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六 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7.81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1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运算一、实验目的1、掌握信号的MATLAB表示及其可视化方法。
2、掌握信号基本时域运算的MATLAB实现方法。
3、利用MATLAB分析常用信号,加深对信号时域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连续时间的MATLAB表示连续时间信号指的是在连续时间范围内有定义的信号,即除若干个不连续点外,在任何信号都有意义。
在MATLAB中,连续时间信号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即向量表示法和符号对象表示法。
向量表示法:严格意义上来说,MATLAB并不能处理连续时间信号,都必须是用信号等时间间隔采样后的采样值来近似表示的,采样时间间隔足够小的时候,这些采样值就可以近似地表示出连续时间信号。
例如:>>t=0:0.01:10;>>x=sin(t);此时利用plot(t,x)命令即可绘制上述信号的时域波形。
符号对象表示法:连续时间信号先用表达式表示出来,然后采用符号表达式来表示信号。
例如:>>sym t;>>x=xin(t);此时利用ezplot(x)命令即可绘制上述信号的时域波形。
常用的信号产生函数:2、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运算对连续时间信号的运算包括量信号想家、相乘、微分、积分以及位移反转、尺度变换(尺度伸缩)等1)相加和相乘信号的相加和相乘指两个信号对应时刻的值相加和相乘,对于两个采用向量表示的可以直接使用算术运算的运算符“+”和“•”来计算,此时要求表示两信号的向量时间范围和采样间隔相同,采用符号对象表示的两个信号,可以直接根据符号对象的运算规则运算。
2)微分和积分对于向量表示发表示的连续时间信号,可以用过数值计算的方法计算信号的微分和积分。
这里由时间向量[t1,t2,…,t N]和采样值向量[x1,x2,…,x N]表示的连续信号的微分是利用差分来近似求取的。
MATLAB里用diff来计算差分x(k+1)-x(k)。
连续信号的定积分可以由MATLAB的quad函数实现,调用格式为quad(‘functions_name’,a,b)其中,functions_name为被积函数名,a、b为积分区间。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和探索自动控制理论在北理工的应用。
通过实验验证控制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与准确性,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引言:自动控制理论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
在北理工学习自动控制理论的过程中,本实验通过搭建实验系统,验证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实际应用。
实验目的:1.验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2.检测不同环境下控制系统的输出准确性;3.分析控制系统参数的优化方法。
实验原理:本实验使用PID控制器来实现对控制系统的控制。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控制方式,具有简单且高效的优点。
PID控制器的原理是根据系统测量值与期望值的误差计算出一个综合的控制值,通过反馈作用对系统进行调整。
其中,P项(比例项)、I项(积分项)和D项(微分项)表示了系统的偏差、系统稳定性和系统响应速度。
实验装置: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一台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
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反馈信号,将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并通过执行器调节控制系统的输出。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2.设定期望值,将期望值输入控制系统;3.设置控制器参数,并将其与控制系统连接;4.开始实验,记录系统的输出值;5.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实验中记录了不同环境下控制系统的输出值,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在不同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且输出值与期望值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了一些优化控制系统参数的方法,如调整P、I、D参数的比例,根据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调整等。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自动控制理论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验证了控制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自动控制理论在北理工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本实验的结果对进一步优化控制系统参数和提高系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张三.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M].北京:XXXX。
实验一无线通信系统(图像传输)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线通信(图像传输)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2、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a)测试发射机的工作状态;b)测试接收机的工作状态;c)测试图像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d)通过改变系统内部连接方式造成对图像信号质量的影响来了解各电路模块的作用。
三、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将已调波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给天馈系统,发向对方或转发中继站;接收系统再将空间传播的信号通过天线接收进来,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到后级进行解调、编码等。
还原出基带信息送给用户终端。
