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错题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350.5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易错题目学霸笔记分享反比例函数易错清单1.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例1】(2014·广东梅州)已知反比例函数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的图象经过点M(2,1).(1)求该函数的表达式;(2)当2<>4时,求y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解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把(2,1)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可得k 的值,进而得到解析式;(2)根据y=可得x=,再根据条件2<>4可得24,再解不等式即可.【答案】(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2,1).∴k=2×1=2,∴该函数的表达式为.(2),∵2<>4,解得.【误区纠错】此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正确确定函数解析式.注意在求不等式的解时不能出错.2.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例2】(2014·湖南娄底)如图,M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的一点,MA垂直y轴,垂足为A,△MAO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 .【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k|=2,然后去绝对值得到满足条件的k的值.【答案】∵MA垂直y轴,∴S△AOM=|k|,∴|k|=2,即|k|=4.而k>0,∴k=4.【误区纠错】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3.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反比例函数与不等式相关问题.【例3】(2014·四川南充)如图,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相交于点A(2,5)和点B,与y轴相交于点C(0,7).(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当x取何值时,y1<>2.【解析】(1)将点C、点A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可得k,b 的值,将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m的值,继而可得两函数解析式;(2)寻找满足使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下面的x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7.将点(2,5)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m=10.∴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点D的坐标为(5,2),当0<>2或x>5时,y1<>2.【误区纠错】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联立解析式,求出交点坐标.本题在写取值范围时容易出错.4.反比例函数和几何图形相结合问题.【例4】(2014·四川遂宁)已知: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交于点A(1,4)、点B(-4,n).(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OAB的面积;(3)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解析】(1)把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坐标,把A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即可;(2)求出直线AB与y轴的交点C的坐标,求出△ACO和△BOC的面积相加即可;(3)根据A,B的坐标结合图象即可得出答案.(2)如图,当x=-4时,y=-1,B(-4,-1),当y=0时,x+3=0,x=-3,故C(-3,0).(3)∵B(-4,-1),A(1,4),∴根据图象可知:当x>1或-4<>0时,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误区纠错】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一次函数的图象等知识点,用了数形结合思想.名师点拨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会判断反比例函数.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说明其性质.4.借助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分策略1.反比例函数值的大小比较.比较反比例函数值的大小,在同一个象限内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比较,在不同象限内,不能按其性质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只能根据特征确定.A. 负数B. 非正数C. 正数D. 不能确定又点(-1,y1)和均位于第二象限,-1<>,∴y1<>2.∴y1-y20,即y1-y2的值是负数.【答案】 A2.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图形面积的求法.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反比例函数y=(k≠0)中k的几何意义.【例2】如图,点B在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横坐标为1,过点B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C,则矩形OABC的面积为().A. 1B. 2C. 3D. 4【解析】∵点B在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过点B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C,故矩形OABC的面积S=|k|=2.