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神经核的排列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
脑神经核在脑干内的排列功能柱躯体运动柱内脏运动柱界沟内脏感觉柱躯体感觉柱位置中线两侧及其腹外侧界沟内侧界沟外侧最外侧核团及所在阶段中脑上丘 1.动眼神经核III1.动眼神经副核III1.三叉神经中脑核V 下丘 2.滑车神经核V脑桥上部 3.三叉神经运动核V中部 2.三叉神经脑桥核V 下部 4.展神经核VI5.面神经核VII2.上泌涎核VII孤束核VII、IX、X3.三叉神经脊束核V4.前庭神经核85.蜗神经核8延髓橄榄上部6.疑核IX、X、XI3.下泌涎核IX橄榄中部7.舌下神经核XII4.迷走神经背核X内侧丘系交叉椎体交叉8.副神经核XI颈髓上5~6节段功能支配:1.眼外肌2.上斜肌3.咀嚼肌4.外直肌5.面肌6.咽喉肌7.舌肌8.胸锁乳突斜方支配:1.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2.泪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 3.腮腺的分泌4.控制结肠左曲1.核的上端接受来自味蕾的味觉冲动2.核的其余大部接受胸腹腔的内脏感觉冲动1.接受咀嚼肌、面肌和牙齿的本体感觉冲动2、3接受颜面、口鼻腔等处的一般感觉冲动4.接受球囊斑、椭圆囊斑、壶腹嵴的平衡觉5.接受内耳螺旋器的听觉冲动。
传导通路分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一、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枢突→后根的内侧部→薄束和楔束→第二级神经元(薄束和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
三元二换一交叉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躯干下部和下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枢突→脊髓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角的胸核→同侧外侧索→脊髓小脑后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腰骶膨大节段第V→VII层外侧部→部分交叉→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上脚→旧小脑皮质。
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颈膨大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楔小脑束(相当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吻侧束(相当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2.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后根外侧部(痛、温觉)→第二级神经元(脊髓第IIVV 层后角固有核)→斜越1-2脊髓节段或交叉前上升1-2节段→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内囊枕部→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后根内侧部(粗略触觉)→交叉到对侧脊髓丘脑前束→在延髓中部与侧束相融合形成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的纤维排列由外向内:骶、腰、胸、颈。
头面部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口鼻腔粘膜的浅部感受器→周围突三叉神经的感觉支→第一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三叉神经感觉根→升支(触压觉)和降支(痛温触觉)→第二级神经元(脑桥三叉神经脊束感觉主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交叉到对侧→形成三叉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下1/3部。
角膜反射:角膜受到的刺激→三叉神经的眼神经→脑桥三叉神经主核→发出纤维到双侧面神经核→颧支→眼轮匝肌收缩→双眼同时闭合。
21:脑干内的脑神经核团,脑干的上下行传导束。
①脑干内的脑神经核团。
脑神经核团按性质可分为7种。
在脑干内规律排成纵行的机能柱。
1躯体运动核柱。
居最内侧,中线两旁,支配骨骼肌:2一般内脏运动核柱。
在躯体运动柱的外侧,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3特殊内脏运动核柱。
在躯体运动柱的腹外侧的网状结构中,支配由鳃了衍化而来的骨骼肌。
4一般内脏感觉核柱。
在界沟的外侧,与内脏运动柱毗邻,接受心血管和脏器的一般感觉。
5特殊内脏感觉核柱。
接受味觉纤维的传入。
6一般躯体感觉核柱。
靠脑干的外侧,接受头面部的皮肤和口,鼻腔黏膜的一般感觉。
7特殊躯体感觉核柱,接受内耳听的平衡器的初级感觉核。
但是一般内脏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实际上只有一核柱,即孤束核。
所以脑干内只有6条脑神经核柱。
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运动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脊核一般内脏感觉核和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特殊躯体感觉核: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②脑干的上下行传导束上行感觉传导束:1内侧丘系是对测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央管前方左右交叉的后上行,最后终止于丘脑,即传导对侧躯干和上,下肢深感觉和精细感觉的纤维束。
2脊髓丘脑束:即从脊髓上行的传导对测躯干的上,下肢浅感觉到丘脑的纤维束,与在脑干的脊髓丘脑前束合在一起称脊髓丘系,向上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3三叉丘系即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纤维交叉后到对侧上行,最后终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的纤维束,传导对测头面部的感觉器。
