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科工作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2
全科医学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全科医学科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科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
第三条全科医学科应当依法从事临床医疗活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四条全科医学科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利益,履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五条全科医学科应当加强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第六条全科医学科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分工,完善组织机构,确保医疗秩序井然。
第二章医疗服务规范第七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疗卫生法、医疗纪律和医疗标准,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严守医疗保密,保护患者的隐私。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主动接受患者的监督和批评,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医疗纪律,不得擅自变更医嘱,不得隐瞒病情,不得接受患者的贿赂。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当保持医疗知识的更新,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诊疗水平。
第三章诊疗服务规定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对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帮助。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认真核实患者的病史、病情,做好诊疗记录,确保医疗过程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合理安排治疗措施,做到科学治疗,避免滥用药物。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确诊病因,提供准确的诊断报告。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充分沟通,得到患者的同意后进行治疗和手术。
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第十七条全科医学科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医疗服务标准和流程,监督和评估医疗质量。
第十八条全科医学科应当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医疗事故,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确保医疗安全。
全科医生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科医生的执业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全科医生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提供综合性、连续性、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涵盖预防、诊疗、康复等领域的医生。
第三条全科医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医疗法规,尊重患者权利,关爱患者生命,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二、执业要求第四条全科医生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二)具有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合格证书;(三)具有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岗位任职资格;(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
第五条全科医生主要职责:(一)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咨询和指导;(二)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疗和康复;(三)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转诊;(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五)执行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接种;(六)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七)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报告;(八)其他与全科医学相关的服务。
第六条全科医生应当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遵循临床诊疗指南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第七条全科医生应当注重团队合作,与护士、药师、技师等相关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八条全科医生应当关注患者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三、培训与考核第九条全科医生应当接受全科医学专业培训,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十条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全科医生工作。
培训内容包括:(一)全科医学基础知识;(二)临床诊疗技能;(三)公共卫生管理;(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五)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十一条全科医生应当定期参加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全科医生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一)业务水平;(二)职业道德;(三)医疗服务质量;(四)患者满意度。
医院全科科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全科科室的管理和运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患双方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全科科室内的所有医务人员和患者。
第三条医院全科科室负责全面医疗服务和管理,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第四条医院全科科室负责全科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医院全科科室应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切实维护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
第六条医院全科科室应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做好疾病防控和医疗质量管理。
第七条医院全科科室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第八条医院全科科室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评估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医疗纠纷和投诉。
第二章医务人员管理第九条医院全科科室应遴选合格医务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做好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德医风,尊重患者权益,不得违背医疗伦理和职业道德。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互相支持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医疗水平。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保守患者隐私和医疗保密,严格保管患者的医疗记录和信息。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医疗质量评估和医疗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文明礼貌待人,热情周到服务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第三章患者管理第十六条患者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保持医疗秩序和安全。
第十七条患者应如实告知病史和症状,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检查和治疗,保障医疗质量。
第十八条患者应尊重医务人员的权威和决定,不得干扰医务人员的工作和决策。
第十九条患者应自觉遵守医嘱和治疗方案,合理用药,有效管理疾病,促进康复。
第二十条患者应文明礼貌对待医务人员,不得有辱骂、打骂医务人员,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第二十一条患者应自觉维护医疗秩序,不得在医院内吸烟、喧哗、乱扔垃圾等,共同维护医疗环境。
全科医学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科医学科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科医学科的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药师等。
第三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尽职尽责,勤勉尽责,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疗纪律,保守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信息,不得接受患者或其家属的礼物。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当保持工作环境整洁,设备设施正常运转,确保患者安全。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安全规范,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患者的意愿,听取患者意见,积极配合患者治疗。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嘱,不得擅自更改医嘱内容或用药规则。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
