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路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备注版
- 格式:doc
- 大小:8.31 MB
- 文档页数:28
交通路口施工项目开设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需求日益增长,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提高交通路口的通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提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路口规划与设计的方针。
本方案旨在针对现有交通路口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施工项目开设方案,以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形象。
2. 项目目标1. 提高交通通行效率,缩短高峰期拥堵时间。
2. 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优化交通路口规划与设计,提升城市形象。
4. 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3. 项目内容1. 交通路口改造:对现有交通路口进行拓宽、优化信号灯配置、调整车道等改造。
2. 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增设公交车站、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3. 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改造:优化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局,提高通行安全性。
4. 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增设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设施,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5. 智能化交通系统建设: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实时交通监控、信号灯远程控制等功能。
4. 项目实施步骤1. 项目前期调研:对现有交通路口进行调研,了解交通流量、拥堵原因等基本情况。
2. 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相关规范,制定交通路口改造方案。
3. 项目立项:将方案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立项审批。
4. 施工准备:组织施工队伍,准备施工材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5.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交通路口改造、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等。
6. 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7. 后期维护:对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5. 项目风险与对策1. 施工期间交通拥堵:在施工期间,加强对周边道路的引导,提前发布施工公告,提醒市民提前规划出行路线。
2. 施工安全问题:严格执行施工安全规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3. 工程质量问题: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严格执行验收标准,确保项目质量。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3)5 出入口类型 (4)6 出入口位置 (6)7 出入口宽度和转弯半径 (9)8 出入口视距 (10)9 出入口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设施配置 (11)10 其他 (14)附录A 典型出入口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设施配置示意图 (16)附录B 出入口无障碍设施设置示意图 (20)附录C 出入口与邻接道路不同交角对应的路缘石曲线长度 (21)附录D 隐形消防出入口设置示意图 (22)附录E 出入口平面布局及设计要素示意图 (23)前言随着深圳城市快速发展及城市更新深入推进,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的开设需求急剧上升。
为实现对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的科学规划、规范设置和统一管理,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编制《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吸收了国内外出入口管理的先进经验,针对深圳市城市道路类型及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需求特点,分类提出了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的基本规定、出入口类型、位置、宽度与转弯半径、视距、交通组织及配套交通管理设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指引》并不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对于未包含在内的情形,出入口口开设申请人应遵照《指引》所提出的原则,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做出可行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
本指引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引起草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本指引主要起草人:刘燚明、刘畅、刘源、周荣培、徐惠农、陈志建、苏永云、张贻生、刘筠、沙蔚等。
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1 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在深圳市已建成使用或规划的道路上新建、改建和扩建机动车出入口。
精心整理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占道作业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指引(试行)二○一二年九月目录前言 ........................................................................................................................... I 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占道作业类型 (3)前言随着深圳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占道作业成为一个越发普遍的现象。
所有的占道作业都会对城市交通造成影响,并有可能会危及市民的出行安全。
因此道路施工人员或单位要确保占道作业有适当的照明、标志及防护等配套设施,为占道作业提供清晰的预先警告,减轻影响。
因此,为使我市占道作业的安全管理更科学规范。
根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委托,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积极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针对深圳市占道作业的特点,总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指引1范围本指引规定了占道作业的类型、作业区的构成、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的类型及其设置的技术要求。
本指引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道路占道作业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引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引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引,但鼓励根据本指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引。
3.3占道作业RoadWork需要占用道路的工程施工、道路日常养护、绿化、照明、灯光景观、广告设施、交通信号、交通监控设备等设施施工或养护作业。
3.4作业区WorkZone为服务占道作业,用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交通控制区域。
