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

加强应急管理,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各地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和提供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当前,全省正处于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我省应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不够健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提高。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牢记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预防与处置并重,做好常态与非常态管理有机结合,兼顾近期任务与长远目标,着力解决应急准备与突发事件处置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促进应急管理从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为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地政府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应急管理工作,各企事业和基层组织认真履行安全防范与处置的主体责任。二是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保障下倾,

强化风险管理、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做好常态下的风险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和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优化信息直报体系,健全应急决策指挥机制,强化应急救援协调配合,提升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水平。三是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加强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军地之间的全方位协同联动,促进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薄弱环节和优先发展能力建设,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不断提升应急基础能力。

(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围绕打造贵州应急管理升级版,进一步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扎实有效,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法规日趋完善,应急平台全面建成,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加强,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公众危机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加有力保障。

二、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四)加强领导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统筹协调作用,全面履行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准备和突发事件处置等应急管理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地政府是本级应急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行政领导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健全各类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相关类别

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五)加强办事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各地政府及其重要部门、重点单位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调整充实人员,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指挥场所和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在应急准备与突发事件处置的综合协调作用。各地政府及其公安、民政、卫生计生、安全监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食品药品监管、气象等重点部门要健全完善专职应急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职人员,市(州)政府不少于10名,县级政府不少于5名;省级重点部门不少于5名,市(州)重点部门不少于3名,县级重点部门不少于2名;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明确承担应急管理职责的机构和人员。加强乡镇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落实承担应急管理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全面推进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的规范化建设。

(六)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按照政府专项应急预案,分类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形成全省统一、门类齐全的专家队伍体系。完善专家队伍管理制度,建立专家资源信息平台和共享机制。定期组织专家参加预案演练、会商研讨和课题研究等活动,不断提升各类专家的实战能力。建立完善专家参与预防、预警、指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准备和突发事件处置的决策咨询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辅助决策与智力支持作用。

三、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法规体系

(七)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在风险评估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各类应急处置方案和执行程序。继续推进各地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省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推动应急预案专业化、数字化。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查找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和现场指挥工作流程演练,大力开展桌面演练,探索推进“双盲”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演练的针对性、实效性。

(八)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加快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提高协同应对突发事件合力。加强应急通行和交通保障机制建设,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与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建设,完善应急通信综合支撑体系。健全应急资金保障和应急征用补偿机制,建立保险、社会捐赠等参与支持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积极培育专业性应急救援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避险救助能力。

(九)健全应急管理法规体系。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研究制定省级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及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适时制定有关专项应急法规规章,推动应急管理相关法

规、配套制度出台和修订完善,组织制定应急管理相关标准,提高法规之间的衔接紧密度和一致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法治全覆盖。加大应急相关法律法规执法力度,加强应急管理的执法监督,促进应急管理法规的全面、深入实施。广泛开展应急管理法治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法治意识。

四、推进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十)明确风险管理责任主体。各地政府是风险管理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险管理重大规范性文件、实施细则制定,承担各类突发事件风险统筹管理和组织协调的领导责任。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是风险管理监管主体,负责风险隐患的分类分级、评估方法和治理标准的制定,承担对各类风险隐患督促检查的监管责任。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是风险管理的法人责任主体,根据法律法规和风险防控治理规范,负责本单位风险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工作,承担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

(十一)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登记。参照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标准,根据工作实际、行业标准,制定和细化风险隐患分类、分级标准。对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隐患点、重点人群等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和排查登记,逐步建立覆盖各市(州)、县(市、区、特区)以及各行业、单位的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各地政府分级统筹、政府部门分类实施、相关单位认真履责的风险管理工作格局。各地政府督促指导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采取