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号和中国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3
国内刊号C N61-1499/C2020年08月(下)胡倩(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中国汉字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摘 要: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毫无疑问,这种历史悠久而又极富生命力的“东方魔块”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邻邦日本一直以来都是“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汉字毫无疑问在日本文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公元1世纪前后,汉字就已经传入日本。
这种千年的汉字文化积淀渗透到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并与其水乳交融,使日本的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关键词:汉字;文化;日本早期的日语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一直使用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
约公元九世纪,日本以汉字为基础创制了假名来记录自己的语言,假名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源于汉字的草书,片假名源于汉字的楷书。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日本从古到今都非常重视汉字这种传意媒介。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汉字在日本发展的历史,然后探讨一些典型的日本文化元素与中国汉字文化的关系,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中国汉字文化在日本发展的新动向。
一、汉字在日本的历史发展1.日本古代时期[1]早在公元1世纪前后,汉字就已经随着一些载字器物传入日本,如在日本京都函石浜遗迹出土的王莽时代使用的货币,上面还刻有“货泉”二字,由此可见汉字在两汉时期就已经传入了日本。
但汉字在古代日本蓬勃发展的时期大约是在日本的大和时代与平安时代之间。
公元五、六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汉字成为传抄佛经的载体。
日本人大量书写汉文,但由于当时书写汉文难以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思想,日本人开始尝试保留汉字的音和形而去掉汉字的义来书写文章,形成“音读”的形式。
这就表明日本人民开始尝试依照自己的习惯改造汉字,汉字与日本文化在慢慢地融合。
公元8世纪,日本文学作品《古事记》与《万叶集》相继成书,《古事记》通篇用繁体汉字写成,《万叶集》则大量采用音读的方式,用汉字的音和形来记录日语,万叶假名因此形成。
万叶假名将汉字仅仅视作单纯的表音符号,汉字原来的表意形体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于是日本便进入了由汉字个汉字,它规定了日本民众在正式法令公文和文本中应当使用的汉字;1948年日本发布了《当用汉字别表》,表中包含了881汉字,表中标出了义务教育期间学生必学的汉字;1951年日本颁布了《人名汉字别表》,表中含有92个汉字,而后经过多次增补和修改后表中含有983个汉字;1981年10月文部省颁布《常用汉字表》,表中包含有1945个常用汉字,人们把它作为日常书写与阅读的汉字;2010年11月,文部省颁布《常用汉字表》,表中包含有2136个常用汉字。
日本年号中的汉文化小考作者:丁艳霞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11期摘要:自“大化”开始,年号在日本已延用1300多年,从年号的引入、年号的标记形式、年号的制度化,到现在的新年号“令和”都带有强烈的汉文化色彩。
日本也是当代唯一使用年号的国家,从年号可以发现汉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以及汉日文化深厚的渊源。
关键词:日本;年号;汉文化0引言年号又称为“元号”,始于汉朝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定年号为建元元年,随后就成了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
7世纪上半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邻国的日本开始派遣隋时、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政治文化制度,年号制度也在同时期传入日本。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即位,他在全国推行仿效中国隋唐制度的革新,设年号为“大化”(645-650),这是日本的第一个年号。
从“大化”到今天的“令和”日本皇室一共使用了248个年号。
不管是年号制度的引入还是历代天皇年号的选定都带有浓厚的汉文化痕迹,本文以日本年号为对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考查日本年号中的汉文化。
1日本年号的制度化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日本学习中国,吸收中国文化的关键时期。
公元645年,即为唐朝贞观25年,孝德天皇设立了第一个年号“大化”,这也是遣唐使学习唐朝政治文化制度的重要成果之一,所以年号从引入带有强烈的汉文化色彩。
但是,日本年号在一开始并没有制度化,之后年号的使用也曾一度中断。
例如:37代天皇齐明、38代天皇天智、39代天皇弘文都没设立年号。
公元701年,第42代天皇文武设立年号为“大宝”,并仿照唐朝在《仪制令》中规定:“凡公文纪年,皆用年号”,标志着年号制度已形成。
明治维新后,建立“一世一元”制,規定一朝天皇只用一个年号。
到1979年6月颁布了《元号法》,将年号法定化,其中规定只有继承皇位时才能更改年号。
目前,日本是东亚唯一仍然使用年号的国家。
从年号的制度化过程,可以看出日本天皇的年号与汉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日本学习隋唐的先进的政治文化制度,是对其中所蕴含的治国之经的肯定与推崇,可以说年号是日本学习吸收汉文化成果的一部分。
年号: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15期中国在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开始准确的纪年历史,被称为王号纪年,到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首个年号为“建元”)纪年,一直沿用到清末(“宣统”是最后一个年号)。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公元纪年。
从“建元”至“宣统”,中国年号纪年走过了2500多年的漫长历史,构成一部详尽纷纭的中国封建社会文明史。
