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非牛顿流体

什么是非牛顿流体

什么是非牛顿流体
什么是非牛顿流体

什么是非牛顿流体

在上述简单剪切实验中,对于许多非牛顿流体,比值是的函数,所以和之间的关系式可写成

式中称为表观粘度。对于聚合物熔体和聚合物溶液,是的递减函数,这

样的流体被称之为剪切变稀(假塑性)流体。对于浓缩的固体悬胶液,是的递增函数,称这类流体为剪切增稠(胀塑性)流体。

下图就是两种不同的非牛顿流体:剪切变稀和剪切变稠型。他们本来都是粘稠液体,但是遇到固体表面摩擦,性质迥然。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二季第三集中出现过一个在音响上“跳舞的小人”,Leonard关掉音响时,小人瞬间变成一滩冒泡的液体(如下图)。

我当然不知道电视剧中的液体是什么成分,但是在“果壳网”上找到了类似的试验。

把玉米淀粉和水以3:1的比例在碗里混合均匀就可以制成和电视剧中性质相同的液体。在混合的时候如果用各种不同的速度搅动筷子,可以感受到这种胀塑性混合物的特性,试验发现这种流体有吃软不吃硬的性质,如果用力过大,

就会被拦住,而轻柔的动作却可以搅动这些流体。玉米淀粉浓浆对剪切速率有很强烈的反应,因为恰当配制的玉米淀粉浆是一种胀塑性流体,其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流体被猛烈搅动时(剪切速率高),液体来不及填满微粒之间的缝隙,微粒之间的摩擦力急剧增加,继而粘性也急剧增加。

3.2 具有屈服应力流体

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比如泥浆、牙膏,具有屈服应力。所以在简单剪切实验中,只要小于某个有限的值,则流体不运动,当超过。时,流体才流动。下图画出了对于的曲线,通常将具有屈服应力的物质称之为Bingham物质。

3.3 弹性液体

上面给出的液体的本构方程都不具有弹性特性。粘弹性流体既具有弹性特性也具有粘性特性,并且表现出象弹性反跳等现象。也说这类流体具有记忆特性,现在的应力状态依赖于这流体过去形变的历史。因此本构方程是很复杂的,但在某些流动条件下,可将其化简。

包括小振幅震动流动,在这种流动里,应力、应变和应变率都很小,所以线性粘弹性流体的方程可能就足够了;低速流动,如果流动是很慢的,并且流动的变化也很慢。比如绕经光滑物体(例如球体)的蠕变流动,我们可以选取微分型的本构方程来描述这类流体。我们指出,将蠕变流动看作线性粘弹性流体可能是不满足要求的;复杂流动,如果流动是急剧变化的,比如包含几何形状突然变化的流动,我们通常选取隐含型本构方程,或者选取积分型本构方程。

爬杆效应

1944年Weissenberg在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公开表演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只有粘弹性流体(非牛顿流体的一种)的烧杯里,旋转实验杆。对于牛顿流体,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面将呈凹形;而对于粘弹性流体,却向杯中心流动,并沿杆向上爬,液面变成凸形,甚至在实验杆旋转速度很低时,也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

非牛顿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非牛顿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 对非牛顿流体流变学特性的正确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对非牛顿流体本质特性的理解,所以研究非牛顿流体的流变学特性有助于人类更好的驾驭非牛顿流体,对建立非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从数学上描绘非牛顿流体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来,国内外学者从非牛顿流体不同的应用范围对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对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特性的研究、对食品生产辅助材料流变特性的研究、以及对聚合物溶液和石油等流变特性的研究等。 关键词:非牛顿流体;本构方程;流变特性

前言 非牛顿流体是不服从粘度的牛顿定律的流体。非牛顿流体力学是研究非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材料参数(函数)的测量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等的学科。在国内由于国民经济的急需,非牛顿流体力学日益受到科技界的重视,不少单位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1978年全国力学规划认为非牛顿流体力学是必须重视和加强力量的薄弱领域,此后非牛顿流体力学有了很大的发展。1979年后在北京、成都、青岛等地举办了多次讲习班。许多国外非牛顿流体力学家、流变学家访问了中国并举办了讲座。1982年4月召开的第2届全国多相流体力学、非牛顿流体力学和物理一化学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同第l届会议相比,非牛顿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显著。1983年10月第2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上,中国宣读了8篇非牛顿流体力学方面的论文。1985年11月在长沙召开的第3届全国流体力学会议和第1届全国流变学会议上,宣读了非牛顿流体力学论文几十篇。目前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正逐渐形成非牛顿流体力学研究和教学的基地。

