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裂缝深度实测研究_王宗胜
- 格式:pdf
- 大小:239.37 KB
- 文档页数:3
储层裂缝的综合表征技术
尽管油气开采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但储层裂缝的综合表征技术已经在地质勘查和开发领域中取得一些突破。
基于不同的目标和需求,这种技术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裂缝识别、裂缝描述和裂缝解释。
首先,裂缝识别是对裂缝存在的基础性研究,主要依靠现场观察、荧光微观及超声波成像等方式进行。
通过利用这些方法,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确保对裂缝的全面识别,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基础。
其次,裂缝描述主要是对裂缝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裂缝的数量、长度、宽度、方向、连通性等。
为了获取更准确的数据,通常需要采用特殊的测量工具和技术,如光学偏振显微镜、电子探针等。
最后,裂缝解释是基于对裂缝的识别和描述,结合地层条件、地质历史、流体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对裂缝的生成机理、分布规律以及对油气的富集和运移作用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解读。
以上三个步骤是储层裂缝的综合表征技术的主要内容,结合这些技术可以更准确和全面地了解储层裂缝,进而为油气开采提供有效支持。
同时,这些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在未来的地质勘查和开发中,会有更多的应用和突破。
48总410期2016年第32期(11月 中)道路工程0 引言道路科学研究者通过使用钻芯机取样在各地现场实地考察裂缝路面发现,大多数道路开裂是由于半刚性基层所产生的,并且这样的裂缝呈从下往上依次上升形式,因此也被称之为反射裂缝,通过微观发现,其内部机构是由于膨胀或者收缩所导致的。
并且当内部出现病害时,加之外界因素的影响[1],如天气,汽车,施工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裂缝逐渐扩张,以致损害到路面结构,因此这也是影响了路面的安全性能,并且使得路面整体强度下降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稀浆封层技术作为预防性养护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在国外应用效果很好,可长达10年甚至20年。
但在国内通车3~5年后就出现了较严重的早期病害,如骨料松散、脱落等,丧失了路用功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也是稀浆封层技术在我国推广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1 应力吸收层作用对于路面的裂缝处理问题,国外做过大量的研究报道分析,在早期的研究工作中,工作人员通常使用常规的模式来对路面进行计算研究,一般采用结构力学计算。
最近许多抗反射裂缝研究中的材料包括橡胶沥青,它是由天然树脂所合制成的。
由于其橡胶的特殊性,它具有很好的弹性能力,并且回弹值很高,因此对于外界所产生的力,能够起到缓解消散的目的[2]。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用于道路,对于反射裂缝的研究有重大指导意义。
近几年,国内采用了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来对应力吸收层进行研究,并且使用的矿料级配与普通沥青所使用的矿料级配不同,因此这样的应力吸收层具有很高的黏弹性能,并且能够防止水的渗入,也能有效预防温度应力所产生的应变。
2 应力吸收层作用机制让试件在外在荷载下,通过模仿车辆轮胎的往复作用,然后评估集料的松散和剥落状况,这就是应力吸收层的磨耗试验。
应力吸收层发挥着吸收半刚性基层裂缝的功能,沥青、集料间的黏附力应该足够大,使集料不会轻易发生松散、掉落以及脱落的现象,所以说应力吸收层对其抗磨耗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目录文字部分1 前言 (1)1.1拟建工程概况 (1)1.2勘察技术要求 (1)1.3制定勘察方案执行的技术标准 (1)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1.5有关说明 (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2.1位置、地形及地貌 (2)2.2地层 (2)2.3地下水 (3)3地裂缝勘察 (3)3.1西安地裂缝的现状与活动特征 (3)3.2工程地质调查 (4)3.3地裂缝勘探工作 (4)3.4场地地裂缝分布及活动特征 (5)3.5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 (6)4 结论及建议 (7)附件1:参加本工程主要人员一览表附件2:委托书图表部分1 前言场地f13地裂缝勘察工作,是根据公司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见附件),并受其委托,由我院于2009年10月下旬~2010年2月上旬完成野外勘探工作。
1.1拟建工程概况拟建场地占地面积165.04m(东西向)×503.56m(南北向、126.015亩),场地内拟布置高层商住楼和多层住宅楼。
据已有地裂缝勘察资料,f13地裂缝从拟建场地内通过。
1.2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以查明f13地裂缝在场地通过的具体位置为目的,具体技术要求是:查明f13地裂缝在场地通过的具体位置、产状,评价其活动性,对建筑适宜性作出评价,为建筑总平面布置提供依据。
1.3制定勘察方案执行的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DBJ 61-6-2006);下文引用上述技术标准时均以其编号简称。
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按《DBJ 61-6-2006》规范第4.2.3条,本场地地裂缝为二类场地。
为查明地裂缝走向,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作。
1)工程地质调查:调查f13地裂缝活动特征及在本区段的走向,并搜集拟建场地周围已有地裂缝勘察资料。
2)钻探:钻孔采用DPP-100型汽车钻机,φ150mm钻具开孔,φ110mm终孔。
