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矿山开采环境保护规范矿山开采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制定和遵守矿山开采环境保护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矿山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环境影响评估、水资源管理、陆地生态保护、空气质量控制、废弃物处置和社会责任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矿山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矿山开采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管理,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并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矿山环境保护规范势在必行。
规范应包括矿山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估、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矿山开采活动不会对环境造成永久性损害。
2. 环境影响评估在矿山开采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系统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评估。
评估结果将被用于编制环境保护方案和决策制定。
环境影响评估应由专业机构进行,并应与社会公众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合作。
3. 水资源管理矿山开采会对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降水等。
矿山开采企业应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监测和记录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同时,应定期开展水环境监测,确保水质符合要求,并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4. 陆地生态保护矿山开采对周围的陆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包括破坏植被、破坏土壤结构和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矿山开采企业应制定并实施土地恢复计划,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等。
此外,矿山开采企业还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空气质量控制矿山开采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气体排放,对空气质量构成威胁。
矿山开采企业应建立并实施空气质量监测制度,监测和记录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空气质量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防护培训,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6. 废弃物处置矿山开采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包括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等。
矿山开采企业应制定废弃物管理制度,规范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和处置;建立废弃物处理设施,并确保废弃物处置符合环保要求。
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矿山开采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它涵盖了从勘探、挖掘、选矿到加工等多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诸多影响。
首先,土地资源往往会遭受严重破坏。
为了获取矿产,大量的土地被开挖,地表植被被铲除,土壤结构被破坏,导致土地失去原有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还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其次,水资源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通常含有重金属、悬浮物等有害物质。
如果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将严重污染附近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影响水质,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进而破坏整个水生态系统。
此外,矿山开采还会带来大气污染。
在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其中可能包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这些污染物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引发雾霾等环境问题,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面对这些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环境保护。
在矿山开采的规划阶段,就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采用绿色开采技术,如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地塌陷和水资源破坏的程度。
加强对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治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废水,应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对于废气,要安装有效的净化设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废渣则应进行合理的堆放和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矿山开采后的生态修复工作同样不容忽视。
通过植树种草、土壤改良等措施,逐步恢复被破坏的土地和生态系统。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还能为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露天矿山的开采及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露天矿山的开采成为获取矿产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露天矿山的开采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如何在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露天矿山开采的过程涉及到诸多环节。
首先是勘探,通过地质勘探工作确定矿产的分布、储量和品质等关键信息,为后续的开采规划提供依据。
接着是开采规划,这需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形地貌、开采技术和经济成本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开采方案。
在实际开采中,通常会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如钻孔机、爆破设备、挖掘机、装载机和运输车辆等。
通过钻孔爆破将矿石从山体中分离出来,然后用挖掘和装载设备将矿石装上运输车辆,运往选矿厂或其他加工地点。
露天矿山开采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其中,土地破坏是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
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挖损、压占,导致原有土地的功能丧失,植被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受损。
同时,开采产生的废石和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也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开采活动中的废水排放,可能含有重金属、悬浮物和化学药剂等污染物,这些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边水体,会严重影响水质,破坏水生态系统,威胁到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此外,露天矿山开采还会引发大气污染。
爆破、挖掘、运输等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不仅会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对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开采过程中的机械设备运行也会排放废气,进一步加剧大气污染。
面对露天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要加强规划和管理。
在开采前,应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并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进行开采。
在开采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
对于土地破坏问题,可以采取土地复垦的措施。
在开采结束后,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和恢复,通过土壤改良、植被种植等手段,使其重新具备农业生产或其他利用价值。
2024年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一、简介矿山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领域,但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制造者。
为了实现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成为重要任务。
2024年,为了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我国将推出一系列政策,并注重技术创新与应用。
二、主要政策与措施1. 推广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 加强矿区生态修复与复垦3. 提升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率4. 强化矿山环境监测与预警5. 提高矿山污染治理技术水平6. 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科研力度三、政策解读1. 推广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确定矿山项目环境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的重要手段。
2024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评估标准和方法,推动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
