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识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7.78 KB
- 文档页数:14
家畜血吸虫病基础知识家畜血吸虫病,又称为家畜血吸虫症,是一种由吸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它主要影响家畜,如牛、羊、猪等,也可以感染人类。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常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更加普遍。
本文将介绍家畜血吸虫病的基础知识,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
病原体:家畜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寄生虫,被称为血吸虫。
血吸虫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日本血吸虫和中国血吸虫。
这两种血吸虫的寄生过程和症状略有不同,但都可以对家畜和人类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传播途径:家畜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感染了血吸虫卵的水体传播。
家畜在饮用被感染的水时,可能会摄入血吸虫卵,从而导致感染。
此外,家畜也可以通过吸入或经皮肤吸收血吸虫卵来感染该病。
对于人类来说,他们可以通过接触被感染的水体、进食被污染的蔬菜或食物,以及接触感染了血吸虫卵的土壤等途径感染该病。
症状:家畜血吸虫病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感染家畜的血吸虫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消瘦、厌食等。
慢性感染时,家畜可能会出现贫血、水肿和肝脏疾病等症状。
对于人类来说,感染血吸虫后可能出现类似肠道炎症的症状,如腹泻、腹痛、消瘦等。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人类可能会出现肝脏疾病、膀胱炎症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家畜血吸虫病的传播,一些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定期检查家畜的健康状况,并对感染了血吸虫的家畜进行治疗。
其次,保持家畜圈舍和水源的清洁卫生,避免家畜接触被感染的水体。
此外,可以通过改善饲养条件、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以及加强家畜的免疫力来预防该病。
对于人类来说,预防家畜血吸虫病的最有效措施是避免接触被感染的水体、土壤和食物。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以及规范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总结:家畜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吸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影响家畜和人类。
该病通过感染了血吸虫卵的水体传播,导致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定期检查家畜的健康状况、保持环境卫生、改善饲养条件以及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都是重要的措施。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
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方法不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进行游泳、戏水、打草、捕鱼、捞虾、洗衣、洗菜等接触疫水的活动。
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痰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预防感染血吸鬼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和早期治疗,查出的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常应银行。
洗衣、洗菜玩水、游泳生活在疫区的群众要积极配合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组织开展的查螺、灭螺、查病和治病工作,以及对家畜的查病和治疗工作。
改水改厕,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保证生活饮用水安全,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合性而吸由症变化快,症状严垂,负险性大,确诊成抢救不及时易造成死亡。
如出现持续发热、拉肚子等症状,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查。
第1篇一、引言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在我国,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的12个省、市、自治区。
为了提高幼儿园师生的血吸虫病防治意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本篇安全教育旨在普及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园师生的防护能力。
二、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1. 血吸虫病病原体血吸虫病病原体是一种扁平的吸虫,分为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三种。
在我国,以日本血吸虫为主。
2.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血吸虫病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传播。
当人接触疫水时,血吸虫尾蚴会侵入皮肤,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最终在人体内形成成虫。
3. 血吸虫病的症状血吸虫病潜伏期一般为1-2个月,感染后早期症状不明显。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1)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2)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3)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便血等;(4)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血尿等。
4. 血吸虫病的危害血吸虫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可导致以下后果:(1)慢性血吸虫病:长期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2)肠道症状:慢性血吸虫病可导致肠道狭窄、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3)泌尿系统症状:慢性血吸虫病可导致泌尿系统损害,如膀胱炎、尿路感染等。
三、幼儿园血吸虫病安全教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通过幼儿园讲座、宣传栏、家长会等形式,普及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师生及家长的防治意识;(2)邀请专业医生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座,让师生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 严格管理疫水(1)对幼儿园周边的疫水区域进行排查,确保师生不接触疫水;(2)对幼儿园内的水池、池塘等进行定期清理,防止血吸虫尾蚴滋生。
3. 强化个人防护(1)教育师生在接触水时,应穿着长袖衣物、长裤,并佩戴防护手套,防止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2)在疫水区域活动时,应尽量避免裸露皮肤,减少感染风险。
血防知识内容
以下是 8 条血防知识内容:
1. 嘿,你知道吗,血吸虫就像个小恶魔,会悄悄钻进你的身体搞破坏呢!比如在有钉螺的水域玩耍,哎呀,说不定就被那小恶魔缠上啦!所以千万别去那些危险的地方玩水呀。
2. 血防真的超级重要哇!想想看,要是不小心感染了血吸虫,那身体可就遭罪了呀!就像被病魔抓住了一样难受,咱可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呀。
3. 哎呀呀,血吸虫病可不好惹呀!一旦染上,那可比被蜜蜂蛰一下难受多啦!就像身体里住了个捣蛋鬼,不停地捣乱呢!大家可一定要注意防范哟。
4. 血防知识要牢记在心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
好比出门要带钥匙一样重要,不注意血防,那健康可就没保障了呀!难道你想让自己陷入危险吗?
