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个针灸歌诀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针灸歌诀配方1、头部头风——囟会、玉枕。
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百)偏头痛——悬颅、颔厌。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
(百)头痛——强间、丰隆。
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百)项强恶风——束骨、天柱。
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
(百)项强伤寒——温溜、期门。
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百)瘿气——浮白。
瘿气须求浮白。
(百)疬疮——五里、臂臑。
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
(百)头风头痛——申脉、金门。
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
(标)偏正头痛——列缺、太渊。
列缺头痛以偏正,重泻太渊无法应。
(席)头风——神庭。
神庭理乎头风。
(玉赋)项急——风府。
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
(通)头晕目眩——风池。
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通)脑晕目赤——攒竹。
脑晕目赤,泻攒竹以便宜。
(通)头项强——承浆。
头项强,承浆可保。
(通)头痛难忍——丝竹空。
丝竹空疗头痛不忍。
(通)头项痛——后溪。
头痛,拟后溪以安然。
(通)偏正头痛——列缺。
偏正头痛泻列缺。
(灵)头部痛——列缺。
头部还须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
(兰)伤寒头痛——外关。
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动泻自安然。
(兰)头风——神庭。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玉歌)头项强痛——承浆、风府。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玉歌)偏正头痛——丝竹空、率谷。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玉歌)偏正头痛——风池、合谷。
偏正头风痛难移,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玉歌)眉间疼痛——攒竹、头维。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玉歌)乳鹅——少商乳鹅之症少人医,必用金针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后,即时安稳免灾危。
(玉歌)头痛、眩晕——百会。
头痛眩晕百会好。
(胜)瘰疬——少海、天井。
瘰疬少海天井边。
(胜)头风——风池。
头风头痛灸风池。
(胜)头痛发热——外关。
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痛发热外关起。
《针灸学》歌诀五输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少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取;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取阿是,急救刺水沟。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骨。
下合穴胃合足三里,胆合阳陵泉,膀胱合委中,大肠合上巨虚,小肠和下巨虚,三焦合委阳十二原穴歌诀十二经脉各有原,脏腑原气出此处,阴经原穴以输代,阳经原穴在输外,肺原太渊大合谷,脾经太白胃冲阳。
心原神门腕骨小,肾原太溪胱京骨,心包大陵阳池焦,太冲丘墟肝胆校。
注:大——大肠经;小——小肠经;胱——膀胱经;焦——三焦经十五络穴歌诀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心通里;-三焦外关包内关,膀胱飞扬肾大钟;-胃经丰隆脾公孙,胆经光明肝蠡沟;-任脉鸠尾督长强,最后再有一大络;--脾经大包不可忘。
