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发展简史-精选.pdf
- 格式:pdf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27
美国战斗机发展历程,介绍美国F系列战斗机F-1FURY狂怒战斗机1943年1月,美国海军决定制造一种全喷气动力的舰载机,后来这份合同由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得到。
此前麦克唐纳飞机公司从来没有给海军制造过飞机,海军也没有过喷气式飞机。
1945年1月26号原型机XFD-1进行了首次试飞。
12月的一次测试事故种,第一架原型机被毁掉了,但是只经过了很短时间以后第二架原型机就重新上天,该计划也得以继续进行。
1946年7月21号,XFD-1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母上进行了起降试验,从而成为第一架在美军航母上起飞并且着陆的完全喷气推进战斗机。
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1947年6月6号,FD-1改名为FH-1,麦克唐纳公司在1945-1947年里总共制造了62架鬼怪,到1948年,第一个由FH-1战斗机组成的全喷气式战斗机中队开始在塞班岛号航母上服役,鬼怪也成为了海军陆战队使用的第一种喷气机。
F2H/F-2“女妖”战斗机麦克唐纳公司研制的单座舰载战斗/侦察机,由FH-1“鬼怪”改进而成。
“女妖”这个绰号的来源很有意思:F-2高速飞行时两具蜗轮引擎会发出凄疠的尖叫声。
机鼻装备了雷达,还有自动驾驶仪、增压座舱、弹射座椅等新式装备。
F-2是韩战的主力舰载轰炸机。
F-3魔鬼F-3魔鬼(Demon)是美国麦克唐纳公司研制的第一种后掠翼喷气式战斗机。
1949 年开始设计, 1951 年8月7日第一架原型机XF3H-1首飞。
最开始发动机选用西屋电器的J40,但是发动机极不可靠, 在损失了六架飞机和四名飞行员后, 第一种生产型F3H-1N 被停飞。
1953年F-3选用更加强有力的Allison J71 发动机,新发动机很大地改进了飞机的性能表现。
被命名为于F3H-2N,于1956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
F3H-2M 于1955年首飞,是第一种只带导弹不用机炮的战机。
F3H-2,1956 年定货,为攻击战斗机。
它可携带四枚麻雀导弹或二枚响尾蛇导弹,并配备了四门20 毫米机炮。
【发展简史】1940年9月13日,中国四川境内又响起了凄厉的空袭警报,日寇的轰炸机群再次飞临重庆上空。
中国空军的伊-15、伊-16等战斗机相继起飞迎战。
中国的战斗机逼近日寇混合机群时,发现伴随轰炸机的战斗机外型和以往的日本陆军97式和海军96舰战有所不同,是一种新式战斗机!当日本战斗机发现中国战机袭来时,立刻上前迎战。
日本新式战斗机不仅外型和96、97式不同,而且速度、灵活性和火力凶猛程度与96、97式大相径庭!经过一场惨烈的交战,中国战斗机被击落13架,受伤11架,10名飞行员牺牲!而日本战斗机无一损失!!这是抗战以来中国空军最惨重的一次损失!日寇的这种战斗机就是著名的零式,编号A6M。
这场战斗参战的是还未完全定型的零式11型(A6M1),1940年7月有15架投入中国战场试用,配属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航母)和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航母),其性能立即引起了支援中国的“飞虎队”陈纳德(Chennault)将军的高度注意。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海军航空兵二战期间最著名的飞机,也是二战日本飞机的招牌型号,在太平洋战争中自始至终都是战斗的主力。
零战的创造者是三菱重工著名的设计师堀越二郎,他192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工业科,曾在德国容克斯公司和美国寇蒂斯公司深造。
他吸收了西方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在海航的96舰战的设计经验基础上设计出了这种全新飞机。
1937年日本海军对舰载战斗机提出的要求是高度4千米、速度500公里/小时、武器为两门机炮和两挺机枪,零式战斗机于1937年开始设计,1939年4月1日由三菱重工业公司首次试飞。
由于1939年是日本纪年2600年,因此被称为“零式”战斗机,简称“零战”,盟国称其为“Zeke”。
零式飞机是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
它实现了多个第一,如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恒速螺旋桨、杜拉铝承力构造,气泡形座舱和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设备。
兵器大观:战斗机发展史从一代到二代,再到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不断突破音障和热障,人类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推动着喷气式战斗机发展。
在未来,围绕着喷气式战斗机而展开的空中武器竞赛还会继续。
战争是人类尖端科技竞技的舞台,科技是战争形势的主导。
那些历经战火考验、技高一筹的战斗机成为空战最终的王牌。
