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653.25 KB
- 文档页数:8
护理学基础教案教案:护理学基础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 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各个方面,包括患者观察、体温测量、心率测量等。
3. 培养学生的护理学基本技能,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护理学基础概述- 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观- 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患者观察与评估- 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的观察方法- 患者意识状态的评估- 患者视听觉功能的评估3. 体温测量- 体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体温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体温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4. 心率测量- 心率的定义和意义- 心率的测量方法和常见心律失常- 心率异常的监测和护理措施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授护理学基础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应用。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患者案例,培养学生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能力。
3. 实践操作:在实验室或临床实习中,让学生亲自操作体温计和心率仪器,掌握测量技巧。
4.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表现。
3. 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教学资源:1. 护理学基础教材。
2. 实验室设备和模拟患者案例。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医疗机构的护理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护理学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开展护理技能竞赛或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重要性有了较好的认识,并掌握了相关的观察和测量技巧。
然而,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是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时间有限,希望能更多地与学生互动,提高实践能力。
基础护理学教案教案:基础护理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2.了解基础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3.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2.基础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3.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4.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讲解医院护理部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基础护理学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的定义、目的和研究范围等。
3.互动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临床实践,分享基础护理学的具体应用实例。
4.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几个临床案例,要求学生应用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护理方案的制定。
5.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和包扎、急性中毒处理等。
6.小结(10分钟)总结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强调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使学生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临床案例,帮助学生应用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研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基础护理学内容的理解。
2.小组讨论记录法: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交流内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能力,包括问题解决和护理方案制定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但在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中,学生的注意力稍有松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互动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基础护理学第七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基础护理学(第七版)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基础护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为其今后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内容和重要性。
2. 掌握针对不同患者的基本护理技能,包括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洗澡、换尿布等操作技能。
3. 了解常见病种的基础护理措施,包括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4. 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个体化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病房卫生管理等。
5. 培养学生的护理观念和职业素养,提高其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基础护理学的定义b. 基础护理学的内容c. 基础护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基本护理技能:协助患者进行基本生活活动a. 协助翻身b. 更换床单c. 清洁口腔和牙齿d. 洗澡和换衣服e. 更换尿布和排泄护理3. 常见病种的基础护理措施a. 心脏病患者的护理b.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c.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d.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4. 基础护理学的原则和方法a. 个体化护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b. 以人为本的护理的理念和实践c. 病房卫生管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5. 护理观念和职业素养的培养a. 护理的价值和意义b. 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性c. 护士的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
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阐述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 示范法: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基础护理技能的演示,以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掌握操作方法。
3. 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基础护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法。
4. 实践法: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一些基础护理技能的实践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基础护理学》教案章节一: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了解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报告的质量。
