而坐时用来依靠的器具,或者搁置物件的小桌子,坐累了就靠在或坐在几上暂时休息一下。
- 小篆: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去掉虎头的“处”,只保留了金文中的下半部分笔画。
另一种是带有虎字头的,也就是加上了声旁“虍”(hu),而且把表示虎头部分左右两边的笔画向下拉长了,仿佛老虎威武的身躯,整个字有些像正面蹲坐的老虎。
- 隶书:虎字头简化,左右两边的长笔缩短,左下角的虎足出现了捺画。
- 楷书:繁体字延续了隶书的写法,虎字头的撇画拉长,其他基本没有做大的改动。
现代通行的简化字形“处”字,则是由不带虎字头的小篆“处”字,隶变后写作“处”,并将“几”写作了“卜”而成。
会意字的故事会意字是汉字中的一种特殊字形,它由两个或多个字形合并而成,通过合体后的字形,能够直观地表达出一个意义。
会意字是汉字中最早形成的一种字形,它的形成是由汉字的象形演变而来的。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的会意字来讲述它们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木”和“林”这两个会意字。
在古代,人们发现树木是生长在一起的,于是就用“木”和“木”合在一起形成了“林”字,用来表示茂盛的树木。
这个会意字告诉我们,汉字的形成是和人们生活、观察、思考的过程密不可分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典型的会意字“休”。
它是由“人”和“木”两个字形组合而成的。
在古代,人们发现休息时常常靠在树木上,于是就用“人”和“木”合在一起形成了“休”字,用来表示休息的意思。
这个会意字告诉我们,汉字的形成是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
再来看一个典型的会意字“明”。
它是由“日”和“月”两个字形组合而成的。
在古代,人们发现白天有太阳,夜晚有月亮,于是就用“日”和“月”合在一起形成了“明”字,用来表示光明、清楚的意思。
这个会意字告诉我们,汉字的形成是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密切相关的。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会意字“水”。
它是由“氵”和“口”两个字形组合而成的。
在古代,人们发现水是由两股水流汇合而成的,于是就用“氵”和“口”合在一起形成了“水”字,用来表示水的意思。
这个会意字告诉我们,汉字的形成是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密切相关的。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会意字,我们可以看到,会意字的形成是和人们对生活、自然的观察、总结密不可分的。
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它的形成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积累的,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我们应该珍惜汉字,传承汉字文化,让汉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字的写法】【字的演变】“友”是会意字。
甲骨文“友”字的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
金文和小篆都承续了甲骨文的字形。
隶书、楷书沿袭小篆,只是字形变化较大,至楷书已难以看出“友”字原形。
“友”的本意为朋友、友好。
《说文》提到:“友,同志为友。
”“友”字还可以作动词,表示结交朋友,还可以表示相好、相亲近的意思,如《诗经·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趣说汉字】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另一个叫鲍叔牙。
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
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
赚了钱以后,管仲分到很多,鲍叔牙却分到很少。
人们纷纷议论管仲是个贪财之人,不讲情谊。
鲍叔牙知道后,便替管仲辩解说,管仲不是不讲情谊,而是他家里情况不好,还要奉养母亲,所以多拿一点儿没有关系的。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都说他是个贪生怕死的人。
鲍叔牙听说后,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他只是要留着命回去照顾家中的老母亲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字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齐桓公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是!”齐桓公惊讶地说:“管仲曾经想要杀我,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便请管仲回来当宰相。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
管仲在谈到他与鲍叔牙之间的往事时,曾说:“我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谊,已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
【字里字外】《论语》中有“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样一句话。
孔子的意思是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
发字的演变
字源演变
“发”是由“发”和“髪”两个字简化而来的。
“发”,会意字。
图(A1)中,是两个“止”(即足形),两“止”即两足向前并列。
这是甲骨文和金文里表示物体向上或向前迅速运动的符号。
图A是甲骨文,像以“手”拿着一根“镖竿”之类的武器向前迅速地投掷出去。
表示“放出”、“掷出”的意思。
图B是商末周初的金文,讹变很大。
向前的两足已被讹变为图(B1)的样子,下面的“手”和“镖竿”已变为图(B2)的“弓”和图(B3)的“矢”(即箭)。
“发”表“放出”的意思没变,只是在甲骨文中,“发”所用以放射的武器是原始的棍棒镖竿,而金文的“发”所用的武器变成“弓”和“矢。
”“发”字发展到图C的秦小篆时期,字头依然是两足向前运动的符号,但是图(B3)中的“矢”已经讹变为图(C1)中的“殳”(shū,音书)。
此后的“发”字以小篆形体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为图D的隶书和图E的楷书。
晋唐时期,草书兴起,不少书法家把“发”写成图F的草书。
现今使用的“发”字(图G)便是将草书楷化后的简体字。
“髪”,形声字。
金文的“髪”字从首犮声,本义为头发。
秦代篆文字改从髟。
《说文》:“发,头上毛也。
从髟、犮声。
”隶变后楷书写作“髪”。
如今也简化作“发”。
汉字演变过程[精华]
一点通教育汉子整理
一、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二、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释义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
“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合体象形字“果”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
“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会意字“前”
转注
假借
形声字、会意字是重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