二十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技术的成熟推动航空装备从活塞、螺旋桨飞机时代进入涡轮喷气式飞机时代,使作战飞机的飞行性能大幅提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曾研制出一款飞行速度惊人的喷气式战斗机,由于没有螺旋桨,当时的人们认为它的外形十分怪异。
尽管一款新型装备无力改变一场战争、一个国家的命运,但它的出现却使未来天空中的交战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
ME2621942年7月18日,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德国研制的ME262型战斗机成功进行了首飞。
它的出现也彻底宣告了飞机活塞时代的结束。
P-80美国对于喷气式飞机的研究起步较晚。
1944年1月8日,美国P-80原型机成功试飞,该研发项目原计划需要一百八十天,但洛克希德公司却提前数十天完成了任务。
在之后的测试中P-80的飞行速度突破了每小时八百公里。
他也因此获得了流星的称号,并被重新命名为F80。
米格15F80流星与之后研制的F84雷电以及F86佩刀,共同组成了美国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主战机型,而他们当时最大的对手无疑就是苏联的米格15。
米格15是苏联第一代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于1946年开始设计。
1949年1月,米格15正式交付苏联国土防空军。
米格15早期生产采用英国的发动机,但很快仿制、改进为苏联自己的发动机。
苏联人借鉴了ME262的设计经验,引进了英国的相关技术,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长处进行开发,因此该款战机在操作性上十分突出。
米格15是米格设计局的标志型机,也是苏联生产数量最多的喷气式飞机,到1954年停产时生产总数超过一万六千五百架。
据记载,从1950年11月至1952年1月,米格15击落美机与自己损失的比例为7.9:1,1952年为2.2:1,1953年为1.9:1,显然在美苏。
四代战机发展历程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喷气式战斗机在50年代就实现了超音速化,因而现代战斗机一般是按超音速断代的。
到目前为止,超音速战斗机共发展了四代。
在设计思想上,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以追求更高的飞行速度为主。
1947年10月14日,美国贝尔公司研制的X-1火箭飞机首次实现了超音速飞行,为实用超音速飞机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出现的许多亚音速喷气战斗机也为实用超音速飞机的研制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应运而生。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F-100和前苏联的米格-19。
F-100“超级佩刀”战斗机是美国北美航空公司于1948年开始研制的,其原型机YF-100A 于1953年5月25日完成了首次飞行。
米格-19是前苏联第一种实用超音速战斗机,由米高扬设计局研制。
为了研制米格-19,米高扬设计局先制造了一架验证机,它于1952年10月进行了首次试飞。
而经过大量改进的米格-19原型机首飞日期则是在1953年9月18日。
因此,究竟这两种飞机谁先谁后,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说法。
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除F-100和米格-19外,还有美国康维尔公司的F-102“三角标枪”、麦克唐纳公司的F-101“巫毒”,英国的“猎人”式、法国达索公司的“超神秘”、瑞典的萨伯-35等。
这一代战斗机的性能特点是低超音速,最大平飞速度为1.3~1.5马赫。
为了实现超音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大发动机推力,使用后掠翼布局和三角翼等。
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机枪、机炮和火箭弹,后期改型加装了导弹,增强了攻击能力。
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的性能仍然偏低,速度不够,升限、加速性、爬升率不够高,武器系统和机载设备相对简单,因而作战能力仍有很大不足之处。
为此,50年代后期各国开始发展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强调所谓“高空高速”,升限可达20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超过两倍音速。
个别的高空截击机的升限高达30000米,速度超过3倍音速。
“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这句话大概很多人都听说过,也知道这是在麦.道F-15 战斗机发展过程中一个著名的口号。