【答案】 B3.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解法.主要题型:利用k值与图象的位置关系综合确定系数的符号或图象位置;已知直线与双曲线表达式求交点坐标;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与双曲线的表达式;应用函数图象性质比较一次函数值与反比例值的大小等.解题时,一定要灵活运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并结合图象分析、解答问题.【例3】如图,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D点,且C,D两点关于y轴对称.(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解析】(1)根据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得到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即可得到A,B两点的坐标;(2)先利用x轴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D点坐标,再利用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得到C点坐标,然后利用S△ABC=S△ACD+S△BCD进行计算.(3)根据坐标与线段的转换可得出AC,BD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答案.【答案】(1)根据题意,得解方程组,得或所以A点坐标为(-1,3),B点坐标为(3,-1).(2)把y=0代入y=-x+2,得-x+2=0,解得x=2,所以D点坐标为(2,0).因为C,D两点关于y轴对称,所以C点坐标为(-2,0).所以S△ABC=S△ACD+S△BCD4.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即列出符合题意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综合方程(组)、不等式(组)及图象求解.【例4】实验数据显示,一般成人喝半斤低度白酒后,1.5小时内其血液中酒精含量y(毫克/百毫升)与时间x(时)的关系可近似地用二次函数y=-200x2+400x刻画;1.5小时后(包括1.5小时)y与x可近似地用反比例函数(k>0)刻画(如图所示).(1)根据上述数学模型计算:①喝酒后几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②当x=5时,y=45,求k的值.(2)按国家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百毫升时属于'酒后驾驶',不能驾车上路.参照上述数学模型,假设某驾驶员晚上20:00在家喝完半斤低度白酒,第二天早上7:00能否驾车去上班?请说明理由.【解析】(1)①利用y=-200x2+400x=-200(x-1)2+200确定最大值;②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2)求出x=11时,y的值,进而得出能否驾车去上班.【答案】(1)①y=-200x2+400x=-200(x-1)2+200,∴喝酒后1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200(毫克/百毫升).②∵当x=5时,y=45,y=(k>0),∴k=xy=45×5=225.(2)不能驾车上班.理由如下∵晚上20:00到第二天早上7:00,一共有11小时,∴第二天早上7:00不能驾车去上班.5.利用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知识相结合解题.在近几年的中考题目中,常常把几何知识和反比例函数相结合在一起,综合性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将几何图形的隐含性质结合反比例函数知识挖掘出来.【例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和矩形ABCD在第一象限,AD平行于x轴,且AB=2,AD=4,点A的坐标为(2,6).(1)直接写出B,C,D三点的坐标;(2)若将矩形向下平移,矩形的两个顶点恰好同时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猜想这是哪两个点,并求矩形的平移距离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析】先根据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得到B,C,D三点的坐标,再从矩形的平移过程发现只有A、C两点能同时在双曲线上,把A、C两点坐标代入中,得到关于a,k的方程组,从而求得k的值.【答案】(1)B(2,4),C(6,4),D(6,6).如图,矩形ABCD平移后得到矩形A'B'C'D',设平移距离为a,则A'(2,6-a),C'(6,4-a).∵点A',点C'在的图象上,∴2(6-a)=6(4-a), 解得a=3.∴点A'(2,3).∴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2014·江苏泰州二中模拟)如图,已知点(m,y1),(m-3,y2),(m-4,y3)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 y1>y2>y3B. y2>y1>y3C. y1>y3>y2D. y3>y2>y1(第1题)(第2题)2.(2014·山东济南二模)如图,过x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P,作y轴的平行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若点C是y轴上任意一点,连接AC,BC,则△ABC的面积为().A. 3B. 4C. 5D. 103.(2013·新疆石河子中考一模)如图,矩形ABOC的面积为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则k的值为().(第3题)A. 3B. -1.5C. -3D. -6二、填空题4.(2014·安徽安庆正月21校联考)如图,点P1(x1,y1),点P2(x2,y2),…,点Pn(xn,yn)在函数(x>0)的图象上,△P1OA1,△P2A1A2,△P3A2A3,…,△PnAn-1A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OA1,A1A2,A2A3,…,An-1An都在x轴上(n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则点P3的坐标是;点Pn的坐标是(用含n的式子表示).(第4题)5.