--十二募穴歌诀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京门肾,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十六郄穴歌诀郄犹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病证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逼,胃经是梁丘,脾经地机切,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觅,心包郄门寻,三焦会宗列,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阳维系阳交,阴维系筑宾穴。
十二背腧穴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四)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外关阳维目锐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
(五)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筋会阳陵髓绝骨,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第四部分经络腧穴各论一、手太阴肺经【歌诀】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
(1)中府(2)云门(3)天府(4)侠白(5)尺泽(6)孔最(7)列缺(8)经渠(9)太渊(10)鱼际(11)少商手太阴肺经(LU)【歌诀】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
二、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身热与胃肠。
1、商阳2、二间3、三间4、合谷5、阳溪6、偏历7、温溜8、下廉9、上廉10、手三里11、曲池12、肘髎13、手五里14、臂臑15、肩髃16、巨骨17、天鼎18、扶突19、口和髎20、迎香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起,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ST)【歌诀】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1、承泣2、四白3、巨髎4、地仓5、大迎6、颊车7、下关8、头维9、人迎10、水突11、气舍12、缺盆13、气户14、库房15、屋翳16、膺窗17、乳中18、乳根19、不容20、承满21、梁门22、关门23、太乙24、滑肉门25、天枢(大肠募)26、外陵27、大巨28、水道29、归来30、气冲31、髀关32、伏兔33、阴市34、梁丘35、犊鼻36、足三里(合)37、上巨虚(大肠下合)38、条口39、下巨虚(小肠下合)40、丰隆(络)41、解溪(经)42、冲阳(原)43、陷谷(输)44、内庭(荥)45、历兑(井)承泣下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咬肌高处迎,下关张口骨支起,头维四五旁神庭,人迎结喉旁动脉,水突人迎气舍中,肌间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上窝中,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线四寸平,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要记清,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髀关髂下平会阴,伏兔膝上六寸中,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膝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虚,条外一寸是丰隆,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凭,陷谷跖趾关节后,次中指缝寻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记清。
中医针灸歌诀1、周身经穴赋(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兮大指侧,少商鱼际兮太渊穴,经渠兮列缺,孔最兮尺泽。
侠白共天府为邻,云门与中府相接。
(凡十一穴,左右二十二穴。
)(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兮大肠之经,循商阳兮二三而行,历合谷阳溪之腧,过偏历温溜之滨,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髎五里之程。
臑髃上于巨骨,天鼎纡乎扶突,禾髎唇连,迎香鼻迫。
(凡二十穴,左右共四十穴。
