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22
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八上《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左宝贵与平壤战役;邓世昌与黄海战役;旅顺陷落;丁汝昌与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认清政治制度的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的经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的狂潮,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的狂潮,在这以后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导入法本课可利用计算机显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
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伊藤照片),当他把这副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出示李鸿章照片),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当这副对联在屏幕上显示后,提出问题:(1)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2)“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只得“玉帛相将”,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由此导入新课。
专题2: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一、导学目标1、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2、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3、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二、学习流程自主突破一、左宗棠收复新疆1、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2、四个重要事件:A、1865年,在英、俄支持下,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伪政权。
B、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了新疆北部的。
C、1875年,清政府任命收复新疆。
D、1880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与俄国举行谈判。
并于1881年签订,中国收回伊犁。
在记忆这四个重要事件时,可将“A”与“C”、“B”与“D”对应起来:即:A Array事件:阿骨伯侵占新疆,C事件:左宗堂收复新疆;B事件:沙俄侵占伊犁,D事件:曾纪泽收复伊犁;变式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1865年,在英、俄支持下,率兵侵入新疆,自立伪政权的是()A、华尔B、阿古柏C、曾纪泽D、袁世凯2、下列人物中,曾经在19世纪70年代率军收复新疆的是()A、琦善B、洪秀全C、左宗棠D、邓世昌(高密市2002——2003学年度期末考试题)3、1881年,规定中国收回伊犁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伊犁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自主突破二:甲午海战(甲午中日战争)1、1868年,日本通过什么改革,逐渐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2、“甲午中日战争”于哪一年爆发?日本发动战争的借口是什么?中日决战的主战场是在哪儿?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是,而严令北洋舰队保存实力,坐守威海卫,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清军将领是。
4、“黄海海战”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变式练习二单项选择题: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幅挽联形容的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B、关天培C、曾纪泽D、邓世昌2、(2004年·青岛)“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文中描述的人物就是率致远舰冲锋向前,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
美、日--入犯台湾英、俄支持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度争夺-殖民地(或保护国)英、法--进窥云南、广西1865年入侵新疆,自立伪政权俄、英--侵凌新疆、西藏中亚浩罕汗国“代管”为借口消灭“阿古柏”伪政权。
粉碎吞并阴谋-俄、英分裂并进而吞并中国西北1871年,沙俄1875年,钦差大臣-左宗棠收复除---占领-北疆伊利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失去凭借- 沙俄抢占伊利不还1880年,钦差大臣曾纪泽在俄国举行谈判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利收回伊利后,沙俄又攫走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千米国土。
清政府“代平内乱”日本不断增兵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加入了侵略中国的列强行列1894年,朝鲜内战朝鲜内乱平息后蓄意挑起中日战争日本“借”保护使馆和侨民,趁机出兵朝鲜--中国本土1894年7月,日本击沉“高升”军舰,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战争由此开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农历甲午年)陆地:朝鲜牙山、平壤10月入侵辽东,不久占领大连、旅顺。
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激战,”致远号”,邓世昌与20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1895年,第一次中日战争---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日本黄海、渤海的制海权。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后---日“还辽”,清付3000万两白银“赎款”)《马关条约》内容巨额赔款(白银2亿两)开通商口岸,允许投资设厂等(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首先是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次是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同时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沉重的灾难,具有民族意义的觉醒也由此开始。
主备人:审核人:个备人:使用时间:页码:第 _ 页学生姓名:
教学随笔学习过程:
教学随笔
五、达标检测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
2、《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
A.赔偿白银二亿两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
3、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
搭天棚。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你知道它为什么“今已归日
本”吗?是什么条约使之归日本的?你知道该条约的主要内容吗?它给
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说明了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复习巩固三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图反映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号舰艇直冲敌舰的一幕。
这一英雄壮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A、廊坊阻击战B、威海卫战役C、黄海海战D、雅克萨之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近代来,中日关系呈现出“经济热,政治冷”的态势,与此相关的笼罩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历史阴云是(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南京大屠杀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世纪末,一位诗人曾经赋诗“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该诗的写作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破产B、《马关条约》的签订C、北洋舰队的覆没D、公车上书的失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A、率军收付新疆,维护国家统一B、坚持禁烟,领导虎门销烟C、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D、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完成任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与如图有关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收复新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A、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B、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1898年,百日维新D、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探索史【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一个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你认为最早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定后B、洋务运动时期C、《马关条约》签定后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后【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如下图是“列强在华设厂总数”柱状图,出现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融入情景,探究问题;“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课题第 2 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
2、简介《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重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教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比较归纳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狂潮,中国自然不能幸免。
【自学提纲】(一)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题目1.1865年,在英、俄支持下,中亚浩罕汗国的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伪政权。
1871 年,沙俄别有用心地以代管为名,出兵占领了北疆的。
2. 1880年,清政府特命为出使俄国钦差大臣,与俄国举行谈判。
1881年,中俄签订《》,中国收回伊犁。
3.1895年初,日本海陆两路攻陷___________海军基地,全军覆灭。
4.______年,甲午战败,中日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在民族危机的驱迫下,、希望变法维新,挽狂澜既倒;挟革命风雷,走上了历史舞台。
5.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影响条约内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设厂影响(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左宗棠收复新疆有何意义?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又是什么?3.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4.《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和影响?5.你认为《马关条约》的内容当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本质的是哪一条?有何危害?【当堂检测】1. 19世纪70年代率军收复新疆、肃清侵略者的爱国将领是()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2.与以下两幅图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布置作业】记忆《马关条约》的时间、主要内容、影响。
边疆危机和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一、学生分析:1、本课面对的是刚刚踏入八年级学习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和积累,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一定的知识面,思维能力较强。
但是他们对自主学习还不太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主要讲述的是两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由此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它上呈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
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全方位的被迫开放,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让初中生深人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以上学情和教材地位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手段:1、知识识记: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左宗棠”。
(2)引导学生分析家务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马关条约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通过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第2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左宗棠收复新疆中俄《伊犁条约》甲午战争爆发黄海海战与邓世昌殉国北洋舰队覆灭中日《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的变化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情感价值观 1.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为捍卫国家主权英勇不屈,以身殉国的事迹,体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
2.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以“泱泱大国”自居的清王朝败给“弥睨岛国”日本的史实,增强忧患意识,明了“落后就要思进”、“落后就要思变”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 1.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的背景2.《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知道这时期的历史是充满屈辱的历史。
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狂潮,中国自然不能幸免。
【讲授新课】一.历史发展顺序边疆危机——————朝鲜内乱————中日海战——《马关条约》(19世纪70年代)———(1894)——(1894)———(1895)二.边疆危机1.背景: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狂潮。
2.表现:(西北,西南,东南)1)美日对台湾的侵略2)俄英入侵新疆3)英对西藏的侵略三.左宗棠收复新疆1.过程:1)进军新疆,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除伊犁外的其他领土;2)经过伊利问题谈判,中俄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2.评价左宗棠:左宗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之一;在洋务运动时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反对俄国的侵略,收复新疆,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重要意义,左宗棠是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功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