(2013·江西高安模拟)一个函数具有下列性质:①它的图象经过点(-1,1);②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③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可以为 .三、解答题7.(2014·江苏大丰模拟)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2,1),B(1,m)两点.(1)试确定上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求△AOB的面积.(第7题)8.(2013·河北一模)如图,一次函数y=mx+5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1,n)和B(4,1)两点,过点A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M.(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OAM的面积S;(3)在y轴上求一点P,使PA+PB最小.参考答案与解析1. C[解析]根据图形,得0<>11,∴1<>2,则点(m,y1)在第一象限,而点(m-3,y2),(m-4,y3)在第三象限.2. C[解析]△ABC的面积3.C[解析]根据矩形面积,得x与y的积等于3,图象过第二象限,所以k=-3.[解析]过点P1,P2向x轴作垂线,分别求出这二点的坐标.(2)在y=-x-1中,当y=0时,得x=-1. ∴ 直线y=-x-1与x 轴的交点为C (-1,0). ∵ 线段OC 将△AOB 分成△AOC 和△BOC ,。
初三数学复习中的错题总结与整理数学是初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科目。
在初三的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题和易错题,这些题目对我们的数学能力有很大的考验。
为了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我们需要对这些错题进行总结与整理,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一、直线与曲线1. 错题1:已知曲线的一条切线的斜率为5,求该曲线在该切点的切线方程。
解析:该题考查了直线与曲线的相关知识。
曲线的切线斜率等于曲线的导数,所以我们需要求出曲线的导数然后再求斜率。
然后,我们带入切点的坐标,利用点斜式即可求出切线方程。
2. 错题2:给定直线的一个点坐标为(2,3),过该点作直线与曲线y=x^2的交点,求直线的方程。
解析:该题是直线与曲线的交点问题,我们可以先求出曲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然后利用两点式即可求出直线的方程。
二、二次函数1. 错题1: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为(-1,3),过点(-2,1)的直线与该二次函数的图像交于另外一个点,请求出该点的坐标。
解析:该题是关于二次函数的顶点和交点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顶点坐标和直线过点的坐标,利用二次函数的特点,写出函数的表达式,然后求解出交点的坐标。
2. 错题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4)和点(2,k),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析:该题是关于二次函数的函数表达式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过点坐标,写出函数的表达式然后求解未知常数。
同时,根据过点的特性,我们可以列方程求解。
三、三角函数1. 错题1:已知sinθ=-1/2,求θ的终边位于哪个象限。
解析:该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象限问题。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求出sinθ的值,并根据正负值判断θ位于哪个象限。
2. 错题2:已知tanθ=√3,求θ所在的象限。
解析:该题也是关于三角函数的象限问题。
我们可以根据tanθ的值求出θ的候选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来确定θ所在的象限。
四、概率1. 错题1:一个骰子抛掷一次,求抛出的点数是奇数或大于4的概率。
数学错题集九年级下(例)中考数学易错点与考点归纳一、数与式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学生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是列举法:五个基本数列的通项公式⎪⎪⎪⎩⎪⎪⎪⎨⎧+-n n nn n 2,,8,4,2,1,,16,9,4,12,,8,6,4,212,,9,7,5,312,,9,7,5,3,12 易错点9:科学记数法。
精确度,有效数字。
易错点10: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
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易错点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O 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消元降次)易错点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变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易错点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易错点6: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去分母,分数相相当于括号,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易错点7:不等式(组)的解得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九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汇总1. 关于X 的方程¥+21-7〃 =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的值是()A.m = 1 = - 1 = 2 D.〃,=-2【考点】根的判别式.【解答】由题意可知:△=4+4m = 0,in = - 1,故选:B.2. 下列关于X 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1 =0B.x+1 = 1X (x+l ) (x-l ) *七€+1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 ”+Z )x+f = O D.