储层裂缝的综合表征技术储层裂缝是指沉积岩层中的裂缝或缝隙,它们对油气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集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地综合表征储层裂缝的特征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储层裂缝综合表征技术。
一维裂缝参数表征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岩心样品中裂缝的长度、宽度和密度等参数,来表征裂缝的分布和特征。
这种方法适用于储层裂缝较少且分布较均匀的情况。
通过对一系列岩心样品的测试和分析,可以获得储层裂缝的统计特征,进而对裂缝的形成机制和储层的渗透性进行定量评价。
声波测井是一种常用的储层裂缝表征技术。
它利用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特性,通过测量声波数据来推断储层中裂缝的存在和性质。
声波测井可以提供储层裂缝的方位、长度、宽度和密度等信息,从而为储层评价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声波测井还可以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数据,如电阻率测井和密度测井等,来进行综合解释和分析,提高裂缝表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震反演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储层裂缝的综合表征。
地震反演是一种将地震数据与地下介质模型进行匹配的方法,通过反演得到地下介质的物理参数,如波速和密度等。
在储层裂缝表征中,地震反演可以提供裂缝的几何形状、分布范围和孔隙度等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储层裂缝较多、分布较复杂的情况。
然而,地震反演技术需要大量的地震数据和高性能计算设备支持,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限制。
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基于物理模型的储层裂缝表征技术。
它通过建立储层裂缝的数值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模型中的物理过程和现象,从而得到裂缝的形态和分布规律。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模拟储层裂缝的形成、演化和影响等过程,为储层开发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数值模拟方法需要考虑多种物理过程和复杂的计算模型,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储层裂缝的综合表征技术包括一维裂缝参数表征、声波测井、地震反演和数值模拟等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储层裂缝的综合表征。
211国道陕西泾阳地震台地裂缝探测试验李庆春;叶佩;邵广周;罗维斌【摘要】在对滑坡、地面塌陷等典型黄土公路地质缺陷完成一系列探测试验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穿越211国道陕西泾阳地震台地裂缝的综合探测研究,投入了纵波及转换波反射地震、多道瞬态面波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等多装置、多参数综合近地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利用高阶面波参数提取、多波层析成像、电阻率模拟反演等技术,获得了与工程实际吻合的地裂缝病害探测结果,为该地区公路工程的防灾减灾及安全运营提供了参考资料.【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4(011)001【总页数】6页(P106-111)【关键词】211国道;地裂缝;地球物理;综合探测【作者】李庆春;叶佩;邵广周;罗维斌【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甘肃省有色地质调查院,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1 引言随着国家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加,引发出一系列工程探测与检测问题,加之我国本来就属于地质灾害多发、群发区,给近地表地球物理探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在城市建设、大型水利水电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建设、寻找地下水等方面,相继开展了大量工作,先后形成过研究专集[1],出版过勘查手册[2]。
然而,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在我国西部公路工程中,存在着大量地下地质缺陷(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岩溶、采空区、黄土渗水引起的坍塌和暗穴等。
这些地质缺陷给西部公路规划建设带来了许多隐患,对已建公路的安全运营构成了严重威胁。
针对这些缺陷,开展过大量工程地质研究,如围绕黄土公路洞穴所开展的综合性研究等[3]。
在岩土洞穴、地裂缝、活断层等探测中,完成了一系列探测试验及研究工作[4~9]。
针对面波地震反演、浅层地震层析成像及电阻成像方法研究,Xia J.et al[10]、Shao Guangzhou et al [11]、张建中[12]、罗维斌等[13]一批学者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川东北元坝中部地区须家河组致密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探讨李虎;范存辉;秦启荣;张玮;吴全鹤【摘要】川东北元坝中部地区须家河组致密气藏近年来取得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裂缝对天然气的运移、富集成藏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运用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包裹体分析以及声发射实验资料,对该区裂缝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构造成因的低角度剪切缝和高角度剪切缝,具有裂缝延伸中等、宽度小、多闭合、密度较小、充填程度较低的特征,高角度缝和直立缝有效性最好;构造裂缝主要形成期次有三期.