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教学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课时作业5Ⅰ.阅读理解AWhat a day! I started at my new school this morning and had the best time. I made lots of new friends and really liked my teachers. I was nervous the night before, but I had no reason to be. Everyone was so friendly and polite. They made me feel at ease. It was like I'd been at the school for a hundred years!The day started very early at 7:00 am. I had my breakfast downstairs with my mom. She could tell that I was very nervous. Mom kept asking me what was wrong. She told me I had nothing to worry about and that everyone was going to love me. If they didn't love me, Mom said to send them her way for a good talking to. I couldn't stop laughing.My mom dropped me off at the school gates about five minutes before the bell. A little blonde (金发的) girl got dropped off at the same time and started waving (招手) at me. She ran over and told me her name was Abigail. She was very nice and we became close straight away. We spent all morning together and began to talk to another girl called Stacey. The three of us sat together in class all day and we even made our way home together! It went so quickly. Our teacher told us that tomorrow we would really start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new skills.I cannot wait until tomorrow and feel as though I am really going to enjoy my time at my new school. I only hope that my new friends feel the same way too.【语篇解读】本文是记叙文。
课时作业13Ⅰ.阅读理解AThere was an earthquake this morning. I was working in front of my computer when it hit the city. The quake started with a sudden loud noise.I thought that something heavy in a neighbor's house probably had fallen. However, the walls and the floor began to shake. I finally realized it was an earthquake.My son Zac, a sixteen-year-old boy, was sleeping with his door locked. Being sixteen, he can sleep through any kind of noise. “Zac!” I shouted. “Are you OK?” But nobody replied. I was a little worried. I couldn't imagine that someone was able to get such a deep sleep. The house was dancing. There were waves in the swimming pool. I was afraid the house would come down. “Zac!” I yelled, knocking on his door with an open palm (手掌). “Zac! Wake up! It's an earthquake! We need to get out!”My son finally emerged in his underpants. We looked around the room. I knew that we should hide under a table to stop things from falling on us and stay away from glass. Unfortunately, none of our furniture was designed for hiding under. “Should we go into the garden?”Zac asked. “No, trees could fall on us!”I said. Actually, Zac had done earthquake drills (训练) at school. He must have been told to hide under a desk and cover his head. But we had nothing to cover our heads in the house.Luckily, before we took any action, the windows stopped moving and the pool calmed down. Everything went back to normal soon. But both my son and I knew what we should do, because we knew if there had been a really big earthquake this morning, we couldn't have escaped from it.【语篇解读】本文是一篇记叙文。
课时作业11Ⅰ.阅读理解ABecca was 6 when she was told she had cancer on Sept. 8, 2014. She clearly remembers the bad days of her 26 months of non-stop treatment. Luckily, Becca celebrated her final treatment on Nov. 13, 2016, and she has been cancer-free ever since. But she was thinking about what her life was like while experiencing treatment.I was never able to do much, and that's what the kids lying in their hospital beds right now experience, asking their mom and dad, “When are we leaving? When can I play with my friends?” So I decided I have to help them.In February, 2017 Becca came up with the idea for Knots and Arrows, a company that makes bracelets (手镯) out of swimsuit materials (泳衣布料). Part of the money made from each bracelet goes to the organizations that help people with cancer.Becca created the company with her father, Gerhard Salmins. Gerhard Salmins once had cancer and already recovered