【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答】刀、是一元二次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 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一个容器盛满纯药液63千克,第一次倒出一部分药液后加满水,第二次 又倒出同样多的药液,再加满水,此时容器内的纯药液剩下28千克,那么每次倒出的药液是()A.20千克 B.21千克 C.22千克 D.175千克【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答】设每次倒出药液x升,63-x依题意,得:士寻二1-咎63 63整理,得:一i26r+2205=0,解得:XI二21,.K2二105(不合题意,舍去).故选:B.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4 1)r—2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次的取值范围值是()A.k<旦B.k<2CA〈岂且《兴1DAW岂且上尹L2222[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的判别式.【解答】根据题意得:△二〃-4w=4・8(*1)=12.8左>0,且X-1产0,:上且左乂1./'JT得故选:C.5.—元二次方程寸一6x一1=0配方后可变形为()A.(X-3)2=8B.(x-3)2=10 c.(x+3)J8 D.(x+3)2 =10【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答】・.・*2-6*-1=0,•*-x2-6x=1,.•-(x-3)2=10,故选:8.6.某商品原售价为60元,4月份下降了20%,从5月份起售价开始增长,6月份售价为75元,设5、6月份每个月的平均增长率为.「则的值为()A.15% B.25% C.20% D.30%【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答】设5、6月份每个月的平均增长率为X,由题意,得60(1-20%)(1+x)2=755得X=0.25二25%(舍去负值)牧选:B.7.一元二次方程X2-5.X+1=。
九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及解析九年级是中学阶段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的学习尤为重要。
在这个阶段,同学们容易在一些特定题型上犯错。
本文将针对九年级数学中的易错题进行整理和解析,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一、易错题整理1.分式运算- 忽视分母为零的情况- 混淆乘除法则2.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过程中符号错误- 忽视判别式的符号3.函数图像- 弄错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 误判函数的增减性4.统计与概率- 概率计算不准确- 众数、平均数、中位数混淆5.解直角三角形- 错误使用三角函数- 忽视角度与边长的关系二、解析及注意事项1.分式运算- 解题前检查分母是否为零,避免无效计算。
- 掌握乘除法则,注意运算符号。
2.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过程中注意符号的正确性,避免低级错误。
- 判别式大于零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等于零时,有一个实数根;小于零时,无实数根。
3.函数图像- 根据函数解析式,判断图像的开口方向和增减性。
- 注意掌握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
4.统计与概率- 概率问题要注意事件的总数和满足条件的事件数。
- 区分众数、平均数、中位数,注意定义和计算方法。
5.解直角三角形- 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 注意直角三角形中角度与边长的关系,避免错误使用三角函数。
总结:九年级数学易错题主要集中在分式运算、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图像、统计与概率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方面。
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要细心、认真,注意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错题集锦解析版一、选择1、已知△ABC 和△DEF ,下列条件中一定能推得△ABC 与△DEF 相似的是( ) A . B . C .且∠A =∠ED .且∠B =∠E【答案】B .2、已知、和都是非零向量,在下列选项中,不能判定∥的是( ) A .=2 B .∥,∥ C .||=|| D .=,=2【答案】C .3、P 是线段AB 上一点,AP >BP ,且满足2AP AB BP =⨯.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 A .51AP AB -= B . 51BP AP -= C . 51BP AB -= D .35BP AB - 【答案】C4、 在△ABC 中,D 为AB 上一点,过点D 作一条直线截△ABC ,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 )A . 2条B . 3条C . 4条D . 5条 【答案】C5、在△ABC 中,∠ACB=90°,CD 是AB 边上的高,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 ) A .AB AD AC ⋅=2B .BD AD CD ⋅=2C .BD AB BC ⋅=2B .BC AC AD CD ⋅=⋅答案:D6、如图,已知△ABC和△DEF,点E在BC边上,点A在DE边上,边EF和边AC相交于点G.如果AE=EC,∠AEG=∠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DEF与△ABC 一定相似的是()(A)AB DEBC EF=;(B)AD GFAE GE=;(C)AG EGAC EF=;(D)ED EGEF EA=.二、填空题7、如图∠CAB=∠BCD,AD=2,BD=4,则BC=.【解答】解:∵∠B=∠B,∠CAB=∠BCD∴△ABC∽△CBD∴BC:BD=AB:BC∴BC:BD=(AD+BD):BC即BC:4=(2+4):BC∴BC=28、如图,已知点O是△ABC的重心,那么S△BOC:S△ABC=.