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劳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9.00 KB
- 文档页数:26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锦集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六班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锦集五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六班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教学目标:1、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根据说明书的要求学会正确操作彩色电视机。
2、了解彩色电视机使用过程中的留意事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避开不当操作。
教学预备:1、老师预备:预备一台常用性的彩色电视机(若有条件的话)。
有条件的依据同学人数将同学分成6组,预备与小组数距相等的电视机。
每一小组预备一把之一用的皮尺。
2、同学预备:事先了解家中彩电的品牌,屏幕对角线的尺寸以及平常观观看电视时离开屏幕的距离。
教学过程:(一)、碳化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可以向同学提问:是否喜爱观看电视?平常喜爱看什么节目?让学充分沟通,引发同学的爱好,然后出示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读毒、说说、了解屏幕尺寸含义引导同学自读课文,在让同学说一说,读了课文后了解到了什么学问。
让同学绽开充分的沟通,然后归纳出:(1)电视机在每个家庭中是非常重要的设备。
可以让叙述沟通观看电视增长了那些学问。
(2)了解电视机屏幕尺寸的大小及相应的观观看电视的最佳距离。
可以让同学动手量一量老师里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长度以增加熟悉。
然后让同学在小组中说一说家中的彩电是什么品牌,屏幕对角线的尺寸是多少,你观观看电视时离开屏幕的距离有多远。
心情水对比一下肯稳重的表格,看一看自己平常观观看电视机时,与最佳距离是否全都,便于今后调整,老师可告知同学在恰当的距离观看电视可以得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也有利于爱护视力。
(四)做做、议议、明确做法、把握要领。
让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操作。
指导学先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电视机和遥控器上各个按钮的用途及观观看电视时的操作方法。
学会操作后,要充分调动学社以往的阅历,让同学说说怎样正确使用和保养电视机。
2024年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推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实用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发明创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发明创造、简单维修。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实用技术、手工制作、生活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维修工具、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约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的技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例题讲解(约20分钟)结合教材,详细讲解生活小窍门、节能环保技术、发明创造等方面的例题。
3. 随堂练习(约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 手工制作与劳动技能训练(约30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手工制作和生活技能训练。
5. 简单维修实践(约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维修实践,教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2. 章节内容:生活中的技术、劳动技能3. 教学难点与重点:发明创造、简单维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个生活中的节能环保技术,并说明其原理。
(2)制作一个简易的手工制品,并介绍制作过程。
2. 答案:(1)节能环保技术示例: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电动车。
原理分别为:利用太阳能、提高发光效率、减少燃油消耗。
(2)手工制品示例:折纸、剪纸、木工制品。
制作过程需详细描述。
(3)简单维修经验示例:自行车轮胎修补、手机屏幕更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家庭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学生的手工制作与劳动技能训练5. 简单维修实践的操作指导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程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科学设定。
2024年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劳动与技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技术”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第二节“日常生活中的能源利用”,第三节“家居环境的美化与布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轮轴等。
2. 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能源利用,学会节能减排,培养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家居环境美化与布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重点:家居环境的美化与布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实物(如杠杆、轮轴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轮轴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介绍日常生活中的能源利用,引导学生节能减排,培养环保意识。
(3)教授家居环境美化与布置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技术2. 内容:(1)简单机械原理:杠杆、轮轴等(2)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环保意识(3)家居环境美化与布置:动手实践,提高审美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实例,并说明其原理。
(2)简述节能减排的方法,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
(3)设计一份家居环境美化与布置方案,包括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等。
2. 答案:(1)示例:剪刀、钳子等,利用杠杆原理。