在很多文章里面,都提到美国空军由于在越南饱受教训,转而重视机动性,发展出以F-15 为代表的一批第三代战斗机。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如果30 余年前没有几个关键性人物、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个秘密团体的出现,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F-15 将是一架美国版的米格-25。
从二战到越南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和军方对战争的态度有了极大转变。
他们认为,未来的战争必将是一场核大战,因此所有的军事资源、军事理论都为此大幅度调整。
在这场大变革中,战术空军司令部成为“重灾区”之一——在核战争中,战略空军是打击主力,战术空军也就沦入给人打下手的境地。
战斗机设计重点也发生巨大转变,转而强调核武器投射能力和防空截击能力。
因为,根据五角大楼将军们的想法,在想定的核战争条件下,夺取制空权的不是战斗机,而是轰炸机——用核弹将对手的一切毁于地面。
传统的空战机动变得陈旧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拦截。
战斗机要求具备超音速能力、先进的传感器、导弹武器以及必要条件下的超音速机动空战能力。
这种想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早在二战期间就有人认为,随着战斗机速度提高和可用过载增大,使得先进战斗机进行空战机动变得不可能——然而直到F-15 出现,战斗机的亚音速可用过载仍未达到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早期F-15 的极限过载是7.33g)。
然而接下来的不列颠空战证明,空战机动的技巧在空战中仍然是极其必要的,“空战无用论”随之销声匿迹。
无独有偶,就在美国军方再度提出类似观点之后不久,又一次检验机会出现——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空军在朝鲜空战中表现尚可。
但也吃了米格-15 不少苦头。
飞行员除了对米格-15 的垂直性能表示欣赏外,对自己战斗机重型化、多用途化导致机动性下降的现状也颇为不满。
然而这场空战的教训却被美国军方有意忽略了。
军方认为,朝鲜战争只是战争规则的一个例外,今后也不会再有一场战争具有和朝鲜战争类似的特征和规模——然而此后数十年,几乎所有战争都是和朝鲜战争同类的有限规模、夺取有限胜利的局部战争——尤其是令美国人刻骨铭心的越南战争。
二战中战斗机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40年代上半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斗机逐渐成为了各国军队的主要武器之一。
为了在空中斗争中占据优势,各国开始研发出各种先进的战斗机。
本文将介绍二战期间,战斗机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批“原始”的战斗机随着二战爆发,海、陆、空三军的各国都急于找到一种能占领优势的武器。
空战显然是其中的一大挑战,于是成为了各国空军研究的重点。
在战争初期,一些还比较原始的战斗机被广泛使用。
比如,英国的“蜜蜂”式战斗机和德国的“跳蚤”式战斗机等。
这些机型的特点是小巧灵活,速度快,但是武器装备相对简陋,毁伤力较小。
二、发展向量喷气式战斗机随着二战的继续演变,战斗机的设计逐渐向“向量喷气式战斗机”这一方向转变。
1940年代,美国空军开始研究喷气动力技术,并在1943年成功试飞了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
美国的“狂野”和德国的“鼻祖”喷气式战斗机都是由向量喷气原理推动的。
三、涡喷式战斗机的出现除了向量喷气式战斗机之外,涡喷式战斗机也在1940年代发行。
这种发动机使用的是涡轮动力,将喷气推出机身。
由于动力源更为高效,因此涡喷式战斗机的速度和爬升能力都更加卓越。
英国的“喋血孤胆”喷气战斗机和美国的“食人魔”式涡喷战斗机都是其中的代表者。
四、雷击战斗机的崛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击战斗机开始应运而生。
这些战斗机都装备了雷达系统,可以迅速反应和定位敌方目标。
英国的“霹雳火”式雷击战斗机,美国的“猛虎”式雷击战斗机都是此类机型的代表者。
五、歼击轰炸机的火爆随着战争的进一步演变,歼击轰炸机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这种机型可以兼备轰炸、截击、支援等多种功能,搭载的武器装备也比较齐全。
英国著名的“台风”式歼击轰炸机和德国的“波曼”式歼击轰炸机都被广泛应用于二战期间。
总结二战时期,各国的战斗机发展历程广泛,从原始的战斗机到喷气式、涡喷式、雷击战斗机以及歼击轰炸机等多种型号。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是战斗机这一武器仍然在现代战争中占据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突然有这个念头,想随便闲扯一下中国的几款装备过的主力战机,从歼5开始,一直数到现在的飞豹、歼10、歼11,说说它们的艰辛历史,也回顾回顾中国航空和空军那段历史,我想应该还是有点益处的,至少小小普及一下它们的来龙去脉,这个帖子依然不是插几幅图片百度几个数据就完事的,内容可能很多,也会有很多有争议的地方,没关系坑很深,慢慢填着吧。
