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15
2024拔罐法课件课件完整版目录•拔罐法基本概念与原理•拔罐法常用器具及选材•拔罐法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拔罐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拔罐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应用•拔罐法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01拔罐法基本概念与原理拔罐法定义及作用拔罐法定义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拔罐法作用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中风偏瘫等。
拔罐法原理与操作技巧拔罐法原理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操作技巧包括选穴、留罐时间、拔罐力度等。
在操作过程中,医者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拔罐部位的不同,灵活掌握拔罐技巧。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等局部病证,也可用于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等全身病证。
禁忌症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患者禁用;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禁用;孕妇腹部、腰骶部禁用。
02拔罐法常用器具及选材竹罐陶罐玻璃罐常用拔罐器具介绍采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经多种制作工艺后做成的管壁厚度约2~3分米的竹罐。
这种竹罐的优点是不易摔碎,取材容易,制作简便,价格便宜。
缺点是铁爆裂漏气。
由陶土烧制而成,口底平正,里外光滑,厚薄适宜。
此罐适用于火力排气法。
采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制成,形状如笆斗,肚大口小,口边微厚而略向外翻,大小分3、4、5号。
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窥见罐内皮肤的瘀血、出血等情况,便于掌握拔罐治疗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