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民族性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川端康成《雪国》中的女性形象勾勒作者:刘昶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03期摘要:当前众多研究学者将女性形象作为研究课题,而一些世界名著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更加成为了热点。
《雪国》是在世界各个国家有着较高赞誉的文学作品。
基于此,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着手分析,对《雪国》之中勾勒的女性形象从母性光辉、悲惨命运和相应的死亡之美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关于文学作品女性形象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川端康成;《雪国》;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3011303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其创作的《雪国》更是受到了大批文学爱好者的欢迎。
《雪国》是川端康成较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之一,在《雪国》之中川端康成向世人展现了自然所拥有的色彩之美,自然景物的细腻以及优美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字里行间,而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更加向大众展现了自己心中对于女性的了解以及认识,而这些关于女性的了解认知共同勾勒出了《雪国》之中女性的不同形象美感,值得当前以及后续研究学者去深入研究思考。
一、初探川端康成和《雪国》1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出生于1899年,于1972年去世,在日本享有极高的声誉,更是本国文学界重量级人物,属于新感觉派著名作家,其创作的《千只鹤》以及《雪国》和《古都》均斐声国际文坛,在世界范围内被评价为是亚洲的“泰戈尔”,而从川端康成的人生经历来讲,其幼年之时父亲就已经早早离世,之后祖父等人也相继离去。
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旅行之中度过的,而其一生心情也是极为忧郁而又苦闷的,如果对他的性格进行评价,那么孤独和感伤这两个词汇更为合适,而这种孤独以及感伤也促使其将内心的悲哀以及伤痛转化为文学创作力量,并成为了其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思想底色;站在家庭视角上看,川端康成一生算是较为悲惨的,没有亲人的一生注定孤寂,而站在个人成就视角,他的一生则较为辉煌,在其人生之中进行了一百多篇小说的实际创作,这些作品既是对其人生的感悟,也是对自我的升华,此外其作品具备较强的抒情性,在虚无主义以及佛教思想影响之下对人生之美予以了追求。
雪国中的孤独与国族认同研究引言《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描绘了人们内心孤独感和对于国族认同的探索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孤独之旅,并分析他们在这个背景下对于自己和国族身份的认知。
主体1. 小鸟与湖畔在小说中,主人公小鸟与被困在雪国温泉旅馆相思湖畔的女性(Yuki)之间发展出一段爱情故事。
然而,尽管两人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他们依然无法真正融合并建立起稳定关系。
这种无法逾越的孤独感体现了小鸟作为外来者和跨越地域、文化、社会阶层等差异所带来的困境。
2. 季节变迁与命运转折点小说中描写了不断变迁的季节,寓意着时间流逝和不可逆转的命运。
在这个背景下,人物们不断面对着孤独和无法逃避的命运转折点。
他们试图通过处理个人孤独来寻找对自己和国族身份的认同。
3. 宗教与道德观念小说中,宗教和道德观念渗透在人物行为和思想中。
主人公小鸟在山寺中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修行,而这段经历让他更加深入地体验到孤独与存在的意义。
同时,宗教对于个体的认同和集体国族认同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4. 跨越年代与文化的孤独小说发生在现代日本以外的一个地区,小鸟作为来自东京的青年多次感受到与雪国居民之间的差异和隔阂。
这种跨越年代和文化背景带来的孤独感凸显了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的冲突以及复杂性,并引发了对于自我的反思。
5. 国族身份认同与迷失《雪国》中还出现了一些涉及国族身份认同问题的情节。
小说描绘了民族心态、地域差异等因素对于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
人物们在孤独中努力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同时也试图通过探索国族身份来找到归属感。
结论通过对《雪国》中的孤独与国族认同进行探究,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孤独与寻找认同的主题。
小说以其深入而悲剧性的描写,让读者思考和反思自己在面对困境和自我认同时所产生的孤独感。
同时,借助国族身份问题,《雪国》也提出了关于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文化冲突等课题。
这些问题使得小说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并引发读者对于身份、归属感和社会理解等问题的深度思考。
【赏析】川端康成《雪国》川端康成:《雪国》内容梗概天寒地冻的一个夜晚,岛村第二次坐火车去北方“雪国”的温泉客栈。