按照时间顺序,就先从歼5开始吧从“五”到有关于歼5,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新中国的战斗机编号要从“五”开始,而不是从习惯性的“一”开始?不仅如此,连轰炸机、运输机和直升机也是如此,无不是从五开端,如轰5,运5,直5等等。
这个问题说法很多,有的说其实是有歼1/2/3/4的,只不过没有被正式赋予编号服役;也有的说新一代战机都从50年代开始服役,所以取名五,而也有一种说法,“五”谐音“无”,寓意新中国航空事业是”从五(无)到有“呵呵,说法多多,就不去细究了,不过要说新中国航空事业,尤其是战斗机研制是从歼五开始,倒也没有问题就是从歼五开始,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开始了艰难的起步,当时的人们可能不会想到,这条道路会走的如此艰难,也更不会想到,我们如今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一切就都从歼五开始吧,从“五”到有。
歼五,首先要从抗美援朝时代的米格15讲起1950年底,随着志愿军大规模入朝作战,空中掩护成了最麻烦的问题,强大的美国空军日夜不停地对志愿军前线和后方补给线进行轰炸,志愿军伤亡惨重。
此时新中国和苏联领导人达成了成立联合空军参战的决定。
苏联方面派出第64歼击机军进入中国东北,同时大批苏联教官进入中国培训新中国飞行员,并向中国志愿军提供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最先苏联人提供了部分米格9喷气式战斗机,但是这个机型实在坑爹,在中国方面强烈抗议下,苏联最终为志愿军空军换装了米格15)在此后的战争岁月中,第64歼击机军的苏联飞行员和志愿军飞行员并肩作战,驾驶米格15战机和美制F80/84/86喷气式战斗机进行了惊心动魄的大空战,而米格15也在战争中表现出色,面对当时美国最为先进的F86式喷气式战机,在性能上也不落下风,尤其在速度和垂直机动性方面要远远优于F86,而美国飞行员更是对米格15的速度和爬升性能印象极其深刻,并直接影响了第二代战机F104的设计思路。
中国战机发展史中国战机发展史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中国的飞机大多是从苏联、美国等国家进口的,中国的飞行员也是在苏联等国家接受训练,从而掌握飞行技能。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军拥有的机型仅有几架苏联设计的MiG-15和MiG-17战斗机,同时也拥有一些苏联制造的轰炸机,如Il-28等。
1951年,中国开始仿制苏联飞机,至1952年底,中国已经成功生产出自行设计的第一架歼击机J-2。
这是中国第一架成功投入使用的歼击机,标志着中国军用飞机制造事业开始发展。
1954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二架自行设计的歼击机——JJ-1,这是中国第一架水冷发动机研制的歼击机,不仅比前一代性能更好,而且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6年,中国军用飞机事业进一步发展,开始研制第三架战斗机——JJ-2,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架真正的“重型”战斗机,也是中国第一架可搭载核武器的战斗机。
1960年,中国正式把自行设计的JJ-5战斗机投入使用,这架飞机采用了更先进的机载雷达,具有更强的作战能力,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架可用作空中进行对地攻击的战斗机。
1972年,中国完成了第一架自行设计的重型轰炸机H-6的试飞,这架飞机的研制完成标志着中国军用飞机事业的另一重要里程碑。
1979年,中国开始研制自行设计的第一架歼击教练机JL-8,这是中国第一架研制成功的歼击教练机,它也标志着中国军用飞机研制的新高度。
1980年,中国开始研制第四代歼击机J-10,这是中国第一架采用相对较先进技术的歼击机,它具有较强的航空作战能力,可以实现空中作战的高效能。
此后,中国继续推进军用飞机的发展,不断改进技术,提升性能,如J-11B、J-15、J-16等,都是当今中国军用飞机的代表。
总的来说,中国战机发展史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历经60余年,中国军用飞机事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历程,经过不断的改进和研发,中国军用飞机的性能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与全球先进水平日趋接近,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XM解密国产战斗机的发展史近日,由于局势紧,中国军机一直在南海和东海带弹巡航,进行战略值班。
我国战斗机发展历史悠久,过程坎坎坷坷,从一无所有到如今领先世界的歼20和歼31,我们作为中国人是非常扬眉吐气的。
今天小编就要扒一扒历史,透过xmind 思维导图为大家带来详细的国产战斗机发展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己制造并驾驶飞机的是如,1909年在旧金山如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飞向。
北洋时期,各军阀就装备了飞机,引进欧洲的双翼飞机,当时还算非常先进的。
