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教学设计及评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69 KB
- 文档页数:6
《猫》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表现猫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性格特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复杂情感,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猫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生字词。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猫写了哪些内容?3、精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猫性格特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的。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让学生朗读描写猫高兴和不高兴时的句子,感受猫的情绪变化。
分析文中的对比手法,如猫的老实与贪玩、胆小与勇猛,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带着喜爱的感情朗读课文。
5、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养过或见过的猫,分享与猫有关的故事。
布置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猫性格古怪老实贪玩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胆小勇猛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二、教学反思在本次《猫》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猫》教案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猫》教案分析《猫》教案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词语,理清线索。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4.体会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5.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体会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重点词语,理清线索。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一、新课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郑振铎先生家曾经也养过几只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相称(chân)懒惰(duî)虐待(nüâ)污涩(sâ)蜷伏(quán)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惩戒(chãng)怅然(chàng)红绫(líng)2.解释下列词语。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伤凄楚,悲苦。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
3.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几只猫?如果说它们是在给我们演出,哪只是主角,哪只是配角,哪只是跑龙套的?(出示问题----初读领略)明确:一共出现了四只猫,主要写了前三只,重点写第三只。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篇〕第1篇:《猫》教学设计及反思《猫》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特点: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运用比照的方法写猫的乖僻性格。
作者对猫的喜欢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生动详细地表达了小猫的淘气得意和大猫的乖僻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生动详细地表达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乖僻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分段,读课文,理解内容,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读课文分段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乖僻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得意。
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猫的乖僻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得意。
〕二、学习第一段读课文第一段,回忆课文内容。
〔要求边读边考虑〕1猫的乖僻性格表如今哪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乖僻”是形容猫的性格特别,很难捉摸。
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的性格有些乖僻:[1]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2]猫快乐时温顺可亲,不快乐时不理不睬,一声不坑;[3]猫即胆小,又勇猛。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欢之情。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的耳中会是“丰富多腔”的?〔展开讨论,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学习第二段:考虑完成。
[1]用〔〕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得意的句子。
[2]抓词语说理解,谈体会。
方法:读句子,话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得意,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
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
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欢这活力勃勃,天真得意的小猫。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欢之情〕[4]再读课文,用串连各段段意义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2篇)《猫》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知识与技能1.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2.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2.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猫引入课文1.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2.老师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播放猫的图片)你能学一下猫叫吗?3.著名作家老舍也很喜欢猫,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我们来当小小研究员,研究研究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1.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先欣赏课文朗读。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将下列问题的研究结果写在你的研究纸上。
①文章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②作者写了几种猫?找出总写每种猫的句子。
3.检查交流。
(1)指名读生字词。
(小黑板出示)任凭尽职抓痒淘气开辟生气勃勃.无忧无虑温柔可亲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屏息凝视枝折花落(强调多音字“屏”“折”的读音)(2)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写()猫的( ),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老舍《猫》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老舍《猫》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舍《猫》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舍《猫》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能读准多音字“屏”、“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古怪”、“屏息凝视”、“任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初步认识老舍语言平实、口语化的特点。
5、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猫性格的古怪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A、动物历来为我们所喜爱。
作家笔下的动物更是特色鲜明,栩栩如生。
第十三课中,丰子恺先生就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
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看看老舍先生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自己的猫的。
B、大家都喜欢动物,老师就先让大家来猜一种动物:“它步调从容,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吃饭时向来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而且还得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学生答)丰子恺先生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从容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大作家老舍先生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自己的猫的呢?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要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字词。
(1)出示“性格、贪玩、尽职、抓痒、稿纸、跌倒、撞疼、开辟”指生认读。
