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生物第四章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922.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作用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2、绿色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2)水分的运输途径:水分从土壤溶液进入根部,通过根表皮以内的细胞,进入成熟区的导管,然后进入茎的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的导管,到达叶肉细胞,通过气孔蒸发出去。
无机盐溶解于水中,随水分子进入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1)叶片的基本结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上有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户,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2)水分从活得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
(3)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去。
(4)蒸腾作用过程: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5)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可降低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被灼伤。
②促进植物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③提高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表达式:(场所:叶绿体)(3)在农业上的应用:间作套种与合理密植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概念: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CO2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呼吸作用表达式:(场所:线粒体)(3)意义: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5、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1)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2)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3)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重点难点总结一、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1)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①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随之增强②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③温度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范围。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3.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其主要功能。
相关知识链接1.从人体的结构层次上看,血液属于组织,其中的细胞为血细胞。
2.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以及通过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都是通过血液进行运输的。
教材51页资料分析——分析血液的成分(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的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层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
两层的交界面还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与血小板。
(抗凝剂是指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或称抗凝物质)(2)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对血液成分进行的化验检查,病人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作为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参考。
一般来说,血常规化验单上注明了血液中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等的测定值和正常参考值。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1.成分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0%),其次是血浆蛋白(约占7%),其余是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此外血浆中还含有许多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的血浆蛋白。
2.主要作用: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教材52页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重点、难点) (1)目的要求: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材料用具: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①将显微镜对好光,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生活在草地进化现代人类地球环境发生变化森林古猿生活在森林进化现代类人猿二、人的生殖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2.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精子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分化继续发育分娩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婴儿完成受精形成组织和器官怀孕八周左右卵细胞 1在母体子宫内发育40周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三、青春期1.青春期身体发育: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肺功能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性发育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着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3、青春期的卫生: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卫生保健: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 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卫生保健:3心理卫生: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很师长密切交流四、计划生育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量;能源物质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2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非能源物质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无机盐的作用:二、消化和吸收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30—31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2.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淀粉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胃: 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消化道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肛门:粪便由此排出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位于消化道外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位于消化道内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3.小肠的结构特点: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酶胃液、胰液、肠液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三、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1.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营养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食品安全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系统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肺:气体交换的场所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3功能:气体交换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氧气外界空气肺泡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完成2.体内的气体交换: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二氧化碳条件:毛细血管与肺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结果:静脉血动脉血氧气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条件: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结果:动脉血静脉血三、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1.细胞中的呼吸作用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2.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四、空气的质量与健康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血液循环系统血管心脏一、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图片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二、血流的管道—血管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有四个腔: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心房心室动脉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2.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毛细血管---------------------------------------------------------------------------------------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脉右心室2出血的初步护理: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四输血与血量1、血量:占体重的7-8%2、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排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二、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尿道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四、尿的排出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五、人粪尿的处理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建沼气池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第六章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体1.结构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神经突起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轴突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髓鞘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二.人的视觉和听觉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P89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外膜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虹膜:中膜的前部,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眼球中膜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内膜: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晶状体:双凸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容物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1.视觉的形成:1成像: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2形成视觉:经折光沿着视神经传导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2.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2.耳的结构和功能:耳郭外耳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1中耳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半规管内耳前庭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2听觉的形成沿外耳道沿着听小骨传导沿着听觉神经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大脑的听觉中枢3形成听觉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区别于:应激性2.膝跳反射的实验:P101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现象: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跳起来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神经中枢:脊髓灰质内的膝跳反射中枢3.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102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4.反射的类型简单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复杂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四激素调节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性腺: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大肆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草原过度放牧,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环境等2、环境污染: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书P115.117新中考P60.11题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见书P118新中考P63.33题水污染:太湖水滋生大量蓝藻,湖水变臭类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控制措施:书P118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噪音污染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保护森林和植被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发展出语言等特。
