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4课微观世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9.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4课微观世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4课微观世界》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世界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包含了微观世界的定义、特点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认识微观世界,并在绘画创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微观世界的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表现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观世界的定义、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微观世界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微观世界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学会在绘画中表现微观世界的美。
2.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生动地表现微观世界的细节和神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4.欣赏教学法: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绘画材料、微观世界图片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好奇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神秘的微观世界画作,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微观世界的定义、特点及其表现方法,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图片,分析其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表现微观世界的美。
五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14课微观世界》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线条、颜色和形状的基本知识和表达方法。
2.了解微观世界与美术创作的关系。
3.通过绘画创作表达个人的想象和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微观世界与美术创作的关系。
2.通过线条、颜色和形状的运用表现微观世界。
3.表达个人的想象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通过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色纸、颜料、颜料盘、毛笔、拓印纸、卡纸等画画用品。
3.笔记本电脑。
五、教学内容及方法1.引入1.课堂展示微观世界中的一幅画。
2.向学生介绍微观世界的简单概念,例如细胞、微生物等。
3.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幅画的含义。
2.学习1.通过图画和课件向学生介绍颜色、形状、线条等基本概念和表达方法。
2.讲解深度、透视等基本知识。
3.通过绘画创作表达个人的想象和审美情趣。
3.巩固1.设计课堂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老师点评,并给予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
4.作业让学生在家完成小作品创作。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教学重点是了解微观世界与美术创作的关系,并通过绘画创作表达个人的想象和审美情趣。
难点是通过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上,老师利用展示、讲解和创作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了颜色、形状和线条对于表达微观世界的重要性,并能够动手实践。
在下一次授课中,老师可以引入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创作和微观世界的联系。
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时,老师也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艺术感知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4课(微观世界)教案教学设计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自由表达自己领会到的微观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1.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2.微观世界的表现。
教具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可观察的动植物图片及实物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1.多媒体观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2.观赏与比拟的几种方法由远到近的观察比照方法: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致。
C.在显微镜下外表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图象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
横剖切后,是发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开展、表现阶段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表达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表达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感情,更能制造出漂亮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安排课堂作业依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法来完成作业?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六、教学廷伸与拓展通过认真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舞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4《微观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知道微观世界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描绘微观世界的物体,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微观世界作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微观世界的奥妙。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与对比的方法,发现微观世界的美。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和创意,表现微观世界的物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内容1. 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的物体。
3. 创作富有创意的微观世界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学会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的物体。
3. 创作富有创意的微观世界作品。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微观世界的美。
2. 如何运用美术技能和创意表现微观世界的物体。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物体,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美感。
3. 技能讲解与示范:讲解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物体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物体的实践。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
板书设计1. 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的物体。
3. 创作富有创意的微观世界作品。
1. 观察身边的微观世界物体,用绘画或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2. 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微观世界作品。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微观世界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微观世界的美妙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微观世界的概念:介绍微观世界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2. 微观世界的观察工具:介绍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观察微观世界的。
3. 微观世界的描绘方法:介绍如何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描绘微观世界,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和特征,学会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投影仪、PPT等。
2. 学具:绘画用品、摄影器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和特征。
2. 讲解:介绍显微镜等观察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观察微观世界的。
3.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微观世界,并尝试描绘所观察到的景象。
4. 创作指导:引导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微观世界景象,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进行创作。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微观世界的概念和特征2. 微观世界的观察工具3. 微观世界的描绘方法4. 学生作品展示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微观世界,并描绘所观察到的景象。
2. 让学生尝试用绘画、摄影等方式,创作出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微观世界作品。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4课
微观世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微观世界;
技能目标:能画出自己见到的微观世界的景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创作油画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微观世界吗?你们能描绘你见过的微观世界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师:(板书)《微观世界》;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几幅微观世界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微观世界有哪些特点?我们如何用油画的形式表现所见到的微观世界?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实践展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片用油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
生:认真进行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上台进行作品展示;
师:对同学们的作品及时进行点评;。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微观世界》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认识到微观世界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能够运用美术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形状等,来描绘和表现微观世界的景象。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展现微观世界的美丽和神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如线条、色彩、形状等,进行创作和表现。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对微观世界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对科学和艺术的热爱。
2.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和表现,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创作,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微观世界的概念和意义2. 微观世界的观察和想象3. 美术技巧在微观世界描绘中的应用4. 微观世界的创作和表现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美术技巧进行微观世界的描绘和表现。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进行微观世界的创作。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将微观世界的观察和想象,转化为美术作品的创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如线条、色彩、形状等,进行微观世界的描绘和表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微观世界的图片、美术作品展示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彩色铅笔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美术技巧在微观世界描绘中的应用。
3. 观察: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的景象,进行观察和想象。
4. 创作与表现: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进行微观世界的创作和表现。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微观世界的概念和意义2. 微观世界的观察和想象3. 美术技巧在微观世界描绘中的应用4. 微观世界的创作和表现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一次微观世界的观察和创作。
14 微观世界(教案)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奥妙,通过观察和描绘微小事物,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绘画技能。
知识目标1.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绘制微观事物的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
2.帮助学生克服绘制微观事物的困难。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介绍微观世界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奥妙。
