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人群对抑郁症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9.50 KB
- 文档页数:9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性抑郁作为一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大量社会性抑郁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社会性抑郁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以下渠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心理健康相关统计数据;- 国内各大心理研究机构和社会调查机构的调研数据;- 网络平台上的相关调查问卷和用户反馈。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社会性抑郁进行深入剖析。
三、社会性抑郁现状1. 患病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我国社会性抑郁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达到5%左右。
其中,城市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
2. 年龄分布社会性抑郁的患病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尤其是25-45岁的人群。
这一年龄段的个体面临较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3. 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社会性抑郁。
这可能与社会角色、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有关。
四、社会性抑郁成因分析1. 社会因素- 竞争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升职、房贷、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导致个体心理负担加重。
- 社会支持系统薄弱:随着社会转型,传统的社会支持系统逐渐弱化,个体在面对困境时缺乏有效的求助途径。
- 社会地位变迁:个体在社会地位上的变迁,如失业、降职等,可能导致其心理失衡。
2. 心理因素- 缺乏自信: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自信心不足,面对困境时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 焦虑情绪: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进而引发抑郁。
- 心理防御机制失效: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心理防御机制失效,无法有效应对,从而导致抑郁。
3. 生理因素- 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进而引发抑郁。
-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会加剧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五、应对策略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消除对心理疾病的偏见。
青少年抑郁专题报告
一、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抑郁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探讨青少年抑郁的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青少年抑郁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青少年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否定、睡眠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影响其学业和人际关系。
三、青少年抑郁原因
青少年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因素: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
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竞争压力、家庭环境、校园氛围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3.人际关系因素: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和抑郁。
四、青少年抑郁应对策略
针对青少年抑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青少年应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
五、结论
青少年抑郁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寻求专业帮助等策略,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走出抑郁的困境,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抑郁数据分析报告引言学生抑郁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本报告通过对抑郁症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学生抑郁状况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次数据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是一份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抑郁症问卷调查。
该调查包括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情况、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方面的问题。
分析方法主要使用了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可视化技术。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制图表,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学生抑郁的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联。
数据分析结果学生抑郁状况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访学生中有30%的人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抑郁症。
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学生的抑郁症发病率要高于男性学生。
抑郁与学习情况的关系通过对学习情况和抑郁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学业压力是导致学生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受访学生中,超过60%抑郁学生表示他们感到学业压力非常大。
抑郁与人际关系的关系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学生抑郁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有50%的抑郁学生表示他们在同学之间感到孤立,没有融入感。
此外,家庭关系不和谐也与抑郁症有关。
自我认同与抑郁症的关联自我认同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自我认同水平较低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这可能与他们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价值感不足等因素有关。
其他影响因素此外,数据分析还发现,睡眠质量、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与抑郁症有一定关联。