from it. “I would be in the hospital sitting there crying and then my dad would come in and he would play games with me,” she said. “It made me forget about what I was going through.”Becca said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shows the motto (座右铭) she stuck to through her personal cancer journey.Her organization has already given thousands of dollars to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 families in need. Becca said she hopes her bracelets will make people remember that great things can result from small changes. “No matter what age you are, what you look like, how you act,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she said.【语篇解读】本文是记叙文,主题语境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课时作业10Ⅰ.阅读理解AI was recently asked what inspires me most. That was easy to answer: I_live_and_breathe_track_and_field. It is the only sport that has allowed me to spread my wings and truly fly. I have struggled a lot in my life after being diagnosed(诊断) with a learning disability at the age of three. I was also born four months too early, weighing less than four pounds. Even at 17, I'm still working to catch up. Mentally I'm on the level of a 12-year-old. I had to repeat the third and fifth grade, which caused me a lot of stress and embarrassment.I was joked so much that I would often hide in the bathroom instead of going to class. My parents always gave me lots of love and support, but I still felt worthless most of the time. I'm also quite shy, so making and keeping friends has always been a challenge.Then one day when I was 12, my life changed forever, My parents decided my younger brother and I should try track. From that moment on my life was different. I was a natural mid-distance runner. When I was on the track, the other kids just saw me and my speed. No one saw my learning disability.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 felt normal.When I entered high school, I joined the track team and the coach quickly saw my talent. I was selected to run on the A team for cross-county and the A team for indoor and outdoor track. I'm on the school team for the 4×400-meter and 4×800-meter relays, and colleges are even interested in me!My cross-county team won the 2011 County and Regional Championship. When I accepted my award, my mom cried because she was so proud of me, and for once, I was proud of myself.Even though I'm a special-education student, I now know that my learning disability does not define(限定) me. I can hold my head up high because track has allowed me to spread my wings and truly fly!【语篇解读】作者是一个在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但是却在田径运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课时作业1. 引言本文档是关于课时作业的说明和要求。
课时作业是指老师布置给学生在课堂外完成的任务,旨在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课时作业的目的、要求和提交方式。
2. 课时作业的目的课时作业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 -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
通过课时作业的完成,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3. 课时作业的要求每次课时作业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要求会在课堂上由老师进行讲解和说明。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作业要求:3.1 作业内容•作业内容通常与课堂所学知识相关,可以是练习题、阅读材料、实验报告等;•作业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进行合理安排。
3.2 作业完成时间•通常老师会在布置作业时给出截止日期;•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在截止日期前进行提交。
3.3 作业提交方式•作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进行提交;•学生需要按照老师给出的具体要求进行提交。
3.4 作业评价•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通常包括完成度、准确性、思考深度等方面。
4. 课时作业的重要性课时作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时作业,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并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
5. 结论课时作业是学生在课堂外完成的任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课时作业的目的、要求和提交方式,以及课时作业的重要性。
希望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课时作业的重要性,并能够按时、按要求地完成每次作业。