4外侧丘系和斜方体传导双侧的听觉信息到后丘脑内侧膝状体的纤维束称外侧丘系。
发自对侧蜗神经腹,脊核的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的横行纤维为斜方体,内侧丘系穿行其中,斜方体纤维在脑核外侧折向上行传导的纤维。
下行运动传导束:1皮质脊髓束即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发出纤维,经过内囊后脚到脑干,其中大部分纤维在锥体交叉处越边到对侧皮质脊髓测束,小部分纤维不交叉为皮质脊髓前束,最后皮质脊髓束终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
1.按照功能,脑干内的神经核是如何分类的,脑神经核又分为哪几种?脑干内的神经核,按照纤维联系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脑神经核、中继核和网状核。
后两类合称为‘非脑神经核’。
脑神经核:直接与第Ⅰ~Ⅻ对脑神经相连。
中继核: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进行中继换神经元。
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中。
脑神经核团分为以下7种:一般躯体运动核(4对):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4对):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4对):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一般内脏感觉核(1对):孤束核下部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上部(头段)一般躯体感觉核(3对):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2对):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核。
2.一般躯体运动核有哪些,分别位于脑干何处?一般躯体运动核(4对):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高度,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内侧。
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高度,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内侧,正对动眼神经核的下方。
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面神经丘的深面。
该核还有一种核间神经元,投射至对侧动眼神经核内的内直肌亚核。
舌下神经核:核呈柱状,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面。
3.特殊内脏运动核有那些,分别位于脑干何处?特殊内脏运动核(4对):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网状结构的背外侧,三叉神经脑桥核的腹内侧,两者之间以三叉神经纤维分隔。
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被盖腹外侧的网状结构内,展神经核的腹外侧。
疑核:位于延髓内,下橄榄核背外侧的网状结构中,自髓纹向下延伸至内侧丘系交叉高度。
副神经核:包括两部分:延髓部较小,实为疑核的下端;脊髓部位于疑核的下方,延伸至上5~6节颈髓的前角背外侧。
4.一般内脏运动核有哪些,分别位于脑干何处?一般内脏运动核(4对):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解剖问答题1.椎体之间如何连接?答:椎间盘连接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纤维环为呈环形排列的纤维软骨,前宽后窄,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环坚韧而有弹性。
韧带主要包括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黄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
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分前屈的作用。
2.说明肩关节的结构特点答: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关节盂小而浅,边缘附有盂唇;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关节囊外有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及肌腱加强其稳固性,唯有囊下部无韧带和肌加强,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部脱出,脱向前下方.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囊薄弱松弛,连接它约有三条韧带和肌腱,三角肌包裹在肩峰的三面. 所以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而又最灵活的关节,它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以及环转等运动.但肩关节的这个结构上的特点虽然保证了它的灵活性,但它的牢固稳定性都较其他关节为差,是全身大关节中结构最不稳固的关节.3.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有哪些?答呼吸肌包括肋间外肌和膈肌呼吸肌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膈和肋间外肌属于吸气肌。
膈受膈神经支配,收缩时,其穹窿圆顶下降,使胸廓上下直径增大,同时使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壁向外凸出。
肋间外肌受肋间神经支配,收缩时使肋骨上抬并外展,胸骨亦随之上移,使胸廓前后、左右直径增大。
胸廓扩大肺容积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吸入肺内,为吸气动作。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和肋骨回位,腹腔脏器也上移回位,腹壁收敛,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增加,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为呼气动作。
