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讲_商周与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岳麓版)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41
必修1 第1单元第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答案】C【解析】“毋以妾为妻”,实际上维护了正妻的地位,也就维护了嫡长子的独一无二地位,从而维护了宗法制。
2.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他们的子孙后代不会繁盛)。
”《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近亲结合影响优生优育)”;“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①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②具有明辨血缘的作用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④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同姓结婚会影响到优生优育,这说明当时已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排除含③的B项;同姓不结婚并不能起到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排除含①的A、C项。
3.(2010·东北三省四市联考)商朝人崇信众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使商朝王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②商王借此强化了王权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④使商王决策失误,导致亡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商朝末期政治腐败,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确定选D项。
4.(2010·南京·2模)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学案(无答案)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型:复习课课时: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史实,认识政治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2.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概念的解读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通过问题引领、文本解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情境导入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必备知识: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是:先秦时期:自学、互学、展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内容阅读教材P1——P4教材正文与小字材料要求掌握西周时期基本的政治制度一、夏二、商三、西周(一)分封制(又名)1.目的:2.内容:受封对象:最早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权利与义务:3.瓦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血缘关系的日益松弛,井田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以此为基础的分封制也走向瓦解。
4.评价:积极:弊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西周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趋势,周王的权威受到削弱。
(二)宗法制1.目的:2.内容(特征):核心: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实质:3.评价:对西周:对后世:宗法与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结合,维系着古代封建制度;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利于社会稳定,提高民族凝聚力;强调家庭本位,重人情, 与现代社会的平等与法治意识相违背。
(三)礼乐制小结:1.列举西周时期主要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2.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2011~2015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备考建议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课标提示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点一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1)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2)政治制度: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
(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思考应用』有学者说:“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表达天命的方式。
”据材料指出商朝政治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提示:(1)特点: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2)成因: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认知能力;统治者借迷信崇拜,加强对平民与奴隶的残酷统治。
知识点二封邦建国1.目的: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即维护周天子的统治。
2.内容(1)核心: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
(2)对象:分封以同姓亲族为主,还包括功臣、姻亲和原来的附属国。
(3)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4)义务:受封诸侯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觐。
3.作用(1)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控制。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思考应用』《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据材料指出天子和诸侯各有何职责?提示:周天子对诸侯巡视检查,诸侯则定期朝觐述职。
知识点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目的(1)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2)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形成体系把握要点1.有关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4个关键点(1)三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2)两对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互为表里关系,大宗和小宗的相对关系。
(3)三个表现:宗族生活政治化,政治生活等级化,等级观念生活化。
(4)两个结合:血缘和政治相结合,王权和族权相结合。
2.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5个关键点(1)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2)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4)两层官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5)四个统一: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
课题(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回扣教材知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国家出现,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2.商朝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含义: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对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4.作用(1)进步性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2)局限性: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含义: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且官位世袭。
而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也就终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
答案 D2.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解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故排除A;C、D项表述有误,排除,故选B。
答案 B3.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基本确立了中国的版图,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代,中华民族基本形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应是秦汉时期。
答案 C4.《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
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浓厚的部族色彩B.浓厚的宗族色彩C.浓厚的神权色彩D.浓厚的等级色彩解析“天”是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充分体现了浓厚的神权色彩,故选C。
A、B、D三项与题干材料都无关。
答案 C5.据最新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墓、二鼎墓、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
由该资料可以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