(2)出示“屏息凝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认读,重点指导“屏”、“折”的读音。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
2、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
教学重难点: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上的自主性学习,通过归纳对比,领会作者对于猫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后蕴含的深层情感。
教学过程:课间时间,指导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了解作者情况等相关背景知识。
1、课前自测。
课前,学生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自主检测本课的预习效果,完成“在线评测”部分的基础性知识题目,教师通过“在线评测”查看反馈结果,对学生答题情况做简要评价总结,对高频错误做出订正。
2、课前说明。
今天我们的课,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来学,这更能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同时提供两种求助方式解决你的疑难问题:现场讨论和网上求助。
操作上,大家直接进“网上讨论”板块提出问题即可。
3、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一篇课文么?——猫,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种家畜,面呈圆形,脚有利爪,善跳跃,会捉老鼠。
常被人当宠物养之。
对于猫,我们都相当熟悉,不信请大家看一个小短片(播放1分钟视频)怎么样?老师没说错吧,对于猫,我们相当熟悉,无论是动画片里出现的各具特色的猫的形象,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各具形态的猫,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也知道,很多同学还有着养猫的经历,今天,郑振铎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个“养猫人”的快乐与伤悲——哎?这我就纳闷了,养猫的`乐趣我可以理解,但这悲又从何而来呢?相信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略知一二了,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确定我们这课的学习目标。
4、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重点段落(听取学生的建议,朗读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猫》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让学生熟读并理解《猫》这篇课文,掌握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词汇学习:挑选一些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和练习,如“温柔、磨爪子、胡须、警惕”等。
3. 句型练习:通过课文中的句型进行练习,如“It'sfor sb to do sth.”。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他们喜欢的动物,引入本课主题。
2.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型。
4.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句型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二、课堂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较顺利,但在运用句型进行表达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课前预习不够充分,对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并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进行句型练习。
在课堂活动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度不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与动物保护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权益,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1. 增加课前预习环节的指导,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增加句型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3. 引入与动物保护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权益,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次修订,我希望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评价目标】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猫》优秀教学设计《猫》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猫》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解读】《猫》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5课,作者是老舍先生。
这篇课文以朴实而生动的文笔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情真挚,文风亲切自然,语言平实,毫无雕琢,读后令人难忘。
《猫》是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选编《猫》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2、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以猫为背景的课题猫),喜欢这种小动物吗?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好吗?(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说一说喜欢猫的理由。
)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猫,他除了喜欢猫之外,还有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写文章。
于是,他专门为猫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写得太好了,就被编入了我们的教材,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猫》。
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设计15、猫题目:猫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主题:动物课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设计者:一、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四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培养学生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通过教师的讲解与训练,能够让学生对文中“我会认”“我会写”的汉字用己的方式识记;对阅读的要求: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体会关键词语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更深层的对文章关键字词加以理解。
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猫的性格古怪。
这部分是分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具体说明的。
第一方面,写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写“老实”,“它的确有时候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的确”是完全确实的意思,它“有时候”是这样“乖”,接着用“可是”一转,写“贪玩”,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在这里指的是无论、不管的意思。
接着写猫“尽职”。
“尽职”指尽力搞好本职工作。
它只要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就“屏息凝视”,就是暂时抑制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着,“一连就是好几个钟头”——是那么的耐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决心多么大,多么执著。
第二方面,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
先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的样子:“蹭你的腿”,“让你给它抓痒”,“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尤其它的叫唤“丰富多腔”,不叫时还会“咕噜咕噜给自己解闷”。
它是多么温和柔顺令人喜欢。
但是“这可都凭它高兴”,不是什么时候都这么温柔可亲的。
接着再写它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猫》课文内容,掌握与猫相关的词汇和知识点。
–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写作和表达自己对猫的看法和感受。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猫》课文内容,把握其中的情感。
–运用语文知识表达对猫的看法。
2.难点:–理解作者借助猫这个形象所要表达的意义。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个人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猫》的教材。
2.教学PPT或黑板笔记。
3.学生的课堂笔记本和文具。
4.图书或图片展示猫的相关资料。
5.活动准备:讨论、写作和朗读等活动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猫》,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朗读课文《猫》,让学生跟读。
•解释课文生词和生句,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猫在课文中的作用以及作者的用意。
•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写作活动(1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 展示与评析(10分钟)•部分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课堂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在表达方面指导学生如何更生动形象地描述猫。