章节二:护理程序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
教学内容:1. 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护理程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介绍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章节三:护理伦理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伦理。
教学内容:1. 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护理实践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伦理。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章节四:护理法律法规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法律法规的概念和重要性。
基础护理学的教案一、什么是基础护理学二、基础护理学的重要性三、基础护理学的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1.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涵2.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3.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3.2 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操作和技能2.具备基础护理学实践的能力和素养3.能够应用基础护理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四、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4.1 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涵1.基础护理学的定义2.基础护理学的发展历程3.基础护理学的研究内容4.2 基础护理学的学科体系1.基础护理学的主要学科分支2.基础护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3 基础护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1.基础护理学的理论框架2.基础护理学的核心理论3.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应用4.4 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操作和技能1.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操作规范2.基础护理学的常用技能和方法3.基础护理学的技能训练和评估五、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践操作3.讨论交流4.视频教学5.案例研究六、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评价6.1 考试评价1.理论考试2.技能考核6.2 实践评价1.实验报告2.实习评价3.临床操作表现6.3 课堂表现评价1.课堂讨论2.作业完成情况3.课堂表现分七、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资源1.教材2.多媒体课件3.实验设备八、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步骤8.1 理论教学步骤1.知识导入2.理论讲授3.理论实践演练4.知识巩固与评价8.2 实践操作步骤1.实验准备2.实践操作讲解3.学生实践操作4.实践操作评估与总结九、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案例十、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反思十一、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创新十二、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挑战十三、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展望十四、结语。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一章:护理学导论1.1 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护理学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1.3 护理学的专业角色与职责1.4 护理学的教育与认证要求1.5 护理学在healthcare 领域的应用与重要性第二章: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2.1 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2 护理诊断的分类与形成过程2.3 护理诊断的prioritization 与collaboration 2.4 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的实际案例分析2.5 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与挑战第三章:计划与护理干预3.1 护理计划的基本结构与要素3.2 护理干预的策略与方法3.3 护理干预的implementation 与evaluation 3.4 护理计划的修订与调整3.5 护理干预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四章:护理伦理与法律问题4.1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决策方法4.2 护理伦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4.3 护理法律问题的类型与处理原则4.4 护理法律问题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4.5 护理伦理与法律问题的临床应用与挑战第五章:护理常用技术操作5.1 护理操作的基本原则与技巧5.2 护理操作的safety 与infection control 5.3 护理操作的documentation 与reporting 5.4 护理操作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5.5 护理操作的临床应用与挑战第六章:患者沟通与护理交流技巧6.1 沟通的基本原则与非语言沟通技巧6.2 有效沟通的障碍与解决策略6.3 护理交流技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6.4 患者教育与健康指导的沟通技巧6.5 患者沟通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七章:护理患者心理与精神健康7.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与评估方法7.2 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干预策略7.3 精神健康疾病的护理管理与治疗7.4 心理与精神健康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7.5 心理与精神健康护理的临床应用与挑战第八章:内科护理8.1 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与诊断8.2 内科疾病的药物治疗与护理管理8.3 常见内科疾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8.4 内科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生活指导8.5 内科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九章:外科护理9.1 外科患者的特殊护理需求与评估9.2 外科手术前后护理与康复指导9.3 常见外科疾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9.4 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与社会支持9.5 外科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章:母婴护理10.1 孕产妇的护理评估与健康指导10.2 孕产期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干预10.3 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技巧10.4 母乳喂养的支持与问题解决10.5 母婴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一章:儿童护理11.1 儿童发育与成长的基本概念11.2 儿童护理评估与常见问题诊断11.3 儿童疾病的护理干预与治疗11.4 儿童营养与生活照顾指导11.5 儿童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二章:老年护理12.1 老年护理的独特性与挑战12.2 老年患者的健康评估与诊断12.3 老年常见疾病的护理干预12.4 老年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12.5 老年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三章:急危重症护理13.1 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监护13.2 急救技术操作与护理管理13.3 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干预13.4 急危重症患者的家属沟通与心理支持13.5 急危重症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四章:康复护理14.1 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与目标14.2 康复评估与治疗计划的制定14.3 常见康复护理技术操作与训练14.4 康复护理的家庭指导与社区合作14.5 康复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五章:护理研究15.1 护理研究的概念与方法论15.2 护理研究的伦理问题与原则15.3 护理研究的证据转化与实践应用15.4 护理研究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15.5 护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护理学导论重点: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核心理念与价值观、专业角色与职责。