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治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恢 复和重建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这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 区域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实的迫切要求使生态 恢复和生态修复成为国内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生态修复是在退化生态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79年我国生 态学家马世骏尝试应用生物净化原理进行污水处理研究(环境 生物修复技术层次),并由此提出生态工程概念。此后许多学者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形成与生态修复有关的两个领域:
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虽经多年连续防治,取 得了一定成绩,但据2000年公布的全国第2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结果, 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且目前仍有210万km2的 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沙漠化呈扩展趋势,侵蚀在加 剧,危害在加重,形势在呼唤着新的水保生态建设思路的出现。
三、生态修复是保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具体体现。
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
1.生态学原理是生态修复的理论依据 2.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是生态修复必须遵守的自然规律 3.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搞好生态修复的保障
基本内容
国外的生态修复研究
目前国外恢复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草地、灌丛、水体等生态系统在采 矿、道路建设、机场建设、放牧、采伐、山地灾害、工业大气及重金属 污染等干扰体系的影响下退化和自然恢复的机制和生态学过程,涉及植 被、土壤、气候、微生物、动物等多方面,多集中在大型矿区、大型建 筑场地、森林采伐迹地、受损湿地等生态恢复方面,研究的焦点领域是 土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物多样性恢复。
1 制定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包括依据水土保持法并针对生态修复区实际制定的地方性管理办 法、通告、文件等,其主要内容包括目标、措施、法律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