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解说及高分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英译汉技巧和方法以下是 8 条关于英译汉技巧和方法:1. 哎呀,一定要注意理解原文的语境啊!比如说,“How are you?” 简单的一句,如果不结合具体场景,可能就会翻译得很生硬。
想象一下有人笑着对你说这句话,那可不是简单的“你怎么样”,可能就是“你好呀”之类的更亲切的翻译呀!2. 嘿,词性转换很关键哦!像“She has a good knowledge of Chinese”,这里的“knowledge”就不能死板地翻成“知识”,而要灵活处理成“她很了解中文”,是不是很巧妙?3. 哇塞,分清楚句子的主次结构可重要啦!就像“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这就得搞清楚“who laughs last”是修饰部分,主要说的是“笑得最好”,然后再准确翻成“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4. 天呐,千万别忽略文化差异呀!比如“a piece of cake”可不能直译成“一块蛋糕”,而是“小菜一碟”呀,不然就闹笑话咯!5. 注意哦,遇到长难句得学会拆分呀!像是“If the law is bad, you should not follow it”,拆成小部分理解再翻译,不就清楚多了嘛——“如果法律不好,你就不应该遵守它”。
6. 哎呀呀,适当增减词会让翻译更通顺呢!比如“He gave me a book”翻成“他给了我一本书”,要是原文强调只给了一本,那就可以加上“仅仅”之类的词更准确。
7. 哈哈,反复琢磨很有必要呀!像“Love me, love my dog”要是不仔细想,可能就翻译成“爱我,爱我的狗”,这就不对啦,应该是“爱屋及乌”呀!8. 记住哟,选取合适的汉语词汇来对应英语很有讲究哒!比如说“black tea”总不能翻成“黑茶”,而是“红茶”呀!总之,英译汉靠的就是这些小技巧和方法,多练多总结准没错!。
英语四级翻译5大高分技巧英语四级翻译5大高分技巧翻译的实践性决定了一个事实,即要做好翻译,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因为大家都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下面是由店铺为你精心编辑的英语四级翻译5大高分技巧,欢迎阅读!一、了解英汉区别,避免机械对等翻译英汉区别英语重形合(用语法、词汇体现出上下文关系),而汉语重意合(由词语内在的含义展示出上下文的语义关系)。
英语造句以“主-谓”的主干结构为中心来统领各语言成分,句界分明,外形严谨。
而汉语造句则以名词为重心,以词组、散句和分句为手段,习惯按照时间、逻辑顺序进行横排式表述,其内部逻辑关系“含而不露”,甚至断句不严,外形松散,因此汉语常被称为时间型的动态结构,主要体现为形式自由、富于弹性。
在汉译英时要避免机械对等翻译,译文在逻辑和形式上都应体现出英语的特点。
翻译处理分译处理——当汉语句子比较长、或是结构复杂的复句时,可考虑采用分译的方法来处理,这样既能避免出错,也能使译文简洁、易懂、层次分明,而且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合译处理——当汉语原文中密切相关的句子被分为几个句子时,为了实现译文语篇的有机连贯和主题统一的目的,则可使用合译法,如将一些句子或小句作为另一些小句的定语、状语等成分,既可合译为一个主从句,也可合译为成分较为复杂(如包含非谓语动词)的简单句。
这样处理不仅用词不多,而且句子显得流畅。
【4级新题型样题】原文:中国剪纸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朝和清朝时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特别流行。
译文:Chinese paper cutting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 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Dynasties.分析:该汉语句子比较长,且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是特别紧密。
在汉译英时,为了使译文简洁、易懂、层次分明,可把该长句分译为两个句子。
汉译英翻译技巧一、分清主从 (Subordination)汉语句中各分句关系比较松散.所以在动笔前应认真分析句子要旨所在。
句中重点往往在后。
英译时.要突出重点或主句.其他部分可分别用介词短语.非谓语动词形式或各种从句表示。
1、没有农业.人们就不能生存.社会生产就不能继续下去。
Without agriculture, people cannot exist, neither can social productionproceed.2、他们一听到“反霸”就火冒三丈,这充分暴露了他们那霸权主义的蛮横嘴脸。
The fact that they fly into a rage at a mere mention of the expression“anti-hegemony”is enough to reveal their true colours as a domineering hegemonists.3、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哪有这个事?Some believe that socialism is just perfect, without a single flaw. How canthat be true?4、但是.象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
But as we have often said, while the road ahead is tortuous, the future isbright.二、选词用字(Diction)在汉译英时应特别注意选找与原文中在意义上和风味上尽可能都类似的词语。
1、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Every nation has its own strong points. If not, how can it survive? How can it progress?2、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英译汉的方法和技巧
1. 哎呀,要做好英译汉,咱得先理解原文啊!就像你要了解一个人,得先知道他的性格一样。
比如说“Love me, love my dog”,可别直接翻成“爱我,爱我的狗”,得理解这是表示“爱屋及乌”呀!