作业区由预警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全部或部分组成。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3)5 出入口类型 (4)6 出入口位置 (6)7 出入口宽度和转弯半径 (9)8 出入口视距 (10)9 出入口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设施配置 (11)10 其他 (14)附录A 典型出入口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设施配置示意图 (16)附录B 出入口无障碍设施设置示意图 (20)附录C 出入口与邻接道路不同交角对应的路缘石曲线长度 (21)附录D 隐形消防出入口设置示意图 (22)附录E 出入口平面布局及设计要素示意图 (23)前言随着深圳城市快速发展及城市更新深入推进,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的开设需求急剧上升。
为实现对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的科学规划、规范设置和统一管理,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编制《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吸收了国内外出入口管理的先进经验,针对深圳市城市道路类型及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需求特点,分类提出了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的基本规定、出入口类型、位置、宽度与转弯半径、视距、交通组织及配套交通管理设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指引》并不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对于未包含在内的情形,出入口口开设申请人应遵照《指引》所提出的原则,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做出可行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
本指引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引起草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本指引主要起草人:刘燚明、刘畅、刘源、周荣培、徐惠农、陈志建、苏永云、张贻生、刘筠、沙蔚等。
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1 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在深圳市已建成使用或规划的道路上新建、改建和扩建机动车出入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引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引的条款。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五月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3)5 出入口类型 (4)6 出入口位置 (5)7 出入口宽度和转弯半径 (8)8 出入口视距 (9)9 出入口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设施配置 (10)10 其他 (13)附录A 出入口总体布局示意图 (15)附录B 典型出入口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设施配置示意图 (16)附录C 出入口无障碍设施设置示意图 (20)附录D 出入口与邻接道路不同交角对应的路缘石曲线长度 (21)前言随着深圳城市快速发展及城市更新深入推进,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路口的开设需求急剧上升。
目前有关道路路口设置可依据的技术规范欠缺,难以为道路路口开设管理工作提供统一、清晰的技术指引。
为实现对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的科学规划、规范设置和统一管理,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开展道路路口许可工作,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编制《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针对深圳市城市道路类型及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路口开设需求特点,分类提出了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路口开设的一一般原则,以及路口位置、宽度与转弯半径、间距、视距、相关配套交通管理设施等方面技术要求。
《指引》并不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对于未包含在内的情形,路口开设申请人应遵照《指引》所提出的原则,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做出可行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
本指引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引起草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本指引主要起草人:刘燚明、刘畅、刘源、徐惠农、苏永云、陈志建、张贻生等。
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1 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在深圳市已建成使用或规划的道路上新建、改建和扩建机动车出入口。
附件2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1.《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422-2017第3.0.5、4.2.5、4.3.1条2.《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46-2017第3.0.3、7.8.6条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2019版)第5.1.5、7.1.2、7.1.3、8.2.8、10.3.2(3)、11.1.1条(款)4.《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第3.1.1、4.1.6、12.9.6条5.《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1201-2016第8.1.7、10.1.4、14.1.4、14.2.3条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第3.0.7、3.0.9、6.3.3、6.3.10、8.1.2、8.2.20、10.7.6、11.1.9、17.3.8条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第2.0.5、2.0.8、5.2.12、6.1.2、6.1.5、8.4.3、10.1.7、13.2.6、13.4.4、14.2.4、16.3.3、17.4.1、18.1.2条— 3 —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2019版)第3.0.8、3.0.14、3.0.19、8.1.4、10.0.2、10.0.3、10.0.7条9.《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2016第4.2.7、4.4.1、10.4.1、11.1.1、11.1.6、11.2.1、14.1.1条10.《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版)第3.4.2、3.4.3、13.3.4条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15第7.1.2条12.《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第2.3.1(1、3、4、5)、2.3.2(1、2)、2.3.3(1)、2.5.1(1)、2.5.2、2.5.4、2.5.7、2.6.1、2.6.4、2.6.6、2.6.8、3.1.11、3.4.5(1、2)、3.7.2、3.9.1、3.9.5、4.2.4(2)、4.5.1、5.1.2、5.1.4、5.1.5、5.1.6、5.2.1、5.2.2、5.2.5、5.4.2、5.4.3、5.5.4条(款)13.《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89-2012第4.3.2、5.2.4、5.3.3、6.1.2、6.2.3、6.2.11、7.1.1、7.1.2、7.2.2、7.3.2、7.3.3、8.4.7条14.《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CJJ 99-2017第4.3.17、5.3.10、5.9.8、11.2.1、11.3.4条15.《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第3.0.5、3.0.9、5.4.1、9.3.1、9.3.4条— 4 —16.《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 136-2010第4.3.3、5.1.8、5.2.1、7.1.4条17.《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39-2010第3.0.1条1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第3.4.1、4.3.3、5.5.1、6.2.9条19.《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第6.2.5条20.