)(3)、足阳明胃经胃乃足之阳明,厉兑趋乎内庭,过陷谷冲阳之分,见解溪丰隆之神,下巨虚兮条口陈,上巨虚兮三里仍。
犊鼻引入于梁丘阴市之下,伏兔上贯于髀关气冲之经。
归来兮水道,大巨兮外陵,运天枢兮滑肉,礼太乙兮关门。
梁门兮承满,不容兮乳根。
乳中之膺窗屋翳,库房之气户缺盆。
气舍水突,人迎大迎,地仓兮臣髎续,四白兮承泣分,御颊车于下关,张头维于额垠。
(凡四十五穴,左右共九十穴。
)(4)、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兮脾中州,隐白出兮大趾头,赴大都兮瞻太白,访公孙兮至商丘。
越三阴之交而漏谷,地机可即,步阴陵之泉而血海,箕门是求。
入冲门兮府舍轩豁,解腹结兮大横优游。
腹哀食窦兮,接天溪而同派,胸乡周荣兮,缀大包而如钩。
(凡二十一穴,左右共四十二穴。
)(5)、手少阴心经迨夫真心,为手少阴。
少冲出乎小指,少府直乎神门。
阴郄通理兮,灵道非远。
少海青灵兮,极泉何深。
(凡九穴,左右一十八穴。
)(6)、手太阳小肠经手之太阳,小肠之荣。
路从少泽,步前谷后溪之隆,道遵腕骨,观阳谷养老之崇。
得支正于小海,逐肩贞以相从。
值臑俞兮遇天宗,乘秉风兮曲垣中。
肩外俞兮肩中俞,启天窗兮见天容。
非由颧髎,曷造听宫。
(凡十九穴,左右三十八穴。
)(7)、足太阳膀胱经足膀胱兮太阳,交背部之二行。
穷至阴于通谷之口,寻束骨于京骨之乡。
申脉命仆参以前导,昆仑辟金门于踝旁。
奋跗阳飞扬之志,转承山承筋之行。
至于合阳委中委阳,浮郄殷门以岐往,承扶秩边而胞肓。
入志室兮肓门胃仓,开意舍兮振彼阳纲。
出魂门兮隔关,乃譩譆乎神堂。
针灸穴位歌诀大全三里穴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穴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
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穴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穴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穴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穴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穴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专肿腰尻痛。
脚胯痛难禁,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
须将穴下针。
环跳穴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
阳陵泉穴阳陵泉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
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穴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数欠,懊憹及心忪,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
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
列缺穴列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
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手腕全无力,口禁不开牙。
若能辨补泻,诸病恰如拿。
针灸歌诀完整版一、五输穴歌井荥输经合五穴,系由肢端向肘膝,按其脉气小到大,第一所出为井穴,二溜为荥三注输,所行为经入为合。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间接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接束骨,昆仑委中膀胱经;涌泉然谷和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穴,支沟天井属三焦;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是胆经;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二、十二原穴歌十二经脉各有原,脏腑原气过止处,阴经原穴以输代,阳经原穴在输外。
肺原太渊大合谷,脾经太白胃冲阳。
心原神门小腕骨,肾原太溪胱京骨,心包大陵焦阳池,肝原太冲胆丘墟。
(注:大——大肠经;小——小肠经;胱——膀胱经;焦——三焦经。
)三、十五络穴歌1、肺络列缺偏大肠,胃络丰隆脾公孙,心络通里小支正,膀胱飞扬肾大钟,心包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注:偏——偏历;小——小肠经;焦——三焦经。