5. 你看啊,了解血防知识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一层保护衣。
如果随便对待,那不是等于把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危险中吗?这可不行哇!
6. 血防可不是小事一桩哇!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呢。
就好像汽车要保养才能跑得好,我们也得好好防血吸虫呀!不然身体怎么能健康呢?
7. 哇塞,血防真的不能马虎呀!你想想,要是不重视,那后果得多严重呀,就像堤坝有了漏洞,大水就会涌进来一样吓人呀!大家可得长点心呐。
8. 血防知识真的是太关键啦!难道你不想健健康康的吗?那就要把血防重视起来呀!就像爱护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样爱护自己的身体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血防知识一定要高度重视,不然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做好防护,远离血吸虫病。
血防小知识1、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又叫裂体吸虫,寄生在宿主静脉的扁形动物;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在钉螺体内寄生并发育,再从钉螺体内跑出来,遇到入水的人和家畜牛、羊等血吸虫幼虫马上钻入皮肤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侵入体内,引起发烧、拉肚子、肝脾肿大等,严重危害了人、家畜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就是血吸虫病;钟祥市血防办公室宣2、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水中有一种叫“钉螺”的螺蛳,外形呈圆锥,就想一个小的螺丝钉,因此得名;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于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约6毫米和3毫米,在山丘地区多见;钉螺是水陆两栖动物,尤其喜生活在“冬陆夏水”的洲滩,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如果看到这类地方,潮湿的、芦苇很多的,就应离它远点,不要去接触那里的水和植物;钟祥市血防办公室宣3、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如果从来没接触疫水的人在疫水里洗手或劳动就会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感染,被感染部位几小时后有明显的黄豆大小丘疹,红、痒,但不痛;一般会在40天左右出现畏寒、高烧、腹泻、头昏,肌肉、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还可导致死亡;多次接触疫水或急性血吸虫病没有完全治愈,都可转为慢性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大便带血等轻微症状,严重者大便中带有红白冻子,时间一长,则有乏力、肝脾肿大等症状;急、慢性血吸虫病没有及时彻底治疗,可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钟祥市血防办公室宣4、得了血吸虫病该怎么办血吸虫病可防可治,并不可怕,得了血吸虫病应尽快到当地卫生院或市第四人民医院检查,并住院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吸虫病,治疗的方法也不同;急性血吸虫病人必须住院治疗,可采用口服抗血吸虫药物吡硅酮6日疗法,即总量1/2剂量在第1天、第2天分次服完,其余1/2剂量在第3—6天分服完,每日剂量分3次服用,急性血吸虫病人还应加强营养,口服维生素类药物;慢性血吸虫病人,采用口服吡硅酮2日疗法;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应在改善患者全身情况以后,改善肝功能,缓解消除症状,恢复患者的健康;钟祥市血防办公室宣5、家畜患血吸虫病也应早治疗耕牛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疫区所有的家畜,每年应进行一次普查,以牛为主,其次是猪、羊、狗等,以便做到早发现、早确诊,及时治疗或处理;凡血吸虫病的病牛,都要进行治疗,老残病牛要处理;治疗药物有硝硫氰胺和吡硅酮两种,都是1日1疗法,安全,方便,疗效高;钟祥市血防办公室宣6、血吸虫病患者诊断基本方法凡是到过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人,只要接触过疫水,并出现皮疹、发烧、肚子疼、拉肚子、身体消瘦,四肢无力等症状时,都应到当地医院作全面检查;检查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抽血化验,另一个是检查大便;血检阳性为血吸虫病临床病人,粪检检测到血吸虫卵为血吸虫病确诊病人,都应该及时治疗;钟祥市血防办公室宣7、药物灭螺见效快药物灭螺是目前杀灭钉螺最直接的办法,优点是见效快、效果明显,一般选择在每年3月—11月的合适时间进行;氯硝柳胺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推荐使用的杀螺剂,由于其难溶于水,影响杀螺效果,后又制成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国内产品为50%可湿性粉末,产品为干燥、均一的黄色粉末;该药杀螺效果好,对人畜安全,对皮肤无刺激,不损害农作物;钟祥市血防办公室宣8、个人防护小常识有血吸虫的地区生产作业必须接触疫水时,应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常用的方法有:涂擦防护药剂,比如防蚴灵;穿戴防护用具,如长筒胶鞋、胶皮手套等;饮用自来水或井水,如在疫区野外作业急需用水,可采取加热或药物杀虫等办法处理疫水;改水改厕;口服预防药,在接触疫水后一定时间内,按医生建议口服“蒿甲醚”、“青蒿琥脂”、“吡硅酮”等药品;钟祥市血防办公室宣9、封洲禁牧防控血吸虫病封洲是指非生产人群在封洲期间一律禁止到江、湖、洲、滩等有钉螺的草洲活动和接触疫水;禁牧是指所有家畜在禁牧期间禁止到有螺草洲放牧和接触疫水;因为患病的耕牛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而且长期散放散养的家畜,群放于湖区草洲,随处排便,是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禁止耕牛在有螺的河岸草洲随处放养,到处排便,是控制血吸虫病的关键,同时,不让家畜在河岸草洲随处放养,也可以减少家畜感染血吸虫病的机会;钟祥市血防办公室宣10、以机代牛防控保健康以机代牛即以机代替牛耕,是一项科学有效的防控血吸虫措施;一是以机代牛淘汰疫区全部耕牛,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对防控血吸虫病作用巨大;二是以机耕代替牛耕,减少了农民劳动与疫水直接接触的机会,确保农民身体健康;三是机耕提高了劳动工效,促进了增产增收;目前我省对自愿以机代牛的农户均给予政策性的补助,以帮助农民购买农机;钟祥市血防办公室宣。