斜对面座位上,一个少女殷勤地照料着躺在身边的病人,姑娘的美使岛村的心灵为之震颤。
姑娘叫叶子,病人是驹子的师傅的儿子行男。
他们在同一车站下了车。
驹子记得岛村第一次到雪国是在半年前满山新绿的季节。
驹子原先被卖到东京一家酒馆当女招待,后被教三弦的师傅赎出学艺,有时也到温泉客栈陪客。
在东京闹市区长大的岛村,从小喜欢歌舞伎和传统舞剧,现在正写些介绍西方舞蹈的文章,也勉强算是个文人墨客。
他喜欢驹子的美丽和脱俗。
当晚,驹子找他,他欲行非礼,被驹子拒绝,次日岛村回了东京。
这次岛村来到雪国,驹子也常来找他。
他们同去洗澡,并眺望星空,畅叙人生。
天亮时驹子钻出被窝,系好腰带,对镜梳妆,岛村从镜里看到,在雪景的衬托下,她的脸颊绯红,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
在深厚的积雪中,岛村应邀到驹子家作客。
在这里,他又见到了在火车上使他神魂颠倒的叶子。
听按摩的盲女人说,驹子为给未婚夫治病,自愿当了艺妓。
岛村认为驹子这样做是徒劳的,同时也感到,她非常纯真。
驹子给岛村弹唱《劝进帐》等三弦曲子,那都是她凭着意志苦练出来的,岛村佩服不已。
秋季,岛村第三次来雪国。
驹子已搬到一家小食品店居住。
她爱岛村,但岛村因心里空虚,老把这种爱视为一种美的徒劳。
行男死后,叶子到客栈帮忙,岛村又被她吸引住了。
一次叶子替驹子送便条给岛村时,要他好好照顾驹子,并要求去东京当岛村家的侍女。
驹子尽管心里爱着岛村,但总觉得前途渺茫。
她表示,要是叶子被岛村带走,受到宠爱,她自己即使在山里过一辈子,也是愉快的。
报火警的钟声突然响起,温泉附近一个临时用作影院的蚕房突然失火,驹子和岛村跟着人群去救火,看到叶子从二楼上摔落下来,不省人事。
烧着的木头,打在叶子的脸上,燃烧起来,驹子冲上去抱起叶子,岛村企图靠近叶子,不料被人推到一边去。
岛村抬头望去,银河好象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语文教案雪国的风土人情语文教案教学内容:《雪国》的风土人情教学目标:1.了解《雪国》的背景和作者川端康成的写作风格;2.深入探讨小说中描绘的日本北国的风土人情;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雪国》中所描述的北国风景和人情;2.分析小说情节及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3.理解作者描写的意图及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和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意义;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及意图;3.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雪国》这部作品,包括作者、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
2.提问:你们听过《雪国》这部小说吗?你们对《雪国》的印象是什么?二、学习和理解(35分钟)1.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小说《雪国》的部分片段,重点关注作者对北国风景和人情的描绘。
2.分组讨论:请学生就小说中描绘的北国风情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3.归纳总结:让学生回答一下问题,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主题。
三、拓展阅读(20分钟)1.让学生阅读川端康成的其他作品,例如《伊豆的舞女》或《雪国之色》等,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主题。
2.分组分享:让学生就自己读过的川端康成的作品进行分享和讨论,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
3.作品鉴赏: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与北国风情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北国的特色和氛围。
四、深化思考(20分钟)1.展示并讨论一些名家对《雪国》的评论和解读,例如石黑一雄、村上春树等等。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一个观点或解读,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并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雪国》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点评,从多角度理解小说的深远意义。
五、总结回顾(10分钟)1.总结学生们的讨论和观点,引导他们再次思考《雪国》这部作品。
2.鼓励学生写下对这部作品的最终理解和感悟,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3.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雪国》的触动和思考。
《雪国》讲解《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围绕《雪国》的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深层含义进行讲解。
一、主题《雪国》以爱情与孤独为主要主题。
故事发生在大正时代(1912年-1926年),描述了一名东京的男子冈村到位于日本海边的“雪国”寻找被称为“雪女”的妓女小四郎,最终发现自己无法与她真正相爱的故事。
二、故事情节《雪国》的故事情节并不是传统的线性叙事,它更注重于描绘情感与意象。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事,经常出现一些类似梦幻般的插叙,展现人物内心的独白与思考。
故事的开头,冈村乘着火车一路向北,来到雪国的温泉胜地。