)2、膀胱飞扬肾大钟,脾经公孙胃丰隆,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通里心,心包内关焦外观,肝经蠡沟胆光明,脾之大络名大包,督脉长强任鸠尾。
四、十二募穴歌心募巨阙肝期门,心包膻中肾京门,肺募中府胃中脘,小肠关元焦石门,膀胱中极胆日月,大肠天枢脾章门。
五、十六郄穴歌1、孔最温溜肺大肠,水泉金门肾膀胱,中都外丘肝与胆,阴郄养老心小肠,郄门会宗心包焦,地机梁丘脾胃相,交信跗阳阴阳跷,筑宾阳交维阴阳。
2、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列,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六、八脉交会穴歌1、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缝,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针灸四十八症处方歌诀一、头痛(四经、寒热湿;肝阳、痰浊、瘀;血虚、肾虚)【寒热湿邪四经分,肝阳血虚痰肾瘀】1.外感头痛:外感头痛肺胆督,百风太列四经分,阳明堂竹内庭谷,少阳外关率足临,太阳天柱后溪脉,厥阴内关太神聪,风寒风门热曲椎,风湿头痛阴陵泉。
2.内伤实痛:内伤实痛胃胆督,百会风池头维总,肝阳太冲太侠溪,痰浊阴陵太阳隆,血海内关膈血瘀。
3.内伤虚痛:内伤虚痛胃胆督,百会风池三里足,血虚阴交肝脾俞,肾虚肾俞溪悬钟。
4.偏头痛:肝胆三焦偏头痛,外泣风隆太冲率,头维角孙祛头风。
二、面痛(寒热、瘀滞、眼、额、颌)【寒热瘀滞眼额颌】手足阳明足太阳,攒下地谷四风池。
风寒列缺热池泽,淤滞太冲阴交通,眼痛阳白丝竹外,额痛颧髎迎香逢,颊车翳风庭浆颌。
三、面瘫(寒、热、复)【面瘫寒热恢复三】手足阳明与太阳,四白阳白鱼腰攒,颧颊地谷昆仑配。
风寒风池热曲池,迎香水沟三里复。
四、落枕(寒、瘀、肩、背)【落枕寒瘀肩背痛】落枕阿是小肠胆,肩劳后悬压痛点,风池谷寒瘀内关,肩痛肩髃加外关,背痛天宗肩外俞。
五、漏肩风(太阳、阳明、三焦、外邪、瘀血、气血虚)【漏肩治分三阳经,外邪瘀血气血虚】手部三阳阿是穴,贞前髃髎压痛点,太阳后溪阳明谷,三焦外关谷风邪,内关膈俞气血瘀,三里气海气血补。
六、肘劳(外上、内下、外部)【肘劳三阳三部位】三阳经筋阿是穴,外上三里谷池髎,内下阳谷小海针,鹰嘴外关天井索。
七、腰痛(太阳督脉、寒湿、瘀、肾虚、坐骨神经)【太阳督脉寒湿瘀,肾虚坐骨神经痛】大肠委中阿是腰,太阳申脉督后溪,寒湿阳关瘀膈俞,命门肾志肾虚痛。
坐骨神经胆膀胱,脊委阳虚大骨环。
八、痹症(行、痛、着、热)【行痛着热四痹分】痹症阿是循经配,行痛着热四痹分。
行痹膈俞血海加,痛痹关元肾俞疗,着痹阴陵足三里,热痹曲池与大椎。
九、中风【肝阳风痰与痰热,虚风气虚瘀5型】1.中经络(肝阳、风痰、痰热、虚风、气虚瘀;头晕、复视、口歪;尿失禁、便秘;上下肢不遂、足内翻)心包督脾经络中,关中三泉水沟泽。
中医针灸歌诀完整版大全,每日必背2020-02-12 10:55 来源:好大夫教育4583人中医针灸歌诀完整版大全,每日必背,好大夫教育整理详细资料如下:第一章:针灸腧穴歌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六郄穴歌郗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郗,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郗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经穴个数手太阴肺个十一,大肠二十脾二一,胃经四五肾二七,三焦二三胆二四。
小肠一九膀六七,心包与心个数九,任二十四督二八。
十五络穴歌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 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络肾膀飞扬。
脾之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十二背俞穴歌胸三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六大肠小十七,膀胱俞与十九平。
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
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寻。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中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腧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寻。