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先秦至汉初都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据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称为“建元”(公元前140-135年)。
此后便形成了制度,历朝历代帝王都要给自己用一个年号,以彰显其“受命于天”的使命,宣示其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等愿望。
《汉书》上记载说,某年十月,汉武帝出去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
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纪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称那年(前122年)为元狩元年。
可是,过了六年,汉武帝又在山西汾阳地方获得一只三个脚的宝鼎,群臣又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建议用来纪年,于是改年号为“元鼎”,称那年为元鼎元年。
后来,人们把这记录年代的开始之年称为“纪元”,改换年号(或帝王纪年时代改称元年)叫做“改元”。
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是从本年年中算起。
皇帝在位时,可以多次改元。
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位皇帝的年号也可以有多个。
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
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五代时期后梁的“乾化”年号、后晋的“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
明朝以后采用一世一元制,除去复辟政变者(如明英宗),大致上都是一位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崇祯皇帝、康熙皇帝等。
按历史惯例,每逢新君登基或统治期间遇到祥瑞灾异、政局变化等都要改元,即启用新的年号。
把握一些度量衡和基本换算方式:1. 日本年号明治←→公元:+/-1867 例:明治15年/1882年;1885年/明治18年大正←→公元:+/-1911 例:大正8年/1919年;1922年/大正11年昭和←→公元:+/-1925 例:昭和16年/1941年;1945年/昭和20年平成←→公元:+/-1988 例:平成19年/2007年;2013年/平成25年2. 倍数在汉语中“增加了3倍”与“增加到3倍”的意思不同,翻译成日语也不同,不能混淆。
日语中,格助词“に”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用“に”表示“增加到”,而不用“に”则表示“增加了”。
例1 学生の人数が3倍増えました。
译:学生人数增加了3倍。
例2 学生の人数が3倍に増えました。
译:学生人数增加到3倍(实际增加2倍)。
例3 气温下降了2度。
译:気温は2度下がった。
例4 气温下降到2度。
译:気温は2度に下がった。
3. 翻番在汉语中经常用“番”来表示倍数,翻译成日语时若不经意就很容易译错,表达不清原文的意思。
“番”与日语倍数的换算公式:翻n番即增加了(2ⁿ-1)倍。
翻1番:1倍増える/2倍に増える/2倍になる翻2番:3倍増える/4倍に増える/4倍になる翻3番:7倍増える/8倍に増える/8倍になる例5 第八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提前实现了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2番的目标。
译:第八次五ヵ年計画が順調に実施され、今世紀末までに国民総生産(GDP)を1980年の4倍にする目標は繰り上げて達成された。
4. 位数在介绍经济以及企业等的发展情况时,经常涉及到数字,如增长了几位数等。
中文的“位数”,日语常用“けた(桁)”来表达。
例6 中国で2005年生産販売された自動車台数は2桁の成長を実現し、特に乗用車は24%増加した。
译:中国2005年生产销售的汽车总数实现了2位数增长,尤其轿车数量增长了24%。
例7 福建省经济今年上半年增长了两位数,增幅达11.4%。
译:福建省の経済が今年上半期2桁の成長を遂げ、その伸び幅は11.4%に達した。
1一、大化改新1.时间:646年开始2.推行者:孝德天皇3.背景:(1)国际: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2)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4.概况: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5.主要内容:(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2)经济上: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②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③统一赋税。
6.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日本古代社会1.6世纪前:(1)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2)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最高统治者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2.大化改新时期(1)646年开始进行大化改新;(2)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幕府统治时期:12世纪晚期,源赖朝设幕府于镰仓,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2一、伊斯兰教1.创立时间:7世纪初2.创立者:穆罕默德3.传播: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二、阿拉伯帝国1.发展概况:(1)诞生: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2)统一: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3)繁荣: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4)衰亡: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2.文化成果:(1)翻译典籍: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哈里发延揽翻译人才,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2)数学: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这是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3)医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4)文学:《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描绘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几个日本天皇年号的出处,源于中国古文,某种意义上讲实在是中国的儿皇帝呀。
只是可叹中国文化竟没能培育出亲中华之地区,何哉?