2. 胎儿发育的条件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卵→胚胎→胎儿
3. 青春期特点及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特点:身体外型改变、体内机能改变、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
六大营养物质。
2. 消化和吸收
3. 关注合理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2.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 呼吸废物的排出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 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 血流的管道-血管
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动周期→心房、心室交替收缩和舒张。
4. 输血与血型。
A型、B型、AB型、O型。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 尿的形成和排出。
2.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调节。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心脏解剖图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_思维导图模板_知犀官网血液血管心脏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男子:5.0×1012个/L;女子:4.2×1012个/L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贫血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4~10×109个/L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发炎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100~300×109个/L止血和加速凝血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较深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较深或较浅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占体重的7-8%A型、B型、AB型、O型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四节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四节的笔记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摄取食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出残渣。
2.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和胃腺等。
3. 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经过物理和化学消化两个过程。
物理消化包括咀嚼和胃的搅拌等,使食物变小、变碎、变软;化学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分解,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4. 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主要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并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5. 消化系统的保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保护消化系统的健康。
例如,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
以上是一般性的内容,具体可能因教材版本、地区差异及教学实际而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四章第四节的具体内容,并整理成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三节笔记
一、消化和吸收
1.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是一条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和胃腺。
2.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物理消化是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使食物变得细小,便于吞咽和消化。
化学消化是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3. 食物经过消化后,被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然后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二、消化酶
1.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分泌的,能够催化食物分解的酶。
这些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 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的分解,胃中的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催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分解。
三、营养物质
1.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水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需的物质。
2.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够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维生素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具有调节体温、运输物质等作用。
无机盐是人体中含量较少的物质,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B.出现炎症时,2的数量会增加C.3的数量过少,则伤口会流血不止D.若仅以血细胞作为亲子鉴定的材料,可以选用1或2或3答案:D分析:图中:1是红细胞,2是白细胞,3是血小板,4是血浆。
A.1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正确。
B.2白细胞又称为吞噬细胞,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当人体患有炎症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增多,某些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B正确。
C.3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 正确。
D.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中具有细胞核的只有白细胞。
所以,血液成分中可以用于DNA鉴定的是2白细胞,D错误。
2、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C.甲图演示呼气,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D.乙图演示呼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答案:C分析: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A.甲图中的气球为回缩状态,模拟呼气。
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升高,A错误。
B.乙图中的气球为充盈状态,模拟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B错误。
第四章代谢废物的排出一、排泄1.排泄的概念?代谢废物有哪些?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2.排泄的主要途径(3条,涉及到哪个系统或器官,以什么形式排出)?皮肤:汗液;呼吸系统: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主要器官为肺泌尿系统:尿液,主要器官为肾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1.肾的宏观结构组成(3部分)?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成:皮质、髓质、肾盂基本单位:肾单位2.肾单位的组成(2部分或3部分)?人体有多少个肾单位?组成:肾小管、肾小体(肾小球和肾小囊);200多万个3.肾单位各组成部分各自分布在哪里?肾小体:皮质;肾小管:皮质和髓质。
因此皮质比髓质颜色深4.两端均与毛细血管相连的是哪个结构?两端均与小动脉相连的是哪个结构?出球小动脉肾小球5.血液在肾单位里的流动路径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在流经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前为动脉血,之后变为静脉血6.流出肾脏的血液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血液中各种物质成分的变化?减少的物质:氧气、水、无机盐、尿素尿酸、营养物质等明显减少的:氧气、尿素增加的物质:二氧化碳7.尿液的形成过程(2个)?原尿形成于哪个结构?尿液形成于哪个结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形成于肾小囊中,尿液形成于肾小管中8.尿液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物质被滤过出来?有哪些物质被重吸收送回血液?部分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尿酸等物质被滤过出来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送回血液9.血尿和蛋白尿可能是哪个结构发生病变?出现糖尿可能是哪个结构发生病变?血尿和蛋白尿:肾小球糖尿:肾小管10.血液、血浆、原尿、尿液四种液体成分比较(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尿素)?血液:血浆、血细胞血浆: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原尿: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尿液:水、无机盐、尿素1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作用?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12.排尿的意义?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三、汗液的形成和排出1.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2.皮肤的结构组成?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分布在皮肤哪个结构?表皮(角质层和生发层,上皮组织)和真皮(结缔组织);分布在皮肤的真皮部分。
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起源和发展一、人类起源1.人类起源的两种观点:神创论(各种生物是由神创造出来的)和进化论(各种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来的,各种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形态结构与人类非常相似,与人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从猿到人类的进化证据:古人类化石,300万年前“露西”骨骼化石;东非人制造的工具化石;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在体质特征方面的相似性。
4.人类的发展体型: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使用工具: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会使用并制造各种复杂的现代化工具着衣: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美观二、人的生殖2.生殖过程①排卵:卵巢产生卵细胞后排出到输卵管内②受精:③卵裂: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④怀孕: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的过程。
⑤胚胎发育: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后,吸收母体的营养,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步发育成胚胎。
经过8周左右的发育,外形上初具人形,此时的胚胎叫做胎儿。
此后的发育叫做胎儿发育。
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排除废物。
⑥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
三、青春期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的结合过程,在众多精子中只有1个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1.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储存和输送精子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排出精液和尿液输精管:输送精子前列腺:分泌粘液精囊腺:分泌粘液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也是月经流出的通道子宫: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第四单元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二、消化和吸收消化:食物(大分子)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