非牛顿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自然界最常见的流体以空气和水为代表,通常被认为是牛顿流体,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切应力和切应变率之间的关系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在流体力学的发展史上,经典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牛顿流体的范畴,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应该指出的是,在自然界和工程技术界,还存在一系列形形色色的非牛顿流体,比如油漆、蜂蜜、牙膏、泥浆、煤水浆、沥青和火山熔岩等,它们往往具有与牛顿流体不同的本构方程和流动特性。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原本被认为是牛顿流体的介质在精细的观测或特殊的情况下也被发现存在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以血液在毛细管中的流动为例,Poiesulell于19世纪初的研究结果认为它具有牛顿流的特征;1942年CoPIey的测量却表明它存在剪切稀化的非牛顿流特性;1972年Huang等人的进一步实验测定了血液的迟滞环和应力衰减特性,定量给出了描述血液触变性的曲线。再比如,在水锤这一类瞬变运动中,由于特征时间非常短,水也会在瞬间呈现出弹性等非牛顿流体才可能存在的特征。在微流动中,当特征尺度非常小时,水分子旋转效应对流动的影响也会使水呈现出微极性流体所具有的非牛顿流特征。 当前,国际上非牛顿流体力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构方程 本构方程最好用张量形式写出,它不但能满足对坐标系具不变性的原则,而且形式简练。对于不可压和各向同性的流体,其应力张量S可写成:S=pI十T,` 式中p为标量,I为单位张量,T为偏应力张量。非牛顿流体力学与牛顿流体力学不同,由于它不能用一种本构方程来适用各种流动情况,所以发展了各式各样的本构方程。 (1)广义牛顿流体这种流体没有弹性,但其粘度是剪切速率的函数,其本构方程如下: T=η(Ⅱ)A, 其中A为里夫林一埃里克森张量(应变率张量的两倍);Ⅱ一1/2trA2,为A的第二个不变量;η(Ⅱ)为各种粘度函数。 (2)具有屈服应力的流体石油工业中的钻井泥浆和牙膏等物质具有一屈服应力τy。当剪应力低于τy时,流体静止;当剪应力超过τy时,流体流动。此种流体也称为粘塑性流体。 (3)触变性流体当施加剪切速率γ0于凝胶漆等物质时,剪切应力达到τ0。当γ0保持

奇妙的非牛顿流体

奇妙的非牛顿流体 王振东 (天津大学力学系,天津 300072) 牛顿1687年发表了以水为工作介质的一维剪切流动的实验结果。实验是在两平行平板间充满水时进行的(图1),下平板固定不动,上 平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以等速U向右运动。此时附于上下平板的流体质点的速度分别为U和0,两平板间的速度呈线性分布。由此得到了著 名的牛顿粘性定律 式中,τ是作用在上平板流体平面上的剪应力,du/dy是剪切应变率,斜率μ是粘度系数。 斯托克斯1845年在牛顿这一实验定律的基础上,作了应力张量是应变率张量的线性函数、流体各向同性、流体静止时应变率为零的三项假设,从而导出了广泛应用于流体力学研究的线性本构方程,以及现被广泛应用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后来人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知道,牛顿粘性实验定律(以及在此 基础上建立的纳-斯方程)对于描述像水和空气这样低分子量的流体 是适合的,而对描述具有高分子量的流体就不合适了,那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已不再满足线性关系。为区别起见,人们将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而把不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1 形形色色的非牛顿流体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非牛顿流体就已存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流 体都属于现在所定义的非牛顿流体[1]。人身上的血液、淋巴液、囊 液等多种体液以及像细胞质那样的“半流体”都属于非牛顿流体。现在去医院作血液测试的项目之一,已不再说是“血粘度检查”,而是“血液流变学检查”(简称血流变),这就是因为对血液而言,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已无法只给出一个斜率(即粘度) 来说明血液的力学特性。