六十六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针灸歌诀全汇总
针灸歌诀全汇总,分部位、病症、操作技巧如下:
一、头部:
1.针灸头痛,脑门三分,太阳、风池、承浆;
2.眼疾眩晕,太阳、攒竹、肝俞;
3.耳鸣耳聋,太阳、听会、耳门;
4.面瘫口眼斜,趺跖、颊车、四白;
5.鼻塞流涕,大椎、印堂、迎香。
二、颈部:
1.肩颈痛楚,肩井、风池、天柱;
2.痰喘咳嗽,夹脊、风门、肺俞;
3.颈椎不适,风府、大椎、太阳;
4.眩晕目眩,风池、攒竹、迎香;
5.头晕烦躁,百会、大椎、足三里。
三、背部:
1.肩背疼痛,颈肩、肺俞、脊中;
2.腰背酸痛,大椎、腰俞、中脘;
3.乳腺增生,膀胱俞、丰隆、涌泉;
4.背部道素,大椎、脊中、腰俞。
四、手臂:
1.手臂酸痛,肩井、劳宫、外关;
2.手指麻木,心俞、极泉、大椎;
3.手腕扭伤,手三里、内关、神门;
4.肘骨折伤,深邃、内关、肘髎。
五、腰部:
1.腰椎间盘,肾俞、中脘、命门;
2.腰肌劳损,腰俞、大椎、肺俞;
3.坐骨神经痛,大殿、膀胱俞、承山;
4.男性阳痿,伏兔、气海、命门。
六、腿部:
1.膝关节疼痛,阳陵泉、曲池、足三里;
2.脚肿水泡,太溪、涌泉、荥穴;
3.脚底肌肉疼,太溪、足三里、夹足;
4.腿筋扭伤,风池、曲骨、膝关、外关。
针灸取穴歌诀汇总!一、治感冒病歌诀感冒风池补合谷,太阳大椎泻复溜,鼻塞迎香上星加,尺泽咳嗽二商喉。
大椎、风池对外感风寒具有较强的发散作用。
补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
鼻塞不通,前额疼痛可加迎香、上星。
咳嗽加尺泽。
喉痛加少商、商阳(此即二商)。
二、治咳喘歌诀治咳肺俞加中府,内关尺泽三里伍,哮喘天突膻中刺,痰多丰隆与合谷。
肺俞、中府为肺的俞穴与募穴,内关为治疗胸胁部病症要穴。
加尺泽、足三里,补土而又生金清肺热。
哮喘时取上穴再加天突,膻中,若是痰多可刺丰隆、合谷。
三、治胃肠病歌诀胃肠之病俞募全,三里巨虚加内关,腹泻隔奏灸神阙,酸多公孙并行间。
肠胃病,如肠胃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可用“俞募配穴”治疗,一般用胃俞、中脘即可,也可同用大肠俞与天枢,或小肠俞与关元,再配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及内关等。
腹泄可隔姜灸神阙穴。
反酸可加公孙、行间。
四、治肿胀歌诀肿胀肾俞膀胱俞,京门中极不可漏,三里地机多有用,三阴交穴并复溜。
肾为水脏,开窍于二阴。
膀胱为津液之府,职司小便,脾主运化水湿,脾肾阳虚肿胀,可以用肾与膀胱的俞募穴,脾经的三阴交、地机,还可加足三里。
五、治小儿遗尿歌诀遗尿神门并关元,三阴交穴和兑端,膀胱俞募配三里,调整习惯愈不难。
用膀胱经俞募穴膀胱俞、中极,加关元、三阴交,再加神门、足三里、兑端,治疗遗尿病效果较好,在治疗期间,嘱患儿调整习惯,白天注意不要过度疲劳,傍晚后尽量少饮水。
六、治妇女病歌诀妇科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要记牢,更年石门三里穴,归来太冲痛经消,经少气海并带脉,经多隐白大敦妙。
妇科病书主要涉及冲脉、任脉以及肝,脾两条经络,可用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通治,如为更年期病症加石门、足三里,同时还可以配合对症加一些其它穴,如失眠加印堂,头晕加百会等。
痛经针归来、太冲。
月经过少不畅取气海、带脉,月经过多取隐白、大敦。
如属虚证,可灸隐白。
七、治心神病歌诀心神三里三阴交,神门关元合谷捎,头痛太阳列缺好,失眠涌泉印堂要,眩晕内庭百会刺,内关中脘呕吐消,心悸内关合心俞,肾俞太冲可通调。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它以针刺和灸烧的方法来
治疗疾病。
要学好针灸学,需要对各论歌诀有一定的了解。
1.面诊论:面色青黄是寒热,脉来缓急是虚实。
脾胃积滞面板滑,中焦血少面赤热。
2.推拿论:身疼有寒用温推,身热有痛用凉按。
疼涌须重按不顶,移动须缓少用力。
3.针灸论:气下路开阳明,阴阳调和扶正气。
清热降气止呕逆,
解肌消肿止痛惊。
主穴配从提神益,调节营卫固本根。
手掌脚底凡百病,脏腑病证一样看。
4.方论:方中有草硷,轻重相当对证用。
毒药去芥为内,戒慎用
法防误伤。
5.五输论:以察脉知五输,以用针调逆顺。
肺经手太深灸,脾胃
脉平输下针。
肝经少波手太过,心经手心针灸法。
肾经手神先投入,
别动手原地推锤。
6.经络论:十二经络识别清,三阴三阳归经定。
经脉平行决取穴,络脉紧贴窥探龙。
好针发挥慢且准,惊蛰一针英雄变。
这些各论歌诀是学习针灸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需要不断地学习和
掌握。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
和穴位进行治疗。
只有掌握了各论歌诀,才能更好地应用针灸学来治