通过不断的课时作业完成,学生将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课程名称: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能力,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掌握作业完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作业的态度,树立责任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目标。
2. 教授学生作业完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作业效率。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克服作业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作业质量。
2.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课后作业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课后作业对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二、作业指导1. 教师根据课后作业内容,向学生讲解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目标。
2. 针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教授学生作业完成的方法和技巧,如:审题、解题、检查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目,让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2. 教师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学生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五、作业点评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鼓励学生积极改进,提高作业质量。
六、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后作业的重要性。
2. 学生反馈自己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是否掌握了相关方法和技巧?3.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评价:1. 学生课后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
2. 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课时作业一、引言课时作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本文将探讨课时作业的定义、作用以及一些有效的课时作业设计方法。
二、课时作业的定义课时作业是指老师布置给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完成的任务,内容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书面作业、读书笔记、设计实验报告等。
课时作业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索。
三、课时作业的作用3.1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课时作业在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完成课时作业,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巩固学习效果。
3.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课时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进行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3.3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课时作业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学生完成作业后,需要提交给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四、有效的课时作业设计方法4.1明确目标和要求在设计课时作业时,首先需要明确作业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可以是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应用能力等,要求可以包括作业的完成时间、作业形式、提交方式等。
明确目标和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并与教学目标紧密对齐。
4.2提供合适的指导在布置课时作业之前,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指导,包括解答学生关于作业内容和要求的疑问、给出一些问题或提示等。
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作业任务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4.3多样化作业形式课时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书面作业、实验报告、口头报告等。
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同时,适当调整作业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课时作业15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知识点一距离问题1.如图,从气球A测得济南全运会东荷、西柳两个场馆B,C的俯角分别为α,β,此时气球的高度为h(A,B,C在同一铅垂面内),则两个场馆B,C间的距离为()A.h sinαsinβsin(α-β)B.h sin(β-α)sinαsinβC.h sinαsinβsin(α-β)D.h sinβsinαsin(α-β)答案 B解析在Rt△ADC中,AC=hsinβ,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BC=AC sin(β-α)sinα=h sin(β-α)sinαsinβ.2.一船在海面A处望见两灯塔P,Q在北偏西15°的一条直线上,该船沿东北方向航行4海里到达B处,望见灯塔P在正西方向,灯塔Q在西北方向,则两灯塔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12-43) 海里解析如图,在△ABP中,AB=4,∠ABP=45°,∠BAP=60°,∴∠APB=75°.∴P A=AB·sin∠PBA sin∠APB=4sin45°sin75°=4(3-1).又在△ABQ中,∠ABQ=45°+45°=90°,∠P AB=60°,∴AQ=2AB=8.于是PQ=AQ-P A=12-43,∴两灯塔的距离为(12-43) 海里.3.太湖中有一小岛,沿太湖有一条正南方向的公路,一辆汽车测得小岛在公路的南偏西15°的方向上,汽车行驶1 km后,又测得小岛在南偏西75°的方向上,则小岛到公路的距离是________km.答案3 6解析如图,∠CAB=15°,∠CBA=180°-75°=105°,∠ACB=180°-105°-15°=60°,AB=1 km.由正弦定理得BCsin ∠CAB =AB sin ∠ACB ,∴BC =1sin60°·sin15°=6-223(km).设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d ,则d =BC ·sin75°=6-223·6+24=36(km).知识点二 测量高度问题4.如图所示,在山底A 处测得山顶B 的仰角∠CAB =45°,沿倾斜角为30°的山坡向山顶走1000 m 到达点S ,又测得山顶仰角∠DSB =75°,则山高BC 为( )A .500 2 mB .200 mC .1000 2 mD .1000 m答案 D解析 ∵∠SAB =45°-30°=15°,∠SBA =∠ABC -∠SBC =45°-(90°-75°)=30°, 在△ABS 中,AB =AS ·sin135°sin30°=1000×2212=10002(m),∴BC =AB ·sin45°=10002×22=1000(m).5.