睡眠质量差、饮食不均衡、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学生抑郁状况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以及生活习惯等多个因素有关。
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抑郁症的认知,并教授应对压力的方法。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亲情关系。
上海心理调研报告
上海心理调研报告
根据最近的调研结果,上海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
本文将介绍调研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对策。
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上海市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覆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群体的市民。
总共有1000份问卷发放,其中843份被回收并用于分析。
结果显示,上海市民的心理健康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首先,约60%的受访者表示经历过心理压力。
主要的压力来源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和家庭问题。
其次,约40%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内经历过焦虑或抑郁症状。
这种情况尤其在年轻人中较为普遍。
另外,一些市民还存在睡眠问题和自我认同困惑等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这包括在学校、工作场所和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对压力的适应能力。
其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该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并建立健全的辅导体系。
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市民应对并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还应加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包括建立心理健康互助组织和社区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最后,家庭和个人也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
方式。
总之,上海市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市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注:本报告是虚构的,仅用于演示写作能力。
)。
高中抑郁现状分析报告引言高中阶段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时期,学业、人际关系、自身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抑郁情绪。
本报告旨在对高中抑郁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于各方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特征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劳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高中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学业负担和各种压力。
抑郁症在高中生群体中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结果通过对1000名高中生的问卷调查,本调查报告总结了以下结果:1. 高中抑郁现状- 超过60%的学生表示在高中生活中曾经有过抑郁的感受;- 约30%的学生表示曾经有过严重的抑郁症状,需要治疗或倾诉;- 男性学生和女性学生之间的抑郁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抑郁症状在高二和高三阶段出现的频率更高。
2. 抑郁原因分析- 学业压力是导致高中生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庭环境对高中生的情绪状态有重要影响;- 社交关系困扰和人际交往问题会导致高中生抑郁;- 身体健康问题也可能引发抑郁症状。
3. 抑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抑郁症状与学习成绩下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抑郁症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和社交活动的兴趣减少;- 高中生出现抑郁症状后,家庭关系和友谊关系可能会受到影响;- 严重的抑郁症状可能会导致自杀行为。
结论高中抑郁现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在高中生中越来越普遍,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这一问题。
相关建议如下:1.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3.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减少学业压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兴趣和社交活动;4. 社会应该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减少对外貌和成绩的过度关注。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高中抑郁问题,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抑郁症研究调查问题及调查数据报告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抑郁症的研究调查问题,并提供相关调查数据报告。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们。
为了增进对抑郁症的理解,并为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本文总结了目前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治疗方法以及抑郁症患者在生活和职业方面的表现情况。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1.1 抑郁症的定义和症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长期的抑郁情绪和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
患者可能经历睡眠问题、食欲改变、疲劳、自责、无助感以及自杀倾向等症状。
1.2 抑郁症的影响范围抑郁症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可能导致个体的生活质量下降,职业表现不佳,甚至增加自杀风险。
对于社会而言,抑郁症患者的生产力下降会给经济和医疗系统带来重大负担。
第二部分:调查问题2.1 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程度。
问题包括:是否了解抑郁症的定义;对抑郁症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反应;是否存在对抑郁症的偏见和歧视等。
2.2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认知和使用情况有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进程。
调查问题包括:对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了解程度;对替代疗法(如运动疗法、音乐疗法等)的认知情况;是否存在对治疗的偏见和误解等。
2.3 抑郁症对生活和职业的影响抑郁症对患者的生活和职业表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调查问题,我们可以了解抑郁症患者在社交活动、工作表现、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