2. 嘿,注意语境可重要啦!就好比说话要看场合,不同的地方说不同的话。
“How are you?”你总不能不管啥场景都翻成“怎么是你”吧!哈哈哈!
3. 哇塞,词性转换得掌握好呀!有时候英语的名词到了汉语可能就得变成动词咯。
像“She has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就得翻成“她精通英语”,这里“command”就从名词变成动词啦。
4. 哟呵,增减词也得会呢!不是所有词都非要直译的哦。
“as busy as a bee”,直接翻成“像蜜蜂一样忙”好像还差那么点意思,咱得加上“非常”,变成“像蜜蜂一样非常忙”才行。
5. 咦,文化差异得考虑到呀!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不一样,可不能乱翻。
“black tea”可不是黑茶,而是红茶呀!
6. 呐,拆分长句子有技巧哦!就像拆积木一样,得找到关键的连接点。
“The book that I bought yesterday is very interesting”,就可以拆成“我昨天买的那本书,非常有趣”。
7. 哈,翻译也得灵活应变呀!不能死脑筋。
“It rains cats and dogs”,总不能翻成“下猫和狗”吧,那得是“倾盆大雨”呀!
8. 嘿,多积累多练习可不能忘呀!只有这样才能越来越厉害。
就像学骑自行车,多骑骑就会啦!
我觉得呀,英译汉的方法和技巧都掌握了,那翻译起来就能又快又好啦!。
英译汉十大翻译技巧总结展开全文主要是指翻译首先要分清英文主从句,一般先处理插入成分或从句,之后再处理主句。
处理英文细节时要高屋建瓴,宏观把握,不拘泥于一字一词。
行文需要注意中文特有的节奏感,不能拖沓冗长,要按照中文来龙去脉,由远及近的叙事原则组织行文。
2.行文提倡“四、六、八”主要是指英译中行文务求简洁、流畅、自然,而简洁的最佳办法就是采用四字句、六字句或者八字句。
增强行文张力也是如此,采用四、六、八字句构成同义重复,这是中文的一大特点,如:口若悬河、剑拔弩张之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中文“形散神不散”主要是指中文重意合,不像英文那样通过介词和连词串联成句,中文的逻辑散落在字里行间。
在具体行文时遵循“以意群为成句单位”的原则,意群间除非确有必要,否则不用特别指明逻辑关系。
4.“九九归一”是王道主要是指英文中代词和其他替换同义词使用较为频繁,在英汉翻译时务必将英文中的代词所指对象明确化,同时将同义替换词或词组译为统一的汉语表达,保持前后一致。
5.描述修饰“去形象”主要是指英文喜欢在名词前添加合理的形容词以提升语言张力和可读性,在译为中文时如果难以应对则可大胆去掉,特别是形容词是大家已知或常识性信息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英中切换时形象词一般要去形象化。
6.“的”“被”头上一把刀主要是指英译汉时“的”字使用切忌过于频繁,否则会导致译文拖沓,欧化现象严重,可考虑使用中文“四、六字句”提升译文语言张力;“被”字句在中文行文时一定要慎用,英文被动句较多,中文较少,英译汉时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
7“of”前后有讲究主要是指“of”前属于英文的形象词或概括词,后面跟的则是实意、具体词,一旦翻译行文受阻,可考虑重点处理实意词,“of”前的词可以略去不译。
8. 数字收尾“准顺快”主要是指相对于汉译英的“数字先行”原则,英译汉时尽可能把数字放在句末,这样可以避免句子来回颠倒,特别是在考试中这一技巧最能体现其价值,保证行文准、顺、快。
英汉互译的方法和技巧英汉互译就像在两个不同的语言世界之间搭起一座桥梁,那这座桥要怎么搭呢?咱先说说方法。
理解原文那可是超级重要的一步!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得先搞清楚自己的起点在哪儿吧?把英文句子或者文章读懂了,才能准确地翻译成中文呀!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咋办?赶紧查字典呗!这就像在旅途中遇到了路障,得找工具清除它。
然后呢,翻译的时候可不能死搬硬套,得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来调整语序啥的。
比如说英文里习惯把状语放在后面,咱中文可不一定哦!这就像给一件衣服改尺寸,得让它合身才行。
那互译过程中有啥要注意的呢?可不能瞎翻呀!得注意上下文的语境,一个词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意思呢!这就跟人在不同场合说不同的话一样。
还有哦,文化差异也不能忽视,有些英文的表达在中文里可能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这时候就得动点脑筋,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
不然就像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出门,会让人觉得怪怪的。
英汉互译安全不?稳定不?嘿,只要你认真仔细,遵循正确的方法,一般不会出啥大问题。
就像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只要你小心看路,就不会摔跤。
