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86.82 KB
- 文档页数: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体系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
一、加强监测与预警体系的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是防治工作的基础。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格,在关键地区和农作物生长季节开展定期巡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
同时,借助先进的遥感和传感技术,实现对农田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动态监测,提前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
二、推进病虫害诊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准确诊断病虫害的类型和程度是保证防治效果的关键。
因此,需要加强对病虫害诊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手段,开发快速、准确的病虫害检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农民采取正确的防治策略。
三、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与生态修复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往往依赖农药的广泛使用,但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需要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修复等。
这些技术能够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建立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体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对于农民的意识和行为变化至关重要。
要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体系,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
同时,通过建立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采用科学防治措施,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效果。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农作物病虫害问题不仅是我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可以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
同时,加强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在病虫害防治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通过以上体系建设,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挑战,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加强监测预警、推进诊断技术研发、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推广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才能建立起全面、高效、可持续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保驾护航。
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站建设方案目录1.建设背景 (2)2.建设原则 (2)3.建设目标 (2)4.建设内容 (2)5.系统组成 (3)5.1 无线虫情测报系统 (3)5.2 孢子捕捉仪 (3)5.3 病虫发生实时监控系统 (4)5.4 害虫自动性诱监测仪 (4)5.5 野外自动气象监测仪 (5)5.6 病虫监测智能网关 (6)5.7 手持病虫调查统计器 (7)5.8太阳能供电系统 (8)6.项目案例 (9)1.建设背景农作物病虫害一直农业生产管理的一大难题,造成大量损失,也加重了农药的使用,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将面对一系列在广域空间分布的信息获取、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与互联、面向不同应用需求和不同应用环境的智能决策系统集成的科学技术问题。
它既需要电子、信息、通信科技与产业界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和提供低成本、使用可靠和易用性好的硬、软件产品与服务的支持,又需要农业信息工程科学家们的协力研究、面向农业应用需求的技术整合和运营服务模式创新的保障。
信息科技将融入各种农业应用领域,成为生物、农艺、工程交叉汇聚学科的纽带。
物联网农业应用技术的创新,将打破学科与部门的界限,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衍生新的交叉学科,将大力推进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的协力研究模式,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造新的机会。
根据目前国内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情况,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与预警系统信息采集以自动化采集为主,辅助以人工采集两方面组成。
目前依靠自动化信息采集的主要是外部生产环境参数,待农作物本体感知技术研发突破后,及时增加相应的自动化采集参数,逐步减少人工采集。
2.建设原则根据具体项目情况,综合选择适用于本项目要求的设计方案。
考虑到系统相关需求,同时参考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经验,确定采用以下设计原则进行系统设计:先进性:系统将采用国际上最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标准,既保证系统实现的功能,又满足未来若干年应用发展的需要。
安全性:提供全面符合国家和工信部有关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核心技术自主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一、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简介概述:在我们的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无疑是农业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部门最为头疼的一个部分。
同时,若程度较小的病虫害未经良好处理,极有可能会演变成重大病虫灾害。
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无疑为重大病虫灾害的预防做好技术方面的支持。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病虫灾害处理领域,可有效进行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等方面的提升。
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是无疑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
其中,相关部门为确保融合示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特此制定该方案。
由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生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进行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随时进行园区数据查看。
其中,系统可通过提前的设定,将检测的参数进行远程传输。
用户可通过对设备自动传输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进行后续计划的制定。
那么什么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呢?托普云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很强大,所以它的构建也并非只是一件简单的仪器,而是由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不仅可以做到病害状况的监测,还可以采集虫情信息、农林气象信息,并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帮助农业工作者智能管理农田。
我们都知道,像气候变化等现象都会对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有影响,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秋冬季气温较常年略高、降水偏少,则有利于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越冬。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该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方式,以提供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方案。
一、系统概述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一套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和预警发布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工具。
通过传感器设备、数据分析算法和预警平台,实现对农田病虫害的实时监测、诊断和预测,为农民提供精准的防控建议,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破坏。
二、系统建立1. 传感器设备的选择与布置传感器设备是病虫害监测系统的核心,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
该系统需要选择适合不同病虫害监测的传感器设备,并根据农田环境特点合理布置。
例如,可以选择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等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2. 数据采集与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将被传输到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病虫害相关参数的长期监测和分析,可以建立病虫害的监测模型,准确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同时,针对不同农作物和不同区域的病虫害差异,建立针对性的分析模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3. 预警发布预警信息需要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农民,帮助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手机APP、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传达给农民。
预警内容应包括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防控建议等,以便农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三、系统优势1. 实时监测传感器设备可以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反映农田病虫害的变化情况,农民可以及时掌握农田状况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2. 精确预测基于长期数据的分析和模型建立,系统可以精确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趋势,提前做好防控准备,降低农作物损失。
3. 智能化管理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能够自动识别病虫害类型,并给出相应的防控建议,实现农作物的智能化管理。