《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第6.6.1、10.2.1条2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第3.0.7条22.《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2015第3.5.3、4.3.2、4.3.4、5.3.3条23.《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规范》CJJ 242-2016第3.0.9、3.0.12条24.《城市梁桥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CJJ 248-2016第3.0.5、6.1.3条— 5 —。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3)5 出入口类型 (4)6 出入口位置 (6)7 出入口宽度和转弯半径 (9)8 出入口视距 (10)9 出入口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设施配置 (11)10 其他 (14)附录A 典型出入口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设施配置示意图 (16)附录B 出入口无障碍设施设置示意图 (20)附录C 出入口与邻接道路不同交角对应的路缘石曲线长度 (21)附录D 隐形消防出入口设置示意图 (22)附录E 出入口平面布局及设计要素示意图 (23)前言随着深圳城市快速发展及城市更新深入推进,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的开设需求急剧上升。
为实现对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的科学规划、规范设置和统一管理,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编制《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吸收了国内外出入口管理的先进经验,针对深圳市城市道路类型及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需求特点,分类提出了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的基本规定、出入口类型、位置、宽度与转弯半径、视距、交通组织及配套交通管理设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指引》并不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对于未包含在内的情形,出入口口开设申请人应遵照《指引》所提出的原则,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做出可行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
本指引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引起草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本指引主要起草人:刘燚明、刘畅、刘源、周荣培、徐惠农、陈志建、苏永云、张贻生、刘筠、沙蔚等。
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1 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在深圳市已建成使用或规划的道路上新建、改建和扩建机动车出入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引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引的条款。
浙江省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1 范围本技术导则规定了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方法、内容和程序。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新建建设工程以及各类改、扩建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即构成本导则的条文,与本导则同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 号)●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15-87)●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大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人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50万人的城市。
小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人的城市。
快速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为连接城市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主干路组成道路网体系,广泛连接城市各区,集散主干路交通的功能。
支路:是住宅及工业区或其他类型地区的交通路径,为连接次干路与街坊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项目交通流量:也称项目生成交通量,是建设工程生成或吸引的交通负荷增量。
非项目交通量:也称背景交通量。
除建设工程自身和研究区域内计划审批的其他建设工程生成的交通量会影响目标年的交通系统状况外,研究区域外的变化同样会产生影响。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3)5 出入口类型 (5)6 出入口位置 (6)7 出入口宽度和转弯半径 (9)8 出入口视距 (11)9 出入口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设施配置 (11)10 其他 (15)附录A 典型出入口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设施配置示意图 (17)附录B 出入口无障碍设施设置示意图 (21)附录C 出入口与邻接道路不同交角对应的路缘石曲线长度 (22)附录D 隐形消防出入口设置示意图 (24)附录E 出入口平面布局及设计要素示意图 (25)前言随着深圳城市快速发展及城市更新深入推进,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的开设需求急剧上升。
为实现对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的科学规划、规范设置和统一管理,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编制《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吸收了国内外出入口管理的先进经验,针对深圳市城市道路类型及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需求特点,分类提出了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的基本规定、出入口类型、位置、宽度与转弯半径、视距、交通组织及配套交通管理设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指引》并不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对于未包含在内的情形,出入口口开设申请人应遵照《指引》所提出的原则,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做出可行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
本指引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引起草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本指引主要起草人:刘燚明、刘畅、刘源、周荣培、徐惠农、陈志建、苏永云、张贻生、刘筠、沙蔚等。
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开设技术指引(试行)1 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在深圳市已建成使用或规划的道路上新建、改建和扩建机动车出入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引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引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引。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引。
GB50220-19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768-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A802-2008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152-20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29-2009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93-201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JTG/T B05-2004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版)3 术语和定义3.1 机动车出入口 Vehicle Access建设项目用地与周边市政道路发生联系,供机动车进出的道路开口。
