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传感器参考文献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目录1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目的············································································1.2 超声波介绍及其应用领域······························································1.3 本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超声波测距的原理 ·····································································1.3.2 两种测距方案的选择 ··································································2 AT89C51单片机简介 ··································································2.1 单片机基础知识············································································2.1.1 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2 单片机的分类及发展·····································································2.3 单片机AT89C51的特性 ·································································3 超声波传感器 ························································································3.1 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3.1.1 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 ··································································3.1.2 超声波传感器的特性 ··································································3.2 超声波传感器的检测方式······························································3.3 超声波传感器系统的构成······························································3.4 超声波传感器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3.4.1 测距仪的工作频率 ·····································································3.4.2 声速 ·······················································································3.4.3 发射脉冲宽度 ···········································································3.4.4 测量盲区 ·················································································4 超声波测距硬件电路设计 ···························································4.1 超声波测距系统电路总体设计方案 ········································4.2 超声波测距系统电路各部分模块的设计·········································4.2.1 超声波发射电路 ········································································4.2.2 超声波接收电路 ········································································4.2.3 温度补偿电路 ···········································································4.2.4 显示模块 ·················································································4.2.5 复位电路 ·················································································4.2.6 时钟电路 ·················································································4.2.7 最小系统电源 ···········································································5 系统的误差分析 ·······································································5.1 声速引起的误差 ································································5.2 单片机时间分辨率的影响 ····················································6 超声波测距系统软件设计 ···························································7 系统的分析 ·············································································7.1 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的结论与展望·······································7.2误差产生原因的系统改进方案··············································8 心得 ······················································································参考文献 ···················································································1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距离或长度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书课题名称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年月日填写说明1、正文部分:(1)标题与正文格式定义标准如下:一级标题:1.标题1二级标题:1.1标题2三级标题:1.1.1标题3四级标题:1.1.1.1标题4(2)表格:尽可能采用三线表。
(3)图形:直接插入的插图应有图标、图号,不能直接插入的图应留出插图空位。
图中文字、符号书写要清楚,并与正文一致。
(4)文字表述: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语句通顺,无语法和逻辑错误,无错字、别字、漏字。
文字的表述应当以科学语言描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不要以口语化的方式表达,报告中科技术语和名词应符合规定的通用词语,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和标准符号。
2、参考文献:(1)数量要求:参考文献只选择最主要的列入,应不低于5种。
(2)种类要求:参考文献的引用,可以是著作[M]、论文[J]、专利文献[P]、会议论文等。
(3)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参考文献用宋体五号字。
[1] 作者.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著作图书文献)[2] 作者. 文章名[J]. 学术刊物名称. 年. 卷(期): 起止页码(学术刊物文献)示例:[1]王社国,赵建光。
基于ARM的嵌入式语音识别系统研究 [J]。
微计算机信息,2007,2-2:149-150.3、附录或附件:(可选项)重要的测试结果、图表、设计图纸、源程序代码、大量的公式、符号、照片等不宜放入正文中的可以附录形式出现。
4、如果需要可另行附页粘贴。
任务书1. 设计要求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单片机结合来测量温度。
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量温度信号,计算后在LED数码管上显示相应的温度值。
其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精确到0.5℃。
数字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采用数字显示,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C51,测温传感器使用DS18B20,用3位共阳极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
基于单片机的声光控制开关设计参考文献基于单片机的声光控制开关设计参考文献引言:声光控制开关是一种常见的控制装置,它通过感应环境中的声音和光线来实现设备的开关操作。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家居智能化、工业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以基于单片机的声光控制开关设计为主题,探讨相关参考文献和技术。
一、参考文献概述1. "基于单片机的声光控制开关设计",作者:李某某,刊物:《电子技术应用》,2018年。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声光控制开关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作者通过使用AT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结合声音和光线传感器,设计了一种智能声光控制开关。
该文以设计实例为导向,给出了具体的硬件电路图和软件编程代码,对初学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2. "基于单片机的声光控制开关的效能研究",作者:王某某,刊物:《自动化技术研究》,2019年。