第一期为燕山运动晚期,受近SN向构造应力场挤压,形成了NW—SE和NE—SW两组平面"X"型共轭剪切裂缝和近SN向低角度剖面剪切缝,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18.8 MPa;第二期为喜马拉雅早—中期构造运动,在NE的挤压力作用下形成近SN向、近EW向平面"X"型共轭剪切缝,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27.9 MPa;第三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晚期,构造应力方向仍为NE,主要形成NW向剖面"X"型剪切缝,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38.6 MPa.%The tight gas reservoir in the central Yuanba area of Sichuan basin is one of the major breakthrough in oil and gas survey in recent years. The fractures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migration, enrichment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natural gas. Based on the outcrop,core,imaginglog,inclusion analysis and acoustic emission experiment data,we studiedth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genesis of structural fractures in this area.The low-angle shear and high-angle shear fractures lead to the tectonic origin.The fractur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middle scale,minor width(sealed),high thickness,lower density and less filled de-gree.The high-angle and vertical fractures have better validity.It shows that there arethree fracture generations in central Yuanba area: the first stage fractures are formed in late-Yanshanian tectonic movement, NW—SE and NE—SE of plane "X" conjugate shear fractures and low section shear fractures are formed under the compression of SN tectonic stress.The maximum effective prin-cipal stress of the paleostructural stress is 18.8 MPa. The fractures in the second stage are formed in middle Himalaya tectonic movement,SN and EW of plane"X"conjugate shear fractures are formed under the compression of NE tectonic stress.The maxi-mum effective principal stress of the paleostructural stress is 27.9 MPa.The third stage are formed in late Himalaya tectonic move-ment.The structural stress direction is still NE,which mainly forms NW angle section shear fractures and the maximum effective principal stress of the paleostructural stress is 38.6 MPa.【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年(卷),期】2018(008)002【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致密储层;裂缝特征;形成期次;成因模式;须家河组;元坝中部【作者】李虎;范存辉;秦启荣;张玮;吴全鹤【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裂缝(构造裂缝)是致密砂岩储层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其发育程度与油气井的高产、稳产关系密切。
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特征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备受关注。
煤层气储集层裂缝是煤层气产能的重要储集空间之一,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相关的预测方法。
1. 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的形成机制煤层气储集层裂缝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包括构造变形、断裂作用和岩石应力变化等因素。
煤层气中的天然气因为地质因素形成的开采压力,促进了煤岩体的变形和破裂,从而形成了煤层气储集层裂缝。
2. 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特征分析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的特征可以分为几个方面:裂缝的形态特征、裂缝的空间分布、裂缝的孔隙特征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的性质和分布规律。
3. 煤层气储集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为了更好地预测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的位置和属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方法。
其中,地震技术可以用来探测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的分布情况;地质模型可以通过对地下结构的建模,预测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的形成机制;数值模拟可以通过计算地质应力场和裂隙扩展规律,预测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的演化过程。
