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培训需求评估-2012
- 格式:ppt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45
培训评估与效果验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确保企业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和工作本领,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劳动法》《公司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培训活动,包含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以及员工自主参加的培训。
第二章培训评估管理第三条培训需求评估1.为了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部门在提出培训需求前,应进行相关调研和分析,明确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2.培训需求评估应包含培训目标、受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等核心信息。
第四条培训计划编制1.培训负责人依据培训需求评估结果编制认真的培训计划,包含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周期、培训地方等。
2.培训计划应提交给上级领导审批,并依照审批结果进行培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第五条培训资源与师资选择1.培训负责人负责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或师资来进行培训活动。
2.培训机构或师资应具有相关资质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第六条培训料子准备与供应1.培训负责人负责准备培训所需的教材、课件等培训料子。
2.培训料子应与培训内容相匹配,并保证内容准确、完整。
第七条培训组织与开展1.培训负责人应依据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并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
2.培训活动应重视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本领。
第八条培训反馈与改进1.每次培训结束后,培训负责人应组织学员进行培训反馈,以了解培训效果和看法建议。
2.培训负责人应及时整理反馈结果,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不绝优化培训方案和方法。
第三章培训效果验证管理第九条培训效果评估指标1.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应包含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工作本领的加强、工作成绩的改善等方面。
2.培训负责人应依据具体的培训内容和目标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
第十条培训效果评估方式1.培训负责人可采用问卷调查、实际操作测试、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2.培训效果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科学,并与培训目标相全都。
第十一条培训效果分析与报告1.培训负责人应对培训效果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培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真题讲解52012年11月真题讲解101.关于熟人推荐这种招聘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A.工作更加努力 B.对候选人的了解比较准确C.招募成本较高 D.易在组织内形成裙带关系 E.适应范围较窄[答疑编号506368010316: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三级教材第65页,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考查的是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之一:熟人推荐的招聘方式。
其长处是:1、对候选人的了解比较准确(选项B);2、候选人一般被录用,顾及介绍人的关系,工作也会更加努力(选项A);3、招募成本也很低(选项C表述与此矛盾,故为错误选项);4、熟人推荐的方式,使用范围比较广,既适用于一般人员,也适用于企业单位专业人才的招聘(选项E表述与此矛盾,故为错误选项)。
熟人推荐的招聘方式问题在于可能在组织中形成裙带关系,不利于公司各种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落实(选项D)。
102.在面试过程中,面试考官可以考察应聘者()。
A.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B.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C.衣着外貌、风度气质 D.应聘者现场的应变能力 E.是否符合岗位的要求[答疑编号506368010317: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三级教材第69-70页,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考查的是面试的内涵。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考官可以考察应聘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观察其衣着外貌、风度气质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标准和要求。
因此,五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103.面试中的问题安排应(). A.先易后难 B.先熟悉后生疏 C.循序渐进 D.先具体后抽象 E.由内而外[答疑编号506368010318: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三级教材第75页,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考查的是面试提问的技巧。
面试技巧是面试实践中解决某些主要问题与难点问题的一些技术,是面试操作经验的积累。
企业内部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第一章引言 (2)1.1 培训效果评估的意义 (2)1.2 培训效果评估的原则 (3)第二章培训效果评估的基本方法 (3)2.1 定性评估方法 (3)2.2 定量评估方法 (4)2.3 综合评估方法 (4)第三章培训前评估 (4)3.1 培训需求分析 (4)3.2 培训目标设定 (5)3.3 培训计划制定 (5)第四章培训中评估 (5)4.1 培训过程监控 (5)4.2 培训内容评估 (6)4.3 培训师评估 (6)第五章培训后评估 (7)5.1 短期效果评估 (7)5.1.1 评估目的 (7)5.1.2 评估内容 (7)5.1.3 评估方法 (7)5.2 中长期效果评估 (7)5.2.1 评估目的 (7)5.2.2 评估内容 (7)5.2.3 评估方法 (7)5.3 培训成果转化评估 (8)5.3.1 评估目的 (8)5.3.2 评估内容 (8)5.3.3 评估方法 (8)第六章培训效果评估工具与量表 (8)6.1 常用评估工具介绍 (8)6.2 评估量表的设计与应用 (9)第七章数据收集与分析 (10)7.1 数据收集方法 (10)7.2 数据分析方法 (10)7.3 数据报告撰写 (11)第八章培训效果评估的实证研究 (11)8.1 培训效果评估案例分析 (11)8.2 培训效果评估实证研究方法 (12)8.3 培训效果评估实证研究应用 (12)第九章培训效果评估的组织与管理 (13)9.1 培训效果评估的组织结构 (13)9.1.1 组织架构 (13)9.1.2 职责分工 (13)9.2 培训效果评估的流程管理 (13)9.2.1 评估准备 (13)9.2.2 评估实施 (13)9.2.3 评估结果反馈 (13)9.3 培训效果评估的激励机制 (14)9.3.1 物质激励 (14)9.3.2 精神激励 (14)9.3.3 职业发展激励 (14)第十章培训效果评估的改进与优化 (14)10.1 培训效果评估的问题与挑战 (14)10.2 培训效果评估的改进措施 (15)10.3 培训效果评估的持续优化 (15)第十一章培训效果评估与企业发展 (15)11.1 培训效果评估与企业战略 (15)11.2 培训效果评估与企业竞争力 (16)11.3 培训效果评估与企业人才发展 (16)第十二章结论与展望 (17)12.1 培训效果评估的总结 (17)12.2 培训效果评估的未来发展趋势 (17)第一章引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投入越来越多,培训已成为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员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员工培训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确保员工在岗位上的安全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第三条公司将根据岗位需求和员工能力,制定不同类型的培训计划,并对参加培训并达到相应合格标准的员工进行持证上岗。