鸭畈教学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育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造成劳动力下降,影响生产;急性或慢性病人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血吸虫在人体内不断产卵,放出毒素,使肝脏、脾脏受到损害,发展到晚期可危急生命;妇女得了此病,严重的会影响生育,造成家庭不幸;儿童患了这种病,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成为矮小人“侏儒症”。
耕牛患了血吸虫病,表现为消瘦,役力下降,严重的粪便带血、带粘液,粪稀如水,最后衰弱虚脱而死亡。
一、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体内的肠系膜静脉和肝脏附近的门静脉血管内。
成虫产出的虫卵一部分随血流进肝脏、造成肝损害,另一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逸至水中,遇到人畜仅需10秒钟即可经皮肤钻入人体内发育成虫。
如此循环,即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二、人体感染血吸虫病有哪些主要方式和途径?不论男、女、老、幼,也不论何种民族与性别,只要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就有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
感染血吸虫病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生产性接触疫水感染。
如水田作业、打湖草、放牧、防汛、抗洪抢险、测量、勘测、施工,以及捕鱼捞虾等在疫水中作业;二是生活性接触疫水感染,如游泳戏水、淘米洗菜、洗衣物及饮用疫水等。
尾蚴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皮肤。
接触疫水机会越多,暴露在疫水中的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大。
三、什么季节最容易感染血吸虫病?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3~11月,而以7~9月发生感染的机会最多,尾蚴感染的最适温度为15~30℃。
一条尾蚴夏季存活3天,冬季可存活一周。
这一时期气温高,雨水多,钉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最活跃,逸放出来的尾蚴多、活动力强,此阶段人畜因生产、生活接触疫水的机会也多,容易感染。
四、怎样预防血吸虫病感染?只要做好集体和个人防护工作和注意饮用水安全,就能有效地预防血吸虫病的感染。
主要措施有:1、集体防护措施①、改造自然环境疫区生产场所易积水和要涉水的低洼滩地,应事先开沟沥水,平整坑洼,修整道路,搭桥设渡,避免不必要的涉水。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问答,这些你都知道吗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它通过水生螺类媒介传播,并且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地区。
以下是关于血吸虫病防治的常见问答。
1、什么是血吸虫病?凡是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
寄生于变温脊椎动物的血吸虫为雌、雄同体,但寄生于恒温脊椎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的血吸虫是雌、雄异体,哺乳类如人类及哺乳动物(牛、羊、马、猪、猫及鼠等)。
血吸虫种类繁多,己为人类认识的86种,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
其中有5种血吸虫(即日本、埃及、湄公、间插、曼氏血吸虫)致使人畜患血虫病。
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
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在中国流的血吸虫病的病原只有日本血吸虫一种。
根据发掘出土的西汉古尸解剖分析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日本血吸虫寄生在我国人体内了。
2、血吸虫病是如何传播的?人、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后,尾蚴就会很快钻进人、畜体内,经过37天左右发育成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系膜血管里,以吸血维持生命。
雌虫在肠系膜静脉的内管里产卵。
卵内含有毛蚴,每条雌虫每天产卵1000- 3500个左右。
卵要放出毒素,影响健康;一部分卵随血流到肠壁,能使肠壁破溃而进入肠腔内,随大便排除。
卵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
含有血吸虫卵的大便污染了水源,在水温大约25°C 情况下,经4小时左右虫卵内毛蚴破壳而出,在水中快速游动,遇到钉螺,很快就会钻入钉螺内,在钉螺体内不断繁殖,形成大量尾蚴。
含有尾蚴的钉螺遇水,尾蚴就不断放入水中,人、畜下水接触到尾蚴而受感染,这样就得了血吸虫病。