第二章医师行为规范第十一条医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热爱医学事业,勤勉尽责,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第十二条医师应当遵守医疗纪律,积极学习并遵守医学伦理规范,保护患者隐私,保密患者信息。
第十三条医师应当尊重患者意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第十四条医师应当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得参与非医学活动,不得从事违反医学伦理道德的行为。
第十五条医师应当严格遵守医师执业规范,不得过度治疗、滥用药物,确保患者利益。
第十六条医师应当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医疗水平,确保为患者提供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三章护士行为规范第十七条护士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第十八条护士应当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严守职业操守,维护护理质量和声誉。
第十九条护士应当遵守护理伦理规范,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更改医嘱内容。
第二十条护士应当积极与医务人员合作,配合医疗工作,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
医学科室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学科室的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学科室全体员工,包括医生、护士、技师和其他相关人员。
二、工作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权利,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 严格依法依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和各项诊疗规范,确保医疗活动合法、合规。
3. 强化团队合作:加强科室内部及与其他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 持续质量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工作制度1. 科室管理:科室负责人全面负责科室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
科室工作人员要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2. 病历管理:医生要按时完成病历书写,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符合规范要求。
护士要按时完成护理记录,确保病历资料的准确性。
3. 诊断与治疗: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严格执行术前讨论、术中和术后管理等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4. 药物管理: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药物处方,护士要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5. 查房制度:医生要按时进行查房,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查房时要进行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6. 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守值班制度,确保电话畅通,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值班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安全。
7. 急救管理:科室要制定完善的急救管理制度,医生和护士要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
8. 学术交流: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科室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分享临床经验,提高整体业务能力。
9. 感染控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做好消毒、灭菌、隔离等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一、总则为规范全科医学科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全科医学科设置1. 全科诊室应设立醒目的标志,明确责任医生信息,便于患者识别。
2. 全科诊室应由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全科医师或持有全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医师担任。
3. 全科诊室应配备必要的基本医疗设备和药品,满足患者基本诊疗需求。
三、全科医师职责1. 对患者进行全面、整体的检查和评估,准确记载于健康档案。
2. 及时诊断患者病情,对不能确诊的病人,应请上级医师会诊。
3. 对需要转诊的病人,认真填写转诊单,协助转诊至上级或指定医院。
4.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记入健康档案。
5.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进行规范管理。
6. 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及相关信息,按时上报。
7. 发现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时做好诊治、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及转运工作。
8. 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四、首诊负责制度1. 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2. 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指导。
五、培训与考核1. 全科医师应定期参加全科医学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 医院应组织全科医师参加各类考核,确保医师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
3. 对全科医师的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进行培训和整改。
六、保密与隐私1. 全科医师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护患者隐私。
2. 全科医师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不得随意转发患者病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医务科。
3. 全科医师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如有违反,将按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全科医疗诊室工作制度一、总则全科医疗诊室工作制度是为了规范全科医疗诊室的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管理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全科医疗诊室的工作人员,包括全科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
二、工作职责1. 全科医师:全科医师是患者的首诊责任人,负责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整体的检查和评估,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
全科医师应具备执业医师资质,并通过全科岗位培训合格。
2. 护士: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测量生命体征、执行医嘱、进行护理操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
护士应具备护士执业资格,并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3. 医技人员:医技人员负责开展各项医技检查和治疗工作,如心电图、B超、放射等。
医技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并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三、工作流程1. 接诊:全科医师或护士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的主诉、病史,进行初步判断,并指引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2. 检查:全科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开具相应的检查项目,如血液、尿液、影像学等检查。
护士负责协助患者进行检查,并确保检查的安全性。
3. 诊断:全科医师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4. 治疗:全科医师开具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护理操作等。
医技人员根据医嘱开展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5. 健康教育:全科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护士负责健康教育的实施和跟进。
6. 转诊:对于不能确诊或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病人,全科医师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并根据需要转诊至上级或指定医院。
四、工作规范1. 诊疗规范:全科医师应按照诊疗规范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确保医疗安全。
