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马陆艺术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21.64 MB
- 文档页数:56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 (含近期重点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COMPREHENSIVE PLAN AND GENERAL LAND-USE PLANOF LUODIAN TOWN,BAOSHAN DISTRICT,2019-2035THE SPCIAL PLAN FOR THR NEAR-TERM KEY PUBLIC INFRASTRUCTURES IS INCLUDED.(公示稿)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0年8月一、规划概况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罗店镇域石太路以南区域,用地面积40.4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9年-2035年,其中:近期:2019-2025年;远期:2025-2035年。
规划范围图1.总体目标魅力金罗店——落实北上海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战略目标,强化罗店城镇圈中心镇定位,创新“生态+”和“文化+”的发展模式引导乡村振兴和文化复兴,打造长江口上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2.分目标(1)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为支撑,立足七百年花神故里,保护与发展并举,最大限度挖掘长江口上历史文化名镇的资源禀赋,重塑历史风貌,弘扬民间艺术,创新“文化+”模式,引领多元文化融合发展,通过创意驱动创新、创新带动创业,探索三创驱动的发展新路径,塑造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2)北上海综合服务型城镇凸显罗店城镇圈的中心镇定位,推进宝山北部地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促进罗店产业社区产城融合发展,强化新老镇区风貌引导,推动宜居、宜业、宜游三位一体发展,将罗店打造成为北上海综合服务型城镇,努力实现一镇两貌秀美、万众创新共营、百姓幸福安康。
(3)宝山乡村振兴示范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罗店镇区与郊野乡村联动发展,在全面提升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水平、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强化公共文化建设的同时,以“生态+文化”的模式引导植入主题性、体验式乡村休闲活动项目,培育乡村地区的“造血”功能,努力将罗店打造成为宝山乡村振兴示范镇。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目录一、概述 (3)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4)1.2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 (4)1.3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6)二、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素 (7)2.1 选址与规划 (9)2.2 建筑设计 (10)2.3 道路与交通 (11)2.4 绿地与景观 (12)2.5 环境与生态 (13)2.6 综合服务设施 (14)三、经典案例分析 (15)3.1 北京万科金域蓝湾 (17)3.1.1 项目概述 (18)3.1.2 规划设计理念 (19)3.1.3 建筑设计特点 (20)3.1.4 绿地与景观设计 (22)3.1.5 社区文化与活动 (23)3.1.6 总结与启示 (24)3.2 上海世博滨江公园 (25)3.2.1 项目概述 (26)3.2.2 规划设计理念 (27)3.2.3 建筑设计特点 (29)3.2.4 景观设计特色 (30)3.2.5 绿地与生态保护 (31)3.2.6 总结与启示 (33)3.3 广州保利花园 (34)3.3.1 项目概述 (35)3.3.2 规划设计理念 (36)3.3.3 建筑设计特点 (37)3.3.4 道路与交通系统 (38)3.3.5 绿地与休闲空间 (40)3.3.6 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 (41)3.3.7 总结与启示 (43)3.4 深圳万科城 (44)3.4.1 项目概述 (45)3.4.2 规划设计理念 (46)3.4.3 建筑设计特点 (47)3.4.4 社区文化与活动 (49)3.4.5 绿地与景观设计 (50)3.4.6 综合服务设施布局 (51)3.4.7 总结与启示 (52)四、结论与展望 (53)4.1 结论总结 (54)4.2 发展前景与挑战 (55)4.3 对未来居住小区规划的启示与建议 (57)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优秀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还要兼顾环境友好、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等多方面因素。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6.30•【字号】沪府办〔2023〕19号•【施行日期】2023.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沪府办〔2023〕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6月30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超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本市组织开展《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总规)五年实施评估,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提高站位、放眼国际。
围绕“五个中心”建设要求,坚持“四个放在”,全面评估“上海2035”总规五年实施情况,加强与全球城市的对标分析。
(二)战略引领、突出重点。
准确把握超大城市发展规律,聚焦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要问题和关键变量,深入开展实施评估工作。
(三)科学评估、动态维护。
大兴调查研究,运用数字化技术方法,组织第三方独立评估,邀请多领域专家参加,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强化实施评估成果对总规动态维护和政策制订的反馈作用。
(四)协同协作、统筹推进。
注重部门合作、市区联动、区域协作,将“上海2035”总规五年实施评估工作和“十四五”中期评估工作紧密结合,促进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衔接。
二、评估对象和时点主要评估“上海2035”总规实施情况,同步评估《上海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2025年)》、各有关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城区单元规划、市级各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
枫泾新镇核心区概念性规划方案(同济)讲解枫泾新镇核心区概念性规划方案一、项目总体介绍篇 (2)1.1地理位置: (2)1.2背景条件: (2)1.3历史及镇区概况: (2)二、规划区背景概况及区位分析篇 (2)三、现状概况篇 (3)四、北美风情小镇特征研究篇 (3)4.1理论简述: (3)4.2北美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 (4)4.3北美小镇特色运用于枫泾镇的特征之总结 (4)五、规划依据 (5)六、总体规划构思篇 (5)6.1发展策划概念 (5)6.2规划定位 (6)6.3规划原则 (6)七、规划指导思想篇 (6)八、规划方案详解篇 (7)8.1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7)8.2道路交通规划 (8)8.3绿地景观、开敞空间及水系统设计 (9)8.4城市设计 (10)8.5可考虑采用的新技术或方法 (10)九、重要节点设计篇 (11)十、分期建设规划与规划实施建议篇 (11)十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2)10.1规划用地平衡表 (12)10.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13)一、项目总体介绍篇1.1地理位置:枫泾镇位于上海市金山区西部边缘,与浙江毗邻,地处上海松江、青浦、金山和浙江嘉善、平湖等五区县交界处,是上海市的西南门户。