近几十年来,促使非牛顿流体研究迅速开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聚 合物工业的发展。聚乙烯,聚丙烯酰氨,聚氯乙烯,尼龙6,PVS,赛璐珞,涤纶,橡胶溶液,各种工程塑料,化纤的熔体、溶液等都是非牛顿流体。 石油,泥浆,水煤浆,陶瓷浆,纸浆,油漆,油墨,牙膏,家蚕 丝再生溶液,钻井用的洗井液和完井液,磁浆,某些感光材料的涂液,泡沫,液晶,高含沙水流,泥石流,地幔等也都是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在食品工业中也很普遍[2],如番茄汁,淀粉液,蛋清,苹果浆,菜汤,浓糖水,酱油,果酱,炼乳,琼脂,土豆浆,熔化巧克力,面团,米粉团,以及鱼糜、肉糜等各种糜状食品物料。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遇到的各种高分子溶液, 熔体,膏体,凝胶,交联体系,悬浮体系等复杂性质的流体,差不多都是非牛顿流体。有时为了工业生产的目的,在某种牛顿流体中,需加入一些聚合物,在改进其性能的同时也将变成为非牛顿流体,如为提高石油产量使用的压裂液,新型润滑剂等。 2 非牛顿流体的奇妙特性及应用 2.1 射流胀大 如果非牛顿流体被迫从一个大容器流进一根毛细管,再从毛细管 流出时,可发现射流的直径比毛细管的直径大(图2)。射流直径与毛细管直径之比称为模片胀大率(亦称为挤出物胀大比)。对牛顿流体,它依赖于雷诺数,其值约在0.88~1.12间。而对于高分子熔体或浓溶液,其值大得多,甚至可超过10。一般来说,模片胀大率是流动速率与毛细管长度的函数。 模片胀大现象在口模设计中十分重要。聚合物熔体从一根矩形截 面的管口流出时,管截面长边处的胀大比短边处的胀大更加显著,在管截面的长边中央胀得最大(图3)。因此,如果要求产品的截面是矩形的,口模的形状就不能是矩形,而必须是像图4所示的那种形状。 这种射流胀大现象也叫Barus效应或Merrington效应。

非牛顿流体-中国流变网

流变学简介 流变学是一门介于力学、化学、物理与工程科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材料在外界作用(应力、应变、温度、电场、磁场、辐射等)下的变形和流动的科学。这里所说的材料既包括流体形态,也包括固体形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物质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特殊情况下,还有等离子态和超固态。气体和液体又合称为流体。 从力学分析的角度,通常认为流体与固体的主要差别,在于它们对于外力的抵抗能力不同。固体有能力抵抗一定大小的拉力、压力和剪切力。当外力作用在固体上时,固体将产生一定程度的相应变形。固体静止时,可以有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而流体在静止时,则不能承受切向应力,微小的剪切刀将使流体产生连续不断的变形。只有当剪切力停止作用时,流体的变形方会停止。流体这种在外力作用下连续不断变形的宏观性质,通常称为流动性。 虎克弹性固体力学 一般认为,英国物理学家虎克于1678年首先提出了,在小变形情况下,固体的变形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这一弹性体变形与应力关系的基本规律,后来称为虎克定律。 牛顿流体力学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87年最先提出了流体的应力和应变率成正比,后来将此称为牛顿黏性定律,并将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流体—水和空气,而将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上述两定律是在17世纪发表的,但直到19世纪末才由柯西、纳维、斯托克斯等人推广到三维变形和流动,并为科学界广泛接受。从那以后,虎克弹性固体力学和牛顿流体力学随着它在许多工程分支学科中的应用,而得到巨大的发展。但是流变学通常并不包括对上述两种情况的研究,流变学要研究更加复杂的材料。 流变学的诞生 1928年雷纳应邀从巴勒斯坦到美国访问,与印地安纳州Lafayette学院的宾汉(Bing ham E C 1878~1945)教授一起工作。宾汉对雷纳说,我(一个化学家)和你(一个土木工程师),一起工作解决共同的问题,随着胶体化学的发展,这种工作方式将会变得很平常,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物理学科的分支来处理这类问题。雷纳告诉宾汉,这样的分支是存在的,并且作为连续介质力学而被人们所认识。宾汉认为这样做不好,会吓跑化学家,需要给它起一个新的名字。 宾汉请教了一位担任古典文学教授的同事,根据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一切皆流”的说法,提出了“流变学”(Rheology)这个名字。Rheo

非牛顿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牛顿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和研究方法 一.非牛顿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1.非牛顿流体流体力学的形成 1867年.麦克斯韦提出线性粘弹性模型标志着非牛顿流体力学开始研究; 1950年.奥尔德罗伊德提出建立非牛顿流体本构方程基本原理,把线性粘弹性理论推广到非线性范围;

此后,W.诺尔、.埃里克森、.里夫林、C.特鲁斯德尔等人对非线性粘弹性理论的发展也做出贡献; 1976年K.沃尔特斯等人创办国际性专业刊物《非牛顿流体力学杂志》; 20世纪70年代后期,非牛顿流体力学、聚合物加工、流变技术等非牛顿流体力学的专着相继出版。至此,标志着流体力学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2.研究内容 非牛顿流体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