【解答】解:延长BO交AC于D,∵点O是△ABC的重心,∴AD =DC ,BO =2OD ,∴S △ADB =S △BDC =S △ABC ,S △BOC =2S △ODC , ∴S △BOC =S △BDC , ∴S △BOC :S △ABC =1:3,故答案为:1:3.9、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4、5,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重心到斜边中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 . 答案:35 10、如果一个菱形的边长为10,某一内角的正切为 34,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 答案:8011、如图,矩形EFGH 内接于△ABC,BC AD 于点D,交EH 于点M,若BC=8cm,AD=8cm,EH=3EF,EH=_________cm. 答案:12、如图,△AOB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8,0),O(0,0),B(8,-6),点M为OB的中点,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OB缩小为原来的,得到△A'OB',点M'为OB'的中点,则MM'的长为. 答案 2.5或7.5解析由A,B,O三点坐标知△AOB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OB=10,因为M为OB的中点,所以OM=5,由题意及位似图形的性质可知位似图形可以与原图形在位似中心同一侧或异侧,当位似图形与原图形在位似中心的同侧时,点B'与点M重合,点M'为OB'的中点,所以OM'=2.5,所以MM'=5-2.5=2.5;当位似图形与原图形在位似中心的异侧时,MM'=5+2.5=7.5,所以MM'的长为2.5或7.5.三、简答题13、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延长至点E,使CE=BC,点F为边AD的中点,连接AE、BF,AE与BF相交于点G,设,,试直接用向量、表示向量、和.【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CE=BC,∴===,∵AF=FD,∴=,∴=+=﹣+=+=+2∵AF∥BE,∴==,∴==﹣(﹣+)=﹣.14、如图,已知点D、E分别在△ABC的边BA、CA的延长线上,且AE=3,AC=6,AD=2,AB=4.(1)求证:DE∥BC;(2)若BC=5,求ED的长.【解答】证明:(1)∵AE=3,AC=6,AD=2,AB=4,∴,∴,∴DE∥BC;(2)∵DE∥BC,∴△EAD∽△CAB,∴,∵BC=5,∴,∴ED=2.5.15、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90ADC ∠=︒,AD ∥BC ,点E 在BC 上,点F 在AC 上,DFC AEB ∠=∠ (1)求证:ADF ∆∽CAE ∆;(2)当AD=8,DC=6,点E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时。
【坐标系压轴专题】坐标系中的问题,一般出在压轴题,不是压轴题也会有很大的难度,针对此便有了这个专题【1】坐标系问题的基本运算实用度:★★★★如果想要熟练地解坐标系中的问题,先掌握下列的几个重要点(看不清放大看)前三点、最后一点稍难,有口诀:两点间距离公式:横坐标相减的平方加纵坐标相减的平方开根号斜率k:竖直高度比水平宽度中点坐标公式:横坐标的平均数,纵坐标的平均数平移函数图像:左增右减,上加下减【例题1】(原创)难度:★★★★答案:第1 页共24 页【2】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基础做起,实用性:★★★关键词:等腰两圆一线,直角两线一圆这两点放在一起是为了对比,它们都需要分类讨论。
什么叫做两圆一线、两线一圆呢?举个例子,如图,AB线段一条,在下面那根直线上找P和Q,使得(1.)△ABP是等腰三角形(2.)△ABQ是直角三角形首先(1.),有三种可能(AB=AP,AB=BP,AP=BP),两圆: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与直线交于P1,还有一个圆是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与直线交于P2和P3。
最后一线:AB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交于P4,P5(有时不一定5个,视情况而定)第2 页共24 页(2.),同样三种,两线:分别以A、B作AB的垂线分别交直线于Q1,Q2,一圆:以AB为直径作圆,由于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所以与直线交点为Q3 Q4(个数视情况而定)已经找到了,怎么求呢?等腰的话最暴力的算法就是设出未知点坐标,把三角形三段长都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表达出来,最后一个一个等起来解方程即可。
当然这是无可奈何、形状实在不好找的时候的迫不得已办法,一般他会给你已知两点,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或x轴上或y轴上找,这样就有一些几何特征可以利用。
当然暴力算法某些时候也是必须要用的。
直角,两线的好找(k1k2乘积为-1可以,做垂直相似也可以),最后一圆略麻烦,这就要用到模型:一线三等角,做垂直,如图。
左右两个三角形相似,然后设线段长,表达,相似比,解方程即可。
九年级数学错题笔记一、几何部分:解答题类1、如图,在ABC ∆中,点D 是边BC 的中点,点E 在ABC ∆内,AE 平分ABC ∠,AE CE ⊥,点F 在边AB 上,BC EF //.(1) 求证: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2) 线段BF 、AB 、AC 的数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2、已知: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BAC ∠的平分线AF 交BD 于点E, 交BC 于点F ,求证:OE=21CF3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13cm , AC=24cm(1)求:菱形ABCD的面积(2)如过点D作DE⊥BC,垂足为E,求DE的长4如图,梯形ABCD中,AD BC,BC=3AD,M、N 为底边BC的三等分点,联结AM,DN。
(1)求证:四边形AMND是平行四边形;(2)联结BD,AC,AM与对角线BD交于点G,DN与对角线AC交于点H,且AC⊥BD。
试判断四边形AGH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5、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AD=4,点E 在边BC 上,AE 平分BAD ∠。
