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25.81 KB
- 文档页数:7
第四章第1节工业的区位选择一、工业区位因素1.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2.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因素,就是工业的区位因素。
工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主要有原料、动力、劳动力、交通运输、市场、土地、水源、政策、环境等。
这些因素对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要逐步了解这些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影响。
决策者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右图所示: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土地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用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水源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优质的水源,需水量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河湖分布原料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影响很大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工业生产需要一定数量和一定技术的劳动力,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民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政策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税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影响工业的生产和分布动力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应考虑接近能源供应地交通运输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市场工业靠近消费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得市场的供求信息集聚效应集聚便于企业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与协作个人偏好个人的兴趣、爱好、乡土情感等影响工业区位环境条件环境条件环境质量成为现代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3.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很多,但不同的工业部门由于各自的特点不同,区位选择时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也不同,如下表所示:工业区位类型主导区位因素主要部门特点区位选择原则原料导向型原料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应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市场啤酒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石油化工工业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应接近消费市场动力导向型能源电解铝工业、炼铜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劳动力导向型劳动力成本普通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包带、制伞、制鞋等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导向型知识和技术飞机制造、集成电路、精密仪表、卫星等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在确定工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时要结合具体工业地区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自然增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
2. 二战后, 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 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4. 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出现的人口问题是“高龄少子化”现象, 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 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
因此必须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并适当接纳移民。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其中: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全球: 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我国: 基本现代型9. 美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环境: 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3.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迁入地】有利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影响:人口密度增加,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1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①资.(成正比. ②科技发展水.(成正比.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核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1.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⑵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区位选择时要考虑两 方面。
大气污染: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盛行风 向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①考虑污染类型染类型 水源污染:远离水源地和城市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区②考虑污染程度轻度污染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近郊严重污染工业应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地方2.工业区位选择(1) 五种导向型工业类型导向类型工业特点工业布局原则 典例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 接近原料产地制糖工业、水产品加「或原料运输成本较咼工工业市场导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 或产品运输成本较咼接近消费市场 啤酒、家具制造业位因* 1:业区位悯传统E斷工业K业区选样 区位r 工业联系 i类里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对某种工业区位的选择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只有一个,即主导因素。
②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③不同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⑵工厂区位选择的一般思路【方法技巧】1.运用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合理的工业布局(1)在河流上游、靠近水源、水质较好的地区可布局自来水厂。
(2)在城区可布局无污染、规模小的工厂,如食品厂等。
(3)在煤、铁资源丰富地区,可布局钢铁工业,同时应考虑盛行风向、交通等因素。
(4)在棉花产区或市场广阔地区,可布局纺织工业。
(5)在甘蔗、甜菜产区可布局制糖工业。
(6)在钢铁厂附近可布局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等工业联系较密切的部门。
(7)在动力基地附近可布局耗能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同时为综合利用废气可布局硫酸厂;在火电厂附近为利用粉煤灰可布局水泥厂、建筑材料厂等。
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根据工业区位选址的原则: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可从工业生产成本投入的角度加以判断,即所需的生产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导地位越强。
工业的区位选择地理知识点工业的区位选择地理知识点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地理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业的区位选择地理知识点篇11、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劳动力利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的过程2、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3、工业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有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和原料、零部件。
产品除产品外还有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4、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运输、动力(燃料)、原料、科技,政策5、工业区位分析类问题的叙述方式:地形平坦,适合建工厂;水源充足。
市场广阔,运输便利,能源充足,原料丰富,科技发达,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6、各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典型工业部门和布局原则①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加工等,布局时应接近原料产地。
