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4
生物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一第一单元主要涉及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的组织结构。
下面将逐一介绍本单元的知识点。
1.生物的基本概念1.1 生物的特征生物是地球上独特的一类物质,在地球上受环境的影响而生活和发展的个体的总称。
生物的特征是:有机体结构、代谢作用、具有遗传及进化的能力等。
1.2 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其在进化发展中形成的不同程度和广泛性,一般可分为不同的类群,主要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以及真核生物中的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等。
2.生物组织结构2.1 生物体的层次生物体的结构级别是一个逐步递增的有序层次,依次包括亚细胞级、细胞级、组织级、器官级、器官系统级、个体级和种群级。
2.2 细胞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可以被细胞膜所包裹。
细胞内含有细胞器,其中核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在之处。
常见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3 组织结构组织是由多个相同或者相似的细胞构成的,可以按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2.4 器官结构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织构成,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心脏是由心肌组织构成的器官。
2.5 器官系统结构器官系统是由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所构成的,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2.6 个体结构个体结构指的是一个生物的生理结构,例如动物的四肢、头部、尾巴等。
3.细胞的理论3.1 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提出了三个基本概念:一是所有生命现象都是由细胞产生的,二是生物体内的一切器官系统都是由单一的细胞组成的,三是细胞是生物体内所有生命现象的基本单位。
3.2 细胞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细胞的结构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
细胞的生理功能包括新陈代谢、分裂、运动等。
4.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是生物体进行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的重要方式。
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4.1 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是指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染色体复制、纺锤体形成等。
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内容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学科,生物有着七大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定义了什么是生物,并与其他非生物有所区分。
下面是七大基本特征的内容。
1. 细胞组成: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可以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形式。
无论多小或多大,所有生物的组织和器官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能够生长和发育:生物有能力通过摄取养分和能量,增加体量和增长细胞数量。
此外,生物还能够经历发育,从初生阶段逐渐发展成为成熟个体。
3. 反应刺激:生物可以对内外刺激做出反应。
这种反应可以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也可以是对刺激的生理或行为反应。
生物的反应能力使它们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生存和繁衍。
4. 能够自我调节:生物可以通过内部调节机制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这一过程被称为“内稳态”或“恒定态”。
这是由于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
5. 有基因和遗传:生物利用基因来传递遗传信息。
基因是DNA分子的一部分,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生物可以传递给后代特定的特征和性状,以适应环境的改变。
6. 能够进行代谢:生物通过代谢过程获取能量。
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将分解食物和氧气,产生能量和废物。
7. 能够繁殖:生物具有繁殖能力以维持种群的存续。
繁殖可以是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个体通过分裂、萌发或孤立生殖细胞的方式,产生与自身基因相同的后代。
有性繁殖是指两个生物个体通过交配和产生的细胞的结合,来创造具有不同基因的后代。
这些七大基本特征使生物成为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
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物学的七大基本特征是我们理解生命的基石,深入研究生物特征的本质对于我们揭示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生物的细胞组成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细胞是生物体内所有生物化学过程的基础。
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和内质网。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知识在于日复一日的积累,小伙伴们快来看看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命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
例如,绿色植物扶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
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不断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在生活的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许多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
如人出汗、排尿是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的落叶也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叫作应激性。
如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狮了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手碰到针刺会立即缩回。
动物的应激性比较强,植物的应激性较弱。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6、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生物都由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体通过产生上自己的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体的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叫作遗传;俗话说“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就是变异现象。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阳光对生物的影响:①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②影响动物的体色、视觉、繁殖、生长发育、生活习性(趋光性等)。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①影响生物的生存②影响植物的分布③影响动物的形态(极地狐和沙漠狐)、生活习性(动物的冬眠)。
生物的七种特征
生物的七种特征是指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七项特征,这些特征是生物学定义生物的基本条件。
它们包括:
1.细胞结构:生物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遗传物质:生物包含遗传物质,通常指DNA(脱氧核糖核酸)。
DNA携带了生物体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3.代谢:生物具有代谢能力,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包括分解有机物和合成生物分子,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4.生长与发育:生物能够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和能量,进行生长和发育,形成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体。
5.反应与调节: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来维持内部稳定环境,这种调节称为内稳态。
6.进化:生物具有进化的能力,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适应和遗传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7.繁殖:生物通过繁殖来产生后代,保持物种的延续。
繁殖可以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形式。
这些特征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体的基本属性,也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重要标志。