(2)示例: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2024年小学六年级劳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劳动》教材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智慧”中的第2课时,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学习使用工具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2. 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工具,进行动手操作。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常见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展示工具(如螺丝刀、扳手、钳子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工具(包括螺丝刀、扳手、钳子等),劳动实践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教师结合实物,讲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3)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工具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每组完成一个简单的劳动任务,如组装一个简易的书架。
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使用工具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智慧——认识工具》2. 主要内容: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工具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每组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劳动任务,并使用所学工具完成。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工具,安全、规范地完成劳动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里尝试使用其他工具,提高动手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开展“我是小小发明家”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工具,进行动手操作。
2024六年级下学期技术与劳动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各种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如计算机、网络、电子表格等,以及劳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如扫地、擦窗户等。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遇到技术问题时,能够通过网络搜索、询问他人等方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劳动的尊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计算机的使用
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开关机、使用鼠标、键盘等基本操作。
2. 网络的基本使用
学生能够使用网络,进行搜索、浏览网页等基本操作。
第二课时:电子表格的使用
1.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编辑、删除等基本操作。
2. 电子表格的公式使用
学生能够使用电子表格的公式功能,进行数据的计算。
第三课时:劳动技能
1. 扫地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扫把,进行地面的清扫。
2. 擦窗户
学生能够使用擦窗工具,进行窗户的清洁。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2024六年级下学期技术与劳动教育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劳技教案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劳技教案一、引言1.1 劳技课程的意义1.1.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1.1.2 强化学生的生活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1.1.3 增强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劳动成果的珍惜1.1.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1.2 劳技课程的目标1.2.1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技知识和技能1.2.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2.4 增进学生对劳动文化的理解和传承1.3 劳技课程的内容1.3.1 生活技能类:烹饪、缝纫、木工等1.3.2 工艺制作类:陶艺、编织、剪纸等1.3.3 农业体验类:种植、养殖、园艺等1.3.4 环保创意类: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等二、知识点讲解2.1 劳技课程的理论知识2.1.1 劳动的概念、类型和意义2.1.2 劳动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2.1.3 劳动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2.1.4 劳动成果的评价与分享2.2 劳技课程的操作技能2.2.1 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2.2.2 常见材料的加工技巧2.2.3 创意设计的实施步骤2.2.4 劳动成果的展示与交流2.3 劳技课程的情感态度2.3.1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2.3.2 团结协作,乐于分享2.3.3 勇于尝试,不怕失败2.3.4 珍惜成果,感恩回报三、教学内容3.1 生活技能类教学内容3.1.1 烹饪:掌握基本烹饪技巧,学会制作简单菜肴 3.1.2 缝纫:学会使用缝纫机,制作简单布艺作品 3.1.3 木工:了解木工工具的使用,制作简易木制品 3.1.4 其他生活技能:如家电维修、家居布置等3.2 工艺制作类教学内容3.2.1 陶艺:学习陶艺制作技巧,创作陶艺作品3.2.2 编织:掌握编织技巧,制作编织品3.2.3 剪纸:学习剪纸艺术,创作剪纸作品3.2.4 其他工艺制作:如纸艺、布艺等3.3 农业体验类教学内容3.3.1 种植: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体验种植活动3.3.2 养殖:学习动物饲养知识,体验养殖活动3.3.3 园艺:掌握园艺技巧,参与园艺活动3.3.4 其他农业体验:如农业科普、农村生活体验等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掌握劳技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1.2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劳技作品4.1.