为了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同时工作,并且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验箱中的天线模块和摄像头及显示器,使得发射和接收系统自闭环,通过图像质量来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状态,及各个电路模块的作用和连接变化时对通信或图像质量的影响。
以原理框图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摄像头采集的信号送入调制器进频率调制,再经过一次变频后、滤波(滤去变频产生的谐波、杂波等)、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经过空间传播,接收天线将信号接收进来,再经过低噪声放大、滤波(滤去空间同时接收到的其它杂波)、下变频到480MHz,再经中频滤波,滤去谐波和杂波、经视频解调器,解调后输出到显示器还原图像信号。
四、实验仪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
五.测试方法与实验步骤(一)发射机测试图1原理框图基带信号送入调制器,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等调制),调制后根据频率要求进行上变频,变换到所需微波频率,并应有一定带宽,然后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发射或其它方式传播。
每次变频后,会相应产生谐波和杂波,一般变频后加响应频段的滤波器,以滤除谐波和杂波。
保证发射信号的质量或频率稳定度。
另外调制器或变频器本振信号的稳定度也直接影响发射信号的好坏,因而,对本振信号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电磁场的基本测量方法。
3. 分析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4. 熟悉电磁场实验设备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电磁场是电场和磁场的总称,它们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本实验通过搭建电磁场实验平台,观察和分析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电磁场与电荷、电流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器材1. 电磁场实验平台2. 电磁场发生器3. 电磁场传感器4. 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6. 测量仪器(如:电流表、电压表、频率计等)7. 实验用线、连接器等四、实验内容1. 电磁场基本性质观察(1)搭建电磁场实验平台,观察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2)通过电磁场发生器产生电磁波,观察电磁波在空气、水、金属等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电磁场测量(1)利用电磁场传感器测量电磁场强度。
(2)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已知频率和强度的电磁波,与传感器测量结果进行对比。
3. 电磁场与电荷、电流的相互作用(1)观察电磁场对电荷的作用,如电场力、洛伦兹力等。
(2)观察电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如安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等。
4. 电磁场实验设备操作(1)学习电磁场实验平台各部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掌握电磁场传感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步骤1. 搭建电磁场实验平台,连接好各部分仪器。
2. 观察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记录实验数据。
3. 利用电磁场传感器测量电磁场强度,与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电磁波强度进行对比。
4. 观察电磁场对电荷和电流的作用,记录实验数据。
5. 学习电磁场实验设备操作,熟悉各仪器使用方法。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水、金属等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
2. 电磁场强度测量: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电磁场强度与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电磁波强度基本一致。
3. 电磁场与电荷、电流的相互作用:电磁场对电荷的作用表现为电场力,对电流的作用表现为安培力。
北理工霍尔效应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霍尔效应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并学习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2. 掌握演示霍尔效应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3. 通过实验验证霍尔效应的存在,并测量霍尔电压和磁场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霍尔效应演示实验装置:包括霍尔元件、电源、万用表等;2. 磁场发生器:产生稳定的磁场。
三、实验原理霍尔效应是指当导电材料中有电流流过时,垂直于电流方向存在一磁场时,在导电材料中会产生横向电势差,即霍尔电势。
它的大小与电流、外加磁场以及导体材料的性质有关。
实验中,通过在导电材料中施加电流,再通过在导体上加上一个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可以产生横向电势差。
测量这个电势差,即可得到霍尔电压的数值,从而研究霍尔效应。
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装置接线正确,并将霍尔元件放置在装置的指定位置;2. 打开电源,调节电流大小和方向;3. 打开磁场发生器,灵活调节磁场大小和方向;4. 用万用表测量霍尔电压,记录实验数据;5. 改变电流和磁场的大小和方向,重复步骤4,记录多组数据,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贴图,并绘制霍尔电压与磁场的关系图;2. 根据数据关系图,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霍尔电压与磁场的线性关系;3. 计算霍尔系数RH,并进行讨论和分析,与理论值进行比较;4. 分析实验误差,并给出相应的造成误差的原因。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根据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的结果,绘制了霍尔电压与磁场的关系图,图中显示电压与磁场呈线性关系;2.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霍尔系数RH的数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验证了霍尔效应的存在;3. 实验误差主要来自于实验仪器的精度问题以及人为操作时的误差;4. 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验证了霍尔效应的存在,并且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七、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霍尔效应的存在,并测量了霍尔电压与磁场的线性关系。