大化:《乐歌正旦大会行礼歌十六章》神武鹰扬,大化咸熙。
廓
开皇衢,用成帝基。
应仁:『维城典训』仁之感物,物之应仁,若
影随形、犹声致响
元禄:《文选》建立元勋、以历显禄、福
之上也。
享保:《周书》(南北朝时的周史书)公其享兹大命,保有万国,
可不慎欤
天保:《易经》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安政:《群书治要》庶民安政,然后君子安位矣
庆应:《文选》汉高祖《功臣颂》庆云应辉,皇阶受术。
明治:《易经.说卦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现代汉语释义)古圣先王坐北朝南而听治天下,面向
光明的阳光而治理天下
大正:《易经·临》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现代汉语释义)国民经济运作应以军事优先,保证战争所需。
昭和:《诗经·大雅·文王篇》周离旧邦,其命维新,百
姓昭明,协和万邦
(现代汉语释义)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平成:《史记》内平外成,《尚书》地平天成
(现代汉语释义)内外、天地能够平和。
099[摘 要]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至今还在使用年号的国家,日本年号在中日交流之中产生,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思想。
目前,日本已有248个年号,进行了247次改元。
不同的改元方式均或多或少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其中,可以看到中国儒家的孝子思想、天人相关思想和谶纬思想的影子。
通过对日本年号不同改元方式中蕴藏的中国儒家思想的考察,可以客观回溯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交流,同时能够看出中国儒家思想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关 键 词] 日本年号;改元;儒家思想日本的年号改元中体现的中国儒家思想刘立华 张巧玲一、引言日本年号起源于中国。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首创年号“建元”。
之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都一直沿用年号。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
就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年号制度作为先进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传入日本。
[1]《说文》中记载“元,始也。
”中国从西汉文帝起至清末的两千多年里,新皇帝一般在即位时都要更改年号,重置纪年的初始点,以表明自己的权威地位。
除此之外,在位期间为纪念某些大事也会对纪年的初始点进行更改,这就叫改元。
日本年号也同样需要改元。
目前,从“大化”至“令和”,日本已有248个年号,进行了247次改元。
现代日本更改年号的“改元”只在新天皇即位时实行一世一元制。
但是,古代的日本改元发生得非常频繁。
一般认为,日本年号改元的理由可以分成四种:(1)代始改元;(2)祥瑞改元;(3)灾异改元;(4)革年改元。
[2]实际上,作为改元理由的祥瑞、灾异、革年都源自中国儒家思想,代始改元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儒家思想。
因此,每一种不同的改元方式都受到中国的影响,与中国儒家思想相关。
二、代始改元——孝子思想年号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纪年的方式,在政治上的基本意义为给予天皇观象授时的大权。
而改元是给时间取名的行为,展示了君主可以支配时间的权威。
因此,天皇新即位时一般都要重置纪年的初始点,更改以前的年号,以表明自己的权威地位,重新整合民心。
年号的名词解释年号是指用来标记一年代的名称。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号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用途,但它们都是为了方便人们在历史记录和交流中准确地确定时间。
首先,年号在许多古代文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是最早出现世界上连续使用年号的国家之一。
自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就开始使用年号来标记朝代的更替。
每个朝代都会取一个寓意吉祥的名称作为年号,以象征着新的开始。
这种年号制度在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不仅为史书编纂提供了时间线索,也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除了中国外,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也有类似的年号制度。
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自公元7世纪起,日本就开始使用年号来标记皇帝在位的年份。