这篇研究文章从声光控制开关的效能角度对基于单片机的设计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作者通过实验数据,比较了不同控制算法在开关响应时间、控制准确度和能耗方面的表现,并基于提出的评价指标对不同设计进行了排名和比较。
该文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不同设计的优缺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做出选择。
3. "基于单片机的声光控制开关在家居智能化中的应用",作者:张某某,刊物:《智能科技应用》,2020年。
这篇文章探讨了基于单片机的声光控制开关在家居智能化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针对应用场景,详细介绍了控制开关的布局、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以及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联动。
该文对于希望应用声光控制开关进行家居智能化改造的读者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二、主题深度与广度讨论1. 基于单片机的声光控制开关设计原理在基于单片机的声光控制开关设计中,首先需要理解声音和光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声音传感器一般能够将环境中的声波转化为电信号,而光线传感器则能够感知光强度的变化。
通过单片机的输入输出口与传感器进行连接,实时采集传感器反馈的电信号,并通过软件编程实现相应的控制逻辑。
目录1、概述1.1 相关背景和应用简介1.2 总体设计方案 (2)1、各模块的功能介绍 (2)2、总体设计框图 (3)2、硬件电路的设计2.1 传感器的选型及电路接口设计 (4)2.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6)一、复位电路 (6)二、晶振电路 (8)2.3 显示电路设计 (9)2.4 脉冲电路设计 (11)3、软件部分的设计3.1 总体流程图及子程序流程图 (12)3.2 主要程序 (13)4、仿真及结果4.1 数据分析表 (16)4.2 仿真界面图 (16)5、小结课程设计小结 (17)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8)1、概述1.1相关背景和应用简介目前国内外测量电机转速的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理论方法,先后产生过模拟测速法(如离心式转速表、用电机转矩或者电机电枢电动势计算所得)、同步测速法(如机械式或闪光式频闪测速仪)以及计数测速法。
计数测速法又可分为机械式定时计数法和电子式定时计数法。
传统的电机转速检测多采用测速发电机或光电数字脉冲编码器,也有采用电磁式(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或可变磁阻的霍尔元件等)、电容式(对高频振荡进行幅值调制或频率调制)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测速器是利用置于旋转体内的放射性材料来发生脉冲信号.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光电式,光电式测系统具有低惯性、低噪声、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优点.加之激光光源、光栅、光学码盘、CCD 器件、光导纤维等的相继出现和成功应用,使得光电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采用光电传感器的电机转速测量系统测量准确度高、采样速度快、测量范围宽和测量精度与被测转速无关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总体设计方案1、各模块的功能介绍图1.1 系统原理图各部分模块的功能:①传感器:用来对信号的采样。
②放大、整形电路:对传感器送过来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在送入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转换。
③单片机:对处理过的信号进行转换成转速的实际值,送入LED④LED 显示:用来对所测量到的转速进行显示。
基于MPU6050的单片机姿态传感器系统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姿态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高。
姿态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物体姿态变化的设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器人、医疗等领域。
传统的姿态传感器多采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技术制造,其体积庞大、功耗高,无法满足小型化、低功耗的要求。
因此,基于MPU6050的单片机姿态传感器系统应运而生。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MPU6050的单片机姿态传感器系统,实时获取物体的姿态信息,并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输给上位机进行处理和显示。
该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机器人、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MPU6050传感器介绍2.1 MPU6050概述MPU6050是一种集成了三轴陀螺仪和三轴加速度计的传感器,采用MEMS技术制造。
该传感器具有高精度、低功耗、小体积等特点,能够实时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
2.2 MPU6050工作原理MPU6050通过感知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变化,进而计算出物体的姿态角度。
传感器内部集成了AD转换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模块,能够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处理。
第三章:系统设计3.1 硬件设计基于MPU6050的单片机姿态传感器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模块和通信模块三部分。
3.1.1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采用MPU6050传感器作为主要组成部分,通过I2C接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
传感器模块负责感知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变化,并将数据传输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3.1.2 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采用STM32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
单片机模块负责接收传感器模块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计算,最终得到物体的姿态角度。
3.1.3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采用串口通信的方式,将单片机模块计算得到的姿态角度数据传输给上位机进行处理和显示。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引言概述: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我们需要参考相关的文献。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该主题相关的参考文献,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正文内容:1. 硬件设计方面的参考文献1.1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该文献详细介绍了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过程。
包括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系统的电源供应等内容。
1.2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中的电机控制技术研究》该文献重点研究了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中的电机控制技术。
通过对电机控制算法的改进和优化,实现了系统的精确控制和高效运行。
1.3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研究》该文献探讨了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中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通过对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进行分析,实现了对车辆位置和状态的准确监测和判断。
2. 软件设计方面的参考文献2.1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中的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该文献详细介绍了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中的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
包括系统的功能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处理与存储等内容。
2.2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中的通信技术研究》该文献研究了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中的通信技术。
通过对通信协议和通信模块的研究和应用,实现了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远程控制。
2.3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中的算法优化与性能提升》该文献重点优化了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中的算法,提升了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和优化,实现了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