血吸虫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生存,不断地危害着人民生命与健康。
3、血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
重型患者会出现反应迟钝、心肌损害等症状,在疾病进展或治疗期间,极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包括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以及异位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水源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防治知识。
了解血吸虫的生命周期是非常重要的。
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人体内寄生阶段和水体中生活阶段。
在人体内寄生阶段,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或膀胱中,通过排出的粪便或尿液进入水体中。
在水体中,血吸虫的卵孵化出幼虫,幼虫通过水中的某种介体(甲螺)感染人体,重新进入人体内寄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饭前便后要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水源后要注意清洁双手。
同时,不要随地大小便,要使用卫生厕所,并及时清理。
这样可以减少血吸虫卵排出到水体中,从而减少感染的机会。
对于居住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人群,定期进行血吸虫病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检查粪便或尿液中是否存在血吸虫卵,可以及早发现感染,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防止水体污染也是血吸虫病防治的关键。
对于水源地和饮用水源地,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防止血吸虫卵污染。
这包括保持水源的清洁、禁止随意排放粪便和污水,以及加强对甲螺的监测和清除。
在一些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采取药物治疗是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经过医生诊断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抗血吸虫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杀灭体内寄生的血吸虫,减轻症状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除了个人和药物治疗,疫苗研发也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方向之一。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研究和开发血吸虫病疫苗,以提供更有效的防护手段。
疫苗的研发将在根源上减少感染源,从而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有着长远的影响。
加强宣传和教育也是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
通过宣传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增加人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政府、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相关知识,提高防治血吸虫病的整体水平。
血吸虫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个人卫生、定期检查、水源管理、药物治疗、疫苗研发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由人类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在急性期患者可有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消瘦乏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
儿童得血吸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发展为侏儒症,患者将痛苦终身。
2、危害人类健康的“瘟神”20世纪40年代末,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猖獗,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身体受到摧残,致使田园荒芜、断垣残壁、满目凄凉,出现了许多“无人村” “寡妇村” “肚胞村”等悲惨景色。
如素有人间天堂、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昆山,血吸虫病感染者占当地人口总数的65%以上,有100多个“无人村”。
高邮县新民乡农民在有螺的洲滩下水劳动,其中4019人感染急性血吸虫病,死亡1335 人,死绝45户,遗下孤儿91个,真所谓“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血防形势依然严峻5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和血防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是一种生命力、繁殖力都很强的生物,加之有螺环境复杂,给灭螺工作增加了难度。
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人口大流动使血防形势更加严峻。
例如,我省某市一小学生暑假期间随父的船队去血吸虫病流行区,曾在江滩上戏水玩耍,回家以后生病入住市医院。
医院因病孩高热不退给予多种治疗措施,疑为伤寒、白血病等而作各种细菌培养、骨穿刺,还转诊上海某医院,未果。