实验得到的霍尔系数RH与理论值较为接近,从而证明了霍尔效应的准确性。
北京理工大学实验选修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信息工程班级:05111003实验一 P1口基本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如何建立项目,并用Keil C51软件调试程序。
二、实验内容1. P1口基本实验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如图1-1),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从左到右依次单个点亮,再从右至左依次单个点亮,以此循环。
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保护电阻接到+5V 的电源上,阴极接到接线端口上,因此使其点亮应使相应接线端口为低电平。
三、实验原理1. P1口实验原理P1口为准双向口,P1口的每一位都能独立地定义为输入位或输出位。
作为输入位时,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
2. 延时原理及计算方法常用的延时程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定时器中断来实现,另一种是用指令循环来实现。
用C 语言编写的延时子程序,计算延时时间时需转化为汇编语言。
针对不同的编译环境,C51编译后生成的代码不同。
针对本实验系统,若延时时间大于255ms,用C51实现可大致写出如下:unsigned int i;unsigned char j;while(i--){ for(j=0;j<60;j++){;}}若延时时间不大于255ms ,可将循环变量(i,j )定义为unsigned char ,并将内循环体中参数改为75。
四、实验代码#include<reg51.h>unsigned char L; /*L 传递亮灭的数值*/或 unsigned int i, ms; unsigned char j; for(i=0;i<ms;i++) { for(j=0;j<60;j++) {;} }delay(unsigned int ms) /*延时子程序*/{unsigned char j;unsigned int i;for(i=0;i<ms;i++){for(j=0;j<60;j++) /*内循环空操作*/{;}}}void display() /*显示输出子程序*/{P1=~L; /*LED共阳极,L取反输出*/delay(1000); /*延时1秒*/}main(){unsigned char i;L=0xFF; /*全亮*/display();L=0x00; /*全灭*/display();while(1) /*进入死循环,重复执行程序*/{L=0x01; /*LED1亮*/display();for(i=0;i<8;i++) /*LED右移8次点亮*/{L=L<<1; /*L左移1位*/display();}L=0x80; /*LED8亮*/display();for(i=0;i<8;i++) /*LED左移8次点亮*/{L=L>>1; /*L右移1位*/display();}}}五、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熟悉了专用的调试环境,并练习了编写代码、编译链接、烧写程序、调试运行等一系列的实验步骤,对C51单片机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
班级..... 学号 ..... 姓名某某指导教师 ..... 成绩实验题目实验一、labview 的基本运算实验时间2014.10.20一、实验目的1、了解labview的操作界面;2、熟悉labview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1、编写一个用于判断数值大小的程序,当两个数都大于等于100时,绿指示灯亮;有一个数值大于100时,红指示灯亮。
2、利用随机数模块产生三个0~6的随机数,如果这三个随机数相等,则指示灯亮。
三、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熟悉了labview操作界面,熟练了labview的基本操作。
附:前面板和程序框图班级..... 学号 ..... 姓名某某指导教师 ..... 成绩实验题目实验二、利用labview求多项和实验时间2014.10.25一、实验目的1、学会利用labview求多项和。
二、实验内容1、计算1!+2!+3!+...+50!=?2、计算e的近似值:e=1+1/1!+1/2!+...+1/n!,分别计算n=50和n=100时e的近似值。
三、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利用labview求多项和。
附:前面板和程序框图班级..... 学号 ..... 姓名某某指导教师 ..... 成绩实验题目实验三、利用labview 绘制函数图形实验时间2014.11.1一、实验目的1、学会利用labview 绘制函数图形。
二、实验内容1、绘制函数图形:x的范围从0到100。
用公式节点和波形图标完成:y=x*x*x-x*x+5。
三、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利用labview 绘制函数图形。
附:前面板和程序框图班级..... 学号 ..... 姓名某某指导教师 ..... 成绩实验题目实验四、条件结构的使用实验时间2014.11.2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条件结构。
二、实验内容1、条件结构的使用:利用枚举类型作为条件输入,计算两个数值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三、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使用条件结构。
实验一动作稳定实验(不随意运动)实验目的:动作稳定性是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受自身和外界很多因素影响,由于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手臂肌肉的震颤,应当尽量保持不动。
实验测定优势手的不随意运动量,学习测量控制不随意运动能力方法以及保持手臂的稳定能力。
颤动范围越大控制能力越低,反之控制能力越强。
一个人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这种身体不由自主运动也会比没这种情绪时明显。
因此,颤动范围又可作为情绪强度的指标。
控制不随意运动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实验仪器:动作稳定器、计时计数器.实验内容:用一根戴绝缘的金属测试笔,其直径为1.5mm.。