问题包括:是否因抑郁症而错过社交活动;在工作中是否遭遇过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第三部分:调查数据报告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我们对抑郁症的研究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3.1 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抑郁症有一定的认知,但仍存在不少对抑郁症患者的偏见和误解。
很多人并不理解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并往往将其视作懒散或情绪低落的表现。
抑郁症调查报告抑郁症调查报告近年来,抑郁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并且对抑郁症的认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抑郁症的调查。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包括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了1000份有效问卷。
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抑郁症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青少年群体中有30%的人曾经或正在经历抑郁症的症状,而成年人和老年人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25%和20%。
这一结果表明,抑郁症并不仅仅是年轻人的问题,也影响着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其次,调查还发现了抑郁症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在受访者中,有近60%的人表示抑郁症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其中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力、无法集中注意力等。
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痛苦,也对他们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
另外,调查还关注了抑郁症的治疗情况。
结果显示,只有少数人主动寻求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其中仅有30%的人选择了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而大多数人倾向于通过自我调节、与朋友家人倾诉或者通过休闲活动来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这一结果表明,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和接受度问题。
最后,调查还关注了抑郁症与社会因素的关系。
结果显示,经济压力、工作压力以及人际关系问题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近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巨大,而有近40%的人表示经济问题是导致他们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社会环境的压力和不良因素对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抑郁症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影响深远的心理健康问题。
它不仅仅是年轻人的问题,也影响着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抑郁症对个体的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且仍存在着一定的治疗认知和接受度问题。
社会因素如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也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健康教育2021年1月第37卷第1期・论著・上海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状及行为因素对其影响分析车贝贝1高晶蓉2陈德2贾晓娴2续琨2王剑2杨建军2余金明1【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学生的抑郁症状流行情况及相关的行为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学生抑郁情绪提供数据支持和建议。
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上海市37所初中、22所高中和1所职高的学生共6178人进行调查,用X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上海市中学生抑郁情绪检岀率为364%,其中初中、高中和职高学生的抑郁率分别为364%、33.2%、46.3%。
调整相关因素后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吸烟、饮酒是抑郁的危险因素,OR值和95%C/分别为7.455(7.370-7.342).7.378(1.163〜7.477);过去8d 有7〜2d、3〜4d、0-8 d累计活动7h及以上是抑郁的保护因素,OR值和9%CI分别为0888(8578〜8478)、8573(8466〜8714)、8.263(8567〜8455);过去7d有7〜2d、3〜4d、5〜7d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者抑郁的风险较低,OR值和95%C分别为8767(8633〜8927)、8692(8569〜8447)、8782(854〜848);每天睡眠时间7〜7h、^7h者较<7h者患抑郁的风险低,OR值和95%CI分别为8477(8654〜8SSO)、8733 (8784〜8435);失眠者抑郁症状的风险是未失眠者的2426倍(95%CI:2509〜3134)。
结论上海市中学生的抑郁情况不容乐观,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有利于减少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
【关键词】学生;抑郁;健康行为;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82-9932(2827)87-0827-86DOI:1816163/ki.issn.1(88-9932.2227.07.086Analysis on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its related behavioral factor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d Shanghai CHE Bei-bei,GAO Jing-rong,CHEN De ,JIA Xiao-xian,XU Kun,WANG Jian,YANG Jian-jun,YU Jia-ming.Key Laboratoro of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Mimstro of Health,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Sociol Risks Governance Co Health,Schont of Public Health,FuUnn Universito,Shanghni20083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itn related behavioral influencina factorn amoof miOdlv schorl students in Shanfhni,and to proviOv date support and suuiestiors foe ths preventior of depres-sior amoof miOdle school stuPents.Methods A totci of6177stuPents were selected from30jueive miOdle schools,20 senior high schools and18vocatiorcl high schools in Shanfhni by stratified mPti-stace cluster sampUnf method.The influen-cinf factor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analyzen by chi-square test and Looistic repressior.Resclts The detectior rate of depression amor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hanfhci was36.4%,and the rates of depression symptoms amorf junior mio-dle school stuPents-high miOdle school stuPents and vocatiord high school stuPents were36.8%,33.2%and46.3%respectively.Stepwise locisno repression resylts showed thnt smorinf and drindinf were 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on-with ORv V pc nd95%CI of1.455(1.154-4342)nd1.彳。