后经血防部门工作的亲戚探病提出看法,即去血防站就医,确诊为血吸虫急性感染,给予吡喹酮治疗痊愈出院。
该患儿由于误诊使得病程延长,增加了痛苦,多耗费了近万元,劳民伤财。
由于缺乏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导致一些人得病后误诊而延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的这类病例并不少见,同时也反映了部分临床医生的血防意识淡薄。
4、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及长江流域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个县、市、区。
预防血吸虫的知识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疾病,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内,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预防血吸虫病的发生,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
了解病原体是预防血吸虫病的基础。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它的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水生阶段和陆生阶段。
在水中,血吸虫通过分泌出一种化学物质来感染人体,所以我们要避免接触可能被感染的水源,特别是淡水湖泊、河流和水田。
此外,血吸虫的感染还可能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感染水源中的食物而传播,所以在食用蔬菜、水果和其他水产品时要特别注意。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可能被感染的水源后。
同时,要定期清洗和消毒水源容器,以防止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或煮熟不彻底的食物,特别是来自感染水源的食物。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也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接触可能被感染水源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避免暴露在感染水源中的时间过长,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
同时,在户外活动时,要选择适当的服装和鞋子,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感染的水源。
定期进行体检也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感染血吸虫后,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寄生虫依然存在于体内。
定期进行血液和粪便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感染,避免病情的恶化。
加强宣传教育也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增加对预防措施的了解和重视。
同时,加强卫生监管,加强对水源和食品的检测和管理,减少感染的机会。
预防血吸虫病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感染水源和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定期进行体检,加强宣传教育等。
只有全面提高预防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血吸虫病的发生。
血吸虫病防识知识血吸虫病防识知识加强血防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的知晓率和正确率,形成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一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一种由于感染了血吸虫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血吸虫是寄生虫,在人体内的存活时间平均为4~5年,长者可达10~20年。
雌虫在人体内产卵,大多数虫卵沉积在肠黏膜和肝组织内,仅少数虫卵随粪便排除体外;如果虫卵入水(河、湖)且温度适宜(25~30°),则可以孵出卵内的毛蚴;当遇到钉螺,毛蚴就钻入钉螺进行无性繁殖:一只钻入钉螺的毛蚴经7~8周后即有成千上万的尾蚴逸出,尾蚴随水流在水中浮游..当人接触到含有尾蚴的疫水时,尾蚴很快穿过皮肤或黏膜侵入,变成成虫寄生在人体内,进入再次循环,由此可见如果不注意预防,吸血虫病的蔓延是非常可怕的。
任何年龄、性别、职业、和种族的人,只要接触疫水,都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二.血吸虫病的基本概念:凡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血吸虫。
是雌雄异体,有口、腹两个吸盘吸附在血管壁上,常寄生于门静脉、肠系膜静脉或盆腔静脉系统。
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上海12个省市自治区。
截止到1999年,已有5个省、市(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其余7个省的血吸虫病疫情也正在逐年下降。
目前,尚未控制的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区和大山区。
由于湖诏地区和大山区环境复杂,疫情仍十分严重,血吸虫病的防治任务极为艰巨。
我们学校有许多同学的老家在大湖边或靠大山的区域,当学校放假时都会回老家,所以应引起高度的警惕。
三.血吸虫病的危害:1.人是怎样得血吸虫病的:血吸虫在钉螺内逸出尾蚴,此时如果人接触疫水,尾蚴即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内,尾蚴在人体内发育成长,然后致人患血吸虫病。
