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 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与失败: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65
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学习目标】了解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的背景、目的、成果及意义。
【知识概述】1.背景:(1)抗战胜利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蒋介石仍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意图,但是全国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包括民主党派甚至国民党内部均有人反对战争。
(2)二是英、美、苏三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
(3)国民党政府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产党控制区前线还需要有一段时间。
2.手法: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方针,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3.目的:(蒋)为内战准备时间,把内战的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
(毛)尽全力争取和平,揭露蒋反动派的假和平的阴谋。
4.成果:10月10日,签署了“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但是对于人民君度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问题,虽然共产党做出了重大让步,仍未达成协议。
5.意义:(1)中国共产党通过这场斗争,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2)国民党被迫成为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要在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入了被动地位。
【知识延伸】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1)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但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另外给中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2)从结果来看,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
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中共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北平谈判使国民党的缓兵之计破产,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
第四章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一、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战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面临着建什么国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用内战的方式来剥夺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使中国社会退回到抗战前一党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
一场关系中国走向光明还是黑暗的大决战不可避免。
蒋介石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下,又不能不有所顾忌。
抗战刚刚结束,发动内战不得人心,要求和平是大势所趋。
人民渴望和平,美、苏、英三国也不赞成中国内战。
蒋介石想在内战中处于有利地位,也需要时间。
所以,他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表示愿意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
1945年8月中下旬,他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局势和国民党的内战阴谋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应当因势利导,首先是反映人民在长期战乱后休养生息的强烈意愿,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谈判,既可以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也可以争取一段时间来作好应变的准备。
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政治口号,毛泽东接受邀请赴重庆谈判,同时人民军队作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各种准备。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毛泽东亲赴重庆,充分显示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社会舆论的高度赞誉。
经过四十三天复杂而艰苦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
但双方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
《人民解放战争》知识脉络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背景①国人心愿: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是国人的强烈愿望。
②两种前途: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号召成立联合政府,而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议》。
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否决。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中共中央确定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1946年7月至10月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1)粉碎其对陕北的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
(2)打退其对山东的进攻: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困局(1)原因:滥发纸币、巧取豪夺。
(2)影响①滥发纸币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②巧取豪夺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民不聊生。
2.政治困局:1946.11~12,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措施: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2)内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
(3)意义: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解放。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过程①辽沈战役:1948.9~11,东北野战军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
②淮海战役:1948.11~1949.1,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重庆谈判的内容和协议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
以下是关于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和协议要点:1.1 谈判双方中国共产党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中国国民党代表:蒋介石等。
1.11 谈判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中国共产党为顺应人民的愿望,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而国民党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维持其独裁统治。
1.12 谈判过程双方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和协商。
1.2 协议主要内容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确定了通过和平的方式建设国家。
1.21 确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以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等重要事项。
1.22 国民党表示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
2. 双方的权利义务中国共产党方面:有权利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推动民主进程。
有义务为实现和平建国、推动社会进步而努力。
中国国民党方面:有权利维持其在一定范围内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有义务履行协议中关于和平建国、召开政协会议等承诺。
3. 违约责任若任何一方违反协议规定,破坏和平建国的进程,应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和后果。
4. 争议解决方式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寻求共识和妥协。
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同时,也为中国的和平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尽管国民党后来撕毁了协议,但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
部编版中国近现代史第九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考点一、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扶蒋反共。
蒋介石的对内政策: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1949.8.28—10.10)和双十协定——(1) 谈判背景: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蒋介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高粘度齿轮泵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2)《双十协定》的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3) 意义: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三、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争议最激烈的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夏,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的爆发。
毛泽东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经过8个月作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战役)和陕北解放区(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等战役)。
考点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一、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条件——可能性:①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优势逐渐丧失。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②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国民党反动派陷入孤立;③解放区土RYB燃油泵改的进行。