抑郁症研究调查问题及调查数据报告一、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影响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为了深入了解抑郁症的相关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研究方法和调查结果,以期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调查对象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国范围内抽取了名受试者,年龄范围为18-65岁,男女比例为1:1。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详细的临床评估和问卷调查。
2、调查工具我们采用了自编的抑郁症调查问卷和临床评估量表,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和家族史等方面。
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
三、调查结果1、抑郁症患病率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3.9%。
其中,轻度抑郁占14.9%,中度抑郁占6.5%,重度抑郁占2.5%。
患病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群体中无显著差异。
2、抑郁症状主要抑郁症状包括心境低落、兴趣丧失、失眠、食欲减退、精力减退、自我评价降低等。
在我们的调查中,这些症状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中均有所表现。
3、生活质量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包括工作能力下降、社交障碍、家庭关系紧张等方面。
抑郁症患者还面临着较高的自杀风险。
4、家族史有家族抑郁史的受试者在调查中的抑郁评分显著高于无家族史的受试者,提示家族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讨论与建议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抑郁症。
以下是我们对如何改善抑郁症患者状况的一些建议: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2、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心理治疗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上海青年人群对抑郁症认知的调查与分析05视光:邱晨、张春霞、刘瑞琮、陆芸丽、金莉指导老师:心理咨询师张文菁、黄浦精神卫生中心邵颖芳[摘要]目的:世界发展的越来越快,抑郁症悄然而至。
青年人群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对此,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抑郁症知识的一系列调查,了解他们对此病的重视及自身的健康程度。
方法:在街头对200位青年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数据,进行电脑统计分析。
结果:发放200份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186份,问卷有效率为93%。
结论:发现大多数人知晓抑郁症但对其具体内容不熟悉,半数人群能正确看待此病及其此病患者。
而对于抑郁症的预防宣传工作,力度明显不令人满意。
[关键词]抑郁症了解程度对待态度预防随着时代的前进,世界发展的越来越快。
事事有利有弊,随着快节奏的生活,致使许多人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下。
而现在——抑郁症被越来越多人所听到,人群的发病率在节节攀升。
更令人吃惊的是,年龄在不断的下降。
青年人群是祖国的栋梁,祖国的希望,因而我们想进行调查,看看他们对抑郁症的了解、对其关注度等各个方面的反响如何,从而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
1材料和方法1.1调查对象——上海市青年人群人数分布:200人1.2研究方法在街上随机访问上海市青年人群,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达93%2.结果2.1市民了解抑郁症的途径以及程度2.1.1了解途径途径报刊杂志朋友亲戚网上消息电视广播百分比33%19%4%44%通过我们的统计可以看出,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是知晓抑郁症、市民了解抑郁症的重要途径,其对于向市民普及抑郁症的知识以及预防抑郁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重点利用此类媒体宣传预防抑郁症,并加强宣传的力度和深度,相信可以增加受效人群的数量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2.1.2 了解程度程度了解,知其内容只听说过,具体不清楚没听说过百分比40% 58%2%通过我们的统计可以看出,多数市民是知晓抑郁症的,但是大半人仅停留在知道的阶段,而只有少数市民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
数据中我们也看到,抑郁症在一部分市民心中还是一个盲点。
那么那些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抑郁症的人将有可能因为他们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匮乏而成为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而这一人群要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
所以普及抑郁症的知识迫在眉睫,而且将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相关部门对抑郁症这一世界第四大疾病知识的宣传任重而道远,宣传力度和广度仍需加强,加强再加强。
2.1.3市民对精神卫生日的了解世界精神卫生日知晓度知道不知道百分比20%80%通过我们的统计可以看出,只有很少人知道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虽然现在有关部门是很重视对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但是看得出宣传并没有深入人心。
这就对抑郁症的宣传提出了挑战。
社会应该以何种方式来进行深入而有效的宣传?这一问题值得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2.2市民自身心理情况(表一)精神状况好有时挺好,有时欠佳不好百分比54%43%3%(表二)SDS自测评量表的统计<45分45分~49分50分~100分自觉精神状况良好人群百分比68%22%10%[注] 有20条题目,把它们相应的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
抑郁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
对比表一表二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多数市民对自身精神状况的认识是比较准确的,从中反映出其对本人是否有抑郁倾向还是有一定的判断力的。
