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无菌技术操作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432.83 KB
- 文档页数:4
六项无菌操作简要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无菌操作六步骤:1. 洗手,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至少 2 分钟。
无菌技术是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之一,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前提。
本次实习,我学习了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实践操作,以
下是我的实习报告。
一、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
1. 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避免尘埃和微生物的污染。
2. 操作前要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
3. 操作时要使用无菌器械和无菌溶液,避免交叉污染。
4. 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样本中。
5. 操作后要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无菌操作的方法
1. 打开无菌器械包时,要避免手部接触到内部器械,使用无菌器械夹取出所需器械。
2. 使用无菌溶液时,要避免溶液瓶口与空气接触,使用无菌吸管吸取所需溶液。
3. 在操作过程中,要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操作,避免手部接触到样本和器械表面。
4. 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呼吸和咳嗽等行为,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样本中。
5.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微生物的繁殖和污染。
三、实习操作
在实验室中,我进行了以下实习操作:
1. 打开无菌器械包,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操作,完成了细菌培养基的制备。
2. 使用无菌溶液进行细菌计数实验,准确吸取所需溶液,避免了交叉污染。
3.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了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样本中。
四、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水平,增强了
对微生物实验的安全意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案纸首页[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2学时1、新课导入……………5m i n2、无菌技术发展史…………………5m i n3、概念……………5m i n4、操作原则…………………………25m i n5、无菌持物钳的使用……………5m i n6、无菌容器的使用…………………5m i n7、取无菌溶液法……………………5m i n8、无菌包使用法…………………10m i n9、铺无菌盘法…………………10m i n10、戴无菌手套法…………………5m i n11、本章小结…………………5m i n授课内容][新课导入]一百多年以来,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时,并没有灭菌处理手术器械,术后4-5天伤口出现红、肿、化脓、体温升高,而且死亡率50%,故病人在手术前往往要举行告别仪这种有菌手术,怎样变成无菌操作的呢?回顾这种历史,有三位伟大人物值得纪念。
1、吕文虎克(Leuwenheen)1632—1723荷兰人,世界上第一名显微镜的发明者,第一个发现了微生物,但他并不知道微生物的作用,只是作为一种新奇轰动当时。
2、巴斯德(Pasfuer)1822—1895年,法国人,世界上第一个阐明了细菌与疾病的关系,指出细菌是腐败的真正原因,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3、黎斯德(Lister)1827—1912年,英国人他是一个外科医生,由于受到了巴斯德思想影响,对术后伤口化脓进行研究,罪魁祸首,确实是哪些看不见的微生物,1867年倡议,在进行手术或更换敷料时,用石炭酸消毒空气,用煮沸消毒手术用具,经这些改进后,便使得由他所进行的截肢术的死亡率由50%降至15%,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他所在的爱丁堡医院因为死亡率低,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世界各地医生,护士纷纷来到爱丁堡医院参观学习,无菌技术从此开始。
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无菌技术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完善。
成为了医疗中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重要操作。
护士必须加强无菌观念,熟练地掌握这一技术,严守操作规程,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六项无菌技术操作法【学习目标】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要求,熟练进行六项无菌技术操作的综合应用,具体为:1无菌持物钳使用法;2无菌容器使用法;3打开无菌包法;4;取用无菌溶液法;5铺无菌治疗盘法;6戴脱无菌手套法【操作目的】取用、保存和传递无菌物品,进行各项无菌操作。
【物品准备】洗手液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手小毛巾、清洁治疗盘1个、无菌持物钳(镊)1套、无菌容器(内放纱布或棉球)、无菌治疗碗1个、无菌包(内置无菌治疗巾2块),无菌溶液,无菌手套(大小合适)、消毒液、棉签、、笔、纸、弯盘、抹布、治疗车下层备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护理过程及评分标准】瓶身有无裂缝、溶液有无浑浊、沉淀、变色、絮状物操作的关键点1无菌包的使用:十字包扎送消毒,时间物品注明了。
有效时间为7天,过期受潮重灭菌。
查看以后方打开,对侧左右再内角,打开未完系成一,24小时后送消毒。
2无菌持物钳的使用:取放钳子应闭端,不可碰及壁边缘。
液面超过二分一,钳端始终头向下。
定时消毒不能忘,远处取物一起搬。
3无菌容器使用方法:揭盖向上应是内,用毕立即盖加严。
托住底部勿碰缘,取出物品勿放回。
注明名称和时间,定时消毒勿忘记。
4铺无菌盘法(4小时):包中取出无菌巾,内面无菌要记清。
双手捏住巾外角,半铺扇形放物品。
盖住物品边缘齐,开口上折边下翻。
5取用无菌溶液法:先对瓶签查质量,瓶口盖内无菌区。
倒取液后要消毒,瓶签向上倒少许。
原处倒出所需液,立即盖好防污染。
记录时间和日期,敷料内蘸不可行。
溶液出来不进去,24小时后不可用。
6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手洗净,查对号码和日期。
滑石粉后放一边,对准五指戴手套。
外面无菌勿污染,脱手套时从口翻。
无菌技术操作。
六项无菌技术操作法
无菌技术是在实验室和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技术,用于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以下是六项无菌技术操作法的详细介绍:
2.消毒操作:在进行无菌操作之前,需要对操作区域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使用酒精、紫外线、高温等。
消毒操作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并保持操作区域的干燥。
3.穿戴无菌衣物: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人员需要穿戴无菌衣物,以防止人体的微生物污染。
无菌衣物包括无菌手套、无菌帽、无菌口罩等,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换,并保持衣物的干燥和整洁。
4.灭菌操作:对于需要使用的器械和培养基等材料,需要进行灭菌操作,以确保其无菌。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压力灭菌、化学灭菌等。
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需要考虑物品的特性和要求。
5.无菌操作台:无菌操作台是进行无菌操作的重要设备。
操作台通常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具有可拆卸的透明遮挡板和风幕,以保持操作区域的无菌环境。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需要将材料放置在操作台上,并避免与非无菌区域接触。
6.快速无菌技术:在一些需要快速进行无菌操作的场合,可以使用快速无菌技术。
常用的快速无菌技术包括滤膜法、放射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样品进行无菌处理,并减少了传统方法中的大部分操作步骤。
总结起来,无菌技术操作法主要包括空气净化、消毒操作、穿戴无菌衣物、灭菌操作、无菌操作台和快速无菌技术。
通过正确使用这些技术和
操作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微生物的污染,保证实验和医疗工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六项无菌技术操作步骤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六项无菌技术操作法
【学习目标】
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要求,熟练进行六项无菌技术操作的综合应用,具体为:无菌持物钳(镊)的使用、无菌容器的使用、倒无菌溶液,打开无菌包、铺无菌治疗盘以及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目的】
取用、保存和传递无菌物品,进行各项无菌操作。
【物品准备】
治疗盘、泡钳(镊)筒、浸泡消毒溶液、无菌持物钳(镊)、无菌容器(内放棉球或纱布)、无菌包(内放治疗碗)、无菌包(内放治疗巾数块),无菌溶液,消毒液、棉签、胶布、剪刀、笔、无菌手套、弯盘(2个)、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