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4.2 过程与方法目标4.2.2 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4.2.3 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 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4.3.2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4.3.3 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劳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5.1.2 劳动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的掌握5.1.3 劳动成果的评价与分享5.2 教学重点5.2.1 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劳技工具箱:包括基本的手工工具,如剪刀、钳子、螺丝刀等6.1.2 材料盒:准备各种劳技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布料、木料等6.1.3 展示板:用于展示学生的劳技作品6.1.4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和展示教学资料6.2 学具准备6.2.1 学生工具包:每位学生配备一套基本的劳技工具6.2.2 学生材料包: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材料6.2.3 记录本:用于学生记录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6.2.4 安全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确保劳技活动安全进行6.3 环境准备6.3.1 教室布置:合理布置教室,确保劳技活动顺利进行6.3.3 安全检查:定期检查教具和学具,确保安全使用6.3.4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丰富劳技教学内容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通过故事、游戏或生活实例引入劳技课程主题7.1.2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对劳技课程的期待7.1.3 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1.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7.2 课堂讲解与示范7.2.1 讲解劳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7.2.2 示范劳技作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7.2.3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7.2.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7.3 实践操作与指导7.3.1 学生分组进行劳技作品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7.3.2 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7.3.3 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7.3.4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八、板书设计8.1 教学内容板书8.1.1 列出劳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8.1.2 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劳技作品的制作步骤8.1.3 强调劳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8.2 教学过程板书8.2.1 记录课堂讲解和示范的关键内容8.2.2 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展示劳技作品的制作方法8.2.3 记录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8.3 教学成果板书8.3.1 展示学生的劳技作品,让学生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8.3.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8.3.4 展示劳技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九、作业设计9.1 课后实践作业9.1.1 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劳技作品,让学生动手实践9.1.2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9.1.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9.1.4 要求学生记录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9.2 课后拓展作业9.2.1 推荐与劳技课程相关的书籍、视频等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9.2.2 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劳技项目,让学生体验劳技的实用性9.2.3 鼓励学生参与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的设计3. 实践操作与指导的实施4. 作业设计对于这些重点环节,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案一】劳技六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劳技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劳技中常见的工具和设备的名称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劳技:通过简单的实例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劳技的概念,即利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制作实用物品的技能。
2.劳技的分类:结合实例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劳技的分类,包括手工劳技、木工劳技、针线劳技、家电劳技等。
3.常见工具和设备的名称和用途:通过实物和图片演示,向学生介绍劳技中常见的工具和设备的名称和用途,如锤子、锯子、剪刀、电钻等。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劳技实践操作,如拼图、剪纸、组装小玩具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步骤: 1.引入新知识:通过教师介绍劳技的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常见工具和设备:教师向学生展示常见工具和设备的实物和图片,逐个讲解名称和用途,并与实物进行示范操作。
3.展示劳技作品:将学生制作的劳技作品集中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劳技实践操作,如拼图、剪纸、组装小玩具等,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激励。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参与度,以及对课堂内容的回答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教案二】劳技六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劳技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劳技中常见的工具和设备的名称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劳技:劳技是指利用手工工具和设备进行制作的技能,包括手工劳技、家电劳技、木工劳技等。