2. 医疗文件:全科医师、护士应认真填写医疗文件,包括病历、医嘱单、护理记录等,保证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医疗安全:全科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安全规定,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院全科医疗科工作制度医院全科医疗科工作制度是指医院全科医疗科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医患安全和提升医疗质量,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制度。
下面将从科室管理、人员配置、工作流程、职责分工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详细介绍医院全科医疗科的工作制度。
一、科室管理:全科医疗科的科室管理要建立科室委员会和科主任制。
科室委员会由全科医疗科的主要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科室的日常运行和决策。
科主任是全科医疗科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协调科室内部的工作和与其他科室的沟通。
二、人员配置:全科医疗科的人员配置要合理,包括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
医生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同时还能够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服务。
护士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
行政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能够协助科室的日常工作和管理。
三、工作流程:全科医疗科的工作流程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患者的接诊、诊断和治疗、观察和随访,以及文书的书写和报告的提交等。
接诊时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时要按照规定的治疗原则进行,保障医患安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观察和随访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文书的书写和报告的提交要规范和完整,以便于医疗质量的评估和质量改进。
四、职责分工:全科医疗科的职责分工要明确,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护士等。
主任医师负责全科医疗科的整体工作和科研教学任务。
副主任医师负责协助主任医师管理科室和指导医生的临床工作。
主治医师负责主持门诊工作和治疗疑难病例。
住院医师负责对住院患者进行日常治疗和护理。
护士长负责指导护士进行日常护理和护理技术的培训。
护士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医疗卫生工作。
五、绩效考核:全科医疗科的绩效考核要定期进行,包括对医生和护士的临床技术和服务能力的评估,以及对科室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的评估。
医院全科诊室工作制度医院全科诊室工作制度是为了提高全科诊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诊疗服务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下面将介绍一份医院全科诊室工作制度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医疗纪律、患者权益保障等。
一、岗位职责1.全科医生:负责全科门诊的日常诊疗工作,包括患者的初次接诊、初步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等。
2.护士:负责患者的测量、检查、护理等工作,协助医生完成诊疗任务,并负责患者的卫生教育和康复指导。
3.收费员:负责患者的挂号、收费及相关的事务处理,保证患者的收费明细清晰、合理,并及时向医院会计部门报送相关数据。
4.医学影像师:负责全科诊室的普通X光、B超等常用医学影像的检查工作,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实习医生:接受全科医生的指导和培训,负责患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同时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
二、工作流程1.接诊环节:患者到达全科诊室后,由护士登记患者信息,然后按照就诊时间和疾病严重程度优先分诊给医生和实习医生。
2.诊断治疗环节:医生和实习医生按照临床经验和相关规范进行患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
3.医嘱执行环节:护士根据医生的医嘱,负责为患者执行治疗、护理和药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医嘱的准确执行。
4.结算环节:收费员根据医生的处方和护士的执行记录,进行患者的收费工作,同时提供相关的发票和费用明细。
5.出诊登记环节:将患者的就诊信息和相关的医疗记录整理归档,确保患者的病历和信息安全。
三、医疗纪律1.严禁诊室内吸烟、聊天、吃零食等与工作无关的行为,保证诊室的整洁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2.医生和实习医生必须熟悉相关的医疗法规和临床指南,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并提供明确和准确的医嘱。
3.护士必须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操作相关医疗设备,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和记录,并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情况。
4.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尊严,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严禁向外部人员泄露患者的信息。
全科门诊工作制度一、工作目标和职责全科门诊工作制度的目标是提供全面、连续、协调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科门诊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和治疗:全科门诊医生负责初步诊断和治疗疾病,如常见感冒、发热、轻微创伤等。
他们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各项症状,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2. 健康管理:全科门诊医生着重关注慢性病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包括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进行健康教育和管理,并与其他专科医生进行协作。
3. 疾病预防:全科门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疾病预防工作,包括接种疫苗、做好传染病的筛查和隔离,提供健康咨询等。
4. 转诊和协作:全科门诊医生在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下,会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体的专科医生,并与其他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协作和沟通。
二、工作流程1. 接待患者:全科医生要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了解他们的主诉和病史,并做好初步的体格检查。
2. 初步诊断:全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做出初步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实施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全科医生可开具药品处方,或者进行简单的治疗,如拆线、皮肤创面处理等。
4. 健康管理:对于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全科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指导患者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
5. 转诊与协作:对于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全科医生会及时将其转诊给相关的专科医生,并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三、工作要求和能力1. 良好的医学知识:全科门诊医生应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熟悉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 综合分析能力:全科门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能够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3. 沟通技巧:全科门诊医生要善于与患者进行沟通,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并能够清晰地解释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4. 团队合作精神:全科门诊医生需要积极主动与其他医疗人员进行协作,包括与专科医生、护士和药师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科医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全科医学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全科医学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基层为主,社区为家;(四)全面发展,持续改进。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全科医学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工作的总体规划、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监督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全科医学工作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全科医学工作顺利开展。
第七条全科医学工作应当设立全科医学科,配备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
第八条全科医学科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的工作场所和设施;(二)具有完善的全科医学诊疗规范和流程;(三)具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四)具有足够的全科医学专业技术人员。