而且,随着经验的积累,你会越来越熟练,翻译得也会越来越准确稳定。
英汉互译都用在啥场景呢?那可多了去了!比如你看英文电影,没有中文字幕,这时候就得靠翻译来理解剧情啦!还有学习英语的时候,翻译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课文。
出去旅游,遇到外国人,翻译能让你和他们交流无阻。
这多棒呀!英汉互译的优势也很明显呢!可以让你开阔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
就像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多让人兴奋呀!给你举个实际案例哈。
有一次我看一本英文小说,里面有个句子“Lov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刚开始我直接翻译成“爱是一个旅程,不是一个目的地。
”总觉得有点别扭。
后来我调整了一下语序,翻译成“爱,是一场旅程,而非终点。
”是不是感觉好多了?这就是英汉互译的实际应用效果呀!英汉互译就是这么神奇,能让我们在不同的语言世界里自由穿梭。
英译汉翻译技巧英译汉是指将英文翻译为中文的过程,这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英译汉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1. 理解上下文:在进行翻译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原文,理解其中的上下文和语境。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准确地翻译出来。
2. 注意词汇选择:英文和中文之间存在很多词汇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词汇。
可以借助词典、在线翻译工具或者查阅相关语料库来寻找合适的词汇,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3. 保持语法结构一致:英文和中文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保持语法结构的一致性。
特别是在进行长句或复杂句子的翻译时,要确保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正确,避免造成歧义或困惑。
4. 注重表达方式:中文和英文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翻译时要注重表达方式的转换。
可以借助中文的习惯表达方式和惯用语,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5. 注意文化差异:英文和中文所处的文化环境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文化差异。
有些词汇、习惯用语或者俚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需要适当加以调整或解释,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6. 反复校对和修改:在完成翻译之后,要对翻译的内容进行反复校对和修改。
可以逐句对照原文进行校对,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词汇不准确或表达不清的问题。
通过多次修改和校对,可以逐渐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7. 增强背景知识:翻译工作需要有广泛的背景知识,因此提高背景知识是提高翻译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通过读书、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参加翻译培训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英文内容。
总之,英译汉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英语阅读理解英译汉翻译技巧翻译过程包括两个阶段:正确理解和充分表达。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而表达是理解的目的和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考生在做英译汉部分试题时: (1)切记不可急躁,一定要先通读全文,把握全文的主旨、内容,把握画线部分的语境。
(2)在着重理解画线部分时,首先要在语义上弄清全句的整体意思和每个单词的意思;其次要分析清楚句子结构,理出句群,找出各分句之间的关系。
(3)可考虑先打一份翻译草稿,再根据文章意义和汉语结构进行调整。
(一)词的译法1.词义的选择由于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且英汉词典中给出的汉语解释未必全面,未必与英文的意思完全对等,这就给我们带来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我们需要根据该多义词在其语言环境中的词类、搭配关系甚至是单复数形式来确定其基本意思(即“忠实”);其二,在“忠实”的原则下,如果词典上的释义显得不“通顺”,那么为了“忠实”与“通顺”的统一,我们必须立足于原意,对其加以适当的引申。