重要分支,主要非牛顿的流变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非牛顿流体流变参数的测定方法、非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以及非牛顿流体在复杂流场中的流变规律等内容。在石油工程领域,钻井液和完井液的循环过程,油井采出液在泵或井筒内的流动过程,聚合物驱油的微观机理,压裂液和驱替液的注入过程,以及油田采出液的集输和处理等工艺流程都涉及非牛顿流体流动问题,这就要求从事石油工程技术的科学工作者必须将具备非牛顿流体力学方面的只是,以便在石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非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的步骤: (1)运用相似理论,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确定相似准数和相似准则;(2)依据模型律来设计和制造模型,确定测量参数,选择相应仪器仪表,建立实验装置; (3)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流动现象,测量流动参数; (4)运用量纲分析等方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与其他方法或着作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从中总结出流动规律。 实验研究的优点:能够直接解决工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解析

非牛顿流体的研究性学习 非牛顿流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非牛顿流体 英文名称: non-Newtonian fluid 定义:黏度系数在剪切速率变化时不能保持为常数的流体。所属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分析仪器(二级学科);物性分析仪器-物性分析仪器一般名词(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牛顿1687年发表了以水为工作介质的一维剪切流动的实验结果。 实验是在两平行平板间充满水时进行的(图1),下平板固定不动,上平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以等速U向右运动。此时附于上下平板的流体质点的速度分别为U和0,两平板间的速度呈线性分布。由此得到了著名的牛顿粘性定律 相关理论 斯托克斯1845年在牛顿这一实验定律的基础上,作了应力张量是应变率张量的线性函数、流体各向同性、流体静止时应变率为零的三项假设,从而导出了广泛应用于流体力学研究的线性本构方程,以及现被广泛应用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后来人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知道,牛顿粘性实验定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纳-斯方程)

对于描述像水和空气这样低分子量的流体是适合的,而对描述具有高分子量的流体就不合适了,那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已不再满足线性关系。为区别起见,人们将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而把不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非牛顿流体就已存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流体都属于现在所定义的非牛顿流体。人身上的血液、淋巴液、囊液等多种体液以及像细胞质那样的“半流体”都属于非牛顿流体。现在去医院作血液测试的项目之一,已不再说是“血粘度检查”,而是“血液流变学检查”(简称血流变),这就是因为对血液而言,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已无法只给出一个斜率(即粘度)来说明血液的力学特性。 非牛顿流体及其奇妙特性 现在去医院作血液测试的项目之一,己不再是“血黏度检查”,而是“血液流变学捡查”(简称血流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就要从非牛顿流体谈起。 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687年,发表了以水为工作介质的一维剪切流动的实验结果。实验是在两平行平板间充满水时进行的,下平板固定不动,上平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以等速U向右运动。此时,附着于上、下平板的流体质点的速度,分别是U和0,两平板间的速度呈线性分布,斜率是黏度系数。由此得到了著名的牛顿黏性定律。 斯托克斯1845年在牛顿这一实验定律的基础上,作了应力张量

非牛顿流体是受粘度与剪切速率支配的流体

聚丙烯涂覆料生产及应用非牛顿流体是受粘度和剪切速率支配的流体 高粘度的高聚物,都表现非牛顿流体行为。 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的非牛顿流体,称之为假塑性流体。另一种非牛顿流体,其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称之为膨胀流体。熔体指数也能间接表征高聚物分子量大小。 高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可用熔体流动速率值之比来测定。 聚丙烯的HI值在10~40之间,同时也能反映出高聚物的膨胀比。(SR) 分子量和分子量的分布是高聚物基本结构参数之一,与力学性能密切相关。 许多重要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弹性模量,硬度、抗应力开裂性以及粘合强度等,都随高聚物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 高聚物的产品加工过程对分子量的依赖性非常大。 某一极限分子量以上时,如果零切边速率下的重均分子量增加10倍,则熔体粘度将增大两千倍。 上面所说非牛顿性,就跟分子量有依赖性。表现在加工中弹性行为离模膨胀,熔体破裂等不稳定流动现象。 了解了高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的分布,对高分子材料的选择及其加工工艺条件的确定,都能有所帮助。 聚丙烯:根据聚合方法可分为均聚聚丙烯和共聚聚丙烯两大类。复纸类选用均聚,编织布、纸或无纺布可选用均聚或共聚聚丙烯。一