疗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针灸45个必背口诀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为了帮助针灸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针灸知识和技巧,以下为大家总结了45 个必背口诀。
一、经络穴位口诀1、任督二脉走正中,十四经脉紧相连。
2、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3、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4、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5、心经穴位九穴真,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小肠经穴十九中,少泽前谷后溪隆,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中,肩贞臑俞接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连天窗逢,天容颧髎听宫终。
二、穴位定位口诀7、尺泽肘中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8、孔最腕横纹上 7 寸,太渊掌后横纹桡侧端。
9、鱼际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10、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 01 寸。
11、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 01 寸。
12、合谷在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13、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14、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 2 寸处。
15、曲池在肘区,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三、针刺手法口诀16、进针手法要轻柔,缓慢刺入防疼痛。
17、提插捻转要适度,得气感应细心求。
18、补泻手法分阴阳,徐疾轻重各有方。
19、烧山火能补虚寒,透天凉可泻实热。
20、迎随补泻看经脉,顺经为补逆为泻。
四、针灸配穴口诀21、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22、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3、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24、坐骨刺环跳,腿疼阳陵透。
25、上肢取曲池,下肢阳陵泉。
26、酸痛取阿是,昏厥人中苏。
五、针灸禁忌口诀27、孕妇针刺要谨慎,腰骶腹部穴位禁。
28、小儿囟门未闭合,头部穴位莫深针。
29、大醉大怒与过劳,饥饿过饱皆不宜。
30、皮肤破损有炎症,避开病灶防感染。
六、常见病针灸治疗口诀31、感冒风池和大椎,头痛太阳加印堂。
32、牙痛下关与颊车,面瘫地仓透颊车。
针灸学歌诀汇总针灸学歌诀汇总如下:
1. 经穴总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少商鱼际及太渊;
尺泽孔最列缺处,经渠尺泽在臂前;
大椎陶道三四间,肺俞身柱在肩端;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在乳上动脉边;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间;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一寸连;
鱼际掌侧横纹头,太渊掌后纹下安;
鱼际直上横纹处,少商穴在大指端。
2. 十二经脉歌诀:
手太阴肺中府始,少商穴止于拇指端;
手阳明经商阳始,少泽穴止于食指端;
足阳明经厉兑始,至迎香于鼻翼端;
足太阴经隐白始,至大包于腋窝端;
手少阴心起于极泉,神门穴止于掌中端;手太阳经小海始,至听宫于耳前端;
足太阳经至阴始,束骨穴止于脚趾端;
手少阳经天井始,至耳门于耳前端;
足少阳经光起始,止窍阴于脚趾端;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终止于中指端;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于小指端;
足厥阴肝经大敦始,止于蠡沟于脚内踝端;足少阴肾经涌泉始,止于俞府于胸前正中线。
针灸学必背歌诀1. 头面颈项九针病,三阴三阳十二分。