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金莉第一章绪论护理是关爱生命,照顾人的健康的专业,是对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的照护。
《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情感的主干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和进行临床实习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家庭、社区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基础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
学好护理学基础是对学生日后进行专科护理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本章将介绍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以及内容与范畴,还将重点介绍护理工作方式以及对于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一节护理学发展史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人类为谋求生存,在狩猎、械斗及自然灾害抗争的活动中发生疾病、创伤,人们以自我保护式、互助式、经验式、家庭式等爱抚手段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
中世纪(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
文艺复兴时期,其间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大学、医学院校,出现了一批医学科学家。
护理走向独立职业。
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护理学理论才逐步形成和发展。
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
这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真正走向专业化的开始。
二、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学的贡献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出生于英国名门富有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熟悉英、法、德、意等国语言。
她从小就立志从事救死扶伤的护理工作,在随家人到世界各国旅游时,她专注于参观、考察各地孤儿院、医院和慈善组织等。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克服重重困难,前往战地救护伤员。
半年后,使病死率由50%下降到2.2%。
被战士们称为“提灯女神”和“克里米亚天使”。
1860年,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基础护理学》教案三篇篇一:《基础护理学》教案病人的清洁护理,是整体护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危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来说,机体的清洁、舒适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能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第一节口腔护理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正常人口腔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其中有是的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量少,咀嚼及舌的动作减少,唾液分泌不足,自洁作用受影响时,细菌可乘机在湿润、温暖的口腔中迅速繁殖,造成口腔炎症、溃疡、腮腺炎、中耳炎等疾患;甚至通过血液、淋巴,导致其它脏器感染,给全身带来危害;长期使用抗菌素的病人,由于菌群失调又可诱发霉菌感染。
所以,做好口腔护理对病人十分重要。
(一)目的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粘膜、舌苔的变化及有无特殊口腔气味,协助诊断。
(二)用物1.轻病人口腔护理用物脸盆、毛巾、漱口杯盛清水或漱口溶液、牙刷、牙膏。
2.重病人口腔护理用物治疗盘内盛换药碗、漱口溶液浸湿的棉球,弯钳与压舌板各1,纱布1块,小茶壶或杯内盛温开水,弯盘,手电筒,毛巾,石蜡油,棉签,珠黄散或冰硼散,锡类散,漱口溶液,必要时备开口器等。
(三)常用漱口溶液1.正常口腔用清水、生理盐水、朵贝尔液。
2.口腔糜烂、口臭用1%-3%过氧化氢(遇有机物时放出氧分子,有防腐、防臭作用),2%-3%硼酸溶液(酸性防腐药,可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制作用),0.02%呋喃西林(有广谱抗菌作用),以及甘草银花液等。
3.酸中毒、霉菌感染用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对霉菌有抑菌作用)。
4.绿脓杆菌感染用0.1%醋酸溶液。
5.中西药制成的含漱消炎散、口洁净等,具有消炎止痛,防治口腔疾患作用。
(四)操作方法1.一般病人的口腔护理适用于不能起床的病人。
抬高床头支架,使病人取斜坡卧位,也可侧卧或头偏向一侧,取病人的干毛巾围于领下,脸盆放于旁边接取漱口污水,备好牙刷、牙膏、漱口水,让病人自己刷牙。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一章:护理学基础概念1.1 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护理学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1.3 护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1.4 护理学的专业角色与职责1.5 护理学与医疗及其他健康相关专业的关系第二章:护理程序与护理评估2.1 护理程序的概念与重要性2.2 护理评估的步骤与技巧2.3 护理诊断的形成与分类2.4 护理计划的原则与方法2.5 护理评估与护理计划的实施与评价第三章:护理基本技能与技术3.1 测量生命体征与观察病情3.2 口腔护理与床上卫生3.3 营养支持的护理与管理3.4 药物给药的技巧与注意事项3.5 患者的安全护理与预防跌倒第四章:常见症状的护理4.1 发热与保暖的护理4.2 疼痛的评估与缓解方法4.3 呼吸困难的护理与管理4.4 恶心与呕吐的护理4.5 便秘与腹泻的护理第五章:患者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5.1 患者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2 患者心理评估与干预策略5.3 沟通技巧的重要性与实践方法5.4 跨文化沟通在护理中的应用5.5 患者心理护理的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六章:患者生理护理与功能康复6.1 生理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6.2 睡眠与休息的护理6.3 营养支持的护理与管理(续)6.4 排尿与排便的护理6.5 患者功能康复的护理策略与方法第七章:重症患者的护理7.1 重症患者护理的特点与原则7.2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流程7.3 常见重症症状的护理(如休克、心力衰竭等)7.4 高级生命支持的护理技术(如呼吸机使用、心脏除颤等)7.5 重症患者心理护理与家属支持第八章:手术患者的护理8.1 手术前期患者的护理准备8.2 手术中期患者的护理配合8.3 手术后期患者的护理与康复8.4 常见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8.5 手术室护理团队的工作职责与协调第九章:妇产科患者的护理9.1 妇产科患者护理的特点与原则9.2 孕产妇的护理与分娩支持9.3 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技巧9.4 妇科疾病的护理与管理9.5 生殖健康与家庭Planning 的护理指导第十章:护理伦理与法律问题10.1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实践10.2 护理伦理决策与案例分析10.3 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概述10.4 护理法律文件的编制与执行10.5 护理纠纷的预防与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理解护理学的概念及其发展脉络是学习的基础。