般来说均聚优于共聚,但不是绝对的。 要求: 1、树脂应有优良的熔体流动性。 2、树脂应具有一定的熔体强度。 3、树脂热稳定性较好。用好抗氧剂,防止热氧化降解。 4、树脂中不宜含有过量的润滑剂。 5、树脂中不宜含有“晶点”和外来杂质。 聚丙烯是等规高结晶的高聚物,在塑料扁丝制造中,为了提高晶度以增大扁丝强度,冷却速率必须缓慢,而生产薄膜时或复合时,为了降低结晶,或达到透明性,则应采取急冷(猝冷)。 我们现在所使用涂膜料延伸性的问题上发生的问题,几乎很少发生,那就说明我们使用的树脂熔体张力小,熔体指数大而膨胀比小。 对于缩颈,树脂的膨胀比是决定性因素,但熔体指数也有影响。膨胀比是表示树脂熔体弹性效应的尺度之一。 膨胀比变大,就表明对模头出处熔体引出方向上作用的力加大,因而缩颈变小。通常膨胀比大而且熔体指数愈小的树脂,其缩颈愈小。 因而在分子结构上,分子量分布宽、长链支链多而且分子量大的树脂是适宜涂布复合用树脂。 密度高的树脂,分子量分布窄,长链支链数目少,膨胀比倾向于变小,延伸性与缩颈密度影响是表现的是伴随密度变化而使膨胀比变化的结果。熔体指数和密度的数据推定延伸性和锁紧的水平,则记住密度一项最方便。

非牛顿流体边界层减阻流动研究_陈仕伟

第32卷第5期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Vol.32No.5 2000年9月JOURNAL OF SI CHUAN UNIVERSI TY(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 ON)Sept.2000 文章编号:1009-3087(2000)05-0021-04 非牛顿流体边界层减阻流动研究 陈仕伟 (四川工业学院动力系,成都611744) 摘 要:研究了四常数Maxwell-Oldroyd模型非牛顿流体边界层流动,给出了边界层内速度分布数值解,以及边界层厚度、摩阻系数沿程变化关系。为探讨高分子稀溶液管内流动减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Maxwell-Oldroyd模型;边界层;DOR ODNITSYN积分;减阻流动 中图分类号:0373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Boundary Layer Drag Reduction of Non-newtonian Fluids C HEN Shi-wei (D ept.of Dynamics,Sichuan Industrial College,Chengdu611744,China) A bstract:Laminar boundary layer flo w of four constants Maxwell-oldroyd fluid is investigated.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boundar y la yer,the thickness of the boundary layer are shown.The relation between friction factor,Reynolds number, the material functions of Non-newtonian fluids is given.For the la minar flow of Non-newtonian fluids some drag reduc-tion,like turbulent flow,has been found. Key words:Max well-oldr oyd fluid;boundar y la yer;DOR ODNITSYN method;drag reduction flow 自从T oms(1948),Kra me先后发现高分子稀溶液或弹性护面材料都能实现粘性减阻以来,减阻流动具有的巨大的应用价值正吸引愈来愈多的科技人员从事到这一复杂研究中来。由于阻力减少主要发生在流动的边界层内,因而对非牛顿流体边界层的研究,特别是湍流边界层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韩式方在非牛顿流体边界层流动方面,完成了一系列研究工作[1][2];L.I.Sedov[3],L.Hoffmann和P.Schiim mer[4]各自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浓度的高分子添加剂在不同雷诺数下对于摩擦阻力减小的影响,Seyer和Metzner 以及Meyer也各自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湍流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韩式方及其指导的学生,研究了管道入口段的非牛顿流体流动,以及 收稿日期:1999-07-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672063) 作者简介:陈仕伟(1963-),男,讲师.研究方向:非牛顿流体力学.某些情况下的管内非定常流动;本文作者也曾由Max well-oldroyd本构关系出发,研究了湍流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给出了相关结果。 概括起来,对减阻流动的研究,以实验居多,既使有理论基础,也需要大量的实验以确定若干函数关系,而直接从本构理论出发来研究的,则很少。本文直接以Maxwell-oldroyd本构模型出发,讨论了一类非牛顿流体的减阻流动,并给出了相关数值计算结果。 1 本构关系 考虑高分子稀溶液的减阻流动,选用Oldr oyd模型。考察二维流动情形,并对边界层内的流动作量阶分析,可得到附面层内本构关系较简单的表达式: τx y=η0 u y 1+λ2μ0( u y )2 1+λ1μ0( u y )2 =η0 1+λ2μ0γ2 1+λ1μ0γ2 γ(1) DOI:10.15961/j.j s uese.2000.05.006