(1)求线段DE 的长(2)当B ∠= 60 ,30C ∠= 时,求边BC的长。
6、如图,已知:在四边 形ABCD 中,E 为边CD 的中点,AE 与边B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且AE=EF, BC=CF.(1)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2) 当AF=2BE 时,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与函数综合类解答题(压轴)7 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 ,30A ∠= ,AB=8,将一个30 角的顶点P 放在边AB 上滑动(点P 与点A 不重合),保持30 角的一边平行于BC ,且与边AC 相交于点E,30 角的另一边与射线BC 相交于点D ,联结ED ,设BP=x.(1) 当四边形PBDE 是等腰梯形时,求AP 的长;(2) 当点D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时,设AE=y,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 过点P 作PQ BC ⊥,垂足为点Q ,当四边形PQCE 是正方形时,求x 的值。
九年级错题集加知识点在九年级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者错误的题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题目,并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本文将总结一些九年级的错题,并配以相应的知识点解析。
1. 题目:某城市的平均气温为30℃,若第一天的气温为35℃,第二天的气温为25℃,则第三天的气温应为多少℃?错解:第三天的气温应为30℃。
正确解析:题目中给出的平均气温是指某一段时间内的气温累计值除以天数,因此可以通过计算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气温和来得到第三天的气温。
由于第一天的气温比平均气温高出5℃,而第二天的气温比平均气温低出5℃,因此第三天的气温应该与平均气温相等,即30℃。
2. 题目:若a:b = 2:3,b:c = 4:5,求a:b:c的值。
错解:a:b:c = 2:3:4。
正确解析:要计算a:b:c的值,需要先将比例a:b和b:c转换为相同的比例项。
由于b在两个比例中都存在,可以将a:b和b:c中的b进行合并,得到a:b:c = 2:3:5。
因此,正确的解答应为a:b:c = 2:3:5。
3. 题目:小明一共有7件衣服,其中3件是红色的,其他的都是蓝色的,问小明穿红色衣服的概率是多少?错解:小明穿红色衣服的概率是3/7。
正确解析:要计算小明穿红色衣服的概率,需要考虑到他一共有7件衣服,其中3件是红色的。
因此,小明穿红色衣服的概率应该是红色衣服数量与总衣服数量的比值,即3/7。
4. 题目:某校九年级有20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40%,女生占总人数的60%,则男生的人数是多少?错解:男生的人数是200 * 40% = 80人。
正确解析:题目中给出了男生和女生分别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并且还给出了总人数为200名学生。
因此,可以通过乘以相应的百分比来计算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男生的人数应为200 * 40% = 80人。
5. 题目: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边长分别为5cm和8cm,夹角的正弦值为0.6,求第三个边的长度。
初中数学选择、填空、简答题易错题集锦及答案一、选择题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C )A 、互为相反数B 、绝对值相等C 、是符号不同的数D 、都是负数 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A ) A 、2a B 、2b C 、2a-2b D 、2a+b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B ) A 、2千米/小时 B 、3千米/小时 C 、6千米/小时 D 、不能确定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B )A 、1个B 、3个C 、4个D 、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C 、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6、函数y=(m 2-1)x 2-(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C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B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a<c ,则下列图形正确的是( D )A B C D 9、有理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C ) A 、-1 B 、1 C 、0 D 、不存在 10、21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A )A 、-2B 、2C 、-21 D 、2111、若|x|=x ,则-x 一定是( B )A 、正数B 、非负数C 、负数D 、非正数12、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这两个有理数的积,其商为0,则这两个有理数为( C ) A 、互为相反数 B 、互为倒数 C 、互为相反数且不为0 D 、有一个为0 13、长方形的周长为x ,宽为2,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C ) A 、2x B 、2(x-2) C 、x-4 D 、2·(x-2)/2 14、“比x 的相反数大3的数”可表示为( C ) A 、-x-3 B 、-(x+3) C 、3-x D 、x+3 15、如果0<a<1,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a 2比a 大 B 、a 2比a 小C 、a 2与a 相等D 、a 2与a 的大小不能确定16、数轴上,A 点表示-1,现在A 开始移动,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再向右移动9个单位,又向左移动5个单位,这时,A 点表示的数是( B )A 、-1B 、0C 、1D 、817、线段AB=4cm ,延长AB 到C ,使BC=AB 