2.对人体的危害:血吸虫病按照发病时间的长短和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轻重可以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等,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慢性血吸虫病有慢性腹泻、无力和消瘦等症状。
晚期血吸虫病可以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病人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极度全身衰竭、甚至死亡。
女性患者可引起胎儿不良或畸形;儿童得了血吸虫病会导致发育不良,出现小个子“侏儒”症。
3.对家畜的影响:血吸虫病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对家畜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家畜感染了血吸虫后会出现拉肚子、消瘦和生长迟缓,严重的同样会死亡,影响畜牧业发展。
4.周围环境对上海地区的威胁:目前上海市已经消灭血吸虫病的流行,但是上海市周边地区血吸虫病的流行还很严重,如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江苏、浙江、江西等,每年仍然有大量的病人出现;大面积的钉螺依然存在,上海的松江、金山、奉贤也发现新钉螺点,这些都影响着我们区域血吸虫病防治的成果。
四.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1.生产性感染:人进入被血吸虫病污染的水源、田地,如耕耘、插秧、捕鱼、割水草、打中、打粽叶、防汛、排涝等水中作业。
2.生活性感染:如在被污染的河、沟、潮水中淘米、洗菜、洗手脚以及游泳等。
五.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消灭钉螺:以破坏血吸虫的宿主是关键,开展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
首先我们小学生能做到的是:当外出旅游时哦,在不知道当地水溪或河流是否被污染的情况下,决不能轻易下水嬉戏玩耍、游泳,更不能让大人用这样的水洗菜、掏米等等活动,以免在无意中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
其次,是因为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必须接触疫水时,一定要先采取防护措施,如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
如果知道自己可能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和早期预防治疗,查出的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
老家是生活在疫区的同学,要告诉家人,积极配合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开展查螺、灭螺。
查病、治病工作,和对家畜的查病、治病。
保证生活用水安全:要按要求改水该厕,防止粪便污染水源;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血吸虫病防识知识加强血防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的知晓率和正确率,形成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一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一种由于感染了血吸虫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血吸虫是寄生虫,在人体内的存活时间平均为4~5年,长者可达10~20年。
雌虫在人体内产卵,大多数虫卵沉积在肠黏膜和肝组织内,仅少数虫卵随粪便排除体外;如果虫卵入水(河、湖)且温度适宜(25~30°),则可以孵出卵内的毛蚴;当遇到钉螺,毛蚴就钻入钉螺进行无性繁殖:一只钻入钉螺的毛蚴经7~8周后即有成千上万的尾蚴逸出,尾蚴随水流在水中浮游..当人接触到含有尾蚴的疫水时,尾蚴很快穿过皮肤或黏膜侵入,变成成虫寄生在人体内,进入再次循环,由此可见如果不注意预防,吸血虫病的蔓延是非常可怕的。
任何年龄、性别、职业、和种族的人,只要接触疫水,都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二.血吸虫病的基本概念:凡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血吸虫。
是雌雄异体,有口、腹两个吸盘吸附在血管壁上,常寄生于门静脉、肠系膜静脉或盆腔静脉系统。
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上海12个省市自治区。
截止到1999年,已有5个省、市(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其余7个省的血吸虫病疫情也正在逐年下降。
目前,尚未控制的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区和大山区。
由于湖诏地区和大山区环境复杂,疫情仍十分严重,血吸虫病的防治任务极为艰巨。
我们学校有许多同学的老家在大湖边或靠大山的区域,当学校放假时都会回老家,所以应引起高度的警惕。
三.血吸虫病的危害:1.人是怎样得血吸虫病的:血吸虫在钉螺内逸出尾蚴,此时如果人接触疫水,尾蚴即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内,尾蚴在人体内发育成长,然后致人患血吸虫病。
2.对人体的危害:血吸虫病按照发病时间的长短和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轻重可以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等,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慢性血吸虫病有慢性腹泻、无力和消瘦等症状。
晚期血吸虫病可以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病人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极度全身衰竭、甚至死亡。