甲,乙两楼相距20 m ,从乙楼底仰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________.答案 20 3 m ,4033 m 解析 如图所示: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 AB sin60°=20sin30°, 所以h 甲=AB =20·sin60°sin30°=203(m),在△AED 中,由正弦定理得ED sin60°=AEsin30°,ED =203(m),在△AEC 中,由正弦定理得EC sin30°=AE sin60°,EC =2033(m),所以h 乙=CD =ED -EC =4033(m).知识点三 测量角度问题6.甲船在A 处发现乙船在北偏东60°的B 处,乙船正以a n mile/h 的速度向北行驶.已知甲船的速度是3a n mile/h ,甲船应沿着________方向前进,才能最快与乙船相遇.答案 北偏东30°解析 如图,设经过t h 两船在C 点相遇,则在△ABC 中,BC =at n mile , AC =3at n mile , B =180°-60°=120°, 由BC sin ∠CAB=ACsin B ,得sin ∠CAB =BC sin B AC =at ·sin120°3at =12.∵0°<∠CAB <60°,∴∠CAB =30°,∴∠DAC =60°-30°=30°.即甲船应沿北偏东30°的方向前进,才能最快与乙船相遇.7.如图,位于A 处的信息中心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40海里的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相距20海里的C 处的乙船,现乙船朝北偏东θ的方向即沿直线CB 前往B 处救援,求cos θ的值.解 连接BC .在△ABC 中,AB =40海里,AC =20海里,∠BAC =120°,由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120°=2800,∴BC =207海里.由正弦定理AB sin ∠ACB =BCsin ∠BAC,得sin∠ACB=ABBC sin∠BAC=21 7.∵∠BAC=120°,则∠ACB为锐角,∴cos∠ACB=277.∴cosθ=cos(∠ACB+30°)=cos∠ACB cos30°-sin∠ACB sin30°=277×32-217×12=2114.易错点忽略审题环节,看图不准确致误8. 在某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为了准确分析战场形势,在两个相距为3a2的军事基地C和D,测得蓝方两支精锐部队分别在A处和B处,且∠ADB=30°,∠BDC =30°,∠DCA=60°,∠ACB=45°.如图所示,则蓝方这两支精锐部队的距离为________.易错分析在解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三角形的问题时应先根据条件应用正、余弦定理或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求解边和角,然后在此基础上求解另一个三角形,以此类推,首选哪一个三角形至关重要,原则是首选三角形与其他三角形有一定联系,且方便求解,该题图中三角形较多,若审题不细的话易导致计算复杂或者无从下手.答案6 4a正解解法一:由题意知∠ADC=∠ADB+∠BDC=60°,又因为∠ACD=60°,所以∠DAC=60°.所以AD=CD=AC=32a.在△BCD 中,∠DBC =180°-30°-105°=45°, 由正弦定理得BD sin∠BCD =CDsin ∠DBC,所以BD =CD ·sin ∠BCD sin ∠DBC=32a ·6+2422=3+34a ,在△ADB 中,由余弦定理得AB 2=AD 2+BD 2-2AD ·BD ·cos ∠ADB =34a 2+⎝ ⎛⎭⎪⎫3+34a 2-2·32a ·3+34a ·32=38a 2,所以AB =64a .解法二:在△BCD 中,∠CBD =180°-30°-105°=45°, 由正弦定理得BC sin30°=CD sin45°, 则BC =CD sin30°sin45°=64a ,在△ACD 中,∠CAD =180°-60°-60°=60°, 所以△ACD 为等边三角形.因为∠ADB =∠BDC , 所以BD 为正△ACD 的中垂线,所以AB =BC =64a .一、选择题1.某人向正东方向走了x km 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 km ,结果他恰好离出发地 3 km ,那么x 的值为( )A. 3 B .2 3 C.3或2 3 D .5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及余弦定理得,(3)2=32+x 2-2×3x cos30°,解得x =3或23,故选C.2.如右图,货轮在海上以40 km/h的速度沿着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为140°的方向航行.为了确定船的位置,船在B点观测灯塔A的方位角为110°,航行12h到达C点,观测灯塔A的方位角是65°,则货轮到达C点时,与灯塔A的距离是()A.10 km B.10 2 km C.15 km D.15 2 km 答案 B解析在△ABC中,BC=40×12=20(km),∠ABC=140°-110°=30°,∠ACB=(180°-140°)+65°=105°,则A=180°-(30°+105°)=45°.由正弦定理,得AC=BC·sin∠ABCsin A=20·sin30°sin45°=102(km).3. 如图,飞机的航线和山顶C在同一个铅垂面内,若飞机的海拔为18 km,速度为1000 km/h,飞行员到达A点处看到山顶的俯角为30°,经过1 min后到达B 点处看到山顶的俯角为75°,则山顶的海拔为(精确到0.1 km,参考数据:3≈1.732)()A.11.4 km B.6.6 kmC.6.5 km D.5.6 km答案 B解析∵AB=1000×160=503(km),∴BC=ABsin45°·sin30°=5032(km).∴航线离山顶的距离为5032×sin75°=5032×sin(45°+30°)≈11.4(km).∴山顶的海拔为18-11.4=6.6(km).故选B.4.某工程中要将一长为100 m倾斜角为75°的斜坡,改造成倾斜角为30°的斜坡,并保持坡高不变,则坡底需加长()A.100 2 m B.100 3 mC.50(2+6) m D.200 m答案 A解析如图,由条件知,AD=100sin75°=100sin(45°+30°)=100(sin45°cos30°+cos45°sin30°)=25(6+2)(m),CD=100cos75°=25(6-2)(m),BD=ADsin30°·sin60°=25(32+6)(m).∴BC=BD-CD=25(32+6)-25(6-2)=1002(m).5.如图所示,在地面上共线的三点A,B,C处测得一建筑物的仰角分别为30°,45°,60°,且AB=BC=60 m,则建筑物的高度为()A.15 6 mB.20 6 mC.25 6 mD.30 6 m答案 D解析设建筑物的高度为h m,由题图知,P A=2h m,PB=2h m,PC=233h m,∴在△PBA和△PBC中,分别由余弦定理,得cos∠PBA=602+2h2-4h22×60×2h,①cos∠PBC=602+2h2-43h22×60×2h.②∵∠PBA+∠PBC=180°,∴cos∠PBA+cos∠PBC=0.③由①②③,解得h=306或h=-306(舍去),即建筑物的高度为30 6 m.二、填空题6.作用在同一点的三个力F1,F2,F3平衡,已知F1=30 N,F2=50 N,F1与F2之间的夹角是60°,则F3与F1之间的夹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答案53 14解析由题意,知F3应和F1,F2的合力F平衡.设F3与F1之间的夹角为θ,作图(如图),可知当三力平衡时,由余弦定理得F 3=302+502-2×30×50×cos (180°-60°)=70 N ,再由正弦定理得50sin (180°-θ)=70sin (180°-60°), 即sin θ=50sin120°70=5314. 7.某舰艇在A 处测得遇险渔船在北偏东45°,距离为10 n mile 的C 处,此时得知,该渔船沿北偏东105°方向,以每小时9 n mile 的速度向一小岛靠近,舰艇时速21 n mile ,则舰艇到达渔船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 h.