基础护理学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作用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基础护理学的内容和组成。
教学准备:1. 教材:护理学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护理学关键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护理学的含义和作用,并进行简要讲解。
Step 2:概念解析(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基础护理学的定义:指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的总称。
2. 引导学生思考基础护理学的作用: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Step 3:内容讲解(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基础护理学的内容:包括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沟通学、护理教育学等。
2.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点的概述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护理学的组成和主要内容。
Step 4: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些基础护理学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Step 5:总结和拓展(10分钟)总结基础护理学的定义、作用和内容,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护理学科的其他领域。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并准备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基础护理学的概念、作用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护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内容,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基础护理学教案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并能应用于实践中,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服务。
教学内容:1. 基础护理学概述a. 护理学的发展历程b.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c. 护理学的研究内容2. 护理伦理与法律a.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b. 护理法律的基本法规和责任3. 患者与家属沟通技巧a. 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技巧b. 处理患者情绪和护患矛盾的方法4. 基本护理技能a. 洗澡、更衣和口腔护理b. 饮食管理和喂食技巧c. 床位转换和翻身技巧d. 牵引和动作技巧5. 基础护理流程a. 护理评估和护理计划的制定b. 护理执行和效果评价c. 错误处理和安全措施教学方法与过程:1. 授课法:通过讲解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帮助学生理解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视频演示法:通过展示护理实践中的各项基本护理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护理伦理和沟通技巧等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4. 实践操作:在实践环节中,提供模拟患者或模拟器材,让学生亲自操作和练习基本护理技能,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
评估方法:1.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基础护理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操过程,评估他们的护理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护理学理论和技能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与设备:1. 教学课件:准备包含相关知识点和技能演示的教学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内容。
2. 模拟器材和模拟患者:提供适当的模拟器材和模拟患者,供学生实践操作和技能练习。
3. 视频演示资料:准备一些相关基础护理技能的视频演示资料,供学生观看和学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基础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护理实践中。
基础护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之心。
二、教学内容1. 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作用a. 护理学的定义b. 基础护理学的概况c. 基础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2.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a. 卫生护理学的基本原理b. 卫生护理学的基本技术c. 清洁护理的原理与技术d. 营养护理的原理与技术e. 安全护理的原理与技术f. 体温护理的原理与技术g. 水电解质平衡护理的原理与技术3. 综合实践能力培养a. 病人个体护理技术的实践b. 病人群体护理技术的实践c. 危重病人护理技术的实践d. 不同年龄段患者护理技术的实践4. 团队合作意识培养a. 护理团队的合作与配合b. 护理团队的沟通与协调c. 护理团队的危机处理与决策能力5. 患者尊重与关爱a.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b. 理解患者情绪变化并给予关怀c.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理解基础护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基础护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到医疗机构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护理场景,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应对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听讲、教学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2. 考试评价:通过笔试、实操等方式,考核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实践评价:评估学生在医疗机构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技能应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护理学教程》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医疗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实践活动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作用(讲授法)第二周:卫生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讲授法)第三周:清洁护理的原理与技术(讲授法)第四周:营养护理的原理与技术(讲授法)第五周:安全护理的原理与技术(讲授法)第六周:体温护理的原理与技术(讲授法)第七周:水电解质平衡护理的原理与技术(讲授法)第八周:病人个体护理技术的实践(实践操作法)第九周:病人群体护理技术的实践(实践操作法)第十周:危重病人护理技术的实践(实践操作法)第十一周:不同年龄段患者护理技术的实践(实践操作法)第十二周:护理团队的合作与配合(小组讨论法)第十三周:护理团队的沟通与协调(小组讨论法)第十四周:护理团队的危机处理与决策能力(小组讨论法)第十五周: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讲授法)第十六周: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和信任关系(讲授法)备注:教学内容和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教案【篇一:护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2345【篇二:基础护理学全册教案】【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南丁格尔吗?大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护士”,有什么理解?对护理工作的由来知道哪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史一、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护理学的形成1.人类早期护理(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2.中世纪的护理(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3.文艺复兴与宗教革命时期的护理4.护理学的诞生与南丁格尔的贡献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