第九条全科医学科应当定期开展全科医学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平。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条全科医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三)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取得全科医学执业医师资格;(四)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第十一条全科护士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取得护士执业资格;(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三)经过全科护理专业培训,取得全科护理执业资格;(四)具有1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第十二条公共卫生医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三)经过公共卫生专业培训,取得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四)具有2年以上公共卫生工作经验。
第十三条全科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科医学制度篇一:全科医师制度全科医师制度1、全科诊室的工作应由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全科医师或持有全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医师担任。
2、全科医师应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整体的检查和评估,并将结果准确记载与于健康档案。
两次不能确诊的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对需要转诊的病人,认真填写转诊单,协助转诊至上级医院。
3、全科医师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记入健康档案。
4、全科医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应进行规范管理。
5、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及相应信息,按时上报。
6、发现传染病病人,及时做好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及转诊。
7、全科医师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自觉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按规范填写门诊手册,门诊处方及各种申请单。
科学合理用药。
8、全科医师要具备良好医德医风,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人性化服务。
篇二:全科医学相关制度全科学员管理制度一、讲文明、讲礼貌、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培养优良的服务态度和正派的工作作风。
二、培训学员应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按时上下班,有事必须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三、尊敬医院的各级各类人员。
视病人如亲人,服务周到,态度和蔼可亲,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
四、培训学员必须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如需调整培训计划须经科教科及自治区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同意。
五、培训学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私自离岗、换班、调班。
工作时间衣帽整洁,举止端庄,佩戴胸卡。
六、严格请、销假制度,无特殊情况,不得用信件、电话、他人捎假等方式请假,必须办理有关手续。
七、爱护公物、医疗器械,在操作中,如损坏器械,按医院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八、培训学员每天早晨提前15分钟上班,主动打扫科室卫生,做好查房前准备工作。
九、培训学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进行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所有工作必须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不允许私自开各项医嘱单、检查单及做各项检查、操作。
十、培训学员在查房时,要全面了解分管病人的病情变化。
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全科医学管理,提高全科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全科医学科室设置与管理1. 全科医学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独立设置,配备相应的医疗、护理、医技等人员。
2. 全科医学科室主任应具备全科医学专业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负责全科医学科室的全面工作。
3. 全科医学科室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4. 全科医学科室应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实现医院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1. 全科医生是全科医学科室的核心力量,医院应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
2. 全科医生应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全科医生应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4. 全科医生应合理分配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
四、医疗服务与质量管理1. 全科医学科室应全面开展门诊、住院、急诊、康复等医疗服务。
2. 全科医生应遵循医疗规范,严格执行医疗操作程序,确保医疗安全。
3. 全科医学科室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4. 全科医学科室应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教学与科研1. 全科医学科室应承担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 全科医学科室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推动全科医学学科发展。
3. 全科医学科室应鼓励全科医生参加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
六、监督与考核1. 医院应设立全科医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全科医学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2. 全科医学科室应定期接受医院检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3. 全科医生应定期接受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医德医风等方面。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医务科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全科医师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科医师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全科医师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承担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任务。
第三条全科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医疗纪律,尊重患者权利,关心患者健康,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全科医师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预防为主、诊疗结合的原则,实施全科医疗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岗位设置与职责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业务需要,合理配置全科医师岗位。
全科医师岗位应当设置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性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和专科医院的全科医疗部门。
第六条全科医师的职责:(一)负责患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提出诊疗方案;(二)负责患者的康复和健康管理,提供预防保健指导;(三)协助患者转诊和对接相关医疗服务;(四)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和疾病控制工作;(五)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六)其他与全科医疗服务相关的工作。
三、培训与考核第七条全科医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医师资格证书;(二)具有三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三)接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八条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基础理论、临床技能、疾病谱变化、患者管理、公共卫生等方面。
第九条全科医师岗位培训采取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理论培训时间不少于三个月,实践培训时间不少于六个月。
第十条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结束后,应当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患者管理、公共卫生等方面。