同时,将鼓励矿山企业与有关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矿山环境评估与管理研究工作。
2. 加强矿区生态修复与复垦矿区生态修复与复垦是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2024年,我国将加大对矿区生态修复与复垦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矿山企业对已开采的矿区进行生态修复与复垦工作。
同时,还将组织专家编制相关技术规范,提高矿区生态修复与复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提升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矿山废弃物是矿山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年,我国将制定废弃物综合利用政策,鼓励矿山企业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利用。
同时,将加强矿山废弃物管理和监督,推动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4. 强化矿山环境监测与预警矿山环境监测与预警是及时发现矿山环境问题、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2024年,我国将加大对矿山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升矿山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将建立健全矿山环境事故应急预警机制,提高矿山环境安全管理水平。
5. 提高矿山污染治理技术水平矿山污染治理技术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关键。
2024年,我国将加大对矿山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推动矿山企业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减少矿山环境污染。
煤矿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煤矿矿山开采无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进步,煤矿企业和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煤矿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 水资源保护措施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水资源进行洗煤、降尘和喷洒等作业。
为了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水源污染,煤矿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对过程用水进行循环利用,通过设备和技术手段将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回收使用。
其次,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生产和喷洒等环节,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量。
同时,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确保排放达标,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2. 空气质量保护措施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有害气体和矿石破碎产生的颗粒物等,对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这种污染,煤矿企业采取了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首先,对露天矿山进行粉尘控制,采用喷洒水雾、覆盖物等方式减少扬尘。
其次,加强矿石破碎和煤炭运输环节的粉尘控制,如安装防尘罩、使用湿法处理等。
同时,要求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使用低硫燃料,减少燃烧产生的气体污染。
此外,加强对煤矿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3. 土地资源保护措施煤矿开采过程中,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减少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恢复生态环境,煤矿企业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首先,合理规划矿山开采范围和布局,尽量减少对良田、林地等土地资源的占用。
其次,进行矿山景观修复,重建矿山生态系统,通过植被恢复、水域修建等手段,使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
此外,加强对矿山周边土地的监管,减少对农田和生态保护地的破坏。
4. 废弃物处理措施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弃物,包括矸石、渣滓等。
为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煤矿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首先,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回收利用,通过矸石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等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矿山开采施工技术的环境保护措施矿山开采是人类对地球资源进行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由于矿山开采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环境保护措施成为了矿山开采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矿山开采施工技术中的环境保护措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地质勘探在矿山开采施工之前,地质勘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矿山区域进行地质勘探,可以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减少在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环境问题。
地质勘探还可以为矿山的规划和开采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风险。
2. 矿山设计在矿山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采取合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通过科学规划矿山的开采方式和布局,减少地表开挖量,降低地表沉陷风险;合理设置坡度和排水系统,减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3. 探矿及开采技术在矿山的探矿和开采阶段,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方法,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例如,采用无爆破开采技术可以减少震动和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使用环保型的巷道掘进机械,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4. 废弃物管理矿山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正确管理和处理这些废弃物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通过采用先进的尾矿处理技术,将尾矿中的有用物质回收利用,减少尾矿的排放。
5. 防治水土流失矿山开采会导致地表裸露,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
因此,在开采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可采用植被恢复技术,在地表覆盖植被,增强土壤保水和抗侵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6. 粉尘治理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
为了减少粉尘对周围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需要采取粉尘治理措施。
可以使用湿法喷淋、覆盖等方法减少粉尘的扬尘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粉尘排放达标。
7. 绿化和生态修复矿山开采对周围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了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应进行绿化和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及对策矿山是人类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但在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我们需要认识到其保护的重要意义,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1. 生态平衡:矿山开采往往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导致植被减少、土壤流失、水资源受污染等问题,影响生态平衡和稳定。
2. 生态功能:矿山周边常常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湖泊、河流等,这些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需要得到保护。
3. 水土保持:在矿山开采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土壤裸露,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严重影响当地的水土保持工作。
4. 矿山再生:矿山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矿山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为未来的矿山再生创造条件。
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1. 加强环境监测:对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严密的监测,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矿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落实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矿山开采活动的管理,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对擅自进行矿山开采、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生态环境的合法权益。
3. 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矿山开采结束后,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修复工作,包括植树造林、土壤保护、水资源修复等工作,恢复矿山周边的生态系统,重建生态平衡。