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位名叫亦船的老妓女,了解到有一个被称为“雪女”的妓女小四郎。
冈村对小四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与她见面。
他通过亦船与小四郎初次见面,在寂寞的夜晚,他们俩开始了一段奇特而纠结的爱情。
然而,冈村逐渐发现,他与小四郎之间存在着无法弥补的隔阂。
小四郎宛如冰雪般冷漠而高高在上,无法真正地与冈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冈村怀着深深的孤独与无奈,选择了离开。
他继续与小四郎保持书信联系,但之后再也没有相见。
三、人物形象《雪国》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富有内涵。
主要角色包括:1. 冈村:本书的叙述者与主人公,一个追寻爱情与渴望被理解的男子。
他对小四郎投入了很多情感,但最终意识到两人无法真正走到一起,深受挫折。
2. 小四郎:被称为“雪女”的妓女,拥有冷漠与神秘的外表。
她无法敞开心扉,与冈村之间始终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3. 亦船:老妓女,从她口中得知了“雪女”小四郎的存在。
她是一个寂寞而痴情的人,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桥梁角色。
四、作品的深层含义除了爱情与孤独,川端康成的《雪国》还蕴含着更为深层的哲学意味。
雪,作为作品中重要的意象之一,象征着纯净与美丽,但同时又隐藏着死亡与孤寂。
小四郎的形象与雪国的冰雪景色相呼应,彰显了作者对于冷漠、隔阂和无法实现的渴望的思考。
《雪国》研究综述摘要:《雪国》是日本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作者悲凉、苍茫的艺术特色,特别是它细腻的抒情色彩以及它所体现的忧郁、伤感的"物哀"之美,历来为日本文学研究者所称道。
对《雪国》的研究,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同角度的研究使我们更全面的看待《雪国》这一文学名著,更深刻地认识作者创作的意图,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关键字:虚无思想;物哀思想;美学;女性形象一、虚无思想《雪国》的基本主题是虚无主义。
川端康成所追求的就是那种虚幻之美,那种空灵之美。
作者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宣扬了一种虚无思想,指出人的一切追求都是徒劳的,人生毫无意义,只有死才能得到解脱。
谢海燕在《一曲凄美的梦幻曲--论<雪国>的虚无思想》中认为作者川端康成舍弃了除“强烈的思念、严肃的呼声和最细腻的内心愿望之外”的其他无意义的具体性描写。
虽然小说给人以深刻的真实性印象,但这种所谓的真实性与实际生活之间保持相当大的差距。
此外,川端康成虽然多次声称岛村不是他自己,但是他终身追寻的“最清高也最富有色彩”的纯洁世界,也只不过是一个如同雪国一样,无影无踪的美丽幻想而已,岛村的世界就是川端康成梦寐以求的虚无之美的化身和影子。
不仅仅岛村是川端虚无思想的化身,作品中女主人公驹子体现了他的虚无思想。
驹子的名字也是暗含着虚无意义的。
“驹”在日语和汉语中都是“小马”的意思。
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搜神记》。
女儿想念父亲,一匹马实现了她的愿望,把父亲带回了家,而女儿却不愿履行诺言嫁给马为妻。
父女二人联手杀掉了马,马皮从地上跃起,包住了女儿就跑,等到父亲找到女儿时,女儿已变成了一条蚕,正在树上吐丝作茧。
岛村想着驹子像蚕一样,以她透明之躯,在这居住的情形。
蚕马的神话也暗指虚无,川端康成连“驹子”这个名字也是刻意为之。
主人公是虚无的,他们的爱情也是虚无的。
岛村在城市中有自己的家庭,念念不忘曾在雪国相识的驹子。
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之美摘要:川端康成的《雪国》被认为是最能体现他文学造诣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展现出日本传统女性之美,也展现出鲜明的人格与个性之美,成为川端康成作品中不朽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川端康成本人心目中最理想女性的化身。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女性之美一、川端康成与《雪国》在小说《雪国》中,主要通过了驹子和叶子两位完美的女性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作者心目中的女性之美。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日本西部的越后汤泽,描写了主人公驹子、叶子、岛村以及行男之间微妙的感情关系和发生的故事,并且引出了四个主人公命运和未来的改变。
其中两位女主角展现出了日本传统女性之美,同时也展示出了她们各自的个性之美、心灵之美和人格之美。
女主角叶子代表的是女性圣洁的美,灵魂的美,她的美纯洁无暇又虚无缥缈;而驹子代表的是成熟的美,热情的美,真实而野性。
她们都是雪国中美的精灵,也是川端康成脑海中理想的女性之美的化身。
二、雪国中的女性之美(一)圣洁之美《雪国》中,叶子是女性圣洁之美的代表。
在小说中,描绘了这样一个纯洁无暇的女子。
川端康成认为她的美是“世间不存在的美”,她的美已经“到了悲哀的程度”,犹如一块美玉,美的晶莹剔透,毫无瑕疵,让人不容玷污。
所以,叶子的美就更加显得纯粹,显得空灵,显得悲凉。
小说中作者对叶子外貌描写不多,出现次数也较少,但是每次出现都显得圣洁飘渺,犹如超脱尘世的存在。
作者更多的是通过对叶子声音的描写来抓住读者的心,在一开始,叶子在雪夜中用她美丽的声音呼唤站长,在岛村听来,这声音“美的近乎悲伤”。
当叶子把行男的死讯带给驹子时,岛村听到的是她的“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仿佛雪山的回音”,唤起了读者无限的联想和听觉上的美感,表现出叶子美的虚无缥缈。