2. 胸胁八针中间取,背俞华佗腹募寻。
3. 四肢肘膝以下藏,五输穴内更来问。
4. 脏腑经络记住位,募原别使要记真。
5. 记住穴位能治病,学医针灸是妙法。
6. 针灸之法真奇妙,十二经脉是纲领。
7. 奇经八脉横配合,脏腑器官是基础。
8. 疾病性质有寒热,虚实补泻巧施针。
9. 经脉循行有方向,手指同身寸法量。
10. 配穴方法有主客,上下左右各有道。
11. 毫针之法须精通,补泻得当有奇效。
12. 针灸治疗讲配穴,配穴得当病自消。
13. 配穴方法有原则,掌握原则是关键。
14. 阿是之法也须知,病变在阿是刺之。
15. 胸胁病变取背俞,心腹疾病取募原。
16. 头项病变取手足,腰背疾病取对应。
17. 耳部疾病取手足,目部疾病取肝俞。
18. 小肠中气不足病,心经有热神志病。
19. 大肠经病主津液,胃经积热口齿病。
20. 膀胱经热小便赤,肝经受病两胁痛。
21. 三焦火热主气发,胆热口苦眼不明。
22. 心经火热舌难伸,脾经积热口唇病。
23. 肺经受病皮毛焦,肾经受病耳聋鸣。
24. 脾经虚弱不摄血,肝经积热月经病。
25. 小肠经虚小便频,膀胱虚弱小便病。
26. 三焦虚弱津液脱,胃经虚弱唇口干。
27. 肺弱喘促咽喉病,大肠虚弱为泄泻。
28. 肾弱为肿膀胱病,心火过旺口舌烂。
29. 心弱心烦口舌病,脾弱腹胀胃火盛。
30. 肺弱受风自汗出,肝弱则为头目病。
当然,以下是另外30条针灸学必背歌诀:1. 头面病治宜浅针,胸背俞穴深刺寻。
2. 肩肘腕掌求中渚,脊背膀胱用俞募。
3. 腰骶宜用环跳针,膝关阳陵要当记。
4. 足下三里及解溪,踝上四穴太溪觅。
5. 胸胁胀满求内关,脘腹疼痛刺公孙。
6. 心悸神昏取神门,心包募穴在膻中。
7. 半身不遂求肩髃,发热恶寒合谷收。
8. 癫狂针灸求内关,人中百会不可缺。
9. 口眼歪斜取颊车,地仓合谷针向斜。
10. 泄泻痢疾求中脘,天枢大肠莫错过。
11. 咳嗽气喘取肺俞,太渊列缺双穴撮。
十四经经穴歌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停,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足太阴脾经经穴歌(共21穴):足太阴经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阴心经经穴歌(共9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歌(共19穴):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宗上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歌(共67穴):足太阳穴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大杼背部第一行,风门肺俞厥阴四,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接三焦,肾俞气海大肠俞,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腰踝当,会阳阴尾骨外取,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附分挟脊第二行,魄户膏肓与神堂,譩譆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肓门志室续胞肓,二十一椎秩边场,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跗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连束骨,通谷至阴小趾旁。
足少阴肾经经穴歌(共27穴):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宜,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集,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1寸辟,步廊神封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针灸治疗临床内科病症识记歌诀
1.头痛:头痛百会风池穴,外感太阳和列缺,内伤实证加头维,虚证则加三里穴。
2.2.面痛:面痛攒竹四白穴,下关地仓面部穴。
再加合谷风池穴,祛风通络止痛绝。
3.3.落枕:落枕阿是外劳宫,肩井后溪悬钟从,舒筋通络又活血,落枕病痛疗效绝。
4.4.肩周炎:肩周炎用肩三针,再加肩前阿是穴,通经活血又止痛,老年肩疾疗效绝。
5.5.腰痛:腰痛阿是大肠俞,再加委中治疗足,通经活血又止痛,腰痛疾患疗效独。
6.6.坐骨神经痛: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