选择词义的时候,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及上下文的搭配关系来确定。
如:The t arget is w rong, forin at tacki ng th e tes ts, c ritic s div ert a ttent ion f rom t he fa ult t hat l ies w ith i ll?in forme d orincom peten t use rs. (1995年真题)[译文]把标准化测试作为抨击的目标是错误的。
因为在抨击这类测试时,批评者没有意识到弊病来自人们对这种测试的不甚了解或使用不当。
吴老师翻译工作室英译汉翻译技巧归纳一、词汇方面㈠.词义选择: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多义的,翻译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词义。
词义选择的方法有五: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根据词的搭配选择、根据词的专业领域选择、根据词的语法特征选择。
㈡.词义转换在理解英文词汇的原始意义基础上,翻译时根据汉语的习惯选择词的褒贬色彩,词的引伸义、或是进行抽象词与具体词的转换。
㈢.词性转换根据英语的静态语言的特点,将英语中很多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以及动名词、非谓语动词等,汉译时可将它们转换成动词。
㈣.增补词是指原文已有某种含义但未用词汇直接表达,译文中需将这些含义补充进去,这样才更通顺易读,如:语义增补、语法增补、修辞增补。
㈤.省略是指原文中某些词在译文中省略不译,译后完全不影响译文意义的完整性。
如代词省略、冠词省略、连词省略、介词省略、某些动词的省略、某些名词复数的省略以及根据汉语语言的表达习惯的省略。
㈥.并列与重复英语在表达重复含义的并列结构中常采用共享(承前省或拖车)、替代、转换等形式来避免重复,而汉语却经常有意重复表达以加强文字的力度,故有同词重复和异词重复的翻译对策。
二、句子结构方面句子结构方面的翻译技巧,主要有三种类型:语序类、组合类和转换类。
㈠.语序类1. 顺译法与逆译法英语在表达原因、条件、时间、说明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时位子很灵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
而汉语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或评论的顺序进行的,因此,顺译法也罢逆译法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与汉语的习惯相一致。
英语表达与汉语一致的就顺译,相反的则逆译。
当然,有的时候顺译法与逆译法,两者皆可,依译者的爱好而定。
2. 前置法英语中较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表身份特征或较短等的同位语在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提到先行词的前面。
3. 分起总叙与总起分叙长句子和句子嵌套现象在英语中比较普遍,这是因为英语的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虚词比较活跃、生成能力强,可构成并列句、复合句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
汉译英的技巧
以下是 7 条关于汉译英的技巧:
1. 理解原文意思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就像“她笑起来像朵花”,你不能直接译成“She smiles like a flower”,得理解这其实是说她笑得很甜美呀,更合适的是“She has a sweet smile like a flower”。
2. 注意词汇选择要多用心呀!比如说“累垮了”,可不是“tired break”,而是“be exhausted”,这差异大吧!
3. 句子结构转换要灵活哟!像“我喜欢唱歌和跳舞”,不能死译成“I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更地道的可以是“I enjoy singing as well as dancing”。
4. 文化差异要考虑到哇!“红茶”不是“red tea”,而是“black tea”,这就是文化不同导致的呀,能不注意吗?
5. 成语和俗语翻译有诀窍哒!比如“画蛇添足”不能真的译成“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而是“gild the lily”,是不是很有意思?
6. 注意时态和语态的正确使用呢!“他昨天被雨淋了”,那就是“He was caught in the rain yesterday”呀。
7. 多多参考优秀译文有帮助咧!就像名著的翻译版本,那真的是能学到好多呢,你说是不是呀?