通过男主人公岛村脑海中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心目中圣洁女性的形象,叶子是在雾霭的火车玻璃窗中美丽的姑娘,在忽明忽暗的灯火的照映下,她的形象在黄昏中若隐若现地浮现出来。
当代小说《雪国》读书报告《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本文将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描写以及主题探讨等角度,对《雪国》进行深入解读。
一、情节分析《雪国》以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充满禁忌与欲望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贫农夫妇冈田,他们生活在一个飘雪弥漫的寒冷地区。
而冈田偶然间在一次去城市的旅途中,遇见了一位名叫志贺见洋子的“西方女人”,她让冈田完全陷入了迷惑和狂热中。
故事围绕着冈田与洋子的禁忌之恋展开,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描写,勾画出了两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
二、人物形象描写作者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塑造了《雪国》中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印象。
冈田是一个勇敢而坚毅的男性形象,他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却仍然坚守着对洋子的爱。
洋子则是一个神秘而敏感的女性形象,她的身世和过去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关注。
此外,小说中还有一些次要角色如冈田的妻子、奸商、买办等,他们各自拥有鲜明的个性,为整个故事增加了不少色彩。
三、主题探讨《雪国》涉及了多个主题,并通过情节展示和人物心理描写来表达。
其中,对爱情的诠释是本书的核心主题之一。
小说中的冈田与洋子之间的爱情艰难而复杂,他们面临着社会禁忌、荒芜的环境以及无法跨越的文化障碍。
作者通过描写冈田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表达了对于真爱的追求和向往。
此外,对于人性的探讨也是《雪国》一个重要的主题。
作者以雪的比喻,暗示着世界的冷漠和人类内心的孤寂。
小说中的人物在不同的境况下展现出了贪婪、欲望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引发了人们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四、艺术特点《雪国》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而备受赞誉。
首先,川端康成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通过对雪、冰、水等元素的描写,使小说散发出一种幽静而冷峻的气息。
同时,他精细入微地刻画了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的细腻描写,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体验。
此外,小说的叙事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流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雪国: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日本文化的融合引言《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于1937年的一部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很大突破,并引发了对现代派文学和传统日本文化融合的讨论。
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日本文化的背景现代派文学简介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欧美的一种新的艺术思潮,强调个人主义、自由表达和较为前卫、开放的创作方式。
它打破了以往传统文学形式和规范,尤其重视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
传统日本文化特点传统日本文化饱含着浓厚的美感和哲理,包括着名的茶道、园林艺术、歌舞伎等。
它注重细节、内敛而含蓄,强调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
《雪国》对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日本文化的探索个人情感与社会冷漠《雪国》以主角高村兄妹与日本雪国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浪漫而禁欲的爱情故事。
小说展现了现代派文学对于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与表达。
同时,小说也传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日本社会冷漠和虚无的忧虑之情。
这一主题从故事中多次体现出来,无论是浮躁的都市生活还是女性地位的消极变化,都呈现出了传统日本文化面临剧变之时的困惑与抗争。
自然界与人类存在日本传统文化注重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在《雪国》中也得到了表达。
作者通过描写大自然中令人叹为观止的美丽而独特景色,将东方哲学思想渗透进小说中。
小说中景物描写具有鲜明的传统意象,如樱花、风铃等元素常常出现在小说描述中,强调自然界对于人类存在意义和启示,并通过此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日本文化价值的承接和诠释。