2.劳技的分类:劳技可以按照不同的手工技能和材料进行分类,如手工劳技、木工劳技、针线劳技等。
3.常见工具和设备的名称和用途:常见的劳技工具和设备有锤子、锯子、剪刀、电钻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用途,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具体的劳技制作。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简单的劳技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范文(通用7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教学目标: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集体协作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插花的知识:花名、花语、插花的工具、插花方法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花。
教学重点:插花的艺术性教学难点:插花的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鲜花、人造花、干花、剪刀、花泥、花器等。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言: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礼物:鲜花。
同学们喜欢吗?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看一看鲜花装点的城市、居室。
欣赏录像:鲜花不但装点了我们的城市,净化了空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而且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居室一种高雅的礼品。
鲜花有这么大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使鲜花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呢,这就使我们想到了插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插花。
出示课题:插花艺术二、新授:1、插花:就是将花朵、叶片、果实、枝条等植物材料经过构思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在世界上两种插花形式,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式插花。
2、请大家欣赏插花作品。
大家所看到的是实用性插花,也叫礼仪插花,还有一种是商业插花。
3、花语:人们爱花、赏花,把花人格化,所产生了一种花的语言叫花语。
请同学们回家收集一些常见花的花语,现在请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花语。
学生说:玫瑰:纯洁的爱情,在希醋神话中,爱神为了救它的情人急速奔跑,手,腿被玫瑰花的刺划破了,鲜血滴在花辨上,白色变成了红色,红玫瑰成了爱情的象征。
百合:纯洁、庄严、事业顺利,象征吉祥如意。
2024六年级下册劳动技术课程教案课程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六年级下册的劳动技术课程提供指导和教学内容安排。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研究基本的劳动技能,如剪纸、绘画、木工等。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剪纸艺术- 课时1:剪纸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 课时2:剪纸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课时3:剪纸技巧和基本图案设计- 课时4:剪纸作品制作与展示第二单元:绘画技巧- 课时1: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课时2:基本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 课时3:静物绘画和风景绘画- 课时4:绘画作品创作与评价第三单元:木工制作- 课时1:木工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课时2:基本的木工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课时3:木工制作实践:制作简单的木质物品- 课时4:木工作品展示和分享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
-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制作,提升动手能力。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和评价实际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 书面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书面评价和分析。
- 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口头回答问题,评价其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提升自我认知和发展能力。
以上为2024六年级下册劳动技术课程教案的大致内容安排,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能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六上劳动与技术教案2024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掌握一些常见的劳动技能,如手工制作、维修和保养等。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劳动的定义和分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和相互依赖第二课:常见的劳动技能-手工制作技能:纸艺、剪纸、折纸等-维修技能:电器维修、自行车修理等-保养技能:植物养护、家具保养等第三课: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小手工品,如折纸飞机、纸花等-创造力培养: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已有的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课: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和热爱-介绍一些成功的劳动者和技术专家的事迹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梦想-安排参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和技术的魅力第五课: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劳动或技术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教授学生有效沟通和合作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和协商等教学方法1.演讲讲解: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2.观察实践:安排学生观察和参与实际的劳动和技术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4.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企业或工作场所,亲身感受劳动和技术的实际应用。