(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从护理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来看,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
1.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特点:护理学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但没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护理工作缺乏独立性,只是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只顾病,不顾人”。
2.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1937年,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里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
特点:强调护理是一门专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
护士不再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整体护理。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1978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特点:护理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了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应用科学。
护理工作的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家庭、社区,护理任务从对患者的护理扩展到为全人类的健康提供服务。
二、南丁格尔对近代护理学的贡献(1)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伤员。
半年后,使病死率由50%下降到2.2%。
(2)1860年,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基础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护理学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a. 了解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护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
b. 掌握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和护理评估的方法。
c. 理解护理伦理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伦理原则解决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学内容:a. 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b. 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c. 护理评估的方法:观察、访谈、健康史采集等。
d.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应用。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b.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护理伦理的应用。
c.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护理程序和伦理原则进行护理决策。
4. 教学评估:a.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提问。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护理决策。
二、第二章:护理伦理与法律1. 教学目标:a. 理解护理伦理和护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b. 掌握护理实践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
c.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2. 教学内容:a.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自主、不伤害、公平等。
b. 护理法律的基本内容:护理法规、合同法、侵权法等。
c. 护理实践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知情同意、保密、隐私保护等。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护理伦理和护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b.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护理实践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
c. 角色扮演:模拟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
4. 教学评估:a.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发言和提问。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三、第三章:护理基本技术1. 教学目标:a. 掌握护理基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b.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
c. 了解护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措施。
2. 教学内容:a. 护理基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如无菌技术、清洁技术等。
《基础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护理学基础知识1. 教学目标:了解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护理程序以及护理伦理。
2. 教学内容:护理学的概念、发展历程、护理程序的步骤及护理伦理原则。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课堂参与度。
二、第二章:人体生理功能与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及护理要点。
2. 教学内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及护理要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室演示。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实验室报告、课堂参与度。
三、第三章:药物护理1. 教学目标: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给药方法及药物护理要点。
药物的命名、分类、给药方法、药物护理注意事项。
3. 教学方法:讲授、药物手册实践操作、案例分析。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药物手册操作考试、课堂参与度。
四、第四章:常用护理技术1. 教学目标:掌握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本护理技术。
2. 教学内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要点。
3. 教学方法:演示、实践操作、小组讨论。
4.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考试、小组讨论报告、课堂参与度。
五、第五章:健康教育与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原则及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
2. 教学内容:健康教育的定义、原则、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及评估。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课堂参与度。
六、第六章:患者心理护理1. 教学目标:掌握患者心理护理的基本理论、技巧及心理护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患者心理护理的基本理论、心理护理技巧、患者心理护理的实际应用案例。