结论《雪国》作为一个现代派文学作品,成功地融合了传统日本文化的元素。
通过对个人情感和社会冷漠的描写,以及自然界与人类存在之间的关系探索,该小说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创新和观念上的超越。
它不仅展示了川端康成的独特才华,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对于现代与传统交织之下文化认同与寻找的思考。
注:以上内容为原创,并按照要求使用Markdown语言进行格式化编写。
走进《雪国》,领悟日本似的美作者:林夏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6期摘要:《雪国》可以称得上为川端康成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极其平淡的口吻和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一段平淡而又曲折的爱情故事。
它的精彩之处还不仅仅局限在此,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日本这个国家特别是大和民族独有的审美规范和民族性格,有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可以付诸于它的文学作品。
”而《雪国》可以说是一部最“日本”的作品,它是我们了解认识日本人独特物哀和生死观的一个窗口。
关键词:人物形象物哀观生死观作者简介:姓名林夏媛,出生于1987年5月5日,现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汉语言文学三班。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6-0005-02川端康成先生的《雪国》以其不愠不火的平淡美叙述了岛村与驹子和叶子间的感情故事,其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设置充满了日本式传统美。
特别是驹子和叶子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深入人心,凸显了川端康成先生柔弱纤细,擅长刻画女性形象和心理的特点。
也包含着川端康成先生代表的日本人的美学规范和孕育其中对于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
走进《雪国》,人们可以感受到寂寞凄凉中静静的狂热,体味人世纷乱中心灵的执著。
其实雪国的故事结构相当简单。
以男主人公岛村三上雪国为线索,写出了他与女主人公驹子和叶子的情感纠葛。
这里岛村貌似为主人公,实为配角,作者是以他同这两位女子的相处中,对她们的感觉及幻想来勾勒出驹子和叶子这两位女性鲜明的形象,驹子是文中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毫无疑问,她是作品的中心人物。
文中一开篇写到岛村对于驹子的第一印象就是“洁净”,这位“女子给人的形象洁净得出奇。
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
还有令人称道的关于驹子“朝雪镜”的说法,“她面对着枕旁的梳妆台照了照镜子,岛村朝她望去,突然缩了缩脖子。
镜子里白花花闪烁的原来是雪。
在镜中的雪里显出了女子通红的脸颊。
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
雪国:日本文化与孤独的象征
1. 引言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被广泛认为是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描述一个位于北国山间的偏僻小村庄中发生的故事,探讨了日本传统文化和孤独这个普遍主题之间的关联。
2. 日本传统文化
2.1 和谐与冷漠
传统的日本文化强调和谐、礼貌以及群体利益高于个人。
在《雪国》中,人们生活在与外界相隔离的雪地环境中,彼此相互依赖又保持着一定的疏离感。
这种冷漠反映了日本社会中常见的内敛性格特点。
2.2 自然与哲学
《雪国》借助自然景观描绘出纯净、静谧而美丽的北国风光。
这种对自然界的留白和尊重反映了传统日本文化深深根植于大自然,并体现出对默默流动时间中无法操控事物的接受与领会。
3. 孤独的象征
3.1 雪的寂静
在《雪国》中,“雪”是一种重要的象征,它代表着孤独和寂静。
小说中经常描写下雪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幽闭感和孤独感。
人们被大自然的力量隔离,与外界无法有效沟通,体现了主人公与世界的脱节。
3.2 爱情与孤独
同时,小说中呈现出一段复杂而深沉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与文化背景不同、言语不通的美丽舞娘渚共度艰难时光。
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心理距离和思想隔阂,表达了日本传统文化以及个人内心深处所带来的无法跨越的孤独。
4. 结论
《雪国》关注日本传统文化及其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并通过描绘冷漠和和谐、自然之美以及爱情中的孤独等主题,帮助读者理解了日本文化对于孤独感觉的深远影响。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深入探讨人性的主题,在文学界仍然享有极高的声誉,并继续引发读者对日本文化及人际关系的思考。
从《雪国》看日本文化的传统美《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著名的唯美主义代表之作。
作为日本最负盛名的小说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整个亚洲文学界,川端康成有着与印度诗圣泰戈尔并驾齐驱的地位。
川端康成立足于日本文化传统,继承学习日本古典文化优秀的传统,以其敏锐的感受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以其艺术上的创新和独特的美学风格,充分展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内在美,他的小说有着精致而富有朦胧的诗意,凝重而冷清,诗意而颓废,其中贯穿着一种淡淡的东方宿命。