5.团队合作: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项劳动或技术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1.学生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检验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学生动手制作作品:评价学生的手工制作技能和创造力。
7.学生小组合作项目: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8.学生的参观实践反馈:收集学生对参观实践活动的反馈意见,评估他们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以上为《六上劳动与技术教案2024》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基本认识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小学六年级劳动技术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家庭劳动:扫地、拖地、擦窗户、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2.学校劳动:打扫卫生、植树造林、校园绿化、垃圾分类等。
3.社会劳动:参加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志愿服务等。
4.技能培训:烹饪、手工制作、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等。
三、教学方法1.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提高劳动技能。
2.情境模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劳动。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劳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游戏竞赛:设置劳动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讲授法:讲解劳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四、教学安排1.家庭劳动: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2.学校劳动: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3.社会劳动:每月一次,每次2小时。
4.技能培训:每学期一次,每次2小时。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技能、合作等。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劳动中取得的成果,如清洁度、美观度等。
3.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劳动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表现。
4.他人评价:家长、老师、同学对学生的劳动进行评价。
六、教学保障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劳动技术教育水平。
2.提供充足的劳动器材和场地,确保劳动顺利进行。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
4.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
七、教学延伸1.开展劳动主题活动,如劳动节、植树节等。
2.组织劳动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3.开展劳动教育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加强与社区、企业等合作,拓宽劳动教育渠道。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收获。
2024年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与技术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3.基本劳动技能的训练4.劳动安全与卫生5.劳动成果的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基本劳动技能的训练。
2.教学难点: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与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定义、特点、分类等。
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与技术。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
4.小组活动:制作劳动与技术手抄报学生分组,根据所学内容制作手抄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1.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讲解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不同类型的劳动工具及其用途。
示范操作,讲解注意事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选用合适的劳动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基本劳动技能的训练1.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课时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基本劳动技能。
2.讲解基本劳动技能介绍基本劳动技能的种类、训练方法等。
示范操作,讲解注意事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基本劳动技能训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劳动安全与卫生1.复习导入回顾前三课时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安全与卫生。
2.讲解劳动安全与卫生介绍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基本要求。
示范操作,讲解注意事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安全与卫生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课堂小结第五课时:劳动成果的展示与评价1.复习导入回顾前四课时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劳动成果。
六年级劳动教案(范例15篇)六年级劳动教案1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操作常用的家用电器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使学生能熟练地操作家用电器。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前准备语言复读机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家用电器纷纷进入我们的生活,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家用电器,已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几种家用电器的操作使用。