非牛顿流体及其奇妙特性

非牛顿流体及其奇妙特性 现在去医院作血液测试的项目之一,己不再是“血黏度检查”,而是“血液流变学捡查”(简称血流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就要从非牛顿流体谈起。 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687年,发表了以水为工作介质的一维剪切流动的实验结果。实验是在两平行平板间充满水时进行的,下平板固定不动,上平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以等速U向右运动。此时,附着于上、下平板的流体质点的速度,分别是U 和0,两平板间的速度呈线性分布,斜率是黏度系数。由此得到了著名的牛顿黏性定律。 斯托克斯1845年在牛顿这一实验定律的基础上,作了应力张量是应变率张量的线性函数、流体各向同性及流体静止时应变率为零的三项假设,从而导出了广泛应用于流体力学研究的线性本构方程,以及被广泛应用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简称:纳斯方程)。 后来人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知道,牛顿黏性实验定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纳斯方程),对于描述像水和空气这样低分子量的简单流体是适合的,而对描述具有高分子量的流体就不合适了,那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己不再满足线性关系。为区别起见,人们将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而把不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因为对血液而言,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己不再是线性关系,己无法只给出一个斜率(即黏度)来说明血液的力学特性,只好作血流变学测试,给出二者间的非线性关系。 形形色色的非牛顿流体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非牛顿流体就己存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流体都属于现在所定义的非牛顿流体。人身上的血液、淋巴液、囊液等多种体液,以及像细胞质那样的“半流体”,都属于非牛顿流体。 近几十年来,促使非牛顿流体研究迅速开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聚合物工业的发展。聚乙烯、聚丙烯酰胺、聚氯乙烯、尼龙6、PVS、赛璐珞、涤纶、橡胶溶液、各种工程塑料、化纤的熔体、溶液等,都是非牛顿流体。 石油、泥浆、水煤浆、陶瓷浆、纸浆、油漆、油墨、牙膏、家蚕丝再生溶液、钻井用的洗井液和完井液、磁浆、某些感光材料的涂液、泡沫、液晶、高含沙水流、泥石流、地幔等也都是非牛顿流体。

各向异性非牛顿流体新概念本构理论及其流体动力学研究进展

分会邀请报告(IL) 各向异性非牛顿流体新概念本构理论及其 流体动力学研究进展1) 报告人韩式方 (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都 610041) *Email : sfh5578@https://www.doczj.com/doc/4011283668.html, 摘要正文 液晶(LC)高分子是上世纪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它的独特的优异性能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已成为高新技术的新材料, 特别是液晶复合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工业流程及自然界存在不少各向异性材料和物质,例如液晶、生物材料、地幔构造及宇宙物质等.纤维悬浮液也是一类各向异性流体, 纤维在流体中的取向影响聚合物的特性. 生物液晶高分子己经是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1、引言 液晶高分子是一类各向异性非牛顿流体(材料),它的流变特性显著区别于一般的各向同性材料或流体 (周其凤,1994;江体乾,2004; 韩式方,2000,2008)。国际流变学界对LC 高分子流变学的研究长期以来极为重视,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国很重视LC 高分子理论研究及其应用,1987年在上海召开了首次高分子液晶态学术会议。自1989年至2000年先后召开了七次高分子液晶态学术会议。2002年和2010年(郑州)又分别召开了第八次至第十一次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态学术会议 (2010 年)兼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其中包括液晶高分子的光、电、磁效应和器件分组,这些研究均是液晶显示的基础性工作。 本报告将综述作者在新概念本构方程理论及其流体力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2、物质客观性原理的突破 : 准—物质客观性原理 正如Tanner (1985) 指出,容易构造物理系统,其中物质客观性原理不成立.例如,对于球形粒子悬浮液,其中微-尺度雷诺数不可忽略,上述原理不成立.Zahorski (1982) 曾指出,当考虑研究包含某些场问题时,可以证明相对参考架不变性要求是过于严格(约束性的)!我们要提出与Tanner 和 Zahorski 早已经提出过的类似的问题,物质客观性原理对于各向异性粘弹流体是否也是过分严格的!这是一个应当解决的基础意义的问题.所以,对于各向异性粘弹流体我们进一步发展各向异性流体的简单流体和准—物质客观性原理两个新概念. 对于各向异性粘弹流体,本作者引进新的各向异性简单流体概念, 在构建各向异性粘弹流体本构方程时,替代Green 理论所采用的相对固定坐标系测度的旋转张量)(t R ,引进相对固定坐标系测度的新的自旋张量)(t W s ,它可表达为相对共转坐标系测度的自旋张量)(t W c 与共转张量项目之和.新的各向异性简单流体定义为以下一类流体,其单个粒子上的应力张量是变形梯度全历史F 和相对共转坐标测度的自旋张量W 的泛函. 在共转坐标系中提出新的各向异性粘弹流体简单流体模型. 其本构方程一般关系表达形式 {})(),(£ 0s W s F T ??=∞ τττ (1)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 10772177)资助项目