3.2 出入口接入道 Access Throat出入口处市政道路路缘边线至建设项目地块红线之间的部分。
3.3 出入口间距 Access Spacing出入口与相邻交叉口或出入口之间的距离。
3.4 视距 Sight Distance从车道中心线上1.2米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高为0.1米的物体顶点时,沿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
3.5 停车视距 Stop Sight Distance同一车道上,车辆行驶时遇到前方障碍物而必须采取制动停车时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3.6 视距三角形 Sight Triangle平面交叉路口处,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的车道中心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的交点为顶点,两条车道中心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所组成的三角形。
3.7 出入口转弯半径 Access Return Radius在出入口处为转向交通提供服务的环形过渡路面缘石的半径(由转向中心到路缘石之间的距离)。
3.8 出入口宽度 Throat Width出入口接入道两侧路缘之间的距离。
如下图所示:v1.0 可编辑可修改3.9 邻接道路 Adjacent Road出入口所接入的市政道路。
3.10 干线性主干路 Main Road承担城市内部邻近组团之间中长距离交通需求功能的道路。
3.11 计算行车速度 Design Speed道路几何设计(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所采用的行车速度。
3.12 渐变段 Tapered Section为适应交通运行、交通组织等条件的变化,道路的断面布置相应地逐步完成转变过程而设置的路段。
3.13 引道Approach Road桥梁两端与道路连接的路段。
3.14 隐形消防出入口Invisibility Fire Access建设项目用地与周边市政道路发生联系,仅供消防车辆进出的道路开口,铺装与人行道一致,除与邻接道路衔接处外,路面高度与人行道平齐。
4 基本规定出入口开设应符合建设项目所在片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要求。
出入口设置应协调处理好与邻接道路上现状已有、在建或规划各类设施的关系,避免冲突。
出入口开设应综合考虑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需求、周边道路等级结构与交通运行状况、出入口建设条件等因素,满足出入口及邻接道路交通安全、高效、顺畅要求。
当与建设项目地块相邻的道路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时,原则上出入口应开设在最低等级道路上。
(本条参考《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基地位于城市主干路与次干路、支路相交的位置旁,出入口不应设置在主干路上,基地位于次干路和支路相交的位置旁,出入口不应设在次干路上。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建设项目出入口。
(本条参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
)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建设项目出入口。
(本条参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口。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主干道两侧不宜设置单位出入口,特殊情况下需在主干道增设出入口,应进行专题研究。
)次干路和支路两侧可设置建设项目出入口,但应限制其数量。
(本条参考《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次干路可设置单位出入口。
)在项目周边其他道路不具备开设出入口条件的情况下,可设置在快速路或干线性主干路的辅路上,但应严格限制其数量。
建设项目出入口不应直接接入立交桥主桥及引桥。
建设项目双向出入口接入道与邻接道路的交角不应小于70°,地形条件特殊困难时,不应小于45°。
(本条参考《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1):新建道路交通网规划中,规划干路交叉口不应规划超过4条进口道的多路交叉口、错位交叉口、畸形交叉口;相交道路的交角不应小于70°,地形条件特殊困难时,不应小于45°。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基地出入通道与城市道路相交的角度应为75°~90°。
)建设项目消防专用出入口宜设置为隐形消防出入口,出入口所在位置人行道板抗压强度不宜小于Cc60,抗折强度不宜小于。
隐形消防车出入口仅供紧急情况下使用,一般情况下应封闭管理。
(强度值参考《混凝土路面砖(JCT446-2000)》。
)地下车库管理道闸应设置在地下车库内。
5 出入口类型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分为直接开口式、港湾式和内部服务道路式三种类型。
直接式:建设项目出入口直接开设于道路上。
适用于邻接道路为支路或次干路且地块的交通生成量较小时。
图1直接式开口形式示意图港湾式:在道路外侧拓宽设置一段辅路,与主路采用物理隔离,并将建设项目出入口设置于辅路上。
适用于邻接道路为主干路或次干路且地块用地条件允许时。
港湾车道由渐变段和展宽段构成,其中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20米,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30~60米,交通量大的主干路取上限,其他可取下限。
图2港湾式开口形式示意图内部服务道路形式(侧接接入性支路形式):建设项目地块内或相邻地块间新建一条接入性内部道路,并将建设项目出入口开设于该道路上。
适用于开发地块较为集中时。
图3内部服务道路形式示意图6 出入口位置6.1 一般规定建设项目出入口应与既有交叉口保持一定的间距,尽量减少对邻接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保证机动车出入安全。
建设项目出入口不应设置在交叉口规划范围内。
建设项目出入口不应设置在道路渐变段、道路转弯处、人行横道处、公共交通停靠站、桥隧引道处。
(本条参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3):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可设在次干路或支路上,并应远离交叉口;不得设在人行横道、公交交通停靠站及桥隧引道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不得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快速路公交停靠站及加油站应设置在辅路上;当该段快速路无辅路时,应设置在与主路分离的停靠区内,停靠区出入口应满足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的规定。
(本条参考《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条。
)公交场站专用出入口不宜直接向主干路开口,若受条件限制,需设置辅路或右进右出处理。
(《深圳市民用建筑配建公交场站设计导则》)6.2 出入口间距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与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距离是指从建设项目出入口道路边线至平面交叉口停止线之间的距离;相邻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之间的距离是指两相邻出入口道路边线之间的距离。
参见图4。
图4出入口与相邻交叉口及出入口之间的距离示意图设置在主干路上的建设项目出入口与相邻交叉口或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100米。
(本条参考《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1):改建交叉口附近地块或建筑物出入口应满足下列要求:主干路上,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线不应小于100m,且应右进右出。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基地位于城市主干路与次干路、支路相交的位置旁,出入口不应设置在主干路上,基地位于次干路和支路相交的位置旁,出入口不应设在次干路上。
确需在主干路上设置时,距离交叉口不应小于80m或在基地的最远端。
)设置在次干路上的建设项目出入口与相邻交叉口的距离不应小于80米,相邻出入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米。
(本条参考《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2):改建交叉口附近地块或建筑物出入口应满足下列要求:次干路上,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线不应小于80m,且应右进右出。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在次干路上设置出入口,距离交叉口不应小于50m或在基地的最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