四、系统应用该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农田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还可以应用于园艺、林业等领域的病虫害防治。
农业智能化时代下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农业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于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正朝着更高效、精准、智能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业智能化时代下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农业数据,包括农场环境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病虫害监测数据等。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提取潜在的规律和模式,为病虫害防控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系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自动分析和识别病虫害的类型和程度,并预测其传播和危害程度,提前预警,并给出相应的防控建议。
这样农民可以更及时、准确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二、遥感与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大范围的农场环境数据,包括植被指数、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
利用遥感技术,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分析农场的生态环境,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传播趋势,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无人机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遥感的效果和精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和航线,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影像数据,提供更精细化的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服务。
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理设备和传感器之间的互联互通,将各个农田的监测设备、传感器等装备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网络。
通过物联网技术,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农场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参数,以及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农作物生长相关的指标。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自动化防控措施的执行,比如自动喷洒农药、自动调节灌溉水量等,提高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
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优化1. 引言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
因此,设计和优化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2. 系统设计2.1 传感器网络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的核心是传感器网络。
通过布设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环境因素和病虫害情况。
传感器节点应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数据实时传输给中心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控制器接收到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和预处理等环节。
数据分析主要通过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的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病虫害发生的模型,预测病虫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和范围。
2.3 预警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的核心目标是提供及时的预警。
通过研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检测数据,可以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
预警模型可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和农作物品种进行调整和优化。
当预警模型触发时,系统将发送预警信息给农民或农业工作者,提醒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优化方案3.1 数据优化在传感器网络中,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可以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添加数据纠错和校正算法。
此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传感器节点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2 预警算法优化预警算法是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
根据传感器数据的变化和模型的准确性,可以优化预警算法。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算法,让系统具有自动学习和自适应能力,提高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此外,还可以结合灾害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更为精确的预警结果。
3.3 预警信息优化预警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农民和农业工作者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
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站建设方案农作物病虫害一直是农业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它不仅造成大量损失,还增加了农药的使用。
农业物联网的应用需要解决在广域空间分布的信息获取、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和互联、面向不同应用需求和不同应用环境的智能决策系统集成等科学技术问题。
这需要电子、信息、通信科技与产业界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和提供低成本、使用可靠和易用性好的硬、软件产品与服务的支持,也需要农业信息工程科学家们的协力研究、面向农业应用需求的技术整合和运营服务模式创新的保障。
信息科技将融入各种农业应用领域,成为生物、农艺、工程交叉汇聚学科的纽带。
物联网农业应用技术的创新,将打破学科与部门的界限,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衍生新的交叉学科,将大力推进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的协力研究模式,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造新的机会。
2.建设原则本项目建设原则是:以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智能化管理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节约资源、环保节能为原则,以科学、规范、先进、实用为标准,以开放、共享、合作、创新为理念,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追求。
3.建设目标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套智能化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系统,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实时监测、预警、预测、防治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建设内容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线虫情测报系统:通过安装虫情监测器,实时监测农作物害虫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孢子捕捉仪:通过捕捉空气中的真菌孢子,实时监测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病虫发生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安装病虫监测器,实时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4)害虫自动性诱监测仪:通过安装害虫监测器,实现对害虫的自动性诱捕,提高监测效率。
5)野外自动气象监测仪:通过安装气象监测器,实时监测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准确性。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方法农业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其中莫过于虫害最为广泛,几乎每种农作物的生产中都会遇到虫害问题,在现今绿色农业的概念下,农药杀虫显然是不适合的,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诞生,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总的来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任务主要有四点,第一是严格控制病虫危害损失。
也就是通过不断加强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有效指导病虫防控,确保重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重大植物疫情不恶性扩散蔓延,主要粮食作物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第二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过去基层虫情防控是十分分散的,而现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则可以加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
第三是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通过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第四是确保农药使用安全。
托普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是当下最适合用来对付虫害发生的仪器,它由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不仅可以做到病害状况的监测,还可以采集虫情信息、农林气象信息,并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帮助农业工作者智能管理农田。
当前植保领域重点强化监测预警,准确发布信息,强化病虫防控,保障生产安全。