认真阅读《雪国》,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体现的日本式强烈的的传统美。
川端康城在《独影自命》中表示:“我决心要成为日本式的作家,希望能继承日本的传统美……”,在战后,他说要以余生不遗余力地去表现这种日本的传统美。
所谓日本传统美,如同对日本文化研究有素的郁达夫所概括的那样,是由和歌、徘句、插花、茶道、歌舞伎、庭园建筑、佛舍浮屠等构成。
向以阴柔之美取胜,绮丽精致,蕴藉多姿,含蓄委婉,这种古典美中一些永世长存的东西,表现了大和民族特有的气息,而这种气息则又深深地嵌入了川端的思想、川端的艺术世界中。
日本正是这样的一个民族,比起圆月、绽放的花朵,他们更爱残月、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儿,因为他们认为残月、花瓣、花落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伤情绪,会增加美感。
这种无常的哀伤和幽静的美感,正是日本人文化的精髓。
《雪国》讲述了一个徒劳的又很凄美的爱情故事,岛村与雪国艺伎驹子有着很深的感情纠葛,在第二次去雪国的火车上,岛村遇到了同样为雪国艺妓的少女叶子,被她的清丽和单纯所吸引。
驹子迷恋岛村,岛村明白驹子的迷恋,但同时认为驹子的爱情甚至她个人的存在就是徒劳和可悲的。
岛村思慕叶子,但叶子是虚幻的美,无法触及,小说最后以叶子葬身结尾,戛然而止。
《雪国》创作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大行其道, 疯狂发动侵略战争的时期。
而《雪国》的故事发生在偏僻乡村,以男女爱情故事为主,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并没有描述,但就如日本评论家岛崎秀权蜕“川端康成对军国主义是消极抵杭,《雪国》便是例子。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小说以日本北国的雪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贫穷的村庄和其中苦苦挣扎的人们,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说揭示了生活的苦难和人性的脆弱,呈现了一种悲哀之美。
本文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探索小说中所展现的人类命运和生命的意义。
小说以其独特的描写风格展现了北国的苍凉和凄美。
雪国是一个孤寂而贫瘠的地方,长期的冬季和厚重的积雪使得这片土地更加荒芜。
小说中,作者大量使用了冷色调和寂静的场景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这种荒凉和孤寂的氛围与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艰辛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人类的脆弱和苦难。
小说开篇就以雪国车站的描写开端,车站淹没在积雪之中,孤寂而凄美。
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使得读者在一开始就对雪国的艰难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为小说后续人物的命运增添了更多的悲痛和沉重感。
小说通过对人类内心的探索展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北国这片苍凉的土地上,他们的命运常常是无奈和苦难的。
小说中的主人公田口是一个文艺青年,他在雪国结识了雪国的女郎千代,他们之间陷入了一段复杂的爱情。
由于彼此的误解和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的结局收场。
田口在小说中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真谛,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命运的挣扎和对生活的困惑。
他常常感到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对自己的生存和爱情都感到困惑。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对生命的迷茫,使得田口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同时也使得小说的悲哀更加深刻。
川端康成的《雪国》通过对苍凉的北国、人类内心的探索、爱情与欲望的描写以及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悲哀的美。
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充满了无奈和苦楚,但正是这种苦难和挣扎,构成了小说深刻的悲哀之美。
正如《雪国》中所表现的那样,生命往往是无常而又脆弱的,但正是这种脆弱和无常,才使得生命更加珍贵和美丽。
这种悲哀的美,正是《雪国》最深沉的魅力所在。
雪国川端康成评价鉴赏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独特的笔墨风格展示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重现了一个被战争和现代化摧残过的日本社会中所存在的孤独、无助和苦涩。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雪国》是一部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
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景物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传达了其对现代人处境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深邃洞察。