考核合格者发给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四、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第十一条全科医师应当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全科医师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不少于七十学时。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为全科医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鼓励全科医师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
医院全科医疗科工作制度一、工作时间1.医院全科医疗科工作时间为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
2.医生分为早班和晚班。
早班时间为早上8:00至下午5:00,晚班时间为下午5:00至次日早上8:00。
3.医护人员需按时到岗,不得迟到或早退。
如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请假或调班,需提前向科室主任申请,并得到批准。
二、工作职责1.全科医生:a.负责初诊病人的全面检查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b.为病人提供基本的诊疗服务,包括开具处方、进行简单的手术操作等。
c.维护病人病历和相关医疗记录。
d.组织与其他科室合作,完成其他临床检查和治疗工作。
e.参与医生例会和学术讲座,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
2.护士:a.负责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测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给药、更换等。
b.协助全科医生进行基本的医疗操作,如拆线、换药等。
c.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
d.维护病人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保持科室的整洁和秩序。
e.参与科室内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三、值班制度1.医生和护士需按照科室的值班表进行轮班值班,保证全科医疗科24小时的正常运转。
2.值班医生需全天在科室内待命,随时准备接收病人,做好诊治工作。
3.值班期间如发生病情危急或需要急救的情况,值班医生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做好紧急处理。
四、病人管理1.病人需按照科室的就诊规定和流程进行诊疗。
3.病人需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和进行检查,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医生沟通。
4.病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外泄。
五、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1.全科医疗科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诊治的顺利进行。
2.医疗设备和药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需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医院规定进行,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护士负责医疗设备的消毒和灭菌工作,保持设备的清洁和安全。
六、医疗质量和安全1.医疗人员需遵守医德和职业道德准则,严格按照医学原则和操作规范进行工作。
2.医疗人员需注重疾病防控和医院感染管理,减少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全科门诊工作制度一、总则1.全科门诊是医疗机构内部综合性的门诊部门,提供全面的基本医疗服务。
2.全科门诊工作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安全、高效、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
3.全科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和医疗机构利益。
二、门诊排班1.全科门诊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进行排班工作,确保门诊的正常运行。
2.每位门诊医生需提前与门诊部门协调排班,确保医生的到岗。
3.门诊排班需要考虑到医生的专业能力、患者需求和医疗机构的工作量。
三、门诊接诊1. 患者来诊registration,由登记人员负责登记,核对身份信息和相关病历资料。
2.医生按照排班表接受门诊患者,开展初步问诊并进行体格检查。
3.复杂病例科室转诊,由全科医生填写转介单,并由患者本人签字同意。
四、诊疗过程1.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制定诊疗计划。
2.医生向患者清晰、明确地解释诊疗计划和治疗方案,得到患者的同意。
4.对于个别特殊病种,全科医生需要转诊给相关科室或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诊疗。
五、医疗记录1.医生需要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初诊记录、随诊记录、治疗效果等。
2.医疗记录需要有病情描述、体格检查、检验结果、诊断、治疗计划等内容。
3.医疗记录必须规范、清晰、易于理解,以便后续医疗协作、复诊和医疗质量的评估。
六、疑难病例处理1.针对一些复杂或疑难的病例,全科医生可以组织团队讨论,寻求其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3.全科医生需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病例资料传给相关医生,以便会诊和进一步诊疗。
七、药物管理1.全科门诊医生需要了解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掌握基本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
3.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代谢状态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计划。
八、医疗质量控制1.全科门诊需要定期组织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2.对于医疗事故或不良事件,应及时进行事故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一、总则为提高全科医师的诊疗水平,加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规范全科教学门诊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门诊设置1. 全科教学门诊应设立独立的全科诊室,配备必要的诊疗设备和设施。
2. 诊室门口应设置醒目标志,明确标示全科教学门诊。
3. 诊室内应配备电脑、诊疗床、全科诊断系统、录音录像设备等。
4. 诊室应保持整洁、安静,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
三、人员配备1. 全科教学门诊由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全科医师担任,负责门诊诊疗工作。
2. 全科医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全科医师应定期参加全科医学继续教育,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4. 全科教学门诊应配备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带教老师,负责指导全科医师的临床诊疗工作。
四、诊疗流程1. 患者就诊时,全科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
2. 全科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并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
3. 全科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注重患者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4. 全科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作用,对全科医师进行现场指导。
5. 全科医师应认真填写病历,准确记录诊疗过程,确保病历完整、规范。
五、教学活动1. 全科教学门诊应定期开展教学活动,包括病例讨论、临床技能培训等。
2. 全科医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诊疗水平。
3. 带教老师应加强对全科医师的指导,提高其临床诊疗能力。
4. 全科教学门诊应建立教学档案,记录教学活动及全科医师的成长过程。
六、质量控制1. 全科教学门诊应定期对诊疗质量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全科医师应严格遵守诊疗规范,确保诊疗安全。
3. 全科医师应积极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4. 全科教学门诊应定期接受上级部门的质量检查,确保门诊工作规范、有序。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全科教学门诊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全科教学门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全科医学科工作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全科医学科工作制度
1、全科诊室的工作应由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全科医师或持有全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医师担任。
2、全科医师应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整体的检查和评估,并将结果准确记载于健康档案。
对需要转诊的病人,认真填写双向转诊单,协助转诊至上级或指定医院。
3、全科医师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记入健康档案。
4、全科医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应进行规范管理。
5、发现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时做好诊治、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及转运工作。
6、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及相关信息,按时上报。
7、全科诊室应有相对独立的单人诊区,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保持清洁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