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焦深分析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02.50 KB
  • 文档页数:5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底片上影像所能允许模糊圈的最大 直径,可以用公式“最大模糊圈直径 =0.25mm/放大倍率”计算。
例如,用24mm×36mm的底片要放大8英寸 ×10英寸照片,放大倍率约为8倍,那么拫据上 述公式0.25÷8≈0.031mm,这0.031mm就是 135底片放大8倍,即放成8英寸×10英寸照片时, 底片上影像所能允许模糊圈的最大直径。
2.运用景深的三条要点
(3)如果摄距超出了超焦点距离,摄距与 景深成正比的规律不成立。在这种情况下, 摄距越远,景深越小,与原规律相反。 (参见超焦距)
三、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
对景深的控制是摄影的主要技术之一, 运用这种控制,我们可以使主体突出,让 不需要的物体虚糊而被隐去;我们也可以 使所有的被摄体在画面上都清晰展现,表 现它们的每一处细节。
二、模糊圈的实用要点
模糊圈的最大直径的允许值取决于观看者 的视力和观看照片的距离及对底片要求放 大尺寸大小有关。
二、模糊圈的实用要点
实验证明,视力正常者在光线充足的条件 下,距照片25厘米观看时,对于模糊圈直 径为0.25mm的影像仍能有较为清晰的感觉; 而对模糊圆圈直径大于0.25mm的影像,看 上去就不清晰甚至虚糊了。
相反,若胶片上影像不作高倍放大或观看 距离较远,胶片上可允许的模糊圈直径就 变大,景深也显得较大。
2.运用景深的三条要点
(2)光圈、摄距、镜头焦距以及可允许模 糊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规律,均是相对而 言的,即这四个因素在其中三个因素相同 时,另一因素对景深大小的影响规律成立。 否则,这些“规律”就不一定成立。
采用最大光圈获取最小景深时,需要同时 调节快门速度,以与最大光圈配合获得合 适的曝光量。
但照相机的快门速度是有上限的,当快门 速度无法再提高,或会引起曝光互易律失 效时,则要采用低感光度胶片或中灰滤光 镜(ND滤光镜)来解决。
2.获取最大景深
采用大景深方法拍摄的画面,其清晰度的 范围非常大,往往从很近到无限远都清晰。 这种大范围的清晰度对拍摄环境的描绘, 被摄主体在环境中的位置的交代以及景物 透视关系的反映都很有利。 在风光、商业和建筑等摄影领域经常采用 大景深法拍摄。
2.运用景深的三条要点
(1) 除了光圈、摄距、焦距影响景深大小 外,对底片上摸糊圈大小的要求,对景深 大小也密切相关。
影像允许的模糊圈直径取决于影像放大倍 率、观看者的视力和观看距离三个因素。
2.运用景深的三条要点
对于同一张胶片,若将影像进行高倍放大, 并从近处观看,那么,胶片上可允许的模 糊圈直径就变小,相对地,景深也变小;
一、模糊圈的含义
相对焦点影像的最小光点而言,其余的影 像光点都比它大。
离开聚焦点距离越大的景物(包括离镜头 比聚焦点更远或更近),在胶片上结成的 圆圈(光点)也越大。
一、模糊圈的含义
在一定范围内,聚焦点前后景物在胶片上 结像的圆圈(光点)尽管在增大,但在视 觉效果上仍能产生较为清晰的影像。
1.获取最小景深
小景深拍摄法是一种很有力的突出主体的 拍摄方法,在人像、静物、花卉及一些特 写画面的拍摄中经常采用此法。
根据景深与光圈、摄距及镜头焦距的内在 关系,获取最小景深的方法为: 最大光圈+尽可能小的摄距+长焦镜头
1.获取最小景深
在获取最小景深的三种方法中,采用最大 光圈是既简便又效果很好的方法,它不会 了引起被摄体变形和空间透视失真的效应。
当这种抅成影像的圆圈(光点)增大到一 定程度,便开始构成不清晣的影像了,构 成影像的这种圆圈越大,影像也就越虚糊。
一、模糊圈的含义
在摄影上,把那种能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 为清晰影像的最大圆圈称为“模糊圈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构成影像的圆圈大于模糊圈时就产生虚糊 的影像;反之,构成影像的圆圈只要小于 模糊圈,就能产生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 (景深的范围≤模糊圆)
从对焦点至摄影镜头前的最近清晰点为前 景深,从对焦点至后面的最远清晰点为后 景深,前后景深之和为全景深。前景深的 清晣范围小于后景深,约为全景深的1/3。
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 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一、景深的含义
景深范围内的景物清
晰度效果与照片放大 的尺寸(即放大倍率) 以及观看照片的距离 密切相关。
适当地缩小摄距,可以使景深变小,但过 分地缩小摄距,则会引起被摄主体形变失 真。
1.获取最小景深
而采用长焦镜头来获取小景深,同时会带 来空间透视压缩的效应,而且镜头的焦距 越长,空间透视压缩的程度越大。
当然,在不考虑空间透视因素时,采用长 焦镜头来获取小景深仍不失为好办法。
1.获取最小景深
第二节 景深
从摄影光学的理论上来说,当摄影镜头对 焦于被摄体的某一点上,只有这一点的物 体才能在感光胶片上结成清晰的影像。
一、景深的含义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对焦点 的前后一定范围内的被摄体,也能在照片 上结成较为清晰的影像,这种在对焦点前 后景物较为清晰的范围,即为景深。
一、景深的含义
三、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
掌握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的获取是最有意 义的,因为,只要掌握最小景深与最大景 深的获取方法,对其它大小景深的控制自 然会迎刃而解。
1.获取最小景深
采用小景深拍摄的画面,往往只有被聚焦 的拍摄主体是清晰的,画面中的其它部分, 如前景或背景都呈模糊状,而这些虚幻、 柔和的模糊部分却更加衬托了拍摄主体的 清晰和醒目。
景深、焦深与超焦距
第一节 清晰度的标准——模糊圈
模糊圈:分散圈、弥散圈
什么叫“清晰”?
影像是由无数明暗不同的光点组成的, 构成影像的光点越小,影像清晰度也就 越高。
一、模糊圈的含义
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的某一点,该点在胶 片上便产生焦点,焦点是构成影像的最小 光点。
这种最小光点实际上是一种极小的小圆圈, 可测量其直径。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规律
1.光圈、摄距与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 圈小,景深大。即f系数大,景深也大;f系 数小,景深也小。
摄距与景深成正比。摄距远,景深大;摄 距近,景深小。 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镜头焦距长,景 深小;镜头焦距短,景深大。(见P8,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