(二)讲解方法,操作演示操作过程:1、阅读使用说明书。
2、连接电源。
3、了解各功能部件的名称。
(三)学生动手操作。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方法。
(四)让学生说说彩色电视机的使用方法。
1、说说自己家的电视机使多大的,了解电视机的`大小是怎样测定的。
2、说说家里新买来的电视机在使用前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五)电饭煲和微波炉的使用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是怎样使用电饭煲和微波炉的。
第二课时(一)学习操作洗衣机1、认识洗衣机的种类半自动洗衣机、全自动洗衣机、智能洗衣机2、讨论:洗衣前我们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学生根据课文上的提示进行讨论。
3、讨论:怎样开机洗衣?指名学生读。
(按顺时针防线转动程序选择旋钮至所需的洗衣程序后,便可开机洗衣物了。
按下“开/关”键。
)4、讨论如何关机。
学生读。
(所有洗涤程序都在脱水操作过程中自动结束。
结束后门锁指示灯亮起,按下“开/关”键,电源指示灯和门锁指示灯熄灭,这是便可打开机门,取出衣物了。
)(二)自我评议说说自己平时运用家用电器时,是怎样做的?(三)讨论:家用电器使用中最怕什么?学生自学技术信息栏。
(四)你知道家用电器的十大发展趋势吗?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归纳:绿色化、电脑化、节能化、层次化、手持化、遥控化、多功能化、装饰化、组合化、安全化。
第二单元技术初步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六年级劳动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图像捕捉器的作用2、学会制作简单的图像捕捉器教学准备:剪刀一把、水彩笔、硬卡纸4张教学过程:一、引入二、学学做做1、在一块硬纸板上剪下一个直径为25厘米的'圆盘,并用剪刀剪出四个对称的小长方形。
小学六年级劳动技术教案(通用5篇)简析教材:“缝布袋”一课是“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中的手工缝制内容。
在小学阶段,关于手工缝制这一内容,在这里是第一次消失。
本课教学旨在通过缝制布袋,强调工具针的使用,落实平针针法的技能,体会同学间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把握这一技能,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点,要落实穿线、打结这两个技能;其次点,把握用平针缝制的技能;第三点:学会收针的技能。
固然,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育、技术力量与态度等方面的进展;强调标准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我觉得学习应当选择更具有实际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内容。
学生制作的作品除了教材内容中的布袋,还可以是“小笔袋”、“环保袋”等等。
教学要让学生有时机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用武之地”,真正熟悉到缝制技能是生活的根本技能之一,从而提高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熟悉。
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知道手工缝制是生活中的根本技能之一,这种劳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制造许多产品,丰富我们的生活。
(2)了解缝制常用的工具是针,材料主要是线与各种纺织原料。
2、力量目标:(1)能依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并制作一只简洁的小布袋。
(2)初步尝试用平针法把小布袋缝制好,要求尽量缝得针脚均匀,缝合平坦。
(3)能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进展评价,提出欣赏和修改的意见,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力量。
3、情感目标:(1)通过自己设计、制作一只小布袋,感受到自己已经很能干,并情愿缝纫作品为家人效劳。
(2)在与同伴一起合作、争论制作的步骤,一起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劳动是一种制造,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仿照、实践,把握平针缝制的技术。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缝制过程中两手的协调协作和收针时的打结,有肯定难度。
2024年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材浙教版,主要围绕第四章“生活中的技术”展开,具体内容为第一节数学“设计生活小用品”。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小用品设计原理,学习设计简单的生活小用品,以及了解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小用品的设计原理,掌握设计简单生活小用品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设计过程中技术要领的掌握。
教学重点:生活中小用品设计原理的学习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小用品)、设计图纸等。
学具:铅笔、橡皮、直尺、圆规、剪刀、胶水、彩纸、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小用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小用品的设计原理。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中小用品的设计原理,引导学生学习设计简单生活小用品。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生活小用品;b. 学生根据设计原理和技巧,动手制作生活小用品;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评价:a. 各小组展示设计制作的生活小用品;b.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b.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设计生活小用品2. 内容:a. 生活中的小用品设计原理;b. 设计简单生活小用品的方法和技巧;c. 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生活小用品,并说明其设计原理。
2. 答案示例:设计一个折叠式书架,利用折叠原理,方便携带和存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设计生活小用品的兴趣浓厚,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设计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技术要领掌握不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部编版】劳动与技术小学六年级上册全
套教案
第一课:劳动与生活
教学目标
- 了解劳动的含义和作用
- 掌握劳动与生活的关系
-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意识
教学准备
- 教材:《劳动与技术》小学六年级上册