2.通过投影或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一些微小的事物,例如细胞、分子等。
学习(40分钟)1.介绍绘制微观事物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注意事物的细节和纹理,用正确的线条和色彩表现。
–注意比例和透视,以保证绘制出的图像符合真实情况。
2.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例如:–让学生观察一些微小的事物,并写下观察到的信息。
–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信息绘制一个微观世界的图像。
练习(30分钟)1.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绘制的微观世界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2.让学生根据评价意见,修改自己的作品并再次展示。
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理解微观世界的奥妙。
作业请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周围的微小事物,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提交作品到班级群中。
参考资料1.《绘画技法》2.班级群中的相关资料。
人教版美术课教案授课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14课《微观世界》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第14课微观世界教学设计【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认识微观世界,学会从不同角度体悟,观察,探究事物的构造和美感。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点线面的造型元素,表现出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节奏、疏密、韵律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观察和绘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微观图像,用点线面、色彩结合的方法描绘微观世界。
【教学难点】:较好的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现微观世界的节奏、疏密、韵律的美。
【课前准备】:放大镜、花噶壳,鲍鱼壳、蜻蜓、树叶、海星等动植物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课始检测1.今天很高兴可以跟同学们一起来上一堂美术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样东西,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生预设:树枝、石头。
师:你们都猜对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吧。
其实这两个是分叉的头发和沙子放大后的图片,经过放大后的物体陌生而神秘,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出现的图案,我们称它为“微观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微观世界。
(板书)2.IRS作答,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把握重难点展开教学。
通过微课的学习,你掌握的如何?我们来检测一下。
以下作品给你一种什么样的美感?A:节奏感B:疏密感以下作品给我们一种节奏的美感。
A:正确B:错误二:任务导学,合作探究课前老师已经有请同学们观看微课,并完成任务学习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任务学习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完善任务学习单,小组内推荐一名代表。
等下老师要请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1.六人小组拿出任务学习单,交流预习成果。
2.小组成员互相补充,形成一份完整的学习报告单。
3.请同学上台汇报4.学生分享,教师板书预设1:点线面都有哪些形态?请同学上台画一画预设2:什么是节奏的美感?只有面能表现节奏感吗?在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就能产生节奏感。
第14课微观世界(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以“微观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的奇妙景象。
教学内容包括微观世界的概念、特点、观察方法以及如何在美术创作中表现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和特点,培养他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兴趣。
2. 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微观世界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美术创作中展现微观世界的奇妙景象。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和特点,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
2. 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微观世界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美术创作中展现微观世界的奇妙景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显微镜、显微镜片、放大镜等教具,以便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样本。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显微镜片,引导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样本,激发他们对微观世界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微观世界的概念、特点以及观察方法,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不同的微观世界样本,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创作:学生根据他们的观察结果,进行美术创作,描绘出他们所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景象。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艺术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1. 微观世界的概念和特点2. 观察微观世界的方法3. 美术创作中的微观世界表现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微观世界,如树叶、水滴等,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2. 学生根据他们的观察结果,创作一幅描绘微观世界的美术作品。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的奇妙景象,提高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兴趣。
第14课微观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认识到微观世界的美妙与神奇。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表现微观世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微观世界的概念:介绍微观世界的基本知识,如微生物、细胞、分子等。
2. 微观世界的观察方法:学习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微观世界。
3. 微观世界的表现方法:学习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法表现微观世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和表现微观世界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微观世界的美,并将其表现在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投影仪、PPT课件等。
2. 学具:绘画用品、摄影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微观世界的概念、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微观世界的概念2. 微观世界的观察方法3. 微观世界的表现方法七、作业设计1. 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微观世界,如树叶、水滴等。
2. 创作一幅描绘微观世界的艺术作品。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2. 学生是否掌握了观察和表现微观世界的方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指导和鼓励。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微观世界,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4课微观世界》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的生物和物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同时,通过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自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的生物和物质。
教师将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微观生物和物质,如细菌、病毒、细胞等。
然后,学生将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这些微观生物和物质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2. 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自然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微观世界的生物和物质。
2. 如何帮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微观世界的生物和物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片、细菌、病毒、细胞等模型。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微观世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观察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病毒、细胞等微观生物和物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形态。
3. 绘画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微观生物和物质,用绘画的方式将它们表现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大家共同评价和欣赏。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板书设计1. 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微观世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自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教学内容: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的生物和物质。
4. 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微观世界的生物和物质,帮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微观世界的生物和物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身边的微观世界,如昆虫、植物细胞等,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4 微观世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微观世界的美妙与神奇。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科学、追求真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在科学、艺术领域的应用。
2. 微观世界的观察方法与技巧。
3. 微观世界的艺术表现手法。
4. 创作一幅以微观世界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学会观察和表现微观世界。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微观世界的美,并将其融入艺术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教材、PPT、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微观世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观世界的美。
2. 新课内容:讲解微观世界的概念、观察方法与技巧、艺术表现手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发现微观世界的美,并尝试用艺术手法表现。
4. 创作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一幅以微观世界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与指导。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微观世界的美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微观世界的概念2. 微观世界的观察方法与技巧3. 微观世界的艺术表现手法4. 创作一幅以微观世界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微观世界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微观世界的观察日记。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创作微观世界的美术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指导和鼓励。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微观世界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
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
绘画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
教学重点: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教学难点:微观世界的表现
教学准备:显微镜、放大镜、CAI微观动植物活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
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 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
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所晰。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
截然同的图象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
横剖切后,是发
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
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五、教学廷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