同时由于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铁路、320国道、朱枫公路等重要对外交通从镇内穿过,使其成为浙、闽等南方省市进入上海市的“桥头堡”。
(配:枫泾镇区位分析图)1.2背景条件:“一城九镇”:进入21世纪后,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是:城市向多心组团式布局发展,郊区城市的布局从现在的均衡式发展向非均衡发展转变。
城市的发展不再是沿单一中心进行同心圆的蔓延式发展,而是有步骤地形成城市中心—次中心—新城—中心镇的多核心城市发展体系,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结构。
2001年起市政府决定重点发展“一城九镇”,即:松江新城,以及安亭、罗店、朱家角、枫泾、浦江、高桥、周浦、奉城、堡镇等九个中心镇。
要求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实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
上海市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2006-05-22 11:53:07总则1.规划编制目的为了加强对“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以下简称“本风貌区”)历史风貌的保护,促进风貌区城市更新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结合本风貌区的实际情况,编制《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属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为本风貌区内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性保护以及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并指导下一层面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方案的编制。
本规划由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2.主要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3)、《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年(4)、《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3年(5)、《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2003年3.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本风貌区保护与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为风貌保护、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依据。
本规划对本风貌区的土地使用、建筑保护与更新、建筑建造、道路交通、绿化与公共空间、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控制性规定,在本风貌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以及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时应当遵守本规划的要求。
4.规划范围本风貌区规划范围根据2003年批准的《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划示》确定,为黄浦行政区的人民路—中华路以内区域,总用地面积为199.72公顷。
本规划范围即为本风貌区的范围。
5.风貌特征本风貌区是上海中心城内整体性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以上海传统地域文化为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留存有上海700多年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蕴藏着各个城市发展时期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历史遗存,集中体现了清末民初以后上海的传统城市生活文化。
风貌区边界明确、形态独特,区内街道交错密布、巷弄蜿延曲折、街巷景观多变、建筑类型众多,为典型的自然发展形成的城市格局。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及其他机构•【公布日期】2012.01.06•【字号】闵府发[2012]2号•【施行日期】2012.0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闵府发[2012]2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闵行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二〇一二年一月六日闵行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闵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时期。
为了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促进闵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充分体现文化在“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中的重要作用,依据《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回顾和“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环境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对于城市而言,文化就是城市魅力,体现为一种城市品质和生活质量,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的热切愿望。
“十一五”以来,闵行区基本完成农村城市化进程,进入到城市现代化建设时期。
实现城市现代化,提高城市品质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十一五”以来,闵行区文化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2.25•【字号】沪府〔2018〕90号•【施行日期】2018.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土地资源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的批复沪府〔2018〕90号市规划资源局、闵行区人民政府:沪规划资源总〔2018〕32号文收悉。
经研究,市政府同意《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以下简称“闵行区总体规划”)。
具体批复如下:一、闵行区是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
闵行区总体规划要以功能提升为出发点,以结构优化调整为核心,立足全域规划,加强城乡统筹,注重两规融合,体现多规合一,突出公共属性,指导实施建设,符合闵行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推动闵行区建设成为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二、要落实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体要求,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格管控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
到2035年,闵行区常住人口调控目标不超过2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2.4万人左右。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88.8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万亩;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4.45万亩。
到2035年,生态空间面积不小于11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0.1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不低于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5.2平方米,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0.24平方公里,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