总之,汉译英可没那么简单,得用心、细心加耐心,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做好呀!。
英汉互译八种技巧英汉八种翻译技巧,从“转换法”、“倒置法”、“省译法”、“增译法”、“拆句法”、“合并法”、“正反表达法”和“长句拆译法”的角度,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英汉互译。
1.转换法:转换法是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
在词义方面,需要从多方面对词义的选择进行考察。
引申法和转译法是在词义引申上的一个特例,具体表现为更广泛的用途。
翻译中不能孤立的处理词汇的语境化,不考虑词汇+语素构成的语境。
2.倒置法: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这与英语中的修饰语位置相反。
所以当我们翻译包含定语或状语的英语句子时,可以采取倒置法。
3.省译法:省略翻译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翻译时避免冗余和歧义,让我们的翻译更加简洁明了。
4.增译法:增译法的使用是在原文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短语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5.拆句法:当我们面对长而复杂的英语句子时,可以尝试使用拆句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每一个小句子,从而使整体翻译更加流畅。
6.合并法:与拆句法相反,合并法是将几个短句子合并成一个长句子。
这种翻译技巧通常用于处理英语中的复合句。
通过合并法,我们可以使译文更加紧凑、连贯。
7.正反表达法:有时,英语中的正说可以采用反译的方法,反之亦然。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8.长句拆译法:对于长而复杂的英语句子,我们可以尝试将其拆分成几个小句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的结构和层次,使整体翻译更加清晰明了。
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之上的,专业英文的翻译技巧讲与练。
这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一些表达手段上各有其特点。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语序调整主要指词序、句序两方面的调整。
英汉语句中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各种定语的位置和各种状语的次序在英、汉语言中则有同有异。
一、定语位置的调整1.单词作定语英文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汉语中也大体如此。
有时英文中有后置的,但译成汉语时一般都前置。
something important(后置)重要的事情(前置)如果英文中名词前的定语过多,译文中则不宜完全前置,因为汉语不习惯在名词前用过多的定语。
a little,yellow,ragged beggar (前置)一个要饭的.,身材矮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后置)2.短语作定语英文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后,而汉语则反之,但间或也有放在后面的,视汉语习惯而定。
their attempt to cross the river(后置)他们渡江的企图(前置)二、状语位置的调整1.单词作状语英文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形容词或状语的前面,这一点与汉语相同。
He was very active in class.(前置)他在班上很活跃,专业英文《专业英文的翻译技巧讲与练》。
(前置)英文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放在动词之后,而在汉语里则放在动词之前。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后置)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前置)2.短语作状语英文中短语状语可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或之后,译成汉语时则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但也有放在后面的。
Seeing this,some of us became very worried.(前置)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有些人心里很着急。
英汉翻译解说及高分技巧一、英译汉概要1、命题思想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中,英译汉一直是许多考生比较薄弱的环节。
众所周知,语言能力中的听、说、读、写是四项基本技能,而翻译则是一门艺术,它要求译者将一种语言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透彻地理解原文,还要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把原文的内涵再现出来,只有符合这些要求,才能在考研中的英译汉部分取得满意的分数。
因此,首先要对英译汉部分有个整体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考时方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命题方式大纲明确指出:英译汉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材料的能力。
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400词的文章,并将其中5个画线部分(约150词)译成汉语,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
英译汉部分的试题为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3、近年试题的命题范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译汉文章的选材是有一定范围的。
大致说来,题材均与文化、教育、心理学、经济、科技等内容相关,比较中性,没有过多过偏术语,体裁一般是议论文。
下面所列的是近八年来英译汉试题的内容:1996年科学研究在不同领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997年人们如何对待动物是否涉及首先问题1998年宇宙的新发现1999年历史研究的方法论2000年政府发挥其社会经济职能需要专家的协助2001年未来学家对未来几十年科技发展及其对社会影响的预测2002年有关行为科学的研究问题2003年有关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文化概念2004年语言结构和思维过程之间的关系2005年电视与传媒2006年知识分子的定位2007年法律知识对记者工作的重要性从上面的试题范围来看,英译汉考查的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的理解力和翻译表达能力。
英译汉越来越注得测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难度也在逐年加大。
考生要想在英译汉部分拿到高分,就需要在平时广泛阅读各种专业的文献,扩大阅读量,拓展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多多练笔,进行翻译实践的操练,掌握必要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在整体上提高翻译能力。
