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减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0
《14、15减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二册第四章《20以内的加减法》中的第14、15减几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借位的方法,运用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借位的方法,熟练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借位的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计算器、小棒。
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超市购物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明有15个苹果,他想买走8个,还剩几个?”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退位减法的概念,通过例题148、159,引导学生掌握借位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137、149、168,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14、15减几》2. 板书内容:退位减法的概念借位的方法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179、188、197(2)应用题:小华有20个糖果,他给小红7个,又给小刚6个,还剩多少个?2. 答案:(1)179=8,188=10,197=12(2)2076=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在借位方法上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2024年《14、15减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基础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涉及20以内退位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主要围绕14、15减几的运算,通过实例解析,使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运用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14、15减几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计算器、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购物找零、计算时间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受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
2. 例题讲解:(1)148=?(2)159=?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设计相似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索20以内其他数的退位减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0以内退位减法——14、15减几2. 例题:(1)148=6(2)159=63. 运算规则:(1)从个位开始减,如果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的数减1,个位上的数加10。
(2)重复步骤(1),直至计算完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27=?(2)138=?(3)169=?(4)1710=?2. 答案:(1)5(2)5(3)7(4)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程度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运算速度较慢,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学生的随堂练习反馈5.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6. 知识拓展的深度与广度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重点强调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特别是从个位向十位借位的过程,这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4、15减几》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三章《加减法》中20以内退位减法。
具体内容为14、15减几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概念;2. 掌握14、15减几计算方法;3. 能够熟练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4.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法概念,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14、15减几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09);2. 小棒(每人一捆);3. 黑板、粉笔;4.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数字卡片和小棒,让学生搭建不同数字组合,然后进行减法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退位减法问题。
2. 例题讲解:(1)14减5计算方法:a. 从14中减去5,先从个位开始,4减5不够,需要向十位借1,十位1变成0,个位变成14;b. 十位0借1后,变成10,再从10中减去5,得到5;c. 综合个位和十位结果,14减5等于9。
(2)15减6计算方法:a. 从15中减去6,先从个位开始,5减6不够,需要向十位借1,十位1变成0,个位变成15;b. 十位0借1后,变成10,再从10中减去6,得到4;c. 综合个位和十位结果,15减6等于9。
3. 随堂练习:出示若干道20以内退位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结:六、板书设计a. 退位减法概念;b. 14、15减几计算步骤;c. 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d. 随堂练习题目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4减3、6、7、8;(2)15减4、7、8、9;(3)任意20以内退位减法题目。
2. 答案:(1)11、8、7、6;(2)11、8、7、6;(3)根据题目自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a. 除14、15减几,还有哪些20以内退位减法?b. 退位减法在生活中应用;c. 退位减法与加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