6. 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强调,鼓励学生对猫和其他动物保持关爱之心。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猫的新认识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与评析通过本节课《猫》的教学,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在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
通过展示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倾听和分析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时引入更多有关动物和自然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保护意识。
《猫》教学设计【优秀8篇】四年级《猫》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
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
而且人与猫之间的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
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
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自读自悟,想象感悟等方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2、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的词语。
(2)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爱猫,猫爱人”的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2)在阅读中体会大猫的古怪,小猫的淘气。
二、教学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生字,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分析文本,进行适合班情学情的教学设计,制作简单适用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那你们对喜欢的动物了解吗?好,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做动作猜常见动物的游戏,愿意挑战吗?(幻灯出示游戏规则:一个同学上台做动作,其他同学猜动物名)真不错,看来咱们班同学真是动物的好朋友。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非常喜欢动物,他还特地为他的动物朋友写了一篇文章呢!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老舍先生的《猫》。
2、师生一起写课题并齐读课题。
3、师:老舍爷爷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
⽼舍的《猫》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舍的《猫》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位不辞⾟劳的⼈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舍的《猫》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舍的《猫》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说明】 《猫》是著名作家⽼舍的作品,是⼀篇状物抒情散⽂。
⽂章短⼩,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篇令⼈百读不厌的优秀范⽂。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的⼩猫的淘⽓可爱作了细腻、⽣动⽽⼜逼真的描述,字⾥⾏间流露出对猫的⼗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篇讲读课⽂。
课⽂的⼀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具体描述,语⾔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
因此,教学这篇课⽂就要根据其⾃⾝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环环紧扣,如同剥⽵笋⼀样引导学⽣读懂课⽂。
在学习课⽂的同时对学⽣进⾏语⾔⽂字⽅⾯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的⽬的。
教学这篇课⽂,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般规律,即从整体⼊⼿,再到部分,使学⽣不仅理解课⽂内容,⽽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的⽅法。
根据课⽂特点,拟定四⽅⾯的教学⽬标: 1、了解课⽂是怎样具体⽣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猫的淘⽓可爱,激发学⽣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分段的⽅法,⽤课⽂中的⼀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法。
3、分析判断句⼦的正确性,训练学⽣的逻辑思维能⼒。
4、学会本课⽣字,掌握多⾳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彼此”、“⽆忧⽆虑”造句。
《猫》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乖、凭、职、痒、稿、踩、梅、蛇、跌、撞、辟”等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猫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3)引出课题《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思考:课文围绕猫写了哪些内容?3、精读课文,感悟特点(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3)全班汇报,教师引导点拨,体会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胆小、勇猛等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感受猫的性格古怪。
4、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学习写法,拓展练笔(1)回顾课文,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总分结构、细节描写、拟人等。
(2)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
6、课堂小结(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继续完成练笔。
二、教学反思在教授《猫》这一课时,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写作方法。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猫》;(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猫》的朗读与背诵;(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3)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的把握;(2)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拓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猫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谈论对猫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遇到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正确书写;(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3)讲解课文中的细节,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2)强调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猫》;3.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在作业本上签字。
五、课堂反思及修订总结:1. 课堂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人表达能力培养;(2)课堂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的疑问;(3)课堂练习和讨论是否充分,是否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2. 修订总结:(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课堂讲解的内容;(3)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猫》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老舍以及他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1.2 教学内容课文《猫》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老舍的写作风格以及他对动物的描写。
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与反思。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猫》的阅读与理解,老舍的写作风格分析。
难点: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与反思。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猫的各种形态,引导学生关注并讨论猫的特点。
引出课文《猫》,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猫》,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部分。
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老舍的写作风格以及他对动物的描写。
2.3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猫的描写以及他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2.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理解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
引导学生关注并对课文内容进行反思。