在自觉精神状况良好人群中,多数人身心态的确比较健康,但是尚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对自身的认识还是不够的,其中包含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和已有抑郁倾向的人群,分别是SDS得分在45分~49分之间以及50分以上的人,所以在我们看到市民对自身精神状况的认识较为准确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那些尚未意识到自己已有抑郁倾向的人群。
社会应当加大对市民身心健康的关注,普及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帮助广大市民更好的认识自身的精神状况,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2.3市民对抑郁症的态度2.3.1.市民对抑郁症本身的态度.观点觉得人群过分紧张此病,并没必要过分关注觉得很重要,有抑郁要及时治疗,要注意自身的精神状况觉得这种疾病离自己很远,漠不关心百分比16.5%69.7%13.8%.从图表上能看的出大部份的市民对抑郁症的态度是觉得很重要,并认为及时治疗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一般市民对于精神状况还是十分关心的.这样的人群占69.7%,是比较能积极正确的面对抑郁症,我想一般市民对抑郁的认知也对抑郁的与效治疗和预防有很好的作用.只有大家都能坦然正确的面对这个疾病,才能让抑郁远离我们.而那些C观点的人则对抑郁掉以轻心了,心理健康也要加以积极的关注的,对于身边有这样的人群也要多加以关心.。
2.3.2市民对抑郁患者的态度观点同情,觉得他们很不幸觉得周围不会出现此类人群,无所谓关不关心觉得是他们没有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百分比30.5%12.6%,56.9%从数据上看,有半数的市民认为抑郁患者没有调节好自己的心理,这大概是他们所认为的造成抑郁的原因,持有这种观点的近一半的市民.说明大家对抑郁症还不是很了解,抑郁除了外界的也有病理的,所以广大市民对抑郁的患者缺乏更多的关心,我们要呼吁大家一起来关爱身边有抑郁倾向的人群,让抑郁远离我们. 只要人人都多献出一份心去关怀抑郁人群,想必抑郁患者将越来越少。
我们对抑郁患者不要有任何的歧视或排斥.他们的心理比较的脆弱,更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觉得自己同样是一个健康的人对社会和家庭都很重要.抗抑郁,需要大家一起的行动.2.3.3对抑郁治疗的态度观点去专科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去综合性医院就诊不会去就诊,认为只是心理问题,不是病百分比42.3%,25.7%32%从图表上看,将近42.3%的人还是能很客观的面对抑郁症,选择到专科的精神卫生中心去取得治疗,这是最好的方法来及时正确妥当的治疗抑郁的情况.因为那里是专科医院,有着这方面的权威,就能做到对此病的判断和治疗.而那些25.7%的人,还是会选择到综合的医院去治疗的话,也有他们的理由,就像一般人的观念一样,到精神病院看病总是会有所忌讳的,所以宁愿到相对不是太专业的综合医院去,这也许会对及时的治疗和判断有一定的延迟,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正确的面对抑郁的情况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判断和治疗.而面对着1/4的人群选择去综合医院看病的这种现象,对于一般的综合医院无疑是种责任,正确的治疗病人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所以在综合医院中要配备治疗此病的科室及专门的医生,可以让患此病的人们不去精神卫生中心,也能受到好的治疗。
而32%的人们显然是对抑郁症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感冒咳嗽是病,但心理出现了状况更加是病,而且不容小视。
如果他们不注意身心健康,病程一拖再拖,那到时恐怕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2.4抑郁症的预防2.4.1(题为:就您认为,抑郁症的最主要的3个病因是;题型为:多选题)市民在以下7种情况中的选择比例遗传基因9.26%环境诱因32.51%药物因素 6.38%疾病10.30%个性28.80%饮食 2.88%抽烟,酗酒与滥用药物9.88%上述的7个因素都是抑郁症的病因,而当问到“就您认为,抑郁症的最只要的3个病因是”这一问题时“环境诱因”,“个性”“抽烟”,“疾病”与“酗酒与滥用药物”分别以32.51%,28.80%,10.3%和9.88%被人们视为最只要诱因。
从这些数据显示“环境”这一客观因素人们认为对抑郁症影响很大。
不善于交际的人容易得抑郁症,人际关系的缺乏可以导致抑郁症,而得了抑郁症会回避人际交往。
因此,抑郁症患者非常需要社会支持,身边的人应该主动提供社会支持。
我们应关注起这方面的问题。
继“环境因素”后的“个性”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而“个性”的培养也是我们最早遇到的问题。
因为“个性”从小就开始养成了。
所以对与儿童时期的孩子,现在家长不应单方面的重视智力的培养。
从小教导孩子让他有着乐观与开朗的性格对与孩子将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之后的“疾病”与“抽烟,酗酒与滥用药物”不相上下。
前者是人们无法控制的,谁都可能患这里那里的病,但有些人很积极乐观的去面对,而有些则一味的消沉。
对于同样的疾病,面对不一样的心态,其结果是大相径庭的。
疾病有时是让我们无奈,不受我们驾驭,但是我们的身心却是我们能自身调节的。
如果能很好的面对疾病,那患抑郁症的比例又可以下降许多。
后者是与自身的生活作风有关。
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证健康的身体。
这一观点人们都有着共同的认知。
2.4.2您现在得学校或单位是否有心理咨询室不知道有咨询室没有咨询室1.10% 56% 43%这一问题数据显示53.63%的单位或学校有心理咨询室,45.25%的单位或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而有1.10%的人群对此事不知道。
从这些数据可知,社会机构对心理健康已经有了相当高的重视度。
但还是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机构对此有着疏忽和漠视。
社会机构对这一问题还有着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和改善余地。
但只有很少部分的人对此不关心,这点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就从现在调查可知,将来社会机构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还很是乐观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一问题也将越来越被重视。
心理咨询室应象医疗室一样,做到每个单位都能普及。
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保证心理的健康。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4.3您觉得这会各界对预防抑郁症的宣传力度调查结果显示50.87%的人群反映对抑郁症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仍需加强,42.77%的人群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宣传还太少,只有6.35%的人群认为这一问题宣传的很好。
由此可见,对于预防抑郁症的宣传力度社会各界做的还是很薄弱的。
市民对这一问题的了解程度应此也只可能停留在基层的。
甚至人们对这一问题一无所知。
我们这一方面还有待很大的提高。
只有当各界对预防抑郁症的宣传落实到实处,首先社会重视起来了,才能带动群众对预防抑郁症的认知。
对于抑郁症的预防可能我们还只是处于一个崭新的起点。
前方还有许多挑战和难题等着我们一个一个去战胜和克服。
3建议3.1加强宣传力度虽然说人群中绝大多数都知晓抑郁症,但大家似乎只是把这个新名词给记在脑中,具体的比如病征、治疗之类的,却相知甚少。
而对于社会的宣传力度来说,看了更令人震惊。
仅有 6.7%的人觉得宣传方面做的很好,而半数人群觉得还需加强,这无疑体现了人群对社会各界对抑郁的重视度不够高的一种不满。
经统计,多数人是通过电视广播媒体所知晓抑郁症的,那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力度的同时,不忘在电视广播上多花心思。
3.2树立良好的心态这里指的心态不仅仅是要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情去对待生活,而对待别人,特别是对待抑郁患者,我们更应该关爱他们。
“解铃还需系铃人”,对于抑郁患者不仅仅需要药物治疗,对于他们的心灵更需要医治——这就需要他们周遍朋友的帮助了。
当发现有人情绪低落、有抑郁倾向,应当主动升出援助之手,即使让他们从抑郁的阴影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