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生:急性脑卒中心电图表现共4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44
2021急性脑卒中的心电图表现(全文)一、脑心综合征的概念脑心综合征是指因急性脑病主要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大面积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急性颅脑外伤累及下丘脑及自主神经中枢所引起的心电图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内膜下出血或心力衰竭的统称。
当脑病渐趋平稳或好转时则心脏病症状及心电图异常随之好转或消失。
目前,中枢神经系统介导的心脏损伤是研究脑心相互作用的新领域。
二、急性脑卒中心电图表现早在1954年,Burch等首次提出急性脑卒中可出现心电图改变。
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有60%出现心电图异常,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为50%,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为44%。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中,大多数表现为多导联广泛而深倒T波,而且倒置T波的两支不对称。
其他心电图表现有明显的U波、QT间期延长、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和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DS Goldstein 报告,急性脑卒中患者中,45%有QT 间期延长,59.3%心肌缺血,28%U波,28%心动过速和27%心律失常。
脑血栓患者的房颤发生率较高47%,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高71%,窦性心律失常18%。
急性脑梗死患者如出现两个以上心电图导联Q波,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
1、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急性脑卒中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十分常见。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改变者占65%,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57%。
2 、心律失常(1)房颤/房扑急性脑卒中心律失常中心房颤动占25%~47%。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房颤的比例大于出血性脑卒中。
(2)室性心律失常有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有14%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3)QT间期延长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最初24h内,QT间期离散度增大。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高。
QTc离散度增加是脑出血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心电图表现中,也常出现QT间期延长及QT间期离散度增加。
急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李军丽【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类型对心脏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关联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40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脑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缺血性脑卒中组(87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53例).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与脑卒中类型的关系.结果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及缺血性心电改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房颤的出现率缺血性脑卒中比出血性脑卒中高,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出血性脑卒中比缺血性脑卒中高,异位搏动的出现率二者相差不大,两组之间窦性心律不齐、异位搏动、房颤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比缺血性脑卒中更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肌缺血性改变,说明出血性卒中对心脏的影响比缺血性要大.【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1(005)024【总页数】2页(P51-52)【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心脑综合征【作者】李军丽【作者单位】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急性脑血管病(ACVD时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所引起的类似急性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称为脑-心综合征(BHS)。
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将可能因心脏功能的异常减少了脑的供血,使进一步恶化。
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类型对心脏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关系,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40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脑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40例,男性107例,女性33例,年龄29~75岁,其中缺血性卒中87例,出血性卒中53例,均经头颅CT、MRI或腰穿检查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出血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头颅MRT确诊,既往无明确的心脏病史,未接受已知能影响自主神经活性的药物如激素、β受体阻滞剂等。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其与死亡率关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的心电图变化及其与死亡率关系。
方法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24小时完成心电图,并根据头颅CT结果分成脑梗死及脑出血两组。
结果在脑梗死组,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T波倒置(34.48%),ST段下移(32.76%),QT间期延长(29.31%)和U波出现(27.59%)。
而在出血组则为T 波倒置(33.33%)、心律失常(33.33%)、U波出现(30.95%)及ST段下移(23.81%)。
在脑梗死组死亡患者中,最常见ECG改变为ST-T改变,而在出血组则是U波的出现(60%)。
结论心电图改变及异常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常见,而且其心电图异常是多样的。
从T波倒置到ST段下移在脑梗塞患者心电图改变中都可出现,而在脑出血患者中T波倒置及心律失常更为常见。
总体来讲,脑出血组死亡率比脑梗死组高,心电图异常患者具有更高死亡率。
【关键词】脑卒中心电图死亡率关系【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073-02【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CG changes and its relation to mortality in cases of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 (CVAs).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ll the 200 patients underwent ECG recording within first 24 h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group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lesion.Result: Out of 200 cases,116 were ischemic and 84 were hemorrhagic. The ECG changes were noted in 156 patients. Among the ischemic group, the changes noted in the ECG were: T wave inversion (34.48%), ST segment depression (32.75%), QTc prolongation (29.31%), and presence of U waves (27.58%). In cases of hemorrhagic stroke, it was: T wave inversion (33.33%), arrhythmias (33.33%), U waves (30.95%), and ST segmentdepression(23.80%). Mortality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ST-T changes in ischemic group (66.66%) and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U waves (60%) in hemorrhagic group. Conclusion: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changes in ECG were commonly seen. The changes varied from T-wave inversion to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 ischemic stroke. In hemorrhagic stroke it consisted of T wave inversion and arrhythmias. Overall mortality was high in cases of hemorrhagic compared to ischemic group. The patients with abnormal ECG had high mortality in contrast to those who had normal ECG .【Key words】cerebrovascularaccidents electrocardiogram mortality relationship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且其致残、致死率极高。
脑卒中60例心电图分析
张崴;刘北方;孙洪涛;闫滨生;杨晓君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1996(000)001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张崴;刘北方;孙洪涛;闫滨生;杨晓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六医院;九三农管局七星泡农场医院;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J], 龚超
2.急性脑卒中的神经源性心电图改变——附181例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J], 石继红
3.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改变临床分析 [J], 王晓雅
4.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J], 陈强;杨超;杨法
5.急性脑卒中患者异常宽大T波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J], 薛晶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