4.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推行绿色矿山建设理念,采取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绿色技术和工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加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在矿山开发之前,进行全面的环境调查评价,科学评估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确保矿山开发过程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6.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矿山开采企业应当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承担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责任,推动企业向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变。
煤矿开采的环境保护措施煤矿开采是一个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煤矿开采的环境保护措施。
1. 土地复垦:煤矿开采会占用大量土地,为了保护土地资源,矿山开采结束后,需要进行土地复垦,即将废弃的矿山恢复成可再利用的土地。
这包括填埋和固化沉积物,平整表面,修复植被等措施,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2. 水资源保护:煤矿开采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造成危害,包括水源的破坏和水质的污染。
为了保护水资源,煤矿开采需要采取控制水流的措施,如采用地下水回灌、建立排水系统等方式来减少地下水的流失和水质的污染。
3. 空气污染控制:煤矿开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尾气,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煤矿开采需要采取降尘措施,如喷淋降尘、覆盖露天矿坑等,以减少粉尘的扬尘和尾气的排放。
4. 生态保护:煤矿开采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煤矿开采需要采取植被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如进行植树造林、种植草地、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等,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5. 废弃物处理:煤矿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矿渣、废弃岩石和废水等。
为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需要采取废弃物处理措施,如矿渣的填埋、岩石的再利用和废水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 矿山安全保护:煤矿开采是一个危险的行业,容易发生事故。
为了保护矿工的安全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煤矿开采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设立监测和报警装置等,以确保矿工的安全。
煤矿开采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土地复垦、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废弃物处理和矿山安全保护等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矿山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确保煤矿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露天矿山的开采及环境保护露天矿山开采是获取矿产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开采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如何在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露天矿山开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首先是勘探工作,通过地质勘查等手段,确定矿产的储量、品位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接下来是开采设计,这一环节需要综合考虑矿山的地形、地质条件、矿产类型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包括开采方式、开采顺序、运输路线等。
然后是剥离表土和岩石,这是为了露出矿层,通常会使用大型挖掘设备和爆破技术。
在矿石开采出来后,还需要进行破碎、筛选等加工处理,以便于运输和后续的利用。
然而,露天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占用和破坏,原本的植被和土壤被剥离,导致土地失去了生态功能。
同时,开采产生的废渣和废石堆积如山,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此外,爆破和挖掘作业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噪音,对周边的大气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矿山开采还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影响周边地区的用水安全。
为了减少露天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开采前,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方案。
开采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例如,采用湿式作业可以有效降低粉尘污染;合理规划废渣和废石的堆放场地,并采取加固和防护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工作是露天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在开采结束后,应及时对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重新种植植被,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这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并进行科学的种植和养护。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生态恢复工作,提高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加强对露天矿山开采的监管也是至关重要的。
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严峻挑战。
矿山开采是一个复杂且多环节的过程,从勘探、挖掘到选矿、运输等,每个阶段都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在勘探阶段,为了确定矿产的储量和分布,可能需要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这可能会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
而在开采过程中,大规模的挖掘和爆破会直接改变地形地貌,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
同时,开采产生的大量废渣和尾矿,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通过雨水冲刷等方式污染周边的土壤和水体。
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一方面,开采活动可能会破坏地下含水层,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供应。
另一方面,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质量。
此外,矿山开采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矿石的运输、加工和燃烧等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其中包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面对矿山开采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而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首先,从政策层面,政府应加强对矿山开采的监管和规划。
制定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矿山企业坚决不予批准。
同时,要加强对现有矿山企业的环境监管,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环保措施的有效落实。
矿山企业自身也要增强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投入。
在开采前,应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开采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渣和尾矿的产生。
对于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例如将废渣用于填坑造地、修筑道路等。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矿山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
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
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
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
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
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
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和法制管理体系。
开展全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国有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档案和矿山环境数据库系统。
监督、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
对废弃矿山要积极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试点工程
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十五"期间选择石嘴山矿区、石炭井矿区、汝箕沟矿区、镇北堡矿区及灵武东山矿区等五个环境破坏较严重的矿区,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附表10,附图5),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采空区及煤层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
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及矿区减灾防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