高中生物的基本特点教案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生物的基本特点,包括生命的自我繁殖、代谢、适应环境和继续进化等方面。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生物的继续进化和适应环境能力教学内容:一、生物的自我繁殖能力1. 生物的繁殖方式2. 繁殖的目的和意义3. 自我繁殖对于种群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性二、生物的代谢特点1. 代谢的定义和意义2. 代谢的基本过程3. 代谢与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的关系三、生物的适应环境能力1. 生物群体的适应性2. 环境对生物适应力的影响3. 生物的行为和结构适应环境的途径四、生物的继续进化1. 进化的概念和意义2. 进化的证据3. 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关系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点。
2.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代谢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讨论互动法:设计生物的继续进化主题讨论课,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并继续进化。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引入生物的基本特点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生物的自我繁殖能力:1. 介绍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目的。
2. 分析自我繁殖对于种群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讨论生物的遗传和繁殖特点。
三、探究生物的代谢特点:1. 解释代谢的概念和意义。
2. 展示代谢的基本过程和代谢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3. 设计实验探究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四、探讨生物的适应环境能力:1. 分析生物群体的适应性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2. 探讨环境对生物适应力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策略和手段。
五、了解生物的继续进化:1. 解释进化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进化的证据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3. 设计生物继续进化的案例研究。
六、总结:通过复习生物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对生物学的基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作业安排:完成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加深对生物的基本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物的七⼤基本特征
⽣物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长、⽣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适应和影响环境,应激性,具有严整的结构等。
⽣物的共同特征
1.⽣物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物都有新陈代谢作⽤。
3.⽣物都能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4.⽣物都能⽣长。
5.⽣物都能⽣殖和发育。
6.⽣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7.⽣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物的起源和进化
古⽣物学:它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物的发⽣、发展、分类、演化、分布等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化⽯。
胚胎学:它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
⽐较解剖学:它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解剖和⽐较研究的科学。
同源器官:它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存⽃争:⽣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争,以及⽣物与⽆机⾃然条件(如⼲旱,寒冷)之间的⽃争,赖以维持个体⽣存并繁衍种族的⾃然现象。
⾃然选择:在⽣存⽃争中,适者⽣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然选择。
适应:⽣物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绪论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共同的物质组成: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结构基础: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最本质的特征。
(三)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植物的茎:向光性、背地性动物: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四)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生长的原因: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生长的表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长大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生殖的目的:延续种族(五)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维持种族的稳定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六)生物体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学的发展(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标志着实验生物学阶段的开始(三)分子生物学阶段: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标志着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开始)四、当代生物的发展方向微观方向:从细胞学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宏观方向:生态学的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生物基本特征举例说明标题,生物基本特征,多样性、遗传、适应和增殖。
生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命体,其基本特征包括多样性、遗传、适应和增殖。
这些特征使得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繁衍和演化。
下面我们将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些基本特征。
多样性,生物界的多样性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类和生物群落中。
例如,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动物群落也非常丰富。
另外,在深海中生活着各种奇异的生物,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
这些生物的多样性丰富了地球的生命,也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
遗传,生物的遗传特征决定了它们的形态、生理特征和行为。
例如,家畜的遗传特征决定了它们的毛色、体型和产奶量。
在自然界中,猫科动物的遗传特征决定了它们的捕猎方式和生存技能。
遗传特征也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适应,生物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保持生存和繁衍。
例如,鸟类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迁徙到不同的地区,以寻找更适合生存的环境。
植物也可以根据土壤的养分和水分情况调整生长方式。
这种适应能力使得生物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增殖,生物的增殖能力使得它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繁衍。
例如,细菌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数量,从而在适合的环境中形成大规模的菌落。
植物也可以通过繁殖器官如种子和孢子迅速扩大种群。
增殖能力使得生物种群能够在适合的环境中迅速扩大,从而保持种群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之,生物的多样性、遗传、适应和增殖是其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使得生物能够在地球上生存、繁衍和演化。
这些特征也使得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和稳定。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生物的基本特征,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上的生命资源。
绪论:生物的根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1、具有共同的物质根底和结构根底。
物质根底是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是细胞〔除病毒〕。
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即病毒结构。
2、都有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根底,是生物最本质的特征。
区别: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根底。
3、都有应激性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发生一定的反响。
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动,利用黑光灯捕虫,动物躲避敌害。
区别:反射是多细胞高等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的反响。