- 教具:图片、实物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劳动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5分钟)
- 利用图片和实物,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劳动,如农民劳动、医生劳动等。
- 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3. 活动实践(20分钟)
-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论自己身边的劳动工作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劳动场景,如工地、农田等,了解不同劳动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5. 小结(5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劳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 课堂作业(5分钟)
- 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里的劳动场景,写一篇短文描述劳动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和讨论活动,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劳动,使学生对劳动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活动实践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劳动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小结和课堂作业,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劳动的意识。
全册备课对课标的理解:根据劳动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编写从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在学习载体上注重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根据劳动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编写从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在学习载体上注重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认识若干易加工材料,初步知道它们的特性和用途。
初步学会使用常见的手工工具,初步学会按照简单的图样,选用制作材料和工具。
初步学会根据制作过程的情况,对原来的设想提出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了解需求、设想、制作、评价等劳动技术实践活动,初步形成对劳动技术活动的兴趣,知道需求、质量、效益、合作、环保和安全等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和爱护工具。
教学内容:1、家庭烹饪2、缎带绣3、小金工4、小木工。
重点是前三个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家庭烹饪常用的原料和相关的指示,学习使用常用的烹饪工具,掌握烹饪的基本制作过程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及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缎带绣的起源与发展。
使学生掌握缎带绣的技法与窍门。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了解认识金工工具,学习使用常用的金工工具。
教学进度:第一单元家庭烹饪教学目标:1 认识锅的种类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2 学会几种简单的家庭饮食。
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亲自动手做几样饭菜。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锅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教学目标:1、认识锅的种类和用途。
2、了解锅的保养方法。
教学重、难点:锅的保养方法。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都有哪些锅?二、你知道这些锅的用途吗?三、完成书第三页四、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用铁锅炒菜吗?你知道铁锅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吗?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3、完成书4页五、电饭煲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六、我来教你一招(新锅除锈、除味小技法)第二课时:鸡蛋的几种吃法和焖米饭教学目标:1、了解鸡蛋的营养价值及其几种吃法。
2、学会焖米饭的方法并能动手实践。
教学重点:亲自动手焖米饭教学难点:焖米饭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过程:一、你喜欢吃鸡蛋吗?你知道鸡蛋有哪些营养成分吗?二、你知道鸡蛋都可以怎么样吃吗?(困)三、既然鸡蛋有这么多种吃饭,你会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煮鸡蛋和煎鸡蛋1、同学说一说煮鸡蛋应该怎么做?2、煎鸡蛋应该怎么做?3、你知道怎么样判断鸡蛋是否熟了呢?四、小窍门1、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下,剥皮更容易2、煮鸡蛋是放少许盐,鸡蛋壳不容易煮裂五、你知道香喷喷的米饭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米饭的做法1、淘米2、焖饭六、回家动手做一做焖米饭,让爸爸妈妈给你评价一下七、思考与实践:你是怎么做到安全用火、安全用电的?第三课时焖米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米饭的营养价值,学会用电饭锅焖米饭。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家长操作或参照课本及资料提示,掌握焖米饭的基本方法,并利用一些小窍门使焖出的米饭更加营养可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焖米饭,使学生体验干家务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家长的小帮手。
教学重点:掌握焖米饭的基本步骤,学会一些做米饭的小窍门。
教学难点:1.掌握焖米饭加水的比例。
2.如果用燃气灶做米饭火候及时间的掌握。
教学方法:资料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有关焖米饭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谁在家中帮家长做过饭?师:同学们真棒啊,原来你们在家中都是家长的小帮手。
那快说说你都帮家长做过什么饭?师:看来同学们在家都是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想不想学个新本领,回家去给家长露一手?这节课咱们就学习焖米饭,可能有学生早就会做了,那你就可以成为小老师给同学们介绍经验了。
二、资料交流:1.谈话: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上网、查书或问家长了解焖米饭的方法,现在咱们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2.出示表格:1.各组汇报。
2.师根据生汇报进行归纳。