非牛顿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牛顿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非牛顿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1.非牛顿流体流体力学的形成 1867年J.C.麦克斯韦提出线性粘弹性模型标志着非牛顿流体力学开始研究; 1950年J.G.奥尔德罗伊德提出建立非牛顿流体本构方程基本原理,把线性粘弹性理论推广到非线性范围; 此

后,W.诺尔、J.L.埃里克森、R.S.里夫林、C.特鲁斯德尔等人对非线性粘弹性理论的发展也做出贡献; 1976年K.沃尔特斯等人创办国际性专业刊物《非牛顿流体力学杂志》; 20世纪70年代后期,非牛顿流体力学、聚合物加工、流变技术等非牛顿流体力学的专著相继出版。至此,标志着流体力学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2.研究内容 非牛顿流体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主要非牛顿的流变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非牛顿流体流变参数的测定方法、非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以及非牛顿流体在复杂流场中的流变规律等内容。在石油工程领域,钻井液和完井液的循环过程,油井采出液在泵或井筒内的流动过程,聚合物驱油的微观机理,压裂液和驱替液的注入过程,以及油田采出液的集输和处理等工艺流程都涉及非牛顿流体流动问题,这就要求从事石油工程技术的科学工作者必须将具备非牛顿流体力学方面的只是,以便在石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非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的步骤: (1)运用相似理论,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确定相似准数和相似准则;(2)依据模型律来设计和制造模型,确定测量参数,选择相应仪器仪表,建立实验装置; (3)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流动现象,测量流动参数; (4)运用量纲分析等方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与其他方法或著作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从中总结出流动规律。 实验研究的优点:能够直接解决工程

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 - 分类 (1)非时变性非牛顿流体:流体的表观粘度只与剪应变率(或剪应力)有关,与剪切作用持续时间无关。 (2)时变性非牛顿流体:流体的表观粘度不仅与剪应变率(或剪应力)有关,而且与剪切作用持续时间有关。 (3)粘弹性流体:兼有粘性和弹性双重性质。[1] 非牛顿流体 - 特性 射流胀大 如果非牛顿流体被迫从一个大容器流进一根毛细管,再从毛细管流出时,可发现射流的直径比毛细管的直径大。射流直径与毛细管直径之比称为模片胀大率(亦称为挤出物胀大比)。对牛顿流体,它依赖于雷诺数,其值约在0.88~1.12间。而对于高分子熔体或浓溶液,其值大得多,甚至可超过10。一般来说,模片胀大率是流动速率与毛细管长度的函数。 模片胀大现象在口模设计中十分重要。聚合物熔体从一根矩形截面的管口流出时,管截面长边处的胀大比短边处的胀大更加显著,在管截面的长边中央胀得最大。 这种射流胀大现象也叫Barus效应或Merrington效应。 爬杆效应 1944年Weissenberg在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公开表演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只有粘弹性流体(非牛顿流体的一种)的烧杯里,旋转实验杆。对于牛顿流体,由于离心力验的作用,液面将呈凹形;而对于粘弹性流体,却向杯中心运动,并沿杆向上爬,液面变成凸形。甚至在实验杆的旋转速度很低时,也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爬杆效应也称为Weissenberg效应。在设计混合器时,必须考虑爬杆效应的影响。同样在设计非牛顿流体的输运泵时,也应考虑和利用这一效应。 无管虹吸 对牛顿流体来说,在虹吸实验时,如果将虹吸管提离液面,虹吸马上就会停止。但对高分子液体,如聚异丁烯的汽油溶液和1%POX水溶液,或聚醣在水中的轻微凝胶体系等很容易表演无管虹吸实验。将管子慢慢地从容器里拔起时,可以看到虽然管子已不再插在流体里,流体仍源源不断地从杯中抽起,继续流进管里。甚