4. 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特征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影响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的特征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了解裂缝的性质和分布可以指导煤层气的开采方式和生产参数的选择;其次,裂缝的存在会影响煤层气的运移和储集,进而影响煤层气的产能和采收率。
5. 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特征分析与预测的应用前景随着煤层气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特征分析与预测方法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深入研究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的特征和预测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高煤层气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煤层气储集层裂缝特征分析与预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煤层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启发,推动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裂缝研究方法在油田高含水期开发调整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应用地应力和裂缝三种测试方法,研究濮城油田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其成果在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部署加密调整井位、老井转注、平面注水动态调配和注采调整措施挖潜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应用,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低渗油藏人工裂缝调整注水开发一、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开发地质概况沙三中6-10油藏位于濮城构造的东翼濮67断层的上升盘,为一受构造控制的半背斜构造油藏。
油藏含油面积6.8km2,有效厚度10.2m,地质储量342×104t,可采储量108×104t,标定采收率31.58%。
储层为砂岩与泥质岩的不等厚互层,厚约230m,砂泥岩互层,砂岩发育,韵律性强,成组性好,单层砂岩厚度一般2~5m,最厚可达10m。
物源来自东北方向,北部砂岩发育,厚度大,向南砂岩厚度变薄尖灭,变化趋势由北向南物性变差。
灰质、泥质含量高。
油藏埋深-3200~-3710m。
油藏为典型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12.64%;空气渗透率2.3~5.2×10-3?m2。
濮67断层是控制油藏构造形态和油气聚集的主断层,走向NNE,倾向NWW,倾角250~600,活动期长,落差大,一般100~250m,延伸长约9Km。
储层特征为微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原始裂缝较为发育。
进入注水开发后,油井一般进行压裂引效,水井采用高压注水(泵压30-35MPa),一般平均注水六个月后油井见效,初期平均单井日增产10-20t/d,但油井见效后即见水,且含水上升速度很快,一般年含水上升率为10-20%,造成油藏见效后很快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
二、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1.油藏人工水力压裂的形成的裂缝总体方位为NNE,压裂裂缝为一条,一般以井点为中心呈东西两翼展布,裂缝长度最大460m,最小380m,平均为420m。
单翼缝长最大可达233m,最短180m,一般为180-220m左右,均为垂直裂缝。
济南市区内千佛山断裂的地表探测研究
济南市区内千佛山断裂的地表探测研究
本文论述了影响城市工程物探探测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实际工作条件,为最大程度提高采集精度,采用浅层地震勘探和地震映像两种方法探测了千佛山断裂在济南市区内同一地点的隐伏位置及产状.并且在断层两盘布置钻孔,验证探测结果的可靠性.综合分析认为,物探结果表现了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充分说明这两种方法在城市工程物探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作者:刘海生 LIU Hai-sheng 作者单位:济南市地震安评工程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1 刊名:东北地震研究英文刊名:SEISMOLOGICAL RESEARCH OF NORTHEAST CHINA 年,卷(期):2009 25(3) 分类号:P315.2 关键词:浅层地震勘探地震映像千佛山断裂。
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
林维正;苏勇;洪有根
【期刊名称】《无损检测》
【年(卷),期】2001(023)008
【摘要】介绍裂缝深度常用超声检测方法,研究裂缝深度检测新方法,如相位变化法、横波法和冲击回波法等.
【总页数】4页(P323-326)
【作者】林维正;苏勇;洪有根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15.28+5
【相关文献】
1.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方法与比较 [J], 刘祥民
2.超声波平测法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 [J], 郭伟玲;刘军
3.混凝土裂缝深度的超声波检测方法研究 [J], 商涛平;童寿兴
4.基于冲击弹性波和超声波的混凝土裂缝深度无损检测技术方法比较 [J], 刘平;关春先;罗技明;哈图
5.基于超声波技术的水泥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 [J], 苏忠高;刘景熙;林发明;杨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