焖米饭步骤:(1)淘米:先挑杂物再淘洗2~3次。
(2)加水:1︰1.5~2。
(3)焖:(电)开关弹起后再焖10分钟。
(火)旺火煮10分钟后再微火焖10分钟。
3.注意问题:师:焖米饭看似简单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谁了解这些给大家提个醒。
师:根据生回答归纳并补充:(1)如果用电,要注意用电安全,饭熟后及时拔掉电源插头。
(2)内锅外面不要有水迹,不要用湿手接电源。
(3)如果用火,除了要注意记住时间外,其间尽量不要离开厨房。
(4)饭熟后不要直接用手去摸锅或盆,以免烫伤。
四、焖米饭小窍门介绍。
1.谈话:米饭是我们常吃的主食之一,做起来方便快捷,因此人们也研究出许多使米饭更加营养可口的小窍门,你们想学一学吗?2.出示小窍门资料。
(1)加茶:用茶蒸米饭,可使饭的色、香、味、营养俱佳,并有去腻洁口、消食和提供维生素的好处。
做法是:根据米的多少。
取0.5-1克茶叶,用500-1000毫升开水浸泡5分钟后过滤加米煮熟即可。
(2)加洋葱:洋葱饭可使饭有特殊的香气,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血糖预防肠道传染病、健胃及助消化等保健作用。
做法:先将水煮开。
放入碎洋葱和盐、大米、慢火煮熟。
(3)加醋:在蒸米饭时,按1.5公斤米加2-3毫升醋的比例放些食醋。
蒸出的米饭不仅无醋味。
且易于存放,防馊。
有助消化和防治感冒作用。
(4)加姜汁:将生姜汁、酱油、花生油适量拌匀。
待锅内米饭将熟时,倒入饭内焖15分钟即可进食。
经常食用有祛寒健胃、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抗衰老等功效。
五、布置课下作业: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了焖米饭,但一节课都在纸上谈兵,老师相信你们回家后一定会进厨房露一手,给家长一个惊喜,下次上课我们就来交流你们焖米饭成功或失败的感悟,以及家长对你们的评价,老师预祝你们实践成功!板书设计:焖米饭淘米:挑杂物、淘洗2~3次加水:1︰1.5~2焖:通电→按开关→弹起第四课时:煮面条教学目标:1、学会自己动手煮面条,掌握煮面条的步骤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自己动手煮面条,掌握煮面条的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节省时间和省事的填饱肚子的主食,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热汤面,别提有多舒服。
而面条的吃法也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煮面条。
1、提问:你会煮面条吗?(学生自由说)(1)煮面条时,待水开后先加少许盐(每500克水加盐15克),再下面条,即便煮的时间长些也不会粘糊。
(2)煮挂面时不要用大火。
因为挂面本身很干,如果用大火煮,水太热,面条表面易形成粘膜,煮成烂糊面。
(3)煮挂面时不应当等水沸腾了再下挂面,而应在锅底里有小气泡往上冒时下挂面,然后搅动几下,盖好盖,等锅内水开了再适量添些凉水,等水沸了即熟。
这样煮面条速度快,面条柔而汤清。
相反,如果水沸了再下挂面,面条表面易粘糊,水分、热量不能很快向里渗透、传导,再加上沸水使面条上下翻滚、相互摩擦,这样煮出的面条外粘、内硬、汤糊。
二、介绍两种煮面条的方法(一)煮素面:1、将洗干净的过架在炉灶上,把清水倒进锅里,盖上锅盖2、生火加热,把锅里的水烧开,把面条放进锅里,并用筷子搅动(想一想:为什么要搅动面条)3、加盖煮沸3-4分钟后,打开锅盖加入适量的冷水,再待水煮沸,看看面条是否已煮熟(可以尝尝)想一想为什么要加入适量的冷水,煮熟后捞起,加盐味精油搅拌匀即可。
(二)煮鸡蛋面。
鸡蛋面与素面的煮法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如下:在面快要熟时在面汤里打下一个鸡蛋煮熟即可。
(也可加入青菜)三、讨论:用这个方法你还能煮什么?四、讨论:煮挂面和煮切面的区别五、我们会煮面条了,如果我们能自己做面汤,自己煮,肯定更好吃,下面我们来学习以下做面片汤的方法1、和面2、擀面片六、回家动手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碗面片汤,让他们尝尝你的手艺。
第五课时今天我当家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交给学生设计早餐方案的方法,如何做到营养合理。
2、课前调查、课上汇报。
3、通过设计食谱,学习自己动脑筋安排自己的饮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渗透合理搭配早餐的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设计合理早餐的设计方法。
第六课时:设计并制作午餐和晚餐教学目标:1 合理搭配营养2 动手制作教学重难点: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过程:一、了解早餐的重要性和食物的营养分配。
你早晨都吃什么饭?二、分组设计午餐方案和晚餐方案(两组)1、小组讨论2 、制定方案3、完成方案三、动手做午餐和晚餐让父母给你评价第二单元小木工第一课时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木材的来源和各种用途。
知道木材的种类。
2、在学习活动程程中培养学生节约木材,保护环境和自主学习与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艰辛与欢乐,进而培养学生不怕苦与克服困难的精神。
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木材的种类教学难点:知道节约木材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积木玩具,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会玩吗?2、学生玩积木:同学们的积木搭得真不错,你们知道吗,这些积木是经过木工叔叔精心设计出来的,你们要想象叔叔那样设计出好的作品必须先了解各种木材。
二、了解木材的来源何用途:1、我们生活中的那些东西使用木材做的?2、你知道木材是怎么来的吗?3、木材的用途有哪些?三、介绍木材的特点和用途①木块②木条③原木④木板四、了解节约木材保护环境的意义1、我们生活中的乱砍乱伐有什么危害?你周围的人有这样做的吗?2、你对我们生活中节约木材有什么好的建议吗?3、你知道人们把森林与地球的关系比喻成什么吗?五、综合实践:1、你观察过一棵小树的成长过程吗?知道树木成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吗?2、观察家中的物品,把使用木材的的物品按照日常生活用具和工具分类整理。
3、完成P26T3.第二课时小挂件的制作教学目标:1、通过对木工制品的观察、分析,理解其制作原理,了解制作的一般工艺流程。
2、正确运用木工工具,认真完成作品制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创新。
3、培养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精确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出示木工制品实物,引导欣赏作品师:谈谈设计者的意图与设计方式师:说说看后自己的感觉师: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制作启发2、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木制品,谈谈感受。
二、技术探究与操作1、与小组一起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2、讨论:小挂件分为哪几个部分?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制作小挂件可以分成几个程序?3、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下料:截取两块边长60毫米,厚10毫米的正方形木板上画图,割据出小房子的基本形状,然后用砂纸打磨光滑。
4、做底托:割据一块变长为100毫米的正方形三合板作为底托,然后在底托的对角处打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