三、课堂反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老舍的写作风格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他们的讨论是否深入,是否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四、修订总结根据课堂反思的结果,对教案进行修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
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讨论深度。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以及课后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2023年《猫》教学设计(通用6篇)《猫》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__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绝大多数学生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
在教学中激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
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理念】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都见过猫是吗?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有不少同学还很喜欢猫,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老舍先生家的那只猫,是什么样的,他从那几个方面来描酥述他们家的猫。
板书课题:猫齐读课题。
二、自渎课文,初知大意1、自由读文:借助字典或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巩固生字新词。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填空:这是一只________的猫。
我是从__________看出来的。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完成填空。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思考:⑴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⑵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尝试用“……既……又……,……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猫》的教学设计及评析
《猫》的教学设计及评析
学习目标:
①认识生字“乖”“凭”“职”“痒”“肉”“辟”“勤”;会写“性”“格”等13个生字;积累“无忧无虑、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温柔可亲、抓痒、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稿纸、踩印、梅花、跌倒、撞疼、开辟”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能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找出作者喜欢猫的文句与他人交流。
④会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造句。
⑤能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课文插页的挂图。
②课前发动学生带来自己家饲养的宠物或喜欢的小动物图片、照片等。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插图揭题
①课前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图片或照片贴在班级的墙上,临时布置一个小小“动物角”。
②同学们,从你们带来的照片来看,大家都
非常喜欢小动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见识吗?(师挂上课文插图)这小家伙,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吧!(师板书课题)
③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家猫,而是作家老舍先生家里的猫,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①请学生各自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受的地方请标注记号。
②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互抽字卡,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③出示填空题:这是一只的猫,我是从看出来的。
a.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完成上述填空题;
b.学习小组(4人一组)交流,尔后全班交流。
(预设:若学生回答既古怪又可爱的猫,师此时应进一步启发: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猫的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若学生认为这是一只有趣好玩的猫,师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可因势利导,追问学生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精读“古怪”,体会情感
①细读第一自然段,尝试用“??既??又??,??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②出示两个句子,深入理解,体会猫的古怪特点。
⑴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⑵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a.用自己的话说说“任凭”“屏息凝视”“非……不可”的意思(建议:“屏息凝视”用表演的方式来突破)。
b.从这两个句子中,你体会到猫的.什么特点?
c.用“任凭……也……”“非……不可……”口头造句。
③用个别读、师问生答式、赛读、齐读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只猫还有什么古怪之处?
a.生自由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
b.理解“丰富多腔”与“变化多端”(“丰富多腔”可采用全班协同表演的方式加以理解)。
c.出示“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1)让学生把“无论……也……”与“任凭……也……”换词,问:能否把二者对调?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异同。
(2)用“无论……也……”练习口头说话。
(3)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写法。
Ⅰ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段中的“:”号有什么作用?“冒号“前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Ⅱ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说具体。
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a.师范读,问: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猫的古怪了吗?
b.生齐读,营造师生赛读的氛围。
四、小结课堂,鼓动背诵
①师:这是一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多么目中无人,胆小时什么都怕,胆大时又勇猛无比的古怪之猫,老舍先生的笔墨真是酣畅淋漓,让我们一同来把这些文字“录进”脑际吧。
②说说该怎么记诵比较快。
五、布置作业
1.熟记并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2.背诵课文1—3自然段;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选做:尝试用简笔画把这只猫的古怪样画下来,并用简单的文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三自然段
1.指名背诵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
2.听写本课的部分词语。
二、学习末段,体会“可爱”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评议:小猫的“可爱”,你感受到了吗?
2.挑战前面朗读的这位学生,学生再评议,尔后全班齐读。
3.比较并积累词语:
①谁能说出与“生气勃勃”相似的词语呢?(生机蓬勃、生机勃勃)
②这些词语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建议用造句的方式加以比较。
)
三、回读课文,感悟“喜爱”
1.这哪里是在写猫,分明是在写自己家里那个淘气的小孩。
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的,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2.学生再读全文,用笔描画;
3.指名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朗读学生交流的文句。
四、阅读链接,学习写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提供的“阅读链接”;
2.与课文相联系,说说课后选编的两只猫与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3.师小结:要想写好小动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②要细致观察小动物,并能恰当想像;
③要能找出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进行细描。
五、拓展练笔
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评析]
这份教学设计重在凸显以下特色:
1.亲近文本,品词析句。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注重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抓住“古怪”与“可爱”,通过品重点的关联词、成语等,采用换词比较等的方式,以词推进到句与语段的学习上,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在亲近文本中,触摸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注重迁移,“现买现卖”
学了第二自然段的总分关系的写法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蓝本,将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句进行扩充“补白”,既立足文本,又寻求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3.追求朴实,操作性强
本份教学设计能有适当的预设,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同时还能设计一些填空类的题目,引领学生有效地深入学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