什么是非牛顿流体

什么是非牛顿流体 1 非牛顿流体的定义 自然界最常见的流体以空气和水为代表,通常被认为是牛顿流体,熊老师在上课时讲过,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切应力和切应变率之间的关系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或胡克定律,在流体力学的发展史上,经典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牛顿流体的范畴,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还有不少材料既不是虎克固体,也不是牛顿流体。这些材料同时具有固体和流体的性质,哪种性质为主决定于进行观察时间的长短以及材料变形的大小。有许多真实的材料样子像流体,即它们在受到应力时连续地改变它们的形状,但它们不能用牛顿关于常粘度的定律来描述,这类流体叫做非牛顿流体。 现在去医院作血液测试的项目之一,己不再是“血粘度检查”,而是“血液流变学捡查”(简称血流变),产生这样的变化就是因为血液不是牛顿流体,恒定不变的“粘度”不是它的一种属性。 牛顿于1687年发表了以水为工作介质的一维剪切流动的实验结果。实验是在两平行平板间充满水时进行的,下平板固定不动,上平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以等速U向右运动。此时,附着于上、下平板的流体质点的速度,分别是U和0,两平板间的速度呈线性分布,斜率是粘度系数。由此得到了著名的牛顿粘性定律。斯托克斯1845年在牛顿这一实验定律的基础上,作了应力张量是应变率张量的线性函数、流体各向同性及流体静止时应变率为零的三项假设,从而导出了广泛应用于流体力学研究的线性本构方程,以及被广泛应用的N·S方程。后来人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知道,牛顿粘性实验定律,对于描述像水和空气这样低分子量的简单流体是适合的,而对描述具有高分子量的流体就不合适了,那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己不再满足线性关系。为区别起见,人们将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而把不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2 常见的非牛顿流体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非牛顿流体就己存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流体都属于现在所定义的非牛顿流体。人身上的血液、淋巴液、囊液等多种体液,以及像细胞质那样的“半流体”,都属于非牛顿流体。 近几十年来,促使非牛顿流体研究迅速开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聚合物工业的发展。聚乙烯、聚丙烯酰胺、聚氯乙烯、尼龙6、PVS、赛璐珞、涤纶、橡胶溶液、各种工程塑料、化纤的熔体、溶液等,都是非牛顿流体。 石油、泥浆、水煤浆、陶瓷浆、纸浆、油漆、油墨、牙膏、家蚕丝再生溶液、

非牛顿流体及其奇妙特性

非牛顿流体及其奇妙特性 王振东 现在去医院作血液测试的项目之一,己不再是“血黏度检查”,而是“血液流变学捡查”(简称血流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就要从非牛顿流体谈起。 斯托克斯1845年在牛顿这一实验定律的基础上,作了应力张量是应变率张量的线性函数、流体各向同性及流体静止时应变率为零的三项假设,从而导出了广泛应用于流体力学研究的线性本构方程,以及被广泛应用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简称:纳斯方程)。 后来人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知道,牛顿黏性实验定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纳斯方程),对于描述像水和空气这样低分子量的简单流体是适合的,而对描述具有高分子量的流体就不合适了,那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己不再满足线性关系。

为区别起见,人们将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而把不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因为对血液而言,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己不再是线性关系,己无法只测一个点,给出斜率(即黏度)来说明血液的力学特性,只好作血流变学测试,测三个点,给出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的非线性曲线关系。 形形色色的非牛顿流体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非牛顿流体就己存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流体都属于现在所定义的非牛顿流体。人身上的血液、淋巴液、囊液等多种体液,以及像细胞质那样的“半流体”,都属于非牛顿流体。 近几十年来,促使非牛顿流体研究迅速开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聚合物工业的发展。聚乙烯、聚丙烯酰胺、聚氯乙烯、尼龙6、PVS、赛璐珞、涤纶、橡胶溶液、各种工程塑料、化纤的熔体、溶液等,都是非牛顿流体。 石油、泥浆、水煤浆、陶瓷浆、纸浆、油漆、油墨、牙膏、家蚕丝再生溶液、钻井用的洗井液和完井液、磁浆、某些感光材料的涂液、泡沫、液晶、高含沙水流、泥石流、地幔等也都是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在食品工业中也很普遍,如番茄汁、淀粉液、蛋清、苹果浆、菜汤、浓糖水、酱油、果酱、炼乳、琼脂、土豆浆、熔化巧克力、面团、米粉团、以及鱼糜、肉糜等各种糜状食品物料。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遇到的各种高分子溶液、熔体、膏体、凝胶、交联体系、悬浮体系等复杂性质的流体,差不多都是非牛顿流体。有时为了工业生产的目的,在某种牛顿流体中,加入一些聚合物,在改进其性能的同时,也将其变成为非牛顿流体,如为提高石油产量使用的压裂液、新型润滑剂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