②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啤酒,家具制造、炼油等,布局时应接近市场③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电解铝(有色金属类)等,布局时需要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④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服装工业(加工),电子装配工业,鞋帽加工工业等,布局时应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⑤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需求较高,飞机、精密仪表等(服装设计等也应属于此类),布局时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7、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工业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
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8、鞍钢和区位选择因素是接近燃料和原料产地宝钢的区位因素是便利的交通和广阔的市场。
9、宝钢的煤炭来自安徽淮南和山西等,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等10、钢铁工业区位的三次变化:在早期,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因素,钢铁工业靠近大煤田,如德国鲁尔区;20世纪初期,以铁矿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向大铁矿靠近,如包钢,武钢,鞍钢;二战后,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如上海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区11、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变化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12、影响工业区位的其他因素有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如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等;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之一,如华人华侨回乡投资建厂等。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课文知识点解析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生产的概念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
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能)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的过程。
2.工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读图4.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分析工业生产有哪些投入和产出要求。
(1)投入: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原料、能源、零部件、科技等。
(2)产出:产品、废气、废水和废渣等。
请思考:比较工业生产的投入与农业生产的异同点。
解析: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在投入的要求上相比有相同之处,它们都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受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的影响。
但与农业生产相比,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小得多,除了极少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外,工业生产表现出最大的两个优点是地域上的灵活性、季节上的连续性。
信息科技投入对工业生产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全析提示自然条件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投入要素,除场地和水源外,工业对自然因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
工业产品是工业生产的主要产出要素,一部分满们的生活需要,另一部分满足生产的需要。
3.决策者选择工厂区位考虑的因素要点提炼工厂区位选择要考虑原料、燃料、劳动力和场、交通等因素。
4.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如土地、水源、矿藏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运输、技术、劳动力、政府政策等)两个方面,它们因时、因地而异,不同程度地影响和作用于工业区位的选择。
注意: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
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就以其主导因素为指向。
要点提炼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
5.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要点二、工业区位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总结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 工业的概念及分类: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轻工业和重工业,加工工业和原料工业等。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矿产等)、燃料(动力)、劳动力、交通及基础设施、市场、技术、国家政策、工业基础、农业基础、个人偏好等。
不同的工业类型对区位因素的要求不同,如原料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市场等。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1. 工业联系: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工业联系包括生产上投入—产出联系、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非物质上的信息联系等。
2. 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是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工业集聚的形式有多种,如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纺织厂和印刷厂之间)、空间利用上的联系(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企业)等。
工业地域的规模可分为工业点(工厂)、工业区(如上海金山)、工业枢纽(如上海)、工业地区(如沪宁杭工业区)等。
三、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工业分散是工业地域发展的另一种形式。
工业分散的原因包括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以及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工业地域联系则是指不同工业地域之间的经济、技术、信息等联系。
四、记忆点1. 工业的概念及分类:记住工业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理解不同工业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理解它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
3. 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理解工业联系的不同类型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掌握工业地域的不同规模和类型。
4. 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了解工业分散的原因和工业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理解它们对工业地域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的总结和概述。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区位选择因素 1、 自然因素 (1)水源 (2)土地 (3)原料 (4)能源2、经济社会因素 (1)市场 (2)交通 (3)科技 (4)政策 (5)劳动力 (6)资金 (7)农业基础 (8)个人偏好3、环境因素(1)废渣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远离居民区和农田(2)废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垂直地带(3)废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上游活动 科技进步导致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科技进步→交通运输条件改善(高速化、大型化)→工厂可以远离原料地、燃料地布局 →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劳动力素质、人才、科技的要求提高 →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靠近市场布局→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对原料、燃料的依赖程度下降阅读 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变化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2、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的形成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②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或以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或以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二、工业分散→工业的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1)原因①原料和产品质量轻、体积小、价值高(如电子元器件)②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如汽车)③工业集聚过度,导致环境污染、成本增加(2)效益①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效益②形成了跨国企业2、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现代化的交通(2)现代化的通信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以鲁尔区为例)典型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意大利西北部、中国辽中南地区。
