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法基本知识共44页
- 格式:ppt
- 大小:4.83 MB
- 文档页数: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1996.04.01•【效力等级】•【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年1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1995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活动。
第三条电力事业应当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超前发展。
国家鼓励、引导国内外的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开发电源,兴办电力生产企业。
电力事业投资,实行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第四条电力设施受国家保护。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危害电力设施安全或者非法侵占、使用电能。
第五条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应当依法保护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
第六条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管理部门,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电力建设企业、电力生产企业、电网经营企业依法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接受电力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八条国家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电力事业。
第九条国家鼓励在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在研究、开发、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电力建设第十条电力发展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是一部规范电力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法律法规。
它的颁布实施,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保障社会经济及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 法律法规的制定背景电力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对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迅速发展,电力供需矛盾也逐渐凸显,这时候一部完善的电力法律法规显得尤为必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共分为七章,分别是:“总则”、“电力发展”、“电力规划”、“电力市场”、“电力生产”、“电力输配电”、“法律责任”。
其中的“电力规划”、“电力市场”两个章节在整个法律体系中,都居于重要的位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的作用《电力法》的出台,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对电力行业的调节作用不仅体现在规范和约束行业运作的方面,还在于加强了政府对电力行业的监管作用,从而使电力行业减少行业各类风险,进而有利于将电力行业纳入更为稳健的发展轨道中。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的未来展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各方面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完善电力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电力行业的运作水平,以更好的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作为我国电力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其出台和实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电力产业的良好发展。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密切关注电力行业的变化,做好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全力以赴推动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是商品,是发、输、供、用同一瞬间完成的特殊商品。
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离不开它,电力的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都应该依法履行义务,维护权益,从而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保障电力安全运行。
国家法律是如何保护电力设施的?不得危害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有关辅助设施。
不得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修建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
不得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
不得堆放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物品。
在电力设施周围进行爆破及其他危及电力电力设施安全作业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电力设施保护规定,经批准并采取确保电力设施安全的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哪些情况下电力企业不承担电力运行事故的赔偿责任?不可抗力;用户自身错过;因用户或者第三人的过错给电力企业或者其他用户造成损害的,该用户或者第三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电力线路保护区是如何规定的?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是指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
在一般地区个基点呀倒显得边线延伸距离如下:10千伏5米35-110千伏10米154-330千伏15米500千伏20米哪些行为是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向电力线路设施设计;向导线抛掷物体;在架空电力线路两侧各300,米的区域内放风筝;擅自在导线上挂接电气设备;擅自攀登杆塔上架设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安装广播喇叭;利用杆塔、拉线上栓牲口、悬挂物体、攀附农作物;在杆塔、拉线基础的规定范围内取土、打桩、钻探、开挖或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在杆塔内(不含杆塔与杆塔之间)或杆塔与拉线之间建筑道路;拆卸杆塔或拉线上的器材,移动、损坏永久性标志或标志牌。
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必须遵守哪些规定?不得堆放谷物、草料、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及其他影响安全供电的物品;不得烧窑、烧荒;不得兴建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备安全的植物。
在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必须遵守哪些规定?不得在地下电缆保护区内堆放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兴建建筑物、构筑物或种植树木、竹子;不得在海底电缆保护区内抛锚、拖锚、炸鱼、挖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8年)(1995年1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四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电力建设第三章电力生产与电网管理第四章电力供应与使用第五章电价与电费第六章农村电力建设和农业用电第七章电力设施保护第八章监督检查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活动。
第三条电力事业应当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超前发展。
国家鼓励、引导国内外的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开发电源,兴办电力生产企业。
电力事业投资,实行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第四条电力设施受国家保护。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危害电力设施安全或者非法侵占、使用电能。
第五条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应当依法保护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
第六条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管理部门,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电力建设企业、电力生产企业、电网经营企业依法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接受电力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八条国家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电力事业。
《电力法规》第一章电力法总论第1章电力法总论要求:掌握电力法的定义、作用、体系、电力法律关系等有关概念知识点:●电力法的定义和特征●电力法的作用●电力法律关系●电力法体系●电力法律责任的有关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的立法背景和特征重点和难点:●电力法的定义和作用●电力法律关系●电力法律责任的有关概念导课:电力是基础产业,又是公共事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电力。
法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
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电力法是调整人们在电力建设、电力生产、电力供应和电力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目录:1.1电力法的概念1.2电力法体系1.3《电力法》的立法背景和立法意义1.4电力法律责任1.5电力法的实施与修订教案:1.电力法的概念⑴电力法的含义电力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电力法指的是国家调整电力建设、电力生产、电力供应和电力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国家管理电力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规章。
狭义的电力法是指《电力法》。
⑵电力法的作用有:保障和促进了电力事业稳定发展;肯定和巩固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成果;规范了政府、电力企业和客户的行为;为解决电力纠纷提供了依据。
⑶电力法律关系含义:电力法律关系是指在电力建设、电力生产、电力供应、电力使用与电力管理过程中,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电力法调整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电力法律关系的范围很广,凡是在电力活动中产生并且在电力法的调整范围之内的各种关系,均为电力法律关系。
构成要素:由电力法律关系的主体、电力法律关系的客体、电力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电力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电力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
电力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