4、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生物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发育,发育后又能繁殖后代,保证种族延续。
5、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遗传使物种根本稳定,变异使物种进化。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科学的开展三个阶段: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根本单位。
意义: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奠定了根底。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艾弗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美〕和克里克〔英〕提出DNA分子规那么的双螺旋结构。
应激性、适应性、遗传性的关系,发育与生长的区别第一章生命的物质根底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与其重要作用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量少但生物必需〕根本元素:C、H、O、N最根本元素:C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共占细胞总量的97%〕细胞鲜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O、C、H、N、P、S细胞干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C、O、N、H、P、S植物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N、P、K、S、Ca、Mg植物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Fe、Mn、B、Zn、Cu、Mo、Cl、Ni光合作用有关元素:N、P、K、Mg、Fe 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C、H、O、N、Fe叶绿素的组成元素:C、H、O、N、Mg 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C、H、O、N、IK、Na、Ca、I、B、Mg、Fe缺乏引起的病症:重要作用: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及组成生物体的物质【竞赛要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2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矿质元素、必需矿质元素3几种重要元素的功能及缺乏出现相应的症状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5.水、无机盐【高考·竞赛知识解读】一、生物的基本特征㈠、生物学的概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等。
㈡、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从化学组成上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都是相同的。
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主要承担者。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说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最简单的生物体就是一个细胞,比较高等的生物由多个细胞构成,并分化成组织、器官和系统。
它们都具有严整的结构。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⑴、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主要场所是细胞。
新陈代谢的概念也可表述为: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关系(要求能举例说明):是新陈代谢过程中同时进行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个过程, 两者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
⑵、意义: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所在。
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各种向性,动物的趋利避害行为。
意义:生物体具有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在新陈代谢过程,如果同化作用超过了异化作用,生物个体从小长大,身体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发育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
当异化作用超过同化作用时,生物体就会表现出衰老以致死亡。
生物体发育成熟后,在死亡之前,就能够进行生殖,产生后代,保持了种族的延续性。
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生物》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教材之一,下面是《必修一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1.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能够自我复制,并且具有遗传信息。
2. 生物的组成:生物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有机物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3. 细胞结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4.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营养摄取、生长和分裂、代谢和遗传等功能。
5. 细胞的分裂:生物能够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细胞分裂。
6.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指物种内部代谢产品的传递、复制和遗传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有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因和基因型、表现型和基因频率等。
7.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具有双螺旋结构并能进行复制和转录等功能。
8.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是决定性状的遗传信息的单位,基因由DNA序列组成。
9.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创造新的生物体或给已有生物体赋予新的性状。
10. 基因的变异和进化:基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可通过突变和重组导致。
1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上是《必修一生物》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生物高中课本要点归纳.txt19“明”可理解成两个月亮坐在天空,相互关怀,相互照亮,缺一不可,那源源不断的光芒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的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
2006年高中生物会考完全复习资料绪论 2%§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1、具有共同的物质和基础。
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除病毒)。
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即病毒结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本质的特征。
(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区别: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生物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
(应激性)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动,利用黑光灯捕虫,动物躲避敌害。
区别:反射是多细胞高等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的反应。
4、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生物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发育,发育后又能繁殖后代,保证种族延续。
5、都有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特性。
遗传使物种基本稳定,变异使物种进化。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A)生物科学的发展。
三个阶段: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性生物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意义: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奠定了基础。
1953年沃森(美)和克里克(英)提出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4、(A)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1、微观方面: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
生物工程实例:乙肝疫苗、石油草、超级菌2、宏观方面:生态学——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生态农业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6~8 %§1、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重要作用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 KCaMg (主要元素)]2、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Mo、Cu、B、Zn、Fe、Mn (牧童碰新铁门)]植物缺少硼(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