例如,小说中的雪景被视为“美”和“冷酷”的象征,同时也代表了主人公深深的孤独和无助。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人物的名字和寓意,以增加小说的象征性。
其次,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看,《雪国》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小说。
它反映了日本战后时期的文化变革和社会变迁,表现了战后日本人民所面临的痛苦和困境。
其中,主人公阿信和小桥的形象,代表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反映了日本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文化断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
最后,从审美角度来看,《雪国》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川端康成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娴熟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小说世界。
他运用内省性的叙述手法,深刻地描绘了人物内心的纷乱和苦涩,让读者在情感上得到深刻的触动和共鸣。
此外,小说中的美学意识和文学形式的创新,也为这部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
总的来说,《雪国》是一部兼备文学、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优秀小说,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世界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雪国》中的民族元素探析
关键字:民族性传统风俗自然四季物哀幽玄
摘要:川端康成创作的核心,就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灵魂。
不仅是对传统民族风俗和地域的写照。
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继承。
本文以《雪国》为例,探析其民族元素。
1、对日本传统风俗的继承
(1)艺妓
众所周知的艺妓,就是日本特有的一种艺人的形式。
川端笔下的艺妓们,多是迫于生计的女子,舞女薰子就是这么一个年幼的艺妓形象。
而在《雪国》中,川端更是详尽地描述了艺妓们的生活状态及艺术表现。
驹子刚出场时,作者写:“……亭亭玉立地站着一个女子,她的衣服下摆铺展在乌亮的地板上,……看到衣服下摆,岛村不由得一惊:她到底还是当艺妓了么!”可见下摆不平铺合拢的穿和服方式,就是艺妓专门的标志。
在艺妓的表演形式方面,川端也着重地进行了描写,她们演歌跳舞,弹琴敲鼓。
琴是类似琵琶的三弦琴;歌是日式的长歌;舞也是日本的传统舞蹈,只有动作。
艺妓从衣着装饰到表演方式和乐器,都是纯日本式的,一再成为川端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职业和故事发展线索,自然可见这一职业在日本民族中的代表性和川端自己的喜爱之情。
(2)和服
和服则是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日本民族服饰,至今每逢重大节日或祭典,每个日本人都会入沐后郑重其事的穿戴起来。
川端小说中对于和服的考究也是细致入微的。
从面料到底衬,从图案,花纹到装饰,腰带,都是大有讲究。
并且和服的颜色和花纹,式样和装饰,则多次成为川端描述出场人物的重要纽带。
《雪国》中作者借岛村的活动详尽地叙述了绉纱的制作过程:“在雪中缫丝,织布,在雪水里漂洗,在雪地上晾晒,从纺纱到织布,一切都在雪中进行。
”这样才能保证绉纱做的夏装的质地,甚至连保存也是惊人地讲究:“每年都要把不知是谁穿过的估衣送去产地”“雪晒”,连曝晒法都是长久流传的。
(3)颜色
自古以来,日本人认为处于黑白、红白之间的朦胧色是最美的。
在《雪国》中常常出现的红与白、黑与白的配合以及和多种颜色的配色。
红与白配色主要表现的是鲜艳的美。
红是带有刺激性的颜色,而白则是洁净的象征,两者对比则会显得格外的美。
川端用这种配色表现女性形象的美貌和纯洁,例如:“镜里映照的雪景闪着白光,姑娘维红的面颊浮现于白雪中,委实是难以形容的洁净,难以形容的美。
”黑与白配色主要表现的是悲伤的感情和悲哀的气氛,黑往往与寂静、沉默、哀怨、痛苦联系在一起,黑与白的对比会大大强化黑的艺术效果,川端常常用它来表示悲哀、死亡的场景,这反映了日本人的审美趋向。
《雪国》的一切似乎都是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展开的,雪、花、月,都是白色的,白在日本人的色彩美中是最美的,日本人偏爱白色,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白色意想的出现。
代表美丽与哀愁的雪曾经无数次出现在日本作家的笔下,代表了日本民族对于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沉思。
雪,来时悄无声息,去时杳无踪迹。
当它飘然降临,会将人世间的芜秽全部掩盖,其情景何其壮观。
然而冬去春来,冰消雪融,一切的美丽又消失了,一切的丑陋有又暴露了。
悲哀继续,美不永存,只留下了更加落寞的心灵。
(4)民俗民风民情
虚幻人物叶子头上包着毛巾,叉开穿着雪裤的双腿,一边打红小豆,一边唱着
民歌:蝶儿、蜻蜓,还有蟋蟀,在山上鸣叫惆啾,金琵琶,金钟儿,还有纺织娘。
叶子人浴时所唱的拍球歌中所唱的内容也都与动、植物有关。
古老的三弦琴的弹奏,是雪国姑娘必备的技艺。
那清脆悦耳的琴声,代表着艺妓们的性格与品行,拨动着雪国人的心,诉说着雪国的寂静与悲凉。