1、生产特点(1)、发展基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主导因素为原料导向型)(2)、工业部门:(煤炭、火电、化工、钢铁、机械、纺织)以重工业为主(3)、生产规模:以大型企业为主(4)、分布特点:高度集聚2、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中西部莱茵河畔,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2)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多,河流流量大,水源充足(3)靠近法国的洛林铁矿(4)鲁尔煤田的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品质优良(5)市场广阔(6)水陆交通便利(内河航运)3、衰落原因(1)新科技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2)产业结构单一(3)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①石油和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②冶金技术的进步,使煤炭消耗量减少③开采条件变差,成本增加(4)世界性的钢铁产能过剩①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②钢铁替代品(橡胶、塑料)的广泛使用,使钢铁需求量减少(5)高度集聚,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成本增加4、整治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核心措施)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②发展高技术工业(如石油化工、汽车、电子工业)③发展第三产业(如金融业、旅游业、科技、教育)(2)调整工业布局①向德国西部和南部转移②向荷兰沿海转移(3)优化环境①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②植树种草5、整治效益(1)产业结构多样化(2)工业布局趋于合理(3)成为环境优美的地区活动中国辽中南重化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濒临黄海、渤海海峡和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起辽宁省中部腹地、南至辽东半岛南端,临近京津冀工业基地2、水源不足:降水量少、水污染严重3、铁矿石、海盐资源丰富(鞍山铁矿)4、石油、煤炭资源丰富5、重化工业产品市场广阔6、交通便捷(铁路)二、新工业区(以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为例)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温州乡镇企业、珠三角专业镇。
3、工业发展类型是根据各投入因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的类别来划分,一般分四类:资源、资金、动力、廉价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指向类型是考虑影响工业部门的主要因素不同来划分,一般分为五类: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比如:制糖工业属资源密集型工业、原料指向型工业。
4、区位因素:对自然界依赖较少,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廉价、地租—便宜、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2、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
原料指数:需要运输的原料重量和成品重量的比值叫做原料指数。
从定
资料整理自网络与教材,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整理者删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总结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按产品性质: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2、主要的区位因素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目的:低投入、高产出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五种主导型工业类型的特征工业类型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指向型工业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型工业电解铝、冶金、化学等重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宝钢——接近消费市场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等4.2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的联系)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 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3)信息上的工业联系2、工业集聚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按产品性质: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2、主要的区位因素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目的:低投入、高产出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五种主导型工业类型的特征工业类型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指向型工业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型工业电解铝、冶金、化学等重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宝钢——接近消费市场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等4.2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的联系)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3)信息上的工业联系2、工业集聚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标准: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
2.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一、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生产过程2.主要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动力、运输、政策、科技等。
3.工业选址原则: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4.工业导向类型工业分类(1)根据生产对象,分为采掘业、加工工业。
(2)根据工业发展阶段,分为传统工业、新兴工业。
(3)根据产品用途,分为轻工业(产品用于生活)、重工业(产品用于生产)。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经济因素:交通和科技进步使得原料、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2.环境因素3.社会因素: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等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之一。
图解工业区位因素变化1.电子装配厂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吗?[提示]集成电路的制造等电子工业,技术要求高,属技术导向型工业;而电视机装配等电子装配工业,生产单位产品相对耗用劳动量大,耗用原材料少,技术要求并不高,应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利于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是著名的侨乡,又邻近港澳台,区位条件优越,故有利于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
探究点一工业区位因素材料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已趋于饱和。
随着成本的提高、利润空间的下降,大批企业内迁,这预示着中国经济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延伸的开始,中国经济将迎来其发展的第二波高潮。
[问题]为什么会有大量企业内迁?率先内迁的企业大多是哪种类型的工业?[提示]与沿海地区相比,内地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较低的地租、优惠的政策和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劳动力价格具有较大的优势,故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将会率先内迁。
3、工业发展类型是根据各投入因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的类别来划分,一般分四类:资源、资金、动力、廉价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指向类型是考虑影响工业部门的主要因素不同来划分,一般分为五类: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比如:制糖工业属资源密集型工业、原料指向型工业。
4、区位因素:对自然界依赖较少,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廉价、地租—便宜、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2、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
原料指数:需要运输的原料重量和成品重量的比值叫做原料指数。
从定
资料整理自网络与教材,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整理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