日本的年号是由当前天皇亲自选定,并在其曲水宴上正式公布。
这个制度至今仍在使用,为日本社会提供了时间参照和历史线索,同时也反映了日本文化中对传统价值的重视。
在西方,年号的形式和用途与亚洲国家有所不同。
在欧洲,普遍使用的是公元纪年法,即采用基督教历法中的耶稣诞生年份作为纪年的起点。
这个系统始于公元5世纪,是由一位教士命名为“世纪”的时间段以及一个希腊词“annus”的单数形式“annum”的呼应。
这个年号制度在西方世界广泛使用,为各种历史记录和国际交流提供了标准化的时间参照。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年号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不同的年号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可以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正因为如此,年号通常会在更替朝代或重要事件发生后进行调整。
这种调整不仅仅是对时间的纪录,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持续传承和演变。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年号的作用逐渐被其他时间参照方式所取代。
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日期、公历和星期来表达时间。
年号虽然仍然存在于历史记载和文化活动中,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已经大大减少。
总结起来,年号是用来标记一年代的名称。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号可以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用途,但它们都是为了准确地确定时间并传承历史、文化而存在的。
日本的年号到底出自哪里作者:沐兰来源:《财经天下周刊》2019年第07期4月1号,日本公布即将从今年5月1日开始使用的新年号。
那天我特意留在家里看电视直播。
走开倒了一杯水,再回到客厅就看到电视屏幕上两个大字:令和。
心里知道这就是未来的日本年号了。
不出意外,将会再使用至少二十年。
选用“和”这个字倒是很平常,日本就是大和民族嘛,倒是这个“令”字有一点出乎意料。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是“令妃娘娘”,莫非是去年《延禧攻略》实在太红了?当然,“令”一直具有美好的含义,不然我们不会说“令尊”“令爱”“令堂”……我还想着,日本学者的汉学功底真是深厚啊,能知道常见汉字的不常用的美好含义。
只是不知道“令和”这两个字出自哪里。
在场的记者和我想法一样,迅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安倍首相。
首相肯定地回答说:“来自《万叶集》。
”于是电视屏幕上迅速打出了新字幕,“令和、万叶集”五个大字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面积。
我在心里暗想:“安倍这首相啊,果然是不再会使用中国典籍来选择年号了!”不过这也不令人意外,公布年号之前日本媒体就铺垫了许久,这一次的年号将来自日本古籍。
安倍在电视直播中也明确表示:《万叶集》是“象征我国丰富的国民文化和悠长传统的日本古籍”,“希望和国民们一起,建设对年轻人而言洋溢着希望的日本”。
言下之意,希望日本人民能以本国的文化而自豪。
这本《万叶集》,相当于日本的《诗经》。
我当然没有读过,并不知“令和”两字到底出自何处。
万能的网友倒是迅速给出了答案,原文是“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怎么说呢,美好是美好了,但总感觉不大像“年号”,实在是太小清新了。
尤其是对比之前的年号:明治——“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大正——“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昭和——“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平成——“内平外成” “地平天成”。
怎么到了“令和”就成了“春天的风真舒服啊,天气好好噢”。
这个“令和”真是有点违和啊。
我的第一反应有一点阴谋论。
我认为“令和”其实在中国典籍中另有出处,只是出于政府宣传引导的考虑,再从日本的典籍里找了个出处。
借鉴中国文化的日本年号
陶西坤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1994(000)011
【摘要】年号,本是指中国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
始于汉武帝。
据《资治通鉴·汉纪·武帝注》记载:“自古帝王未有年号。
始起于此。
”汉武帝即位时,将那一年(公元前一四○年)称为建元元年,此后,历代封建帝王即位后皆有自己的年号。
如汉武帝年号“太初”、“天汉”;汉哀帝年号“元寿”;晋武帝年号“太康”;南朝宋文帝年号“永嘉”;隋文帝年
【总页数】1页(P20-20)
【作者】陶西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年号政治与日本右派民族主义的困境 [J], 程洁; 廉德瑰
2.日本年号“令和”音读考——兼论日本吴音、汉音对中古汉语语音的研究意义[J], 贾智