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也发展了自己的飞机,大量的美制飞机、制飞机、还有欧洲的飞机,抗战时期,这些飞机也是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武器。
而反观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才缴获了少量的国民党的飞机,并参加了国成立典礼,是中国人民空军的基础。
后来的抗美援朝,中国贷款向联购买了米格15战斗机,来迎战美军。
中国第一架自行生产的歼5飞机,是通过仿制联米格15而来,不过只生产短短几年就停产了,转而生产更先进的歼6。
歼6是仿制米格17而来,生产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参加过实战,击落多架国民党飞机,一共生产了5000多架,并出口很多个国家,后续衍生型号还能发射导弹。
中国生产的歼7飞机也同样大获成功,虽然仿制米格17,但是战斗力却超越了米格21,在中关系处于冰河时期取得图纸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同时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并经历了实战考验。
歼8战斗机被称为“空中美男子”,期初是通过加长加大米格21而来,并且生产出的第一架看上去就是一架放大版的米格21。
后来觉得落后,将进气道改为两侧,几首修长,大概就是今天这个模样了。
到2011年,除异大量老旧型号的歼8,但是仍有近300架在服役。
其实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我国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方案,虽然外国有同类产品,但是我国经历封锁,完全达不到技术,像歼9歼12等都最终纷纷下马。
到了改革开放,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轨,许多先进方案又纷纷上马,歼轰7战斗轰炸机虽然不是什么先进机型,但是解决了我国缺乏对地打击的平台。
中国战斗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航空领域。
中国战斗机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巨大进步,使其成为世界航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中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最早期的战斗机是仿制苏联的米格战斗机,这些战斗机被称为“歼击机”系列。
从那时起,中国开始发展自己的研发能力,并逐渐取得了重大突破。
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功地研发出了自己的先进战斗机,如“歼-8”、“歼-10”等。
中国战斗机的研发与制造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不断增加研发投入。
中国政府将军事技术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此外,中国也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与其他国家开展技术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研发能力。
中国战斗机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战斗机采用了先进的隐身技术。
通过减少雷达反射,提高战斗机的隐形性,使其具备更好的隐蔽性能。
其次,中国战斗机还注重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包括雷达系统、电子战系统、导航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国战斗机具备了更强的侦察、监视和攻击能力。
另外,中国战斗机还在机动性和速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空战环境。
中国战斗机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几个可能的方面。
首先,中国将继续努力提高战斗机的隐身性能。
目前,隐身技术已成为全球战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也将加大投入,提高自身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
其次,中国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武器。
中国已经在研发和生产各种类型的无人机,未来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三,中国还可能在战斗机航空电子技术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是提高战斗机作战能力的关键,中国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这一领域的创新。
尽管中国战斗机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