必要性:战略进攻可以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减轻解放区的物质消耗。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目的:(1)国民党: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2、结果:(1)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①时间:1945年10月10日②内容: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2)召开政治协商会议①时间:1946年1月10日②地点:重庆2、意义: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P111材料研读:说说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1)中国人民饱经西方列强的侵略、军阀割据混战、日本法西斯侵略。
他们厌倦战争,要求和平民主。
(2)毛泽东赴重庆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全面内战爆发(1)时间:1946年6月(2)标志: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2、发动全面进攻(1)时间:1946年10月(2)表现: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3、发动重点进攻(1)时间:1947年3月(2)表现: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作战原则和方针(1)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2)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2、战果:(1)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2)①毛泽东、周恩来率总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②彭德怀—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③华东野战军—山东孟良崮战役。
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初中历史《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说课教案重庆铜梁蒲吕中学曹胜友一、教材内容: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上承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启全面内战的爆发,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彻底实现党的“七大”的政治路线进行的不懈的斗争和蒋介石与美帝国主义勾结,阴谋发动内战,把中国引向黑暗的事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后面全面分析国民党政权崩溃、灭亡,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1、本章知识点包括:(1)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2)重庆谈判(3)政治协商会议(自学内容)2、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罪恶阴谋和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飞赴重庆参加谈判的目的。
(2)让学生知道重庆谈判的时间、“双十协定”的内容。
(3)理解中国出现严重内战危机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反内战的方针3、教学要求:(1)能力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对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和毛泽东为什么毅然飞赴重庆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思想教育要求:讲述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毅然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的伟大胸怀。
4、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严重内战危机的原因,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目的,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双十协定”难点: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目的,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的目的,重庆谈判的焦点5、本章教材的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法设计: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直观演示法,整体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
四、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⑴识记:①重庆谈判答: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答: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③校场口惨案答: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④下关惨案答: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
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⑵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答:(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⑶简单应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答: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代表中共提出了这样的论断。
(1)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只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才能解放和中华民族的才能真正独立。
(2)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
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第六课重庆谈判和解放战争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战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面临着建什么国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用内战的方式来剥夺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使中国社会退回到抗战前一党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
一场关系中国走向光明还是黑暗的大决战不可避免。
蒋介石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下,又不能不有所顾忌。
抗战刚刚结束,发动内战不得人心,要求和平是大势所趋。
人民渴望和平,美、苏、英三国也不赞成中国内战。
蒋介石想在内战中处于有利地位,也需要时间。
所以,他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表示愿意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
1945年8月中下旬,他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局势和国民党的内战阴谋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应当因势利导,遵从人民在长期战乱后休养生息的强烈意愿,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谈判,既可以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也可以争取一段时间来做好应变的准备。
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政治口号,毛泽东接受邀请赴重庆谈判,同时人民军队作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各种准备。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毛泽东亲赴重庆,充分显示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社会舆论的高度赞誉。
经过四十三天复杂而艰苦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
但双方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
双十协定是以国共两党协商的方式产生的一个正式文件。
这个文件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一)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1)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3)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4)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国民党发动内战(1)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2)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第17课解放战争一、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⑴时间:1945年8月─1945年10月⑵目的:争取和平⑶意义:重庆谈判结束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2、重庆政协会议(1946年初)二、解放战争的经过1、内战爆发:1946年6月2、战略防御⑴时间: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⑵国共对抗策略国民党:先后进行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共产党:以运动战的方式,先后粉碎了全面进攻和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反攻(1)土地改革目的: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内容:1947年9月,中共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意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2)挺进大别山时间:1947年6月30日意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3、战略决战,⑴时间: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⑵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⑶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4、北平和平谈判(1949年4月,)⑴目的:中共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减轻人民的战争之苦,⑵结果: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导致谈判破裂。
5、渡江战役⑴时间:1949年4月21日至23日,⑵结果: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6、追歼残敌三、内战的原因: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的目的不同,所以内战爆发是必然的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1、从中共方面来看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指导第三、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第四、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第五、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第六、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2、从国民党方面来看,第一、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第二、军队厌战,士气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