3. 教学方法: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报告、课堂参与度。
七、第七章:急危重症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概念、急救技术及常用急救设备的使用。
基础护理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3.了解常见药物的作用及给药方法;4.掌握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二、教学内容1.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3.常见药物的作用及给药方法;4.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三、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2.了解常见药物的作用及给药方法。
四、教学难点1.掌握基本生命支持技术;2.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六、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模拟人体器官模型;各种药物模型。
七、教学过程第一节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基础护理学的概念(1)定义:基础护理学是指对病人进行基本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的科学,是医疗保健工作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环。
(2)内容:基础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观察、营养饮食、卫生清洁、床位休息等方面。
2.基本原则(1)人性原则: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关心病人的感受,帮助病人建立信心和勇气。
(2)安全原则:保证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医源性损伤。
(3)综合性原则: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第二节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1.高血压(1)控制饮食:减少盐分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
(2)控制体重:减轻体重,避免肥胖。
(3)药物治疗:按医嘱服药,注意剂量和时间。
2.糖尿病(1)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高蛋白的食物。
(2)注射胰岛素:按医嘱注射胰岛素,注意剂量和时间。
(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冠心病(1)控制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2)药物治疗:按医嘱服药,注意剂量和时间。
(3)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三节常见药物的作用及给药方法1.降压药(1)作用:降低血压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基础护理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护理学教案
授课课题第五章第三节压疮的分期和护理
授课教师钱星任
授课班级 16级秋季护理306班
授课方式理论课
教学目标
掌握 1、压疮的病理分期和临床表现
2、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熟悉压疮坏死溃疡期的多种治疗方法
了解压疮的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压疮的分期和护理
教学难点 1、压疮的分期和各期的比较
2、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用具教材、板书、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复习压疮的概念及发生原因,回顾皮肤的
解剖结构。
【讲授新课】 1、压疮的病理分期及临床表现(结合图
片)
(1)Ⅰ期:淤血红润期,此期为压疮初期。
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
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解除压力 30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
此期
皮肤完整性未破坏,为可逆性改变,如及
时去除致病原因,则可阻止压疮的进一步
发展。
(皮红了)
(2)Ⅱ期: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
压,血液循环仍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
阻,局部静脉淤血,皮肤的表皮层、真皮
层或两者发生损伤或坏死。
受压部位呈
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常有水泡形成,
极易破溃。
患者有疼痛感。
(起泡了)
(3)Ⅲ期: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破坏,
可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
表皮水泡逐
渐扩大、破溃,真皮层疮面有黄色渗出液,
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
死,形成溃疡。
疼痛感加重。
(皮破了)
(4)Ⅳ期:坏死溃疡期,为压疮严重期。
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可
向周边及深部扩展,可深达骨面。
脓液较
多,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
臭味,严重者细菌入血易引起脓毒败血症,
造成全身感染,危及生命。
(见骨了) 2、压疮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1)全身治疗: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增
加营养和全身抗感染治疗等。
良好的营养
是疮面愈合的重要条件。
应给予平衡饮食,
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遵医嘱抗感染治疗,预防败血症发生,同
时加强心理护理。
(2)局部治疗与护理
①淤血红润期:此期护理重点是去除致
病因素,防止压疮发展。
增加翻身次数,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改善血液循环。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避免摩
擦,潮湿和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
加强
营养的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②炎性浸润期:此期应保护皮肤,防止
感染发生。
除此之外,应注意对出现水
泡的皮肤进行护理,未破的小水泡应尽
量减少摩擦,防止水泡破、感染,使其
自行吸收;大水泡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注
射器抽出泡内液体,不必剪去表皮,局
部消毒后,再用无菌敷料包扎。
根据情
况还可选择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治疗。
③浅度溃疡期:此期应尽量保持局部疮
面清洁。
保湿敷料可为疮面的愈合创造
一个适宜的环境,促进疮面的愈合。
④坏死溃疡期:此期应清洁疮面,去除坏
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促进肉芽组织生
长。
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
并具有收敛作用的中草药治疗是目前最
有效的方法之一。
治疗方法:疮面有感染:无菌生理盐水清
洗疮面——无菌凡士林纱布包扎
溃疡较深,引流不畅——3%过氧化氢溶液
冲洗,抑制厌氧菌生长
大面积深达骨骼的压疮——配合医生清
除坏死组织,植皮修补缺损组织
3、健康教育:为使患者及家属有效地参
与或独立地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就必须
使其了解压疮的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
知识。
如要经常改变体位。
定时翻身、经
常自行检查皮肤及保持身体及床褥的清
洁卫生等,使患者及家属掌握预防压疮的
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预防压疮的护理活
动。
板书设计
重点回顾压疮的分期及护理
小结压疮的病理分期分为四个期,分别是淤血
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浅度溃疡期和坏死
溃疡期。
根据压疮各期不同的临床表现采
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淤血红润期主要是去
病因,增加翻身次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炎性浸润期要保护好皮肤,防止感染。
浅
度溃疡期应尽量保持局部疮面清洁。
坏死
溃疡期要求清洁疮面,去除坏死组织,保
持引流通畅。
作业 1、简述压疮各期的临床表现?
2、压疮炎性浸润期患者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