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大力推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是重中之重,这些植保信息化系统不仅可以改善监测手段,而且可以不断完善我国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病虫测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从而在农业领域指导科学用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有效遏制病虫危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点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严重的损失。
传统的病虫害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农民的观察和经验判断,存在效率低、缺乏准确性等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监测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点的建设将提高病虫害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农民提供实时的病虫害监测结果,帮助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二、项目目标1.建设一批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点,覆盖重要粮食作物的主要种植区域;2.建立智能监测点与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的数据对接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3.提供便捷的监测点管理平台,供农民自主管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数据;4.通过智能监测点的建设和应用,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提高农民收入。
三、实施步骤1.确定监测点建设地点和数量:根据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重要的粮食作物的主要种植区域作为监测点建设的重点,确定大致的监测点数量和分布。
2.选购智能监测设备:根据农作物的特点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购适合的智能监测设备,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昆虫陷阱等。
设备的选购应考虑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等因素,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3.建设监测点和安装设备:按照预先确定的监测点分布,利用现有的农田或农业园区场地,建设监测点,安装智能监测设备。
监测点的建设应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确保监测设备的稳定工作。
4.建立数据对接系统:根据智能监测设备的数据输出格式和数据传输方式,建立与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的数据对接系统。
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到数据库中,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开发监测点管理平台: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发一个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监测点管理平台。
农民可以通过该平台查看监测数据、接收实时报警信息、管理设备等。
6.进行试点和示范:选取一些重要的农田或农业园区作为试点,进行监测点建设和设备安装,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
作物病虫害监测系统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作物病虫害监测系统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作物病虫害监测系统研究进展目前,作物病虫害监测系统一般由知识库、数据库、算法层、分析层和展示层等5部分组成,通常以数据库和算法层等为核心。
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了多种病虫害监测系统,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田间病虫害胁迫诊断及管理等方面。
例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牵头研制的农情系统Comax/Gos-sym通过其自研的监测和诊断系统确定了灌溉、施肥、施药和施用脱叶剂的最佳方案,推动了棉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开发了全球谷物锈病监测系统BGRI,应用该系统对全球的锈病进行监测并指导防治,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可以节约30%左右的锈病杀菌剂使用量;国际玉米小麦育种和改良中心(Centro Internacional de Mejoramientode Maizy Trigo,CIMMYT)开发了小麦玉米病害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为作物病虫害的早期识别提供及时的预警,为农民的田间防控提供指导意见;美国拜耳公司研究出了一种农情实时监测系统Climate,农户可以通过该系统选择和搭建针对性的专家决策系统,使用者能够基于自身的情况创建知识库和模型库,这种模式赋予了系统很高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能够快速便捷地进行二次及多次开发。
但是,上述系统的主要缺点是数据源过于单一,即数据来源主要是传统的气象观测站、地面调查网络、以及用户上传的田间数据,没有充分利用遥感等多源异构信息在农情系统决策中的作用。
系统产出的大尺度病虫害监测产品只能为病虫害发展的中期和长期趋势进行评价,无法有效地应对实时的病虫害防控和管理需求。
中国科学院研发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耦合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气象、植保等多源空间数据集,对中国主要粮食产区的小麦、水稻、玉米病虫害进行连续地监测和制图,可为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害防治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方案——参考框架一、背景动植物疫病和害虫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
二、目标通过建设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实现以下目标:1.对动植物疫病和害虫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其发生和发展动态。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快速、准确传输和处理。
3.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预测疫病和害虫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三、建设内容1.监测站点建设在农业生产区域设立监测站点,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对动植物疫病和害虫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站点应包括以下设施:(1)实验室检测设备用于对疫病和害虫进行检测和鉴别。
(2)现场监测设备用于对田间和养殖场的疫病和害虫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
(3)数据传输设备用于将监测数据及时传输至数据中心。
2.数据中心建设建立数据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
数据中心应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接收接收各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
(2)数据分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包括数据挖掘、模型建立等。
(3)数据存储将监测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预警系统建设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对疫病和害虫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预警阈值设定根据历史数据和专家意见设定预警阈值。
(2)预警模型建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预警模型,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自动生成预警信号。
(3)预警信息发布通过手机短信、网站、广播、电视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四、实施方案1.制定建设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方案。
2.确定监测站点和数据中心选址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监测站点和数据中心的选址。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进展
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将农作物病虫害分为下列三类:
一类农作物病虫害,是指常年发生面积特别大,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农作物病虫害,其名录由国物院农业主管部门制定、公布。
二类农作物病虫害,是指常年发生面积大,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农作物病虫害,其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名正府农业主管部门制定、公布,并报国物院农业主管部门备案。
三类农作物病虫害,是指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和二类农作物病虫害以外的其他农作物病虫害。
新发现的农作物病虫害可能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或者特别重大损失的,在确定其分类前,按照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管理。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分类管理、属地负责、正府主导、联防联控的原则。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不可避免,而我们可以通过结合相关病虫害防治系统,进行病虫害影响的缓解。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方法数不胜数,但是大多防治方式由于缺乏可行性或者科学性收效甚微。
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顾名思义就是一款为重大病虫害发生进行防治的一个系统。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由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远程拍照式孢子捕捉仪、无线远程拍照式孢子捕捉仪、无线远程自动气象站、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组成。
托普植保信息化监控预警系统可自动完成虫情信息、病菌孢子、
农林气象信息的图像及数据采集,并自动上传至云服务器;远程无线传输、实时显示、存储虫情、病菌孢子图像;通过图像信息库及技术分析功能,分析田间的病虫害数量变化,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趋势;用户可通过云平台或手机APP 实时查看数据,远程管理设备,实现信息化管理,达到省、市、县、乡各级信息采集站无线传输,运程控制,信息数据共享,从而提高相关部门的病虫害监测防控能力。
而托普云农通过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搭建至田间的途径,实现无公害诱捕杀虫,凭借绿色环保的灭虫理念深受广大农业种植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喜爱。
通过系统的设置,用户可通过远程数据获取的方式进行信心的熟知,紧接着结合平台自动记录实现数据的最终采集,其过程十分便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