总结:通过对以上参考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管理系统设计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关键技术和应用。
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自动0803姓名学号20085074题目数字测温计设计题目类型设计开发一、选题背景及依据1.题目背景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用到的一个物理量。
测量温度的基本方法是使用温度计直接读取温度。
最常见到得测量温度的工具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例如:水银玻璃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热电偶或热电阻温度计等。
它们常常以刻度的形式表示温度的高低,人们必须通过读取刻度值的多少来测量温度。
传统的温度计有反应速度慢、读数麻烦、测量精度不高、误差大等缺点。
目前的数字温度传感器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的结晶,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
现在的温度传感器正在基于单片机的基础上,从模拟式向数字式,从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并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2.选题意义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温度传感器DS18B20具有性能稳定、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器、粮仓等日常生活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
又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趋数字化,多功能的数字温度计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简化了数字温度计的设计,降低了成本;以美国MAXIM/DALLAS半导体公司的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B20为核心,以ATMEL公司的AT89S52为控制器设计的DS18B20温度控制器结构简单、测温准确、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智能温度控制器。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生产过程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各种信息参数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都有了几何级的增长,而如何准确而又迅速的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受制于现代信息基础的发展水平。
单片机温度传感器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本设计旨在利用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构建一个温度测量系统,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温度,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通过这个设计,可以使用户及时了解到室内环境的温度情况,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原理1.硬件部分温度传感器: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具有高精度、线性度高、抗干扰性好等优点,可以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单片机:采用STC89C52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功能。
电源:采用稳压电源,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软件部分主程序:通过单片机的AD转换模块,将温度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进行温度计算和数据处理,最后将结果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
温度转换算法: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手册,利用公式将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实际温度值。
实时显示功能:通过控制单片机的定时器和中断,实现对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显示。
三、设计步骤1.硬件连接将温度传感器的VCC接到单片机的5V电源引脚,GND接到单片机的地引脚,DQ接到单片机的P1口。
将液晶显示屏的VCC接到单片机的5V电源引脚,GND接到单片机的地引脚,RS、RW、E分别接到单片机的P2.0、P2.1、P2.2口,D0-D7接到单片机的P0口。
将单片机的P3口接到稳压电源的输出端,作为单片机的电源。
2.软件编程使用Keil C51软件进行编程,编写主程序和温度转换算法。
通过对单片机的中断和定时器的配置,实现对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显示。
通过对液晶显示屏的控制,将温度数值显示在屏幕上。
同时,可以设置温度报警功能,当温度超过设定的范围时,通过蜂鸣器发出警告声。
四、实验结果经过上述设计和调试,实验结果显示良好。
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地采集到周围环境的温度值,并通过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出来。
当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蜂鸣器发出警告声,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
整个系统工作稳定、准确性高、实用性强。
关于传感器的参考文献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环境物理量的装置。
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农业、医疗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数据。
传感器的作用类似于人类的感官,它们能够通过转化物理量为电信号的方式,将环境中的信息转化为可读取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我们了解环境、控制设备以及做出决策都至关重要。
在工业领域中,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与控制。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设备的温度,确保设备在安全工作范围内。
压力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管道或容器内的压力,避免发生爆炸或泄漏事故。
光电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实现自动化生产。
在农业领域,传感器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土壤的湿度,帮助农民合理浇水,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光照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光照强度,帮助农民控制温室的光照条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医疗领域,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诊断。
心电图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
血压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血糖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帮助他们合理控制饮食和用药。
除了以上领域,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安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气体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环境。
车载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车辆的速度和位置,提供导航和交通管理服务。
安防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建筑物或区域的入侵和异常情况,保护人们的财产和安全。
传感器的发展和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改变。
它们不仅为各个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安全和舒适。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传感器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基于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发布: 2011-9-1 | 作者: —— | 来源:caiminghao| 查看: 530次| 用户关注:摘要:针对研究蔬菜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智能蔬菜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
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温湿度采集、温湿度显示、控制系统等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思想,以DS18B20和HM1500LF作为温湿度传感器,以AT89S52单片机为系统核心,最后利用DELPHI软件进行系统仿真。