第二章培训计划第四条公司将根据业务需要和员工能力,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第五条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培训人员等要素。
第六条培训计划应综合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岗位需求,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七条培训计划应提前通知员工,并征求员工的意见。
第八条培训计划应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和员工能力,灵活调整和更新。
第三章培训需求评估第九条公司将通过岗位分析和员工能力评估,确定培训需求。
第十条公司将根据培训需求评估结果,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
第四章培训实施第十一条公司将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在线培训等方式进行员工培训。
第十二条内部培训主要包括培训课程、讲座、讨论和实践等形式。
第十三条外部培训主要通过委托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内容、方式和时间由公司和培训机构共同确定。
第十四条在线培训主要通过公司内部平台进行,包括在线课程、培训视频和知识测试等。
第十五条培训实施过程中,应确保培训内容准确、系统、全面、具体和操作性。
第五章培训考核第十六条培训结束后,公司将组织员工进行培训考核。
第十七条培训考核内容应与培训内容相对应,采用书面考试、实际操作等形式。
第十八条培训考核结果应公开、公正、公平,考核合格的员工将获得培训证书。
第十九条培训合格证书应将员工的姓名、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发证机构和有效期等信息进行记录。
第六章持证上岗第二十条持有合格培训证书的员工将获得持证上岗资格。
第二十一条持证上岗的员工应严格遵守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在岗位上的安全和效率。
第二十二条持证上岗的员工在获得岗位变更或晋升时,应重新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第七章培训管理第二十三条公司将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培训档案管理、培训计划管理和培训效果评估等。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1.简述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各类需求分析的技术模型的内容和特点。
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培训需求分析就是在计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研究,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和培训内容的过程。
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有效实施培训的前提,是现代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是进行培训评估的而基础,对企业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是使培训工作准确、及时和有效的重要保证。
各类需求分析的技术模型的内容和特点:(一)Goldstien组织培训需求分析模型20世纪80年代1.内容:该模型指出,培训需求应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方面着手,综合分析培训的环境及相关因素,考虑培训需求原因或“压力点”,如基本技能欠佳、工作业绩差、新技术应用、客户要求、高绩效标准和新工作要求等,基于环境因素分析以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
2.特点:组织分析是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前提,任务分析侧重于职业活动的理想状况,人员分析侧重于员工个人的主观特征分析。
(二)培训需求循环评估模型循环评估模型是对于员工培训需求提供一个连续的反馈信息流,以周而复始地估计培训需求.每个循环都要依次从组织整体层面、作业层面和员工个人层面分析。
1.内容:(1)组织整体层面的分析: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
(2)作业层面的分析:确定培训的内容,即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术和能力。
(3)个人层面的分析:将员工目前的实际工作绩效与企业员工绩效标准进行比较,或将员工现有技能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要求进行对照,发现二者差距。
2.特点:(1)优势:全面分析,避免发生遗漏;循环方案让培训需求分析定期进行,及时发现需求,成为一项长期性制度;(2)不足:工作量大,需专人定期进行,也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积极参与。
(三)前瞻性培训需求评估模型1.内容:为工作调动做准备、为职务晋升做准备、为适应工作内容要求的变化做准备等原因提出培训需求(预期工作技能要求)。
医疗器械使用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器械管理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和相关人员。
第二章医疗器械培训管理第三条培训需求评估1.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每年评估医疗器械使用培训的需求,订立相应的培训计划。
2.培训需求评估应包含但不限于医疗器械种类、使用频率、风险等级等因素。
第四条培训计划订立和审核1.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依照培训需求评估结果,订立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限。
2.培训计划应经医院管理层审核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培训内容1.医疗器械使用培训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排出;–医疗器械的质量监控和不良事件报告;–医疗器械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2.培训内容应与医疗器械的种类、使用频率和风险等级相适应。
第六条培训方式1.医疗器械使用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形式:–线下面对面培训;–在线培训课程;–现场示范操作;–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视频;–班组内部沟通和培训。
2.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第七条培训考核与记录1.医疗器械使用培训结束后,应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考核。
2.培训考核可以采取书面考试、实际操作评估和综合讨论等形式进行。
3.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将培训考核结果记录在个人档案中,作为评定医疗器械使用本领的依据。
第三章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第八条规范使用要求1.医疗器械使用人员应依照培训所学知识和技能要求,正确、规范地使用医疗器械。
2.医疗器械使用人员应遵从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有效使用。
第九条安全风险评估1.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定期开展医疗器械安全风险评估,发现和排出医疗器械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