再延长BA 到D ,使AD=AB ,则线段CD 的长为( A )A 、12cmB 、10cmC 、8cmD 、4cm 18、21-的相反数是( B ) A 、21+B 、12- C 、21-- D 、12+-19、方程x(x-1)(x-2)=x 的根是( D )A 、x 1=1, x 2=2B 、x 1=0, x 2=1, x 3=2C 、x 1=253+, x 2=253-D 、x 1=0,x 2=353+, x 3=253-20、解方程04)1(5)1(322=-+++xx x x 时,若设yx x =+1,则原方程可化为( B )A 、3y 2+5y-4=0 B 、3y 2+5y-10=0 C 、3y 2+5y-2=0 D 、3y 2+5y+2=021、方程x 2+1=2|x|有( B )A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 22、一次函数y=2(x-4)在y 轴上的截距为( C ) A 、-4 B 、4 C 、-8 D 、823、解关于x 的不等式⎩⎨⎧-<>a x ax ,正确的结论是( C )A 、无解B 、解为全体实数C 、当a>0时无解D 、当a<0时无解 24、反比例函数xy 2=,当x ≤3时,y 的取值范围是( C ) A 、y ≤32 B 、y ≥32C 、y ≥32或y<0D 、0<y ≤3225、0.4的算术平方根是( C ) A 、0.2 B 、±0.2 C 、510D 、±51026、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驶,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车修理,车修好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时就加快了车速,在下列给出的四个函数示意图象,符合以上情况的是( D )A B C D27、若一数组x 1, x 2, x 3, …, x n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2,则另一数组kx 1, kx 2, kx 3, …, kx n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是( A )A 、k x , k 2s 2B 、x , s 2C 、k x , ks 2D 、k 2x , ks 228、若关于x 的方程21=+-ax x 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a ≠1 B 、a ≠-1 C 、a ≠2 D 、a ≠±129、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A 、线段B 、正三角形C 、平行四边形D 、等腰梯形30、已知dcb a =,下列各式中不成立的是( C ) A 、d c b a d c b a ++=-- B 、d b c a d c 33++= C 、bd ac b a 23++= D 、ad=bc 3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相等,则它的最小角不大于( D ) A 、300 B 、450 C 、550 D 、60032、已知三角形内的一个点到它的三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是( C )A 、三角形的外心B 、三角形的重心C 、三角形的内心D 、三角形的垂心 33、下列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B )①三边长分别为3:1:2的三角形 ②三边长之比为1:2:3的三角形 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4:5的三角形 ④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一半的三角形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4、如图,设AB=1,S △OAB =43cm 2,则弧AB 长为( A )A 、3πcm B 、32πcm C 、6πcm D 、2πcm 35、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5cm ,则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可以是( D )A 、4cm, 6cmB 、4cm, 3cmC 、2cm, 12cmD 、4cm, 8cm36、如图,△ABC 与△BDE 都是正三角形,且AB<BD ,若△ABC 不动,将△BDE 绕B 点旋转,则在旋转过程中,AE 与CD 的大小关系是( A )A 、AE=CDB 、AE>CDC 、AE>CD D 、无法确定37、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则原四边形必是( A ) A 、矩形 B 、梯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38、在圆O 中,弧AB=2CD ,那么弦AB 和弦CD 的关系是(C )A 、AB=2CDB 、AB>2CDC 、AB<2CD D 、AB 与CD 39、在等边三角形ABC 外有一点D ,满足AD=AC ,则∠BDC 的度数为( D ) A 、300 B 、600 C 、1500 D 、300或150040、△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b ≤c ,△ABC 的周长为18,则( C )A 、a ≤6B 、b<6C 、c>6D 、a 、b 、c 中有一个等于641、如图,在△ABC 中,∠ACB=Rt ∠,AC=1,BC=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B=300B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C 、斜边上的高线长为552D 、该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142、如图,把直角三角形纸片沿过顶点B 的直线BE (BE 交CA 于E 直角顶点C 落在斜边AB 上,如果折叠后得到等腰三角形EBA ,那么下列结论中(1)∠A=300(2)点C 与AB 的中点重合 (3)点E 到AB 的距离等于CE 的长,正确的个数是( D ) A 、0 B 、1 C 、2 D 、343、不等式6322+>+x x 的解是( C )A 、x>2B 、x>-2C 、x<2D 、x<-24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m-1)x 2-4mx+4m-2=0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m ≤1 B 、m ≥31且m ≠1 C 、m ≥1 D 、-1<m ≤1 AB45、函数y=kx+b(b>0)和y=xk-(k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B ) A B C D46、在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上,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有( B )A 、1个B 、2个C 、3个D 、无数个 47、若点(-2,y 1)、(-1,y 2)、(1,y 3)在反比例函数xy 1=的图像上,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D )A 、y 1>y 2>y 3B 、y 1<y 2<y 3C 、y 2>y 1>y 3D 、y 3>y 1>y 2 48、下列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B ) A 、a 8 B 、22b a + C 、x 1.0 D 、5a49、下列计算哪个是正确的( D )A 、523=+B 、5252=+C 、b a b a +=+22D 、212221221+=-50、把aa 1--(a 不限定为正数)化简,结果为( B )A 、aB 、a- C 、-aD 、-a-51、若a+|a|=0,则22)2(a a +-等于( A ) A 、2-2a B 、2a-2 C 、-2 D 、252、已知02112=-+-x x ,则122+-x x 的值( C ) A 、1 B 、±21 C 、21D 、-2153、设a 、b 是方程x 2-12x+9=0的两个根,则b a +等于( C )A 、18B 、6C 、23D 、±235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B )①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③等腰三角形都相似④锐角三角形都相似 ⑤等腰三角形都全等 ⑥有一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相似⑦有一个钝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⑧全等三角形相似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二、填空题1、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_____非正数____。
九年级数学错题笔记
一、几何部分:
解答题类
1、如图,在ABC ∆中,点D 是边BC 的中点,点E 在ABC ∆内,AE 平分ABC ∠,AE CE ⊥,点F 在边AB 上,BC EF //.
(1) 求证: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
(2) 线段BF 、AB 、AC 的数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
2、已知: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BAC ∠的平分线AF 交BD 于点E, 交BC 于点F ,
求证:OE=
2
1CF
3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13cm , AC=24cm
(1)求:菱形ABCD的面积
(2)如过点D作DE⊥BC,垂足为E,求DE的长
4如图,梯形ABCD中,AD BC,BC=3AD,M、N 为底边BC的三等分点,
联结AM,DN。
(1)求证:四边形AMND是平行四边形;
(2)联结BD,AC,AM与对角线BD交于点G,DN与对角线AC交于点H,且AC⊥BD。
试判断四边形AGH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5、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AD=4,点E 在边BC 上,AE 平分BAD ∠。
(1)求线段DE 的长
(2)当B ∠= 60 ,30C ∠= 时,求边BC
的长。
6、如图,已知:在四边 形ABCD 中,E 为边CD 的中点,AE 与边B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且AE=EF, BC=CF.
(1)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2) 当AF=2BE 时,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
与函数综合类解答题(压轴)
7 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 ,30A ∠= ,AB=8,将一个30 角的顶点P 放在边AB 上滑动(点P 与点A 不重合),保持30 角的一边平行于BC ,且与边AC 相交于点E,30 角的另一边与射线BC 相交于点D ,联结ED ,设BP=x.
(1) 当四边形PBDE 是等腰梯形时,求AP 的长;
(2) 当点D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时,设AE=y,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 过点P 作PQ BC ⊥,垂足为点Q ,当四边形PQCE 是正方形时,求x 的值。
8、已知一次函数333y x =-+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
(1) 求点A 、B 的坐标和BAO ∠的度数。
(2) 点C 、D 分别是线段OA 、AB 上一动点,且CD=DA ,设线段OC 的长度为x ,OCD S =y,请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
(3) 点C 、D 分别是射线OA 、BA 上一动点,且CD=DA ,当ODB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C 点的坐标。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错题笔记
解答题类
1、如图,点F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的延长线上,连结DF 交BC 于点E 求证:
BF BE
AB EC
=
2、如图,已知:DE AD AE BC AB AC
== 求证:(1)
DAB EAC ∠=∠ (2)
DB AC AB EC ∙=∙
3、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BC ,AC 上,BE
平分ABC ∠,//DE BA ,若7AB =,8BC =,求线段
DE 的长度
4、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AD m =,BC n =,E,F分别是AD 、BC 的中点,AF 与BE 相交于G ,CE 与DF 相交于H ,
(1)求证:GH BC
(2)求GH 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