该研究设计的蔬菜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良好,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造价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温度采摘要:针对研究蔬菜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智能蔬菜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
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温湿度采集、温湿度显示、控制系统等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思想,以DS18B20和HM1500LF作为温湿度传感器,以AT89S52单片机为系统核心,最后利用DELPHI软件进行系统仿真。
该研究设计的蔬菜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良好,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造价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温度采集;湿度采集;LCD显示;单片机0 引言植物的生长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和湿度。
若昼夜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很大,其对植物生长极为不利。
因此必须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适合植物的生长,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本系统就是针对大棚内温度、湿度,研究单片机控制的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综合考虑系统的精度、效率以及经济性要求多方面因素之后,设计一种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
本系统实现的蔬菜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目标功能如下:(1)系统能对大棚环境温湿度进行采集和显示(现场观温、湿度,软件记录)。
(2)能通过上位机端远程设定蔬菜的生长期适宜温湿度。
由主控机统一设置系统时间和温度湿度修正值。
单片机数字温度计摘要:本设计单片机采用AT89C52芯片,数字温度传感器采用美国DALASS公司的1–Wire器件DS18B20,即单总线器件DS18B20,与单片机组成一个测温系统,当系统上电时,温度传感器就会读出当前环境的温度,并在三位LED数模显示管上显示出当前的温度,该测温仪的测温范围为0℃~110℃,按此要求设计硬件和软件以实现这一功能。
关键词:单片机STC89C52 温度传感器DS18B20; 温度测量电子线路单片机汇编语言温度1 引言: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
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
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目前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
单片机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温度则是系统常需要测量、控制和保持的一个量。
本设计所介绍的数字温度计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该设计控制器使用单片机STC89C52,测温传感器使用DS18B20,用4位共阳极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能准确达到以上要求。
2 总体设计方案:2.1 设计思路:(1)本设计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A/D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转换电路,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2)从中考虑到用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都是使用传感器,所以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所以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从以上两种方案,很容易看出,采用方案(2),电路比较简单,软件设计也比较简单,故采用了方案(2)。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花盆浇水系统设计参考文献1. 程卡莱多维奇等人,基于Arduino的智能植物灌溉系统设计与研究,2017年第3期,信号与智能处理杂志。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使用Arduino单片机设计和构建智能植物灌溉系统。
文中提到了使用土壤湿度传感器进行土壤湿度检测和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水泵的原理。
文章还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编程细节,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和性能评估。
2. 罗伯特·史密斯等人,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花盆系统设计,2018年,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杂志。
该论文详细描述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花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作者介绍了多种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条件。
文章还讨论了控制策略和电路设计,并给出了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实验结果。
3. 马克斯和斯科特,基于Raspberry Pi的智能花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19年,自动化与遥感技术杂志。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基于Raspberry Pi的智能花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作者详细描述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编程,包括根据土壤湿度和环境温度来控制水泵和灯光等设备。
文章还提到了远程监控和遥控功能,以及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的思路。
4. 田静等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盆浇水系统设计,2020年第5期,现代电子技术。
该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盆浇水系统的设计。
作者详细描述了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包括使用湿度传感器和WiFi模块来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系统。
文章还讨论了系统的能耗优化和扩展性,并给出了系统测试和评估结果。
5. 理查德·詹姆斯等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花盆系统设计与实现,2017年,计算机通信与信息杂志。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花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讨论了传感器节点的布局、网络通信协议和数据处理算法。
文章还提到了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功能,并通过实验评估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单片机传感器参考文献[最新]单片机传感器参考文献[1] 王青云.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J] 2010,(05).[2] 彭立,张建洲,王少华. 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01) .[3] Jack Shandle. 即将来临的32位浪潮——ARM构架在32位微控制器领域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03) .[4] 刘侃 ,张永泰 ,刘洛琨. ARM程序设计优化策略与技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04) .[5] 何立民(从Cygnal 80C51F看8位单片机发展之路(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M],2002年,第5期:P5~8 [6] 夏继强. 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7] 徐惠民、安德宁(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 第1版[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8] 张媛媛,何怡刚,徐雪松. 基于C8051F020的温湿度控制箱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4,(10) .[9] 江孝国,王婉丽,祁双喜. 高精度PID温度控制器[J]电子与自动化,2000,(05) .[10] 于洋. 高低温试验箱微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3,(02) .[11] 沈聿农.传感器及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 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3] 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4] 金发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 Goldman JM, Petterson MT, Kopotic RJ, BarkerSJ.Masimosignal extraction pulse oximetry[J].J Clin MonitComput.2000;16(7):7 5-83.