3.日本的年号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J], 张劲松;李明
4.符号学视野下的日本新年号"令和" [J], 栗一丹
5.日语课堂的双语互译实践--以日本的年号为例 [J], 成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年号制度在古代亚洲国家的运用与作用古代亚洲国家中,年号制度被广泛应用,起初是为了记录历史、纪念重大事件,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年号制度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成为这些国家的独特标志,体现了各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
在古代中国,年号制度首次出现在汉朝,以汉武帝刘彻为开创者。
汉武帝实施了年号制度,将每年赐名为“元狩”“元鼎”等,这些年号标注了整个朝代的特点。
而后的隋唐时期,年号制度在中国发展得更为完善,成为规范政权交替和统治者权威的标志。
每个朝代都会根据国家大事、重大事件、社会变迁等选择一个能够代表时代特色的名称,如唐代的“贞观”、宋代的“绍圣”等。
这些年号不仅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参照,更在社会中起到了文化传承和观念塑造的作用。
在古代日本,年号制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日本最早的年号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645年,当时的天皇聚仙朝通过年号来记录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年号制度不仅仅停留在历史纪念的功能,还涉及到政治权威的象征和国家文化的表达。
例如,平安时代的“延喜”和“延元”年号体现了政权的巩固和皇权的稳定,而江户时代的“寛永”和“享保”年号则展示了江户幕府时期的繁荣和稳定。
除了中国和日本,朝鲜半岛的古代王朝也使用了年号制度。
朝鲜半岛最早的年号始于高丽时期,这个制度类似于中国和日本,以记录历史事件和标志王朝更替。
尤其在朝鲜王朝时期,年号制度更成为了皇权象征和政治标志。
每当新的国王登上王位,都会迎来一个新的年号,以表明政权的新起点。
这种制度不仅在政治上有着重要意义,还对朝鲜王朝时期的文化、文学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号制度的运用和作用在古代亚洲国家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年号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不仅记录了历史,更彰显了国家的独特性和文化魅力。
通过年号的推出和更替,国家政权的更迭、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都可以得到象征和呈现。
年号制度的运用和作用深入人心,不仅丰富了历史研究,还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日本年号和中国文化
张国强
我的一位朋友在读日本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的作品,川端康成生于“明治32年”,这个“明治32年”是公元多少年?朋友特意打电话问我,于是我就提笔写了这篇关于”日本年号和中国文化”的短文。
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年历是西历,日本国却不同,不仅使用西历还使用年号称年,日本国的年号制度是从中国引进的。
中国的年号使用起始于西历之前,日本则在其大约800年之后才开始有年号制度。
中国的年号制度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1911年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从此不再使用年号。
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用公历纪年,因为年号是帝王使用的纪年方法。
废除年号,埋葬封建王朝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新的时代。
从国际交往来看,和大多数国家一样采用通用的公历纪年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
日本国的第一个年号始于公元645年的“大化”。
从“大化”至现在的“平成”,日本国的年号已有248个。
明治时代以前,有的天皇不设年号,有的沿用前一天皇的年号。
部分天皇频繁变动年号,两三年就更改一次,有时一年内就改元起个新年号。
他们认为年号有护身符的作用,以求逢凶化吉。
到了明治天皇时代,规定了“一世一元”的制度,即一代天皇在位的年代里只能有一个年号,这个年号不再具有护身符的意思,仅仅表示天皇治世的名称。
据记载,“明治”这一年号是天皇本人从征集的几个年号中抽签决定的。
“大正”“昭和”则是根据明治时代制定的“皇室典范”和“登基令”先由内阁官员反复讨论、初步内定,最后由天皇决定。
“昭和”这一年号的出处来自《书经》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由于以前没有关于年号的制度,所以昭和54年(1979年)6月,日本国制定了年号法,明确规定年号由政府听取学者及众参两院正副议长的意见后由内阁会议决定。