客栈主人拿出的京都产的古老铁壶所发出的柔和的水沸声,微弱的铃声以及身穿和服的驹子走来时所发出的同铃声相似的细碎的脚步声,构成雪国的生活画卷,反映了雪国的日本人那纤细、敏锐的感觉以及它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一切无不向人们展示着日本的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作者用大篇篇幅介绍唯有雪国才有的雪硕奋中缥丝织布工艺以及“雪晒”的习俗。
直到如今,岛村仍然把自己的给纱拿去“雪晒”。
对这一传统工艺的特别介绍,烘托了雪国姑娘的冰清玉洁,诉说着她们那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2、日本的自然四季
日本民族认为自然是生命的母体,是生命的根源,人生与自然相融合要通过人对自然的怜爱才能达到。
日本人把自然看成是美的情感的根源。
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文学家对自然美的抒写,并在作品中发扬这一传统,在他的小说中,他不遗余力地表现大自然的美,写尽了自然风景。
川氏是将人的思想感情、精神注入自然风物之中,把主观色彩揉进自然景物里,从而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将无情的自然风物变得有情。
作者通过自己的叙述来描述自然四季作为故事的发展背景,使读者可以迅速地感受到日本特殊的四季征候,身临其境。
比如《雪国》中岛村对驹子、叶子的恋情与相思主要是在冬天,因为冬天使人生活节奏放慢,使人关注内心,富于遐想。
《雪国》对自然的大量描写,特别是自然与人的感情的密切契合,鲜明地再现出日本文化的特质,带有浓浓的民族风情。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化的弘扬者,是日本美的探索者。
日本人对季和季物的亲和和敏感,一般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他们从一草一木,空中悬月,敏感地体悟着四季时令的萌芽与凋落,时间的永恒流转和万物的生生不息。
四季交替、生命轮回的不可逆转是《雪国》的精神所在。
3、日本传统“物哀”的继承
日本四面环海,气候温和,人的衣食住行来自于自然,人与大自然处于亲近以存的关系中。
日本人把自己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思想感情沉淀于自然之中,把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日本人追求和谐的过程中,作为生命个体与社会群体必然有些冲突,大概这就是日本传统悲哀的根源。
“物哀”是日本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它在日本文化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川端康成在《雪国》的创作过程中充分继承和发扬了日本文学这种“物哀”的传统。
《雪国》中驹子对岛村所怀有的不能指望的爱情,岛村对叶子那纯真的爱的向往,驹子、叶子为了行男所做出的牺牲以及爱的徒劳,都是与死亡联系在一
起的,驹子聪明勤奋、对生活有着种种美好的渴望,但现实中却只能以陪酒卖笑为生,爱情成为一场独舞。
她的悲哀,她无法言说的哀愁散布在《雪国》的每一个角落。
叶子有着菩萨般的仁爱心肠最终却葬身火海,使人感到一屡哀哀的悲愁,充分展示了作者所具有的日本式的物哀情调和他思想中的深重的幽玄理念和东方式的虚无主义精神。
“物哀”这种审美观念表现在心灵感受上则主要强调“瞬间美”。
这是一种随瞬即逝的瞬间感受,是当时当景产生的微妙情绪。
在注重自身内心感受的日本人来说,现实的物只是普通的物,只有特殊环境下展现出的美的瞬间,这才是永恒的。
众所周知,樱花是日本国的象征,虽未正式将其列为国花,但在每个日本人的心目中,它都是最美丽的花,不光因为它盛开至极致时繁艳的美丽,更因为樱花花期如此之短,不过一周时间就该全然凋零了。
沉寂一年,只为这一周的韶华绽放,不得不说这瞬间绽放的美在日本人心中才是极致的美,才是永恒的。
正如川端认为的:个体生命短暂,“瞬间真实”的美比凡眼所见的美更加动人,也更加永久,是不灭的美。
所以他钟情于以死亡来诠释生命,以死亡来求得永恒。
叶子之死,死得那么必然,那么不可抗拒,仿佛只是为了获取永恒的自由而解脱了躯壳,生的平凡与死后的永恒,只由一个死亡的瞬间联系着。
这可能也能解释为何日本作家自杀频率如此之高,连川端自己也未避此律。
《雪国》的字里行间弥散着轻烟般的忧愁,并且具有哀婉,细腻的格调。
这种对于人生的哀愁,是川端康成多愁善感的产物,更与日本物哀文化内涵相契合.对于人生的悲哀贯穿在其中,这与物哀文化中突
出哀愁,感伤,孤寂的情感倾向是一致的。
这是日本传统物哀文化底蕴深入到作家笔下的人物心灵中的表现。
4.对日本幽玄理念和东方式的虚无主义的继承
佛教自印度经中国传入日本后,似乎正好契合了这个民族精神上的孤岛漂泊,思维上的注重因缘、偶然性的文化心理。
《雪国》就是川端康成感悟生命、感叹人生虚无,参禅悟道以及虚无思想的宣泄地和传播载体。
作品营造的意境,人物的命运都潜藏着虚无的影子,蕴含着佛教的玄机。
川端康成选择了一个天远地偏的冰冷环境作为故事发生地,实际上这是作家心目中的一个封闭的理想禅境,是一个寂静清澄的心灵世界。
在这样的禅境中,男主人公岛村是在空虚的自我放任中寻找寄托。
作家还假借岛村以表达他的虚无思想,真正的美是虚无的,对现实的美的追求是徒劳的,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小说中驹子把自己的爱寄托在一个虚无的岛村身上, 她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也不过是投来徒劳的回报。
在此,作家通过驹子的梦想幻灭来表明,命运就是这样,无论如何努力,到头来都挣脱不了命运无情的网,人生就像一场梦。
叶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幻想般的存在,作家在故事的最后巧妙的设置了叶子的结局来深化了作品的虚无内涵,在这里叶子的死体现了日本式的回归自然,归于本心的自在永恒的佛禅虚无宇宙观。
无处不是在写日本,从外在风貌和思想精神两个层面写出了日本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表现了日本民族的灵魂。
本文试图通过对川端康成小说中对日本景观,传统技艺,风俗民情描写的分析,挖掘出他思想中具有共性的“日本化”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