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0.96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作用:

《白杨礼赞》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

2. 教学内容:

《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二、学情分析:

1. 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 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三、设计意图:

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 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 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3. “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 自习生字,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 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 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第1、2条作为能力训练目标,第3 条作为德育训练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 诵读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录音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 发现点拔教学法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 练习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生对白杨树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 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七、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

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八、教学过程

由于教材规定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再进一步的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 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 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 收集有关茅盾的介绍和白杨树的图片。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

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自然地就过渡到茅盾先生在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习,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第二块:整体诵读。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

第三块:问题点拨。1、要求学生将第七段中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否调换位置,并比较、朗读、感

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

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层次美和象征美。

2. 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海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并体会白杨树的生活的环境美。

3. 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