4、试题的命题特点在考试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考生的词汇量很大,对句子的每个英文单词都认识,但翻译出来的句子却不够理想,特别是在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和汉语表达上欠通顺,与参考答案的标准相去甚远。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我们认为考生若能了解英译汉试题的特点,对常见的形式有所把握,做到心中有数,这对成绩的提高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近几年的考研真题的分析,归纳出三个特点,希望对考生能有所启示。
1)句子较长、结构复杂、内容抽象《大纲》要求,英译汉画线部分的5个小题的总字数约为150词左右,这样一来,每个小题词汇量的平均约为30个。
近几年的试题都符合这一要求。
【例如】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who views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 and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who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 (1999年试题)解析:整个句子共有30个单词,结构比较复杂。
整个句子是由一个主句、两个定语从句组成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的基本结构是“It applies equally to …, and to …”;由两个who引导的定语从句均修饰historians; applies equally to, 此处应理解为“同样存在于”,而不应译作“同样适用于”;两个短语是定语从句中的view … as …和equate … with …;为了句子表达平衡的需要,可先译主句,然后再译两个定语从句的内容,用“前者……,后者……”表示,避免重复,这样译出的句子结构清晰明了,易于接受。
另外,结合上下文,it指的是“此种廖误”;their activity指的是“历史研究”,不宜直译为“他们的活动”。
译文:这种谬误同样存在于历史传统派和历史社科派,前者认为历史就是文学界内部和外部人士对各种史料来源的评论,后者认为历史的研究是具体方法的研究。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 (2003年试题)解析:整个句子共有35个单词,是较难把握的一个句子。
这是对社会科学的概念做出的一个论述,因而译成汉语时要体现出判断句的结构来。
英文原句中第一个that是一个指示代词,而并非连词,没有引导一个表语从句,这是首先要认清的地方;其次要知道由which和第二个that引导的两个定语从句分别修饰branch和manner,翻译句子时先处理主句,然后重新组织后边的修饰成分,这样显得通顺、自然。
译文:社会科学是知识探索的一个分支,它力求像自然科学家研究自然现象那样,用理性的、有序的、系统的和冷静的方式研究人类及其行为。
2)对画线部分句子的理解需借助上下文“上下文”通常指原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语义之间的关联、语法项目之间的呼应。
考生在进行英译汉翻译时只有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才能准确地理解并译出画线部分的句子。
在语法层面上,借助上下文比较常见的是确定代词的所指和省略句的补全。
有的地方需要补加词汇语义更加明晰,有的地方又要去掉些重复的词汇使句子更加精练。
Actually, it isn’t, because it assumes that there is an agreed account of human rights, which is something the world does not have. (1997年试题)解析:句中的it是指上下文中的Do animals have right? 这句话。
只有理解所指才能准确地译出原意,结合上下文,用“这种问法”译出,既明确了it所指的内容,又增加了译文的连贯性,从而给人以明确和通顺的感觉。
另外,句中的which是指that there is an agreed account of human rights,翻译时有必要重复一下which指代的内容,使句意表达更明了。
译文: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种问法是以人们对人的权利有共同认识为基础的,而这种共同认识并不存在。
When that happens, it is not a mistake: It is mankind’s instinct for moral reasoning in action, an instinct that should be encouraged rather than laughed at. (1997年试题)解析:本句在翻译时要搞清楚前半句that所代表的内容,这就需要借助上文。
In action可译为“在活动在起作用,在运转”。
An instinct是mankind’s instinct的同位语,翻译时要进行补充说明。
译文:这种反应并不错,这是人类用道德观念推理的本能在起作用。
这种本能应得到鼓励,而不应遭到嘲弄。
Under modern conditions, this requires varying measures of centralized control and hence the help of specialized scientists such as economists and 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s. (2000年试题)解析:本句中的主语为代词this,指前文中提到的governments throughout the world act on the assumption … 这件事,虽说不必全部译出,但考生应理解其所指,这有助于掌握全句的意思。
句子的宾语是由and连接的measures和the help。
译文:在现代条件下,这需要程度不同的中央控制,从而就需要获得诸如经济学和运筹学领域专家们的协助。
3)句子中的词汇一词多义的情况较多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相当普遍,这就需要考生根据句子的内容或上下文去判断准确的意思,进行取舍,而不要想当然地望文生义,造成误解。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s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1999年试题)解析:句中的discipline一词通常指“纪律;训练;惩罚”等,但也是“学科”的意思,虽不常见,但句子的上下文告诉我们译成“纪律”是肯定行不通的。
译文:人们之所以关注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是因为史学界内部意见不一,其次是因为外界并不认为历史是一门学问。
Some philosophers argue that rights exist only within a social contract, as part of an exchange of duties and entitlements. (1997年试题)解析:本句准确翻译的关键在于对一些词语的正确理解。
动词argue常作“争论,争辩”,还可引申为“(坚持)认为,主张”;contract一般意为“合同”,但因与social连用,通常译为“社会契约”。
Duties和entitlements分别译作“责任或义务”和“权利”,连在一起可译为“责与权”。
译文:有些哲学家论证说,权利只存在于社会契约中,是责与权相交换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