答案 23解析 设舰艇和渔船在B 处相遇,则在△ABC 中,由已知可得:∠ACB =120°,设舰艇到达渔船的最短时间为t h ,则AB =21t n mile ,BC =9t n mile ,AC =10 nmile ,则(21t )2=(9t )2+100-2×10×9t cos120°,解得t =23或t =-512(舍去). 8.一蜘蛛沿东北方向爬行x cm 捕捉到一只小虫,然后向右转105°,爬行10 cm 捕捉到另一只小虫,这时它向右转135°爬行回它的出发点,那么x =________.答案 1063 cm解析 如图所示,设蜘蛛原来在O 点,先爬行到A 点,再爬行到B 点,易知在△AOB 中,AB =10 cm ,∠OAB =75°,∠ABO =45°,则∠AOB =60°. 由正弦定理知,x=AB·sin∠ABOsin∠AOB=10×sin45°sin60°=1063(cm).三、解答题9.某广场有一块不规则的绿地如图所示,城建部门欲在该地上建造一个底座为三角形的环保标志,小李、小王设计的底座形状分别为△ABC,△ABD,经测量AD=BD=7米,BC=5米,AC=8米,∠C=∠D.求AB的长度.解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C=AC2+BC2-AB22AC·BC=82+52-AB22×8×5,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D=AD2+BD2-AB22AD·BD=72+72-AB22×7×7.由∠C=∠D,得cos C=cos D,解得AB=7,所以AB的长度为7米.10.如右图,渔船甲位于岛屿A的南偏西60°方向的B处,且与岛屿A相距12 n mile,渔船乙以10 n mile/h的速度从岛屿A出发沿正北方向航行,若渔船甲同时从B处出发沿北偏东α的方向追赶渔船乙,刚好用2 h追上.(1)求渔船甲的速度;(2)求sinα的值.解(1)依题意可得,在△ABC中,∠BAC=180°-60°=120°,AB=12 n mile,AC =10×2=20(n mile).由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 ∠BAC =122+202-2×12×20×cos120°=784,解得BC =28 n mile.所以渔船甲的速度为BC 2=14 n mile/h.(2)在△ABC 中,因为AB =12 n mile ,∠BAC =120°,BC =28 n mile ,∠BCA =α,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α=BC sin120°.即sin α=AB sin120°BC =12×3228=3314.。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文言文、现代文或诗歌的基本内容。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文言文、现代文或诗歌的基本内容。
- 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 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 阅读理解中的深层含义把握。
- 写作中的创新和个性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重点知识。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解决教学难点。
-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课堂讲解- 教师结合教材,讲解重点、难点知识。
-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做好笔记。
5. 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相关文本,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 教师讲解解题思路,点评学生答案。
6. 写作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7.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8. 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阅读、写作等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布置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2. 作业评价:-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作业完成情况等。
3. 期末评价:- 通过考试、展示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概念、原理、法则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如:概念、原理、法则等。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如:复杂问题的分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如:概念、原理、法则等。
(2)结合实例,分析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讨论。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书写工整,认真检查。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何?4.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5.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作业的正确率、完成质量等。
3.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初一课时作业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初一课时作业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讲解初一课时作业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作业内容。
2.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学科的作业内容,针对性地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
1. 语文作业讲解。
(1)阅读理解,首先,老师可以选择一篇适合初一学生阅读的短文,让学生阅读并理解短文的内容,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作文写作,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老师可以选取几篇作文进行评阅,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2. 数学作业讲解。
(1)数学题目,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数学题目,包括代数、几何、方程等内容,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解题方法,老师可以讲解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解决数学题目,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英语作业讲解。
(1)单词和词组,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英语单词和词组,进行讲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2)语法和句型,老师可以讲解一些英语语法和句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法,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和解释作业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演示法,老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技巧。