治则: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7.7.痹症:六大关节部位取穴为主,再加阿是。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
8.8.面瘫:面瘫阳白四白穴,攒竹鱼腰颧髎穴,夹车地仓合谷穴,再加昆仑委中穴。
治则: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以手足阳明,太阳经为主。
9.9.痿症:上肢:肩髃曲池合谷穴。
下肢:髀关阳陵三阴穴。
治则:祛邪通络,濡养经筋。
10.中风:(1)中经络:上肢:极泉尺泽内关穴。
下肢:委中三里(水沟)三阴穴。
治则: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2)中脏腑:百会,水沟,内关,素髎穴。
治则:醒神开窍。
11.眩晕:(1)实证:眩晕实证用百会,风池内关太冲随。
治则:定眩,平肝化痰。
(2)虚证:眩晕虚证用百会,风池三里肝肾随。
治则:定眩,补气养血。
12.痫症:(1)发作期:痫症百会与水沟,内关后溪涌泉谋。
再加太冲和丰隆,发作时为主穴求。
(2)间歇期:太冲丰隆阳陵泉,间使鸠尾筋缩连,化痰熄风又通络,间歇时期治疗验。
13.不寐:不寐安眠四神聪,神门印堂一起用。
再加申脉与照海,安神利眠疗效宗。
14..郁证:郁证百会与神门,内关水沟太冲寻。
疏肝解郁调神气,治疗郁证各证型。
15..心悸:心悸内关郗神门,厥阴巨阙膻中寻。
安神定悸,心悸各证疗效神。
16..感冒:感冒风池太阳穴,大椎合谷列缺穴。
-----祛风解表。
17.咳嗽:咳嗽主穴肺天突,外感列缺合谷府,内伤太渊三阴交,咳嗽病症皆消除。
(府:中府)
18.哮喘:哮喘肺俞定喘穴,列缺尺泽膻中穴。
——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19..胃痛与呕吐:胃痛主穴有中脘,再加内关三里全。
若有呕吐加胃俞,胃痛呕吐病症散。
20.腹痛:腹痛下脘三里穴,天枢太冲关元穴。
(可加中脘,三阴穴)—通调腑气,缓急止痛。
21.泄泻:泄泻大肠天枢穴,神阙巨虚三阴穴。
实证(急性):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虚证(慢性):天枢,神阙,公孙,三里。
21. 22.便秘:便秘支沟天枢穴,水道归来丰隆穴。
再加大肠治疗穴,调肠行滞通便绝。
22. 23.癃闭:实证秩边阴陵泉,膀胱中极三阴全。
虚证秩边与关元,三焦脾肾膀胱选。
23. 24.月经不调:月经不调三阴交,气海血海关元疗。
24. 25.痛经:痛经主穴三阴交,实证中极和次髎..。
虚证气海三里疗。
(次髎为经验穴。
)
25. 26.经闭:经闭关元三阴交,归来合谷肾俞效。
(血枯:归来,关元,三里;血滞:归来,中极,三阴交)
27.崩漏:崩漏主穴三阴交,实证公隐..关元疗,虚证地机三里海.。
(公孙,隐白,气海)
28.绝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三阴交,肝脾肾腧气海疗。
29.阴挺:阴挺百会三阴交,子宫气海维道疗。
30.带下:带下阴陵三阴交,带脉中极白环疗。
(可加关元)
31.遗尿:遗尿主穴三阴交,膀胱中极关元疗。
32.瘾疹:瘾疹曲池合谷穴,血海膈俞委中..穴。
(委中又名血郄)------疏风和营。
33.蛇串疮:蛇串曲池合谷穴,再加夹脊阿是穴。
阳明经穴为主穴,清热解毒利湿邪。
34.痄腮:痄腮翳风颊车穴,外关合谷关冲穴。
(可灯火灸角孙穴)---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35.乳痈:乳痈主穴有肩井,期门内关与内庭。
膻中乳根少泽并,逐乳消痈效堪绝。
36.目赤肿痛:目肿精明风池穴,太阳合谷太冲穴。
----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37.耳鸣耳聋:耳疾实证翳风穴,听会侠溪中渚穴。
虚证主穴有听宫,太溪照海疗效中。
38.鼻渊:鼻渊列缺合谷穴,迎香印堂风池穴。
------清热宣肺,通利鼻窍。
39.牙痛:牙痛虚证下关穴,再加大迎太溪穴。
实证下关和颊车,合谷二间内庭穴。
40.咽喉肿痛:咽痛合谷内庭穴,尺泽少商关冲穴。
--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育阴潜阳。
41.晕厥:晕厥治疗水沟穴,中冲涌泉三里穴。
实证合谷太冲穴,虚证气海关元百会穴。
42.虚脱:虚脱百会素髎穴,神阙关元内关穴。
———回阳固脱,苏厥救逆。
43.高热:高热治疗大椎穴,曲池合谷外关穴。
再加十宣十二井,各种高热均能解。
44.抽搐:抽搐主穴有水沟,内关合谷太冲谋。
(可加筋缩)---醒脑开窍,息风止痉。
45.心绞痛:心绞痛有内关穴,阴郄郄门膻中穴。
再加巨阙为主穴,兼用鸠尾至阳穴。
行气通阳,化瘀止痛。
46.胆绞痛及蛔虫:胆疾胆囊阳陵穴,绞痛肝胆期门月。
蛔虫迎香四白穴,配上鸠尾和日月。
47.肾绞痛:肾绞痛用三焦肾,关元阳陵三阴存。
-----清热利湿,通淋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