[16] D. Tulone. On the feasibility of global time estimationunder isolation condition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17] 王春晖. 环境试验箱中制冷系统的原理分析及优化概述[J]电子质量, 2003,(12)[18] 李建中.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2)[19] 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大大学出版社,2005.[20] 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21] 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22] 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23] 李广第(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24] 赵晓安. 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25] 杨清梅,孙建民.传感器与测试技术[M].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26] 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7] 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8] 宋文绪,杨帆.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王青云.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J] 2010,(05).[2] 彭立,张建洲,王少华. 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3] YD. Tulone. Is it possible to ensure strong dataguarantees in highly mobile[4] Jack Shandle. 即将来临的32位浪潮——ARM构架在32位微控制器领域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03) .[5] 刘侃 ,张永泰 ,刘洛琨. ARM程序设计优化策略与技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04) .[6] 何立民(从Cygnal 80C51F看8位单片机发展之路(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M],2002年,第5期:P5~8 [7] Douglas Boling. Windows CE 程序设计[M] . 北京博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王春晖. 环境试验箱中制冷系统的原理分析及优化概述[J]电子质量, 2003,(12)[9] Goldman JM, Petterson MT, Kopotic RJ, BarkerSJ.Masimosignal extraction pulse oximetry[J].J Clin MonitComput.2000;16(7):7 5-83.[10] 胡大可.MSP430系列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与开发[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11] 沈建华,杨艳琴.MSP430系列16位单片机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2] 胡大可. MSP430系列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13] 李建中.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2)2002.[14] 金发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 何为民.低功耗单片微机系统设计[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16] IAR Company,MSP430 Windows WorkBench,TEXASINSTRUMENTS.1999: 72-83.[17] 于洋. 高低温试验箱微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3,(02) .[18] 李信.16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19] 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大大学出版社,2005.[20] 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21] 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22] 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23] 李广第(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24] 赵晓安. 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25] 杨清梅,孙建民.传感器与测试技术[M].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26] 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7] 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8] 宋文绪,杨帆.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基于单片机的轴承温度传感器设计
周长锁
【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
【年(卷),期】2008(24)31
【摘要】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LM75A配合单片机测温,通信接口使用了RS485芯片,E2PROM 24C02保存传感器的地址和波特率.电路结构紧凑,能够放到普通测温元件的外壳中,构成智能化RS485接口的轴承温度传感器.
【总页数】2页(P157-158)
【作者】周长锁
【作者单位】163813,大庆,大庆炼化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12.6
【相关文献】
1.基于单片机S3C2410的嵌入式温度传感器设计 [J], 蒋礼林
2.一种基于MSP430F112单片机的智能温度传感器设计 [J], 文汉云;莫晓明
3.基于单片机的温度传感器设计 [J], 刘静
4.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红外温度传感器设计 [J], 类延强;张丽萍;类延法
5.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热电阻温度传感器设计 [J], 杨兵;张彤;赵苗慧;雒少哲;余智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参考文献:
[1] 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第1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2] 彭立,张建洲,王少华. 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01) .
[3] Jack Shandle. 即将来临的32位浪潮——ARM构架在32位微控制器领域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03) .
[4] 刘侃,张永泰,刘洛琨. ARM程序设计优化策略与技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04) .
[5] . 何立民.从Cygnal 80C51F看8位单片机发展之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M],2002年,第5期:P5~8
[6]. 夏继强. 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
[7] . 王春晖. 环境试验箱中制冷系统的原理分析及优化概述[J]电子质量, 2003,(12) .
[8] 张媛媛,何怡刚,徐雪松. 基于C8051F020的温湿度控制箱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4,(10) .
[9] 江孝国,王婉丽,祁双喜. 高精度PID温度控制器[J]电子与自动化, 2000,(05) .
[10] 于洋. 高低温试验箱微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3,(02) .
[11] D. Tulone. On the feasibility of global time estimation under isolation condition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o appear in Algorithmica.
[12] D. Tulone. A resource-efficient time estimation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Proc. of the 4th Workshop of Principles of Mobile Computing, pp. 52-59, Oct 2004.
[13] D. Tulone. How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can a process get the reference time? Intl. Symp.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Oct
2003. Brief announcement, pp. 25-32.
[14] D.Tulone, E. D. Demaine. Redesigning quorum system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ubmitted to conference.
[15] D. Tulone. Is it possible to ensure strong data guarantees in highly mobile
networks? Submitted to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