3. 互动法,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
1.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最后一课一、内容探究(一)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故事人物故事情节(二)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平日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学生老师迟到老师穿戴后排板凳(三)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些描写的作用是(1)(2)(3)(四)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
共分为四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五)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小弗郞士的转变在全篇反映得很明显:从、的孩子——;从幼稚——;从、老师——、、同情、老师。
小弗郎士心情变化:快乐—激愤──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师的爱戴。
韩麦尔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
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六)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七)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八)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九)品味语言。
1、读24-29节。
(1)课文中“忽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2)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读?(3)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二、写法探究1、归纳中心思想2、写作特点:(1)(2)(3)答案一、内容探究(一)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明确: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士兵。
其中,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
语文作业课时设计教案教案标题:提高学生语文作业效果的课时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语文作业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教学内容:1. 语文作业的分类和要求。
2. 语文作业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3. 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起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在做语文作业时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知识讲解:1. 分类和要求:介绍不同类型的语文作业,如阅读理解、作文、诗歌欣赏等,并解释每种作业的要求。
2. 解题技巧和策略:讲解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如阅读理解中的关键词标注、作文中的提纲拟定等,并提供实例进行演示和讲解。
3.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等,并分享一些学习技巧,如记忆方法、阅读技巧等。
实践活动:1. 给学生分发一份语文作业,并让他们根据所学的解题技巧和策略进行解题。
2. 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一项自主学习活动,如阅读一篇文章、写一篇作文等。
总结反馈:1.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强调学生在语文作业中的重要性和提高效果的方法。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语文素养。
2. 推荐一些优秀的语文学习资源和辅导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解题的准确性、解题速度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
2.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教学资源:1. 多媒体素材:图片、视频等。
2. 语文作业题目和解析。
3. 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示例和实例。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班级姓名
预习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会认“亩、拇、舀、簇、珊、瑚”6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欣赏五彩池美丽的景色,了解产生神奇景象的原因。
4、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了解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这小小的作业纸记录我的预习收获吧!
预习导航: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今天我预习了一篇略读文章,题目是,看到这个课题,我想到了。
2.通过自学本课要认的字有个,他们是
3、我认识了个新词,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我尝试会理解的词语有:
二、通读课文,了解内容
1.我把课文默读了遍后,我知道课文是按的顺序来记叙的;课文主要写了:。
2.我有感情地读了课文后,发现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我很喜欢,我积累了:。
我喜欢的原因是:。
3、读了课文我想说:。
4、通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我还知道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家长评价等级:
班级姓名等级
基础检测
一、把下面汉字填在对应的拼音后。
珊瑚拇柠碟簇檬舀
yǎo( ) mǔ( ) hú( ) cù( )
níng( ) shān( ) dié( ) méng( )
二、辨字组词。
芦()碟()瑰()亩()
庐()蝶()魄()拇()
能力检测
1、这是一篇以写()为主的文章,课文是按的结构来写的。
全文赞美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短文2、
3、4自然段描写了五彩池神奇、美丽的景色,试归纳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2自然段写:。
第3自然段写:。
第4自然段写: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瑰丽:。
漫山遍野:。
4、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至少画出两个,再仿照其中的一个写一句话。
5、积累四字词语:
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描写颜色的词语:。
6、为五彩池写几句广告语或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