在九孔曲线槽及楔形槽的测试形状中做直线、曲线运动。
若绝缘笔与边缘接触一次,记出错一次。
实验可记录被试移动的整个时间和接触的次数。
稳定性指标可用碰边次数X时间的倒数表示。
碰边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稳定性越差。
实验步骤:(1)准备。
将动作稳定器、测试笔及计时计数器连接并打开电源开关。
调整“定时时间”。
(2)测试。
九孔测试:被试手握测试笔,悬肘,悬腕,将金属针垂直放入最大直径孔内直至中隔板灯亮后再移出,然后按从大到小顺序重复以上动作。
放入和移出金属笔时,都不允许和边缘接触。
若接触则蜂鸣响,记出错一次。
进孔后前3秒内笔尖碰到洞孔边可忽略不计。
九孔测试以通过最小直径孔作为手臂稳定性指标。
(3)实验数据记录。
思考题:(1)你认为一个人两手的不稳定随意运动的能力是否相关?怎样验证你的想法?相关。
分别测试左右手的不稳定性,看是否相关。
(2)结合人因工程学理论,分析动作稳定在提高手动作业中的劳动绩效的重要性。
有的工作需要很高的动作稳定性,例如绘画师,手工制作等,所以稳定性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所以动作稳定性在作业中很重要,可以通过练习强化。
(3)机械制造领域那些工作要求动作稳定性。
机床加工电子焊接模具制作等。
(4)根据实验分析自身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情绪对于动作稳定性很有影响。
当一个人平心静气的时候测试动作稳定性会比情绪激动时候好。
北理工实习报告北理工实习报告篇一:北京理工大学实习报告专业实习报告前言:作为即将进入大三的学生,我们在开学之际进行了一次实习。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未涉入社会的青年认真的感受一下社会的氛围。
对我来说,这次实习给了我不小的有压力,虽然我以前也做过一些实践活动,但我还是感觉这次实习不一样,因为这次实习我们是带着知识而实习的,在每次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运用以前的那个模式来对待,必须有所改变,也就是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充分理解在这次实习当中所遇到的事物,所以对我感触颇深~一(实习目的1.理论联系实际,巩固与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本学科的感性知识和宽口径范围内专业知识。
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知识,巩固所学理论,为进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实践基础;2.生产实习,是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与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3.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念和事业心、责任感,提高社会觉悟。
二.实习公司介绍: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福田汽车)是中国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商用车企业。
福田汽车成立于1996年8月28日,1998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现有资产300多亿元,员工近4万人,品牌价值达428.65亿元。
北京是福田汽车的全球总部所在地,也是福田汽车的创新中心和业务管理与运营中心。
此外,福田汽车在国内的京、鲁、湘、粤、冀、鄂、辽、新等多省市拥有整车和零部件事业部;在中国、日本、德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拥有研发分支机构;在印度、俄罗斯设立了事业部,在全球20多个国家设有KD工厂,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田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
自成立以来,福田汽车以令业界称奇的“福田速度”实现了快速发展,累计产销汽车超500万辆,曾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商用车销量第一。
目前福田汽车旗下拥有欧曼、欧辉、欧马可、奥铃、拓陆者、蒙派克、迷迪、萨普、风景、时代等十一大汽车产品品牌。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摘要:通过实验测定流体在光滑管、粗糙管、层流管中流动时,借助于伯努利方程计算摩擦阻力系数和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并与理论值相比较。
同时以实验手段计算突然扩大处的局部阻力,并对以上数据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一、目的及任务1.掌握测定流体流动阻力的实验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及突然扩大管和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
3.测定层流管的摩擦阻力。
4.验证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与雷诺数Re 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
5.将所得的光滑管的λ-Re 方程与Blasius 方程相比较。
二、基本原理1.直管摩擦阻力不可压缩流体(如水),在圆形直管中做稳定流动时,由于黏性和涡流的作用产生摩擦阻力;流体在突然扩大、弯头等管件时,由于流体运动速度和方向的突然变化,产生局部阻力。
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较多,在工程上采用量纲分析方法简化实验,得到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果,其方法如下。
流体流动阻力与流体的性质,流体流经处几何尺寸以及流动状态有光,可表示为∆p=f (d ,l ,u ,ρ,μ,ε)引入下列无量纲数群雷诺数Re=μρdu相对粗糙度d ε 管子的长径比dl从而得到),,du (p 2d ld u εμρρψ=∆令λ=Φ(Re ,dε) 2)(Re,2u d d l pερΦ=∆可得摩擦阻力系数与压头损失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
22u d l ph f ⨯=∆=λρ式中 f h ——直管阻力,J/Kg ; l ——被测管长,m ; d ——被测管内径,m ;u ——平均流速,m/s ;λ——摩擦阻力系数。
当流体在一管径为d 的圆形管中流动时,选取两个截面,用U 形压差计测出这两个截面间的静压强差,即为流体流过两截面间的流动阻力。
根据伯努利方程找出静压强差和摩擦阻力系数的关系式,即可求出摩擦阻力系数。
改变流速可测出不同Re 下的摩擦阻力系数,这样就可得出某一相对粗糙度下管子的λ-Re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