这种呼气是一种被动呼气。
用力吸气时,除膈和肋间外肌的收缩加强外,其他辅助吸气肌如胸锁乳突肌、胸肌和背肌等也参加收缩,使胸廓更大的扩展。
用力呼气时则除吸气肌舒张外,还有腹壁肌、肋间内肌等辅助呼气肌主动收缩,使胸廓进一步缩小,此时呼气动作也是主动过程。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脑干中的7种核团
脑干中作为脑神经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的聚集部位相继形成如下7种核团以作为各个脑神经的的生理活动中心。
下边就核团及功能的对应关系总结如下:
一、一般躯体运动核:
1.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部,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 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穿脚间窝出脑参与构成动眼神经, 支配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之外的眼肌, 即上、下、内直肌及下斜肌和上睑提肌。
损伤表现:上睑下垂, 眼外下斜视。
2.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部,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 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在上髓帆内左右交叉后, 经下丘下方出脑组成滑车神经, 支配眼上斜肌。
损伤表现:眼内上斜视。
3.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 面神经丘的深面。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 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延髓脑桥沟内侧出脑构成展神经, 支配眼的外直肌。
损伤表现:眼内斜视。
4.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面。
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 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锥体与橄榄之间出延髓组成舌下神经, 支配同侧舌内、外肌的随意运动。
损伤表现:伸舌偏向患侧, 舍肌萎缩。
二、特殊内脏运动核:
1.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 室底灰质的腹外侧。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 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组成三叉神经根加入三叉神经, 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等由鳃弓衍化的骨骼肌。
损伤表现: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2.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 脑桥被盖的腹外侧。
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绕过展神经核背侧形成面神经膝, 转向腹外侧经面神经核外侧出脑构成面神经, 支配面部表情肌。
其中眼裂。
脑神经简表顺序及名称纤维成份起核终核散布I嗅神经特殊内脏感觉嗅球嗅粘膜II视神经特殊躯体感觉外侧膝状体视网膜III动眼神经躯体运动动眼神经核上睑提肌,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动眼神经副核(E-W核)瞳孔括约肌,睫状肌IV滑车神经躯体运动滑车神经核上斜肌V三叉神经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中脑核头面部皮肤、眼、鼻、口腔粘膜,牙及牙龈、硬脑膜、舌前2/3粘膜特殊内脏运动全部咀嚼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等VI展神经躯体运动展神经核外直肌VII面神经特殊内脏运动面神经核全部表情肌,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镫骨肌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上泌涎核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和鼻、腭腺体,舌前2/3味蕾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外耳道、耳后皮肤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VIII前庭蜗神经特殊躯体感觉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半规管壶腹嵴,椭圆囊斑,球囊斑,耳蜗螺旋器IX舌咽神经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下泌涎核腮腺特殊内脏运动疑核茎突咽肌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软腭、咽,咽鼓管,鼓室,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舌后1/3味蕾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舌后1/3粘膜,耳后皮肤X迷走神经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迷走神经背核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特殊内脏运动疑核咽喉肌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胸腹腔内脏,咽喉粘膜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耳廓,外耳道皮肤,硬脑膜XI副神经特殊内脏运动副神经核(脊髓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特殊内脏运动疑核(延髓部)咽喉肌XII舌下神经躯体运动舌下神经核舌内、外肌(l)脑神经核的性质和分类:除嗅神经和视神经,第Ⅲ~Ⅻ对脑神经与脑干的脑神经核相关连。