女性患者可引起胎儿不良或畸形;儿童得了血吸虫病会导致发育不良,出现小个子“侏儒”症。
3.对家畜的影响:血吸虫病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对家畜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家畜感染了血吸虫后会出现拉肚子、消瘦和生长迟缓,严重的同样会死亡,影响畜牧业发展。
4.周围环境对上海地区的威胁:目前上海市已经消灭血吸虫病的流行,但是上海市周边地区血吸虫病的流行还很严重,如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江苏、浙江、江西等,每年仍然有大量的病人出现;大面积的钉螺依然存在,上海的松江、金山、奉贤也发现新钉螺点,这些都影响着我们区域血吸虫病防治的成果。
四.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1.生产性感染:人进入被血吸虫病污染的水源、田地,如耕耘、插秧、捕鱼、割水草、打中、打粽叶、防汛、排涝等水中作业。
2.生活性感染:如在被污染的河、沟、潮水中淘米、洗菜、洗手脚以及游泳等。
五.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消灭钉螺:以破坏血吸虫的宿主是关键,开展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
首先我们小学生能做到的是:当外出旅游时哦,在不知道当地水溪或河流是否被污染的情况下,决不能轻易下水嬉戏玩耍、游泳,更不能让大人用这样的水洗菜、掏米等等活动,以免在无意中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
其次,是因为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必须接触疫水时,一定要先采取防护措施,如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
如果知道自己可能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和早期预防治疗,查出的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
老家是生活在疫区的同学,要告诉家人,积极配合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开展查螺、灭螺。
查病、治病工作,和对家畜的查病、治病。
保证生活用水安全:要按要求改水该厕,防止粪便污染水源;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血吸虫病防识知识加强血防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的知晓率和正确率,形成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一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一种由于感染了血吸虫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血吸虫是寄生虫,在人体内的存活时间平均为4~5年,长者可达10~20年。
雌虫在人体内产卵,大多数虫卵沉积在肠黏膜和肝组织内,仅少数虫卵随粪便排除体外;如果虫卵入水(河、湖)且温度适宜(25~30°),则可以孵出卵内的毛蚴;当遇到钉螺,毛蚴就钻入钉螺进行无性繁殖:一只钻入钉螺的毛蚴经7~8周后即有成千上万的尾蚴逸出,尾蚴随水流在水中浮游..当人接触到含有尾蚴的疫水时,尾蚴很快穿过皮肤或黏膜侵入,变成成虫寄生在人体内,进入再次循环,由此可见如果不注意预防,吸血虫病的蔓延是非常可怕的。
任何年龄、性别、职业、和种族的人,只要接触疫水,都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二.血吸虫病的基本概念:凡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血吸虫。
是雌雄异体,有口、腹两个吸盘吸附在血管壁上,常寄生于门静脉、肠系膜静脉或盆腔静脉系统。
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上海12个省市自治区。
截止到1999年,已有5个省、市(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其余7个省的血吸虫病疫情也正在逐年下降。
目前,尚未控制的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区和大山区。
由于湖诏地区和大山区环境复杂,疫情仍十分严重,血吸虫病的防治任务极为艰巨。
我们学校有许多同学的老家在大湖边或靠大山的区域,当学校放假时都会回老家,所以应引起高度的警惕。
三.血吸虫病的危害:1.人是怎样得血吸虫病的:血吸虫在钉螺内逸出尾蚴,此时如果人接触疫水,尾蚴即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内,尾蚴在人体内发育成长,然后致人患血吸虫病。
2.对人体的危害:血吸虫病按照发病时间的长短和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轻重可以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等,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慢性血吸虫病有慢性腹泻、无力和消瘦等症状。
晚期血吸虫病可以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病人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极度全身衰竭、甚至死亡。
女性患者可引起胎儿不良或畸形;儿童得了血吸虫病会导致发育不良,出现小个子“侏儒”症。
3.对家畜的影响:血吸虫病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对家畜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家畜感染了血吸虫后会出现拉肚子、消瘦和生长迟缓,严重的同样会死亡,影响畜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