只有继承皇位时才能更改年号。
决定年号时有一个惯例,年号的名称都由日本著名的学者从古代中国的书籍中寻找含有庆贺意思的词语,如:永、天、元、和、治、安、文等字。
其中“永”字使用得最多,用了29次;“天”“元”使用了27次。
更改年号时要考虑以下五个问题:
1.年号要表达国民的理想,含有幸福美满的喜庆之意;
2.年号使用两个汉字;
3.年号所用汉字要容易书写;
4.年号所用汉字要易读;
5.新年号是以前未使用过的。
“平成”这一年号的出处来自《史记・五帝本记》中的“内平外成”;《书经・大禹》中的“地平天成”。
含有“国内外和天地间达成和平”之意思。
“平成”这一年号从1989年1月8日零点开始使用。
日本的年号名称从《书经》中引用的最多,有36次。
《书经》又名《尚书》,“尚书”的意思是“上古的史书”,是中国上古时代关于商、周两个王朝的历史文献汇编,亦是儒家的经典之作。
所以《书经》深受日本学者的重视。
其次是《易经》(27次)、《后汉书》(24次)、《文选》(23次)、《汉书》(21次)。
使用中国典籍起日本年号的书达77种之多。
年号使用时间年数
明治1868年10月23日-1912年7月29日共45年
大正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4日共15年
昭和1926年12月24日-1989年1月7日共64年
平成始于1989年1月8日
现在的明仁天皇是在1952年11月正式成为王位继承人的,1959年他与出身平民家庭的女子结婚,打破了日本国几百年来的皇家先例,因而受到大多数日本人的赞扬,人们认为这是战后日本民主的新象征。
明仁天皇说过这样的话∶几个世纪以来的皇家传统必须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他鼓励自己的子女像普通的日本人一样生活。
明仁天皇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业余时间喜欢打网球和骑马。
他是日本的第125代天皇。
生于平成年代用日语来说是“平成生まれ”。
如生于平成5年,只要照下表换算即可。
日本年号的换算方法如下:
日本年号加公元日本年号加公元
明治10年1867 1878年昭和20年1925 1945年
大正10年1911 1921年昭和25年1925 1950年
昭和 5年1925 1930年昭和30年1925 1955年
昭和10年1925 1935年昭和40年1925 1965年
昭和15年1925 1940年昭和60年1925 1985年
平成公历平成公历平成公历平成公历
元年1989 8 1996 15 2003 22 2010
2 1990 9 1997 16 2004 2
3 2011
3 1991 10 1998 17 2005 2
4 2012
4 1992 11 1999 18 2006 2
5 2013
5 1993 12 2000 19 2007 2
6 2014
6 1994 13 2001 20 2008 2
7 2015
7 1995 14 2002 21 2009 28 2016
日本国民可以自由地使用公历或天皇年号,但在机关事务工作中,原则上要使用天皇年号。
年号作为区分时代的标志己经在日本扎根,但有些日本人反对使用年号,其理由是现代是国际时代应该统一使用西历。
日本是个岛国,在保护岛国传统文化方面闻名世界,现在依然使用年号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
同时,年号的使用也许和日本的国体天皇制国家有极大的关系。
对日本人来说年号是一种文化。
“昭和”和“平成”这两个年号经常使无数中国人回忆起日本的历史足跡。
“昭和”和“平成”都有祈求日本国内外和平、进歩、繁荣的含意,但世界各国人民对日本在“昭和”和“平成”年代里的一些所作所为表示深深的遗憾。
在“昭和”年代里,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南亚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常来了巨大的灾难,无数的中国人倒在了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鬼子兵的刺刀上流下了中国儿童、妇女、老人的殷红的鲜血,三光政策使多少个家庭在恶魔点燃的大火中丧生。
南京大屠杀、万人坑、七三一部队等等,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涛天罪行。
日本人民也不会忘记军国主义政府给日本人民所带来的痛苦。
这段悲惨的历史,中国人民、东南亚人民和有良知的日本人民将永远铭記在心。
在“平成”年代里,日本的有些政治家和政府要人不尊重中国人民、东南亚人民的感情,利用教科书篡改侵略他国的历史,企图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南亚国家的侵略;多次信口开河地说了许多不負责任的、蒙骗世界人民的鬼话,不断挑起領土争端,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猛烈的批评。
日本要真正做到如日本年号所表示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内平外成”的愿望必须承认历史、正视历史、反省历史,用实际行动向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深深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