脑神经核可粗分为:同意脑神经传入纤维的脑神经感觉核,发出脑神经传出纤维的脑神经运动核。
脑神经核中,所谓“一般”,是指在性质上脊髓和脑干中共有的核;而“特殊”是指与特殊感觉器及鳃弓衍化物有关的核,仅见于脑干。
与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对应,也有7种性质的脑神经核:l)一般躯体运动核general somatic motor nucleus:支配自肌节衍化的骨骼肌,即舌肌和眼球外肌,相当于脊髓前角运动核。
附录:脑干神经核除嗅、视神经外,脑干连有4种性质的10对脑神经,这些脑神经在脑干内都有与之相应的脑神经核。
脑神经核分为运动核和感觉核。
运动核是脑神经运动纤维的起始核,包括躯体运动核和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感觉核是脑神经感觉纤维的终止核,包括躯体感觉核和内脏感觉核。
1)躯体运动核:位于脑干中线两侧,共有8对,它们分别是:①动眼神经核nuclcus nervi oculomotorii:位于中脑上丘平面,由此核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动眼神经,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②滑车神经核nucleus nervi trochlearis:位于中脑下丘平面,发出的纤维组成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③展神经核nucleus nervi abducentis:位于脑桥中下部,相当于面神经丘的深面,此核发出的纤维组成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④三叉神经运动核motor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位于脑桥中部展神经核的外上方,由此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出脑后加入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
⑤面神经核facial nucleus:位于脑桥中下部,由此核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
⑥舌下神经核nucleus nervi hypoglossi:位于延髓上部,相当于舌下神经三角的深方,发出的纤维组成舌下神经,支配舌肌。
⑦疑核nucleus ambiguus:位于延髓上部,此核上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舌咽神经,支配咽肌;中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下部发出的纤维组成副神经颅根,再经迷走神经至喉内肌。
⑧副神经核nucleus nervi accessorii:位于延髓并下续至脊髓的第5-6颈节,发出的纤维组成副神经脊髓根,支配胸锁乳头肌和斜方肌。
2)内脏运动核:位于躯体运动核的外侧,共有4对核团,它们分别是:①动眼神经副核nucleus oculomotorius accessorius:位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上端的背内侧,由此核发出的纤维参与构成动眼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脑干神经核的排列规律,自界沟由内向外
一般躯体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向腹侧迁移)、一般内脏运动核、一般内脏感觉核、特殊内脏感觉核、一般躯体感觉核(向腹外侧迁移)、特殊躯体感觉核。
1、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滑车神经核:交叉出脑,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核: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舌内、外肌。
2、特殊内脏运动核(向腹侧迁移)
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面神经核:支配全部表情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蹬骨肌。
背侧核:额肌,眼轮匝肌。
腹侧核:口周围肌。
疑核:纤维加入舌咽迷走副神经支配咽喉肌。
3、一般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瞳孔扩约肌睫状肌。
上泌涎核:纤维加入面神经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及口腔鼻腔的腺体。
下泌涎核:纤维加入舌咽神经经耳神经节支配腮腺的分泌。
迷走神经背核:纤维经迷走神经,在器官内和旁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管理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的运动和分泌。
4、一般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内脏器官的粘膜血管壁的一般内脏感觉---舌咽迷走面神经---孤束---孤束核---发出纤维到上行到间脑,中继后达高级中枢。
脑干运动核:参与内脏反射,网状结构,参与呼吸循环和呕吐反射。
5、特殊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背侧小部分:接受面神经舌咽神经传入的味觉纤维。
6、一般躯体感觉核(向腹外侧迁移)
三叉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额面鼻口腔粘膜的痛温触觉。
三叉神经感觉核:额面鼻口腔的触压觉。
三叉神经中脑核:与额面部的本体感觉有关。
7、特殊躯体感觉核
蜗神经核:声波刺激螺旋器周围突耳蜗神经节中枢突蜗神经前后核斜方体(大部交叉,部分未交叉终达同侧听觉中枢;蜗神经核的部分纤维中途止于上橄榄核斜方体核外侧丘系核,参与听觉反射)外侧丘系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叶听觉中枢。
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的纤维一部分直接经小脑下脚入小脑,其他纤维达前庭神经核。
8、脑干中其他重要神经核团
薄束核和楔束核、楔束副核、